警惕豆类等农产品高位回落的风险

合集下载

农产品市场预警和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农产品市场预警和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农产品市场预警和风险控制研究报告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的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也逐渐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但是,农业生产和市场经营存在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农产品市场预警和风险控制是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必须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市场预警是指通过一系列统计分析和市场监测手段,及时掌握市场农产品价格、供需关系、政策环境等信息,并对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

1.1农产品价格预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较大,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农作物品种、政策调整等。

因此,农产品价格的预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分析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

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多种模型,可通过历史价格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价格趋势,从而为投资者和农业生产者提供决策支持。

1.2供需关系预测供需关系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供大于求时,农产品价格将下跌;相反,如果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

因此,预测未来的供需关系是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必须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家已建立了多种市场监测及信息发布机制,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可以通过这些机制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控制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包括生产风险、价格风险、销售渠道风险等。

为了控制这些风险,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多元化经营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经营业务,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农产品或市场。

比如农业种植业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不同品种的农作物,规避单一品种价格波动的风险。

2.2合理布局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比如,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种植和养殖项目,分散风险。

2.3做好保险工作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避免农业生产风险给农业从业者带来巨大损失,可以购买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业从业者减轻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三、结论农产品市场预警和风险控制是投资者和农业从业者必须要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中所得草、木、竹、麦类、豆类、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牲畜、家禽、水产品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需关系、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

首先是供需关系方面。

农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反映了供需关系的状况。

当农产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呈现下降趋势;相反,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价格会呈现上升趋势。

价格波动会引起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的投入水平的调整。

当农产品价格较高时,农业生产者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农产品供应;当农产品价格较低时,农业生产者减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农产品供应。

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市场秩序方面。

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当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或波动速度过快时,市场参与者(农民、批发商、零售商等)难以准确预测价格变化,同时价格变化也会引发投机行为,加剧了市场波动。

这种市场秩序的混乱会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

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秩序稳定具有挑战。

最后是经济效益方面。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增加,经济效益较好;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减少,经济效益较差。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直接的销售收入变动,二是通过供应链影响其他相关产业。

例如,畜牧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受到饲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饲料是牲畜饲养的重要成本,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养殖成本和利润率。

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市场参与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稳定农产品价格。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价格补贴、关税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农产品价格。

种植业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种植业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种植业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种植业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其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受到多种风险点的影晌。

以下是对种植业风险点的分析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一、自然风险1.气候变化:种植业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极端高温等,都会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多元化种植,避免单一作物对特定气候条件的过度依赖。

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应对气候变化。

2.病虫害:病虫害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受损。

防范措施: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此外,定期检查作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虫害。

3.土地质量:土地质量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土壤贫瘠、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防范措施:采取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如轮作、有机肥料施用、水土保持等,提高土地质量。

二、市场风险1.价格波动:种植业产品价格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

防范措施:多元化种植,避免单一作物价格波动对整体收益的影响。

同时,建立灵活的销售渠道和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2.市场竞争:种植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和品质竞争经常发生。

防范措施: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可考虑通过品牌建设、差异化营销等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

3.政策变化:政策调整可能会对种植业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农业补贴政策、土地政策等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农民的生产决策和收益。

防范措施: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同时,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政策走向并争取支持。

三、技术风险1.技术更新: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对传统种植方式产生挑战。

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可能会替代传统方法,导致农民失去竞争优势。

防范措施:关注农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品种。

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

2.技术失误: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失误可能导致产量下降或品质受损。

大豆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大豆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大豆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大豆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油作物之一,其产值和市场规模都非常庞大。

然而,大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豆行业的痛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大豆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政策、需求与供应关系、货币政策以及天气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者和贸易商带来困扰。

解决措施:应建立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机制,例如制定期货交易规则、建立价格指数等,以帮助市场参与者降低价格风险。

此外,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操纵市场价格,确保价格的公正与透明。

二、自然灾害对大豆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大豆作为一种农作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涝、干旱等。

自然灾害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供应。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种植区域的灾害预警机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改善排水系统、提供适应自然灾害的大豆品种等。

此外,政府可以给予灾害补贴和保险,以减轻农民的损失。

三、大豆消费结构不合理大豆消费主要集中在饲料和食用油等领域,其中饲料占据了大豆消费的最大比例。

这导致大豆供需关系不平衡,给大豆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鼓励大豆的多元化利用,例如发展大豆加工产业,生产大豆制品和豆制食品等,以扩大大豆的消费市场。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大豆的利用价值和品质,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四、大豆供应链短板存在大豆供应链包括大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然而,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加工能力不足、运输成本高昂等。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大豆加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能,增加对大豆的深加工能力。

此外,完善物流体系,降低大豆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五、大豆质量安全问题存在大豆可能被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这对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质量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和抽检机制。

鼓励农民使用环保的农药和肥料,提高大豆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2023年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分析

2023年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分析

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分析随着美盘豆价的破位下行,黑龙江国产新豆的上市前景也显得不那么乐观。

目前产区大豆市场杀跌气氛较为深厚,尽管多数油厂的代理商已相继挂牌收购,但由于远远低于农夫的心理价位,因此市场恐慌心理较为严峻,同时也消失了较为普遍的惜售行为。

截止10月8日,黑龙江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集中在3.24元/公斤—3.60元/公斤,而村屯收购价格基本在3.20元/公斤—3.40元/公斤之间。

现阶段各方均在谨慎观望之中,新豆上市的供应压力也渐渐显现,目前产区仍旧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之中,市场在等待油厂的大规模入市收购。

详细状况如下:其一,黑龙江产区大豆收购价触及农夫心理底线,引发大范围惜售行为现阶段,黑龙江主产区的新豆上市步伐显得较为沉重,贸易商挂牌收购价格大大低于豆农的心理预期价位,农户的心理预期价位普遍在4元/公斤,而当前3.40元/公斤的大豆价格已经触及其承受底线,来自产区的消息称2022年黑龙江大豆种植成本较上一年度的涨幅普遍超过20%,而目前各方大豆压榨企业由于油粕销售状态不乐观,因而选购新豆也较为谨慎,另一方面,一些贸易商急于抛售陈豆库存,以回笼资金及腾出仓库,为收购新豆做预备,给市场带来肯定的压力,因此各方恐慌心理较重,造成频繁的杀跌现象,并使得农夫普遍惜售。

根据目前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大豆、豆油价格来推算,当地油厂大豆压榨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四周。

其二,远期大豆到港完税成本持续下跌,进一步拖累国产大豆市场随着美盘大豆期价的进一步下跌,远期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也在持续走低中。

据悉9、10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仍旧集中在4500元/吨—5000元 /吨;而11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可能就会降至3350元/吨四周,而现阶段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集中在4000元/吨—4200元/吨四周。

而随着源源不断的低成本进口大豆的间续到港,国产新豆也将可能受到拖累而走低,因此对于豆粕现货来说,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沿海油厂目前的现货报价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当前国内市场普遍看空豆粕价格至3000元/吨。

饲料养殖月度分析报告:玉米上升压力增大,鸡蛋重回季节性回落通道

饲料养殖月度分析报告:玉米上升压力增大,鸡蛋重回季节性回落通道

研究创造价值,服务铸就品牌!
1/12
饲料养殖︱月度分析报告
一、玉米 (一)9 月玉米期货行情回顾
9 月份,玉米临储拍卖停拍,前期拍卖的玉米转移至贸易商手中,叠加新粮的 上市,玉米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但东北主产区连续受到三场台风洗礼,玉米倒伏 较为严重,扩大了玉米的供需缺口,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看多信心,贸易商囤货待 涨,玉米短期供应较为紧张。价格随之水涨船高,最高涨至 2499 元/吨,创下来 自 2012 年以来的最高玉米价格。9 月份,玉米主力期货合约 C2101 收于 2468 元/ 吨,月上涨 206 元/吨,涨幅为 9.11%。
1、高存栏结构不变,淘鸡数量难有提升迹象........................................................ 6 2、养殖利润保持低位,补栏量仍有上升趋势........................................................ 7 3、消费旺季进入尾声,需求存在回落预期............................................................ 8
2015-06 2015-09 2015-12 2016-03 2016-06 2016-09 2016-12 2017-03 2017-06 2017-09 2017-12 2018-03 2018-06 2018-09 2018-12 2019-03 2019-06 2019-09 2019-12 2020-03 2020-06
研究创造价值,服务铸就品牌!
3/12
饲料养殖︱月度分析报告
中绥化昊天、富锦象屿、嘉吉生化、辽宁益海都已经开始收购新季玉米,今年以 上企业开称收购新季玉米日期较去年有所提前,分别提前了 10 天,10 天,24 天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市场的供求关系息息相关。

如果某种农产品供应过剩,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则价格上涨。

2.气候因素: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会影响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3.政策调控:各国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政策变化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出口限制等。

4.国际市场变化:全球经济形势、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因素也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使其波动不定。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1.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

价格下跌会使农民陷入困境,价格上涨则会带来经济效益。

2.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价格波动大、不稳定会导致大量农户退出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粮食供应。

3.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水平。

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农业发展。

4.食品安全: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

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可能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使用化肥农药,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应对措施1.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维护市场秩序。

2.稳定市场预期:通过政策宣传、信息公开等手段,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价格更加稳定。

3.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可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加强对农产品产销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为农产品价格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

4.发展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体系,引入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使农民更好地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不断加剧,给农民和消费者带来了很大困扰。

本文将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求关系不平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失衡。

当市场需求增加而供应无法及时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

反之,当供应过剩而需求下降时,价格则会下跌。

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技术不足等。

2.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种植者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会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

当经销商拥有更多的市场信息时,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走向,从而在农产品交易中占据更强的议价权。

3.外部环境因素:国际市场的波动和政策调整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国际市场上的贸易争端、汇率变动、进口限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下波动。

二、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1.建立信息平台:为了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发布和公开农产品价格信息。

这样一来,农民和经销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供求情况,从而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2.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击恶意操纵价格、串通行情等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需求和供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的异常波动,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推动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可以改善供求关系,应对价格波动。

政府和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稳定市场供应,减少价格波动。

4.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交易中心、产地市场、冷链物流等。

通过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可以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采取财政补贴、市场预警机制、农产品储备等政策手段,为农民和经销商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他们面对价格波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豆类等农产品高位回落的风险
黄颖毛明江
自6 月初以来,美国中西部主产区持续炎热干旱天气刺激美豆连续大涨,并创四年高点。

目前,天气和产量担忧延续,将支持当前豆类保持上涨态势。

但是,疯狂之余的背后,更多是理性的反思。

专家提示,无论从资金炒作、下游需求,或是国家调控的角度来看,都需要警惕豆类等农产品高位回落的风险。

警惕多头高位获利平仓
随着大豆生长进入8月份关键结荚期,7月末至8月中旬的降雨非常关键。

目前据相关部门预测,8月中旬前无大范围降雨出现。

天气和产量担忧延续继续支持当前美豆保持上涨态势,短期内美豆可能仍会上试前期高点 1700美分附近水平。

不过,光大期货分析师赵燕认为,目前美豆连续上涨已基本反映了亩产下调的预期。

除非美国农业部8月10日报告亩产预测远低于市场预期水平,否则届时美盘市场冲高之后可能会出现利多兑现,获利平仓价格回挫的走势,市场将确认阶段性高点。

本轮国内豆粕大涨除了美豆天气炒作的基本面提振外,国内资金全线流入豆粕市场拉升价格也是主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价格高位遇阻回落后,盘面资金多单近出频繁度增强,显现资金操作趋于谨慎。

资金重仓对峙高位市场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应该随时警惕高位多头获利平仓风险。

下游需求或将受抑制
从下游需求来看,专家称,目前,终端需求疲软,饲料企业采购意愿继续受限;生猪价格低迷延续,养殖户出栏积极,这均不利于豆类的消费。

近期国内豆粕玉米等原料价格大涨,库存偏低的终端饲料企业继续补货。

据了解,目前大型饲料企业库存量增至25-30天,中小型饲料企业库存保持在7-10天,同时养殖户合同库存量也有所增加。

但是,随着价格上涨,近日市场成交再次趋于清淡。

据说一位油厂负责人表示,“最近,很难有大手笔成交。

”为了减少豆粕消费量,很多养殖企业继续减少自配料比例,更多使用全价料并用小麦、棉粕、花生粕等其他蛋白原料来替代豆粕的消费,这将会进一步间接降低豆粕的需求量。

国家调控预期增强
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高企,市场对国家调控的预期增强,如此一来,农产品价格上行阻力也将加大。

分析师赵燕推测称:“从近期国家对油脂市场的调控政策,不难推断现货高价必然引发市场调控需求。


7月24日,发改委再次约谈四大油脂压榨企业,市场预期国家行政干预将对油脂价格上涨构成压力。

另外,近期国家加大对国储大豆的抛储力度。

自5月份展开拍卖以来累计成交110余万吨,7月中旬以来的周度拍卖几乎都全部成交。

“国储拍卖成交率提高,一方面显示美豆上涨国产豆优势显现;另一方面,从临储大豆维持一至两周拍卖一次的情况看,也反映出国家对价格控制力度不减。

”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近期有消息称,国储拍卖将联合黑龙江省储在2个月内向市场投放180万吨大豆。

考虑到目前下游养殖产品价格比较低,对物价来说还未构成太大影响,但如果传言属实,则后期每周大豆拍卖量将接近30万吨,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供应量加大至少会对市场构成心理层面的压力。

随着豆粕成交和持仓不断创天量,市场孕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8月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布调整豆粕品种最低保证金标准及涨跌停板幅度的通知。

豆粕行情的大幅波动终于引发交易所层面的干预。

如果行情继续剧烈波动,不排除进一步监管手段的出台,政策调控风险亦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