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肾癌(<3 cm)的螺旋CT资料及病理结果。
结果19例小肾癌中实性14例,实性3例,囊性1例。
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 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其中6例全瘤明显强化、2例部分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皮髓质分界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
髓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
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优势。
肾皮质期、实质期能显示小肾癌“快进快退”的强化方式有助于小肾癌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小肾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小肾癌是指直径≤3.0 cm的肾癌,约占同期肾癌发病率的8.7%~25.4%。
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能够在注射对比剂后获得肾动脉期、实质期、肾盂期三期扫描图形及高质量的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影像,从而大大提高了小肾癌的检出率。
笔者就本院近年来经CT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螺旋CT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40~69岁。
经B超查体时发现肾脏占位病变,2例有尿血症状,2例有腰痛症状,其余无泌尿系统症状。
全部病例作了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CT扫描使用lightspeed plus16螺旋CT机,检查前空腹4~6 h,检查前30 min口服l%泛影葡胺8001000ml充盈胃肠道。
先做双肾区平扫,然后分别作肾动脉期、实质期、肾盂期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单相注射,流率2.5ml/s,皮质期延迟时间20~30 s,实质期60~90 s,肾盂期3~5 min。
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00 mA,螺距1.5;平扫层厚8 mm,增强扫描层厚5 mm。
2 结果肿瘤位下右肾者12例(66.7%),左肾者6例(33.3%),最大直径3 cm,最小直径1.1 cm。
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临床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4T06:00:08.6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李善[导读]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准确率。
李善(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准确率。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肾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肾癌,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以最终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多层螺旋 CT 多期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Ⅰ、Ⅱ、Ⅲ、Ⅳ期等各个分期患者的符合率情况进行分析,对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等不同亚型肾癌CT 各期(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有59例肾癌,诊断准确率为98.33%,略低于病理诊断结果,但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Ⅰ期的准确率为93.33%、多层螺旋CT诊断Ⅱ期的准确率为100.0%,多层螺旋CT诊断Ⅲ期的准确率为100.00%,多层螺旋CT诊断Ⅳ期的准确率为100.0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
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亚型肾癌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肾癌患者诊断期间选择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不仅能够准确确诊病情,还能够准确的对肾癌进行分期,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接近,在肾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肾癌肾癌是临床常见病症,其表现主要为血尿、胁腹部痛等,症状不典型,因此具有漏诊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治疗时间越早越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对于肾癌患者而言,首先是采取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明确病情,目前对于肾癌的诊断,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方式[1]。
为此,本文选取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肾癌患者,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准确率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肾癌18例,分析其螺旋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表现。
结果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8例,稍低密度5例,稍高密度3例,2例为囊实性肿块。
增强扫描皮质期14例呈明显强化,4例呈轻中度强化。
肾实质期肿瘤密度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
结论小肾癌螺旋CT 增强多期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小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小肾癌;螺旋CT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占肾恶性肿瘤的75%左右。
肾肿瘤最大直径在3cm或以下的称为小肾癌,大约占肾癌的9%[1]。
由于早期肾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被发现时已经多为中晚期,预后不好。
今年来,由于体检的意识不断提高和超声、CT等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小肾癌的检出率大为提高。
小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状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间18例具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表现,以探讨其对小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男12例,女6例,年龄23~76岁,平均59岁。
临床表现: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1例,患侧腰痛4例,腹痛2例,其余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彩超发现病变。
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
1.2检查方法实用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先行双肾螺旋CT平扫,然后行螺旋CT增强扫描,用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80~100ml,快速加压注入。
层厚3~10mm,螺距1.0。
注射对比剂后25~30s进行皮质期增强扫描,70~100s行肾脏实质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4~5min行肾盂期扫描,扫描期间病人均被要求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
2结果CT平扫表现: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者2.9cm x 2.3cm x2.8cm,最小者1.3cm x 1.2cm x 1.5cm。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同分型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l资料和方 法 1 . 1 拓床费料
距0 . 6 m m, 重建层厚 1 . 0 m m , 患者仰 卧位 , 一 次屏气 7 1 2 s 完
成扫描。 先行平扫 , 而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浓度为 3 0 0
mg I / m l 的德 国先灵公 司生产 的 C T增强对 比剂优维显 8 0 一 1 0 0
l I l l , 注射速度 3 . 5 ml / s , C T动脉成像 ( c T A) 时为 5 m l / s 。 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 分别在皮质期 ( 快
1 9 例 小肾癌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 ,其中透 明细胞癌 1 0
表 1 两组患儿千预前后焦虑评 分比较 ( ; 拯。 分)
由此引起 的应激反应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 愈合 ,因此 ,
在护理工作中, 应针对患儿心理及生理特点, 实施以患儿为中
心的护理干预措施l q , 以减轻患儿对 陌生环境 的恐惧感和焦虑 ,
C r 动 态增强扫描 的影像表现 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M S C T 对1 9 例 肾癌病变完全显 示, 对小肾癌的分型也提供
了重要 的影像信息。 结论 螺旋 C T动 态增 强扫描在 小肾癌的检 出和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 皮髓质期是检 出和特征 分析 小肾
癌的重要 时相。 关键词 : 多层 螺旋 C T ; 动态增 强; 小 肾癌
对 于即将进行手术 的患儿及其亲属来说 ,情绪波动大 , 而
一
l 4 0 一
速 注入造影剂 后 2 5 - 3 5 s 内扫描 ) , 皮髓 质期( 快速注入 造影剂 后8 0 一 1 0 0 8 内扫描 ) , 排泄 期( 快速注入造 影剂后 1 5 0 - 2 3 0 8 内 扫描 ) 进行 肾脏 扫描 , 扫描时 间为 2 5 s 。1 5 例 患者加 扫延 迟期 ( 注人造影剂后 1 0 - - 1 5 m i n 内扫描 ) , 7 例行 C T A ( 注射速度 5 m l / 8 , 扫描时 间提前到 1 4 8 开始 , 7 s 完成动脉早期扫描 ) 。
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脏 , 患者摒气 扫描 , 让 采用一 次性螺旋 扫描 。扫描参 数为管 电压 1 0 V, 2 k 管电流 2 0 5 mA, 5 ~3 0 层厚 5 m, a r 螺距 13 5 1 .7 : 。 延迟时间的方法 : 扫描前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欧乃派克 8 0
~
小 肾癌 因病灶小 , 超声检出率低 , 且定性诊 断准确率低。
1 资料与方法
小肾癌是指肾脏肿瘤直径 ≤3 0 m的病变 , .c 微小 肾癌 是
指病变直径 ≤15m的病 变[ 。正常成 人 肾血流 量分布 悬 .c 引 殊 ,0 9 %分布在皮质 ,0 1%分 布在 髓质 , 血流速度 也相差 而且
很大 , 血液通过皮质仅 2 5, .s而通 过髓 质则需要 2 .s 7 7。由于 肾脏的高血流量及其 区域性 血流量 、 血流速 度 的明显差异 , 注入 对比剂 3 s 0 出现 肾皮质显 影而肾髓质 不显影 , 以后皮 质
马质 君 , 徐 刚, 王 晶
四平 16 0 ) 3 00 ( 吉林 省四平市 中心医院影像放射科 , 吉林
【 摘要】 目 评价多 的: 层螺旋 C ( S T多 T M C ) 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 值。 方法: 顾分析 l例经 回 4 病理 证实的 小肾 癌在平扫、 动脉期、
3 讨 论
肾癌是 泌尿 系统最 常 见 的恶性 肿瘤 , 占肾恶性 肿瘤 的 7 %。小肾癌是指最大直径在 3m或 以下的 肾癌 , 5 c 大约 占肾 癌 的 9 I。由于肿 瘤较 小 , %… 患者很 少有 明确 的 临床 表现 , 影像学方法是最重要的检出手段。医学影像技术 的发展 , 使 小 肾癌 的检 出率大 大提高 。特别 是多层螺 旋 C MS T) T( C 多 期动态扫描大大提高 了小 肾癌 的检 出率和诊 断准确性 。小 肾癌的早期诊断能改善预后 , 提高患者生存率 。现将 2 0 0 6~ 2 0 年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 1 08 4例分析如下 :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钙 化 1 。 强 皮质 期 平 扫 1 呈等 密 瘤 基 质 中可 见 丰 富 的 窦样 血 管 , 例 增 例 光镜 下
2 结 果
钙化 1 囊实性肿块 4例 , 中显 例。 其 作 者 单位 : 1 江 省 温 岭 市 第三 人 民 例 , .浙
医 院, 江台州 380 浙 10 0
例 囊壁 厚 薄不 均 、 分隔 3 , 图 12 , 粒 细 胞 癌 1 ( 图 3 4 , 例 - )颗 例 见 ~ )肿 医 院 , 江 温 岭 3 7 2 : . 江 省 台 州 市 中心 示 壁结 节 1 , 浙 15 3 2 浙
旨在 加深 对 肾癌 C T征 象 的认 识 ,进 一 步 提 高 肾癌 定 性 诊 断 的准 确 率 。 告如 报
下 。
图2 与图 1为 同 ~种 病 人 , 强 皮 质 一 增 期肿 块 未 见 强 化 , 内见 细 小 分 隔 强 化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
收集 20 0 3年 1 0月 至
20 06年 1 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经手术及
病理 确 诊 为 肾癌 的 1 例 病例 资 料 , 中 6 其
男 9例 , 7例; 女 年龄 3  ̄ 0岁, 68 中位年
龄5 6岁 , 5 — 0岁居 多 。 以 37 临床 表 现 为
图 3 肾 颗 粒 细胞 癌 平 扫 左 肾 中极 左
【 文章 编 号 】 17 —802 0 )20 1—2 6 1 0 (0 80 —160 0
能有效改善肾癌预后 , 提高患者存活率。 随着螺旋 C T以及 C T多期增 强扫描的 应用 , 肿瘤 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 高。现对 我院 1 经手术病理证实 的 6例 肾癌 患者 的 C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T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临床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临床价值分析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实质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而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使得肾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更为精确、有效。
本文将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一、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原理及优点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就是在一次扫描中,动态记录肾脏血流灌注过程中造影剂的密度变化,得到一系列不同时间点的图像,从而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早期诊断和评估肾癌的侵袭和转移。
1. 可直观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有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对于轻微突出、难以确定病灶边缘的肿瘤,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诊断。
2. 可以动态反映肾脏的血管灌注情况,对于肾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能够有效地区分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能够提高肿瘤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1. 肾癌的早期诊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关系,特别是对于小肿瘤的检出效果更佳。
肾癌多发病变、肾周脂肪屏障的破坏、脂肪组织浓度的改变等都可以在这种扫描方式下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
此外,由于肾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肾动脉,因此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小血管供血的微小肿瘤,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2. 肾癌的病灶定位和边缘诊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于肾癌病灶的区分和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分辨率高、剂量适宜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突出肿瘤边缘。
因此,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的手术制定和手术切除的范围确定时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依据。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除了可以反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外,还可以有效地评估肿瘤的侵袭、淋巴结、大血管的受累情况,有助于肾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由于肾癌容易转移到其他器官,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对其他器官进行筛查,判断肾癌是否存在局部和远处转移。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
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
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
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
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 0.05)。
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 0.05)。
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 0.05)。
3 讨论肾癌占原发性肾脏恶性肿瘤的80%~85%,病死率约为50%。
小肾癌一般局限于肾包膜内,临床上常无明显症状,容易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基于对肾癌组织形态学、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WHO于2004年对肾癌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其中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4]。
随着SCT的应用,小肾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大大提高,但不同病理亚型的小肾癌的SCT的表现及SCT诊断价值仍不十分明确。
朱东兴等[5]报道称,小肾癌S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低密度,部分病灶突出于肾脏轮廓之外,钙化、坏死或囊变情况非常少见;多数病灶皮质期明显强化或相当于正常强化肾实质,实质期所有肿瘤强化明显减退。
罗辉等[6]研究显示,小肾癌SCT平扫表现为局限性突出于肾轮廓外的等密度小结节影,仅少数病例出现钙化灶,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的平扫期CT值无明显差异,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和实质期的CT值显著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
吴清武[7]研究发现透明细胞癌增强期CT值明显高于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方式多发生于乳头细胞癌,周边强化和(或)不均匀强化方式主要出现于嫌色细胞癌和透明细胞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小 肾癌 CT 扫描表 现的病理 基 础
人 体 肾血 流量 供
作者单位 : 3 1 1 5 0 0 浙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 科
—
—
通信作者 : 李坤 , E m a i l : l e i x i a 。 l 1 7 @v i p . q q . c 0 m
6 0
2 ・ 2 病理 学检查结 果
病理 分期 : I 期 1 3例( 4 6・ 4 %) ,
在对 小 肾癌检 出诊 断及鉴别诊 断 中有 较高的应 用价值 。 【 关键 词】 小 肾癌;多层螺旋 CT;多期增 强扫描
肾细胞癌 ( RCC)起源于 肾远 曲小管 的上皮细胞 ,是 临床最常见 的一种 肾肿瘤 。小肾癌的早期 没有典型 的临床 症状 ,患者一旦 出现临床症状 则已经进入 中晚期 , 预后情况 不甚理想。随着 C T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应 用多层螺 旋 C T
期标 准 。
( MS C T)进行扫描 ,大大提高 了肿 瘤的检 出率 ,很大程度
上提高 了患者 的生存 率【 1 l 。
1 临床资料 和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0年 2月至 2 0 1 1 年 1 1月我 院收治
的小 肾癌 患者 2 8 例, 其 中男性 l 9 例, 女性 9 例 ;年龄 2 3 ~
碘海 醇 ( 非 离 子 型碘 对 比剂 ) ,浓 度 3 0 g / 1 0 0 ml ,剂量
1 . 5~2. 0 ml / kg,经 肘 静 脉 注 入 7 0~ 1 0 0 ml ,注 入 速
[ 例( % ) 】
度 3 . 5 ml / s 。注 射后 3 0 s 行 皮质期增 强扫描 ,6 0 ~9 0 s行 实质期增 强扫描 ,3 ~5 mi n行 延迟 肾盂期 扫描 ,根据患者
性诊 断 ;同时 ,实质 期 因周 围 肾组 织高密度 强化 ,病灶表
颗粒 细胞和 透 明细胞混 合癌各 3例( 各1 0. 7 %) ,肉瘤样 细 胞癌 、嫌 色细胞 癌各 1例( 各3 . 6 %) 。
3 讨 论
现相对 低密度 , 边 缘分界持 续表现清晰 ;肾盂期病灶 密度 进一 步降低 ,能更 好地对肿 块强化 均匀度和 边缘 的情 况 以
2 结果 2 . 1 影像 学结果( 表 1 ) 经过 C T扫描检 查 2 8例均被检 出并确诊 ,检 出率 1 0 0 %。病 灶位于左 肾 1 7例 ( 6 0 . 7 %) ,
8 2岁 ,平均 ( 6 2 . 3± 4. 8 ) 岁 。入 院时 临床表现 :2 8例 中 有 2 3例( 8 2 . 1 %) 无任何 症状 ,体检时 发现 ;5例( 1 7 . 9 %)
瘤强化程度 :分为明显强化 ( 血供丰富 ) ,即肿瘤实质强化
的 程 度 比邻 近 的 肾皮 质 要 高 ,如果 肿 瘤 较大 则 与 健 侧 的 肾
皮质进行 比较 ,或者将肿程度 血供 ) ,即肿瘤 的强化程 度 和健 侧 或 邻近 的 肾皮 质相等 ;轻度强 化 ( 血供 少 ) ,即肿瘤 的强化 程度 比邻近 或者健侧 肾皮质 低。③肿瘤的强化方 式 :分 为 均匀强化 和不均 匀强化 。④ RCC分期 :参 照 Ro b s o n分
乳头状细胞癌 透明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 骨肉瘤样细胞癌
的实 际情 况继续进行 延时扫描 。完成 扫描后将所 得到 的原
始数据传 到工作站进行 多平面重组及容 积再现和血管成 像 等 多方位观察 。
1 . 3 评价方法 z l ①影像评价 :对肿瘤 的平扫密度 、强化
程度 、强化方式、是否钙化 、有无假包 膜等进行评价 。②肿
2 0 1 3 年7 月第2 O 卷第 1 4 期
Ⅱ期 1 0例 ( 3 5 . 7 %) ,1 1 I 期 5例 ( 1 7. 9 %) 。肾颗 粒细胞 癌 7 例( 2 5 . 0 %) ,透 明细 胞癌 1 3例( 4 6. 4 %) ,乳 头状 细胞 癌 、
出“ 快进快 退 ”的变化特 征 ,有 利于临 床上对 小 肾癌 的定
有血 尿 、腰酸 、腰痛等泌 尿系统症状 。
1 . 2 检查 方 法 检查 前 常规 禁食 8 ~1 0 h, 扫描 前 3 0 -6 0 ai r n
右肾 1 1例( 3 9. 3 %) 。单发病灶 2 3例( 8 2 . 1 %) ,双 侧病灶
2例 ( 7 . 1 %) ,单侧双 病灶 3例( 1 0 . 7 %) 。肿瘤最 小直径 < 1 . 0 c m ,最大直 径 3 . 2 c m。实性 肿块 2 3例( 8 2. 1 %) ,囊 实性肿 块 5例 ( 1 7 . 9 %) ; 无假包 膜 1 1 例( 3 9. 3 %) ,有假 包 膜 1 7例( 6 0. 7 %) 。病灶 内出现钙 化 3例 ( 1 0 . 7 %) ,均 表
现斑点 状分 布 。
表1 2 8 例 小肾癌影像学检查 结果
组织类型
饮纯 净水或矿泉水 1 0 0 0 ml , 使 胃肠 道充盈 。检查 时患者取 仰卧位 ,使 用 GE L i g h t —s p e e d 8排 螺旋 CT,从患者膈 顶到耻骨联合 先进行 平扫。平扫结束后 采用高压注射 器将
中 国 乡 村 医 药 杂 志
多层螺旋C T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李 坤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多层 螺旋 C T( MS C T)在小 肾癌检 出方 面的价值 。方 法 对2 8例小 。 肾癌患者 MS CT多期扫
MS C T
描结 果进 行 回顾分 析 。结 果
2 8例小 肾癌患 者经 过 MS CT 扫描检查 均被检 出并 确诊 ,检 出率 为 1 0 0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