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复诊处方的临床用药使用情况分析
附子与半夏反药组合中药处方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附子和半夏的反药组合中药处方其用药规律,提升临床反药组合中药处方的应用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8月我院应用附子与半夏的反药组合且安全性良好、疗效显著的中药处方854张,对附子与半夏的用药剂量、配伍比例、用药天数以及临床辨证证型和疾病类型进行统计,并通过文献资料佐证分析附子与半夏的反药组合中药处方应用药理及安全指导。
结果:附子与半夏反药组合中药处方,附子和半夏用药剂量均以10g为主,分别占比86.89%、78.81,配伍比例以1:1居多(83.84%);用药天数14天居多(77.52%);中医辨证治疗痰实兼体阳虚症占比50.10%,瘿病占比27.52%;疾病类型包括恶性肿瘤疾病41.45%,呼吸系统疾病29.16%、消化系统疾病21.78%。
结论:采用附子与半夏反药组合中药进行临床治疗时辨证病机为脾阳虚寒痰湿阻证,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小心谨慎用药,按比例合理配伍,不长期大量使用,保障安全用药。
【关键词】附子;半夏;处方分析;反药组合;用药安全对于中医药师进行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十八反”、“十九畏”药物配伍一直是药方点评和药师严格管理的基本内容。
然而任何事情并没有绝对,关于“十八反”相关药物,有大量中医临床经验表明小心谨慎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发挥相反相成、产生良好功效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部分疾病常规治疗措施无效时,使用反药组合,反其道而行之,则能够另辟蹊径,治疗沉疴顽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常规情况下附子与半夏属于配伍禁忌,但对于部分疾病通过有效控制这两味药的配伍比例,反药配伍,也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采用附子与半夏反药配伍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疗效显著的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详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采用附子与半夏反药配伍进行临床治疗后并安全性良好效果显著的854张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方中的附子与半夏在配伍过程中的用药剂量及比例,总结附子与半夏配伍用药时的临床用药天数以及辨证类别和疾病类型。
重用半夏治验3则

重用半夏治验3则半夏为天南星植物半夏的块茎,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辛,温。
有毒。
入脾、胃、肺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常用剂量3—10g。
(1)笔者近年来,对于疑难杂症常重用半夏,效果显著。
1、失眠案:患者,权某某,女,70岁。
于2010年5月某日就诊。
自诉:从30岁开始失眠,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
常服安定、艾司唑仑、多虑平、硝基安定等。
间或服用中药养血安神剂,并应用针灸、耳穴压豆等方法。
初则有效,久则无效。
逐渐加大艾司唑仑、多虑平用量,以致每晚睡前服艾司唑仑3----4mg,多虑平50---75mg,才能入睡。
第二天头晕脑胀,深以为苦。
刻诊:面红耳赤,声音洪亮,急躁易怒,多梦、早醒。
脘腹胀满,纳差便溏。
舌质红,少苔,脉细弦。
辩证:肝血不足,虚火扰心。
治则:养肝补血,交通心肾,协调阴阳。
处方:炒枣仁60g川芎30g知母30g茯苓30g生甘草15g法半夏90g百合12g浮小麦30g黄连6g肉桂3g炒扁豆30g大枣12枚(擘),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午睡前服200毫升,晚睡前服400毫升。
服1剂,午休约15分钟,夜眠约5小时。
大喜。
服完5剂,将艾司唑仑减完。
再服上方5剂,将多虑平减为12.5mg,一天一次。
之后间断服用上方调理。
随访1年,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按语:本例患者为一老年女性,失眠40余年,常服西药镇静安神之剂,间或服用中药养血清热之剂,并针灸、耳穴压豆等。
疗效甚微。
查见,面红耳赤,急躁易怒,多梦易醒一派阴虚火旺之象,但脘腹胀满,纳差便溏,又是脾虚不运,湿邪不化之象。
血虚不养肝,肝不藏魂,魂不守舍,故出现失眠,所以方取《金匮要略》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是也。
虚火上攻,扰及心神,用交泰丸交通心肾。
脾湿不化,重用半夏。
黄煌《经方沙龙》“半夏和胃气而通阴阳,不得瞑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至”《本草纲目》说半夏除“目不得眠”吴鞠通谓半夏“逐痰饮而和胃”。
半夏临床药物配伍应用探讨

半夏临床药物配伍应用探讨半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材,也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对半夏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是提高半夏在临床上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文将从半夏在临床药物配伍方面的应用探讨,分析半夏在临床中应用的作用,以及半夏和其他药物的配伍效果。
一、半夏在临床上的作用半夏味微苦、微辣、性微寒,具有清热、降逆、化痰、止呕、解郁、温中、利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各种疾病。
1、治疗消化道疾病半夏可治疗胃肠胀气、呕吐、恶心、腹泻、水肿等症状。
中医认为,半夏主降逆、止呕,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胸膈逆气、痞满等病症。
同时,半夏还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增加消化液分泌、提高胆囊收缩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胆囊疾病等。
2、治疗呼吸道疾病半夏可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半夏可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节免疫系统等,对呼吸道感染、气道痉挛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半夏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
半夏具有镇静、抗抑郁、改善睡眠等作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半夏和其他药物的配伍效果1、半夏与黄连半夏黄连汤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半夏、黄连、生姜、干姜、甘草组成。
半夏黄连汤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解郁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等疾病。
2、半夏与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是一种中药配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等组成。
苓桂术甘汤具有补脾益气、通阳活血、化湿渗透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泄泻、气虚下陷等疾病。
3、半夏与乌梅半夏乌梅汤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半夏、乌梅、甘草、桂枝、干姜等组成。
半夏乌梅汤具有健胃化食、解暑降温、清热润肠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痢、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4、半夏与柴胡柴胡加半夏汤是一种中药配方,由柴胡、半夏、黄芩、生姜、人参、大枣等组成。
柴胡加半夏汤具有清热解表、和解肝郁、升阳发汗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肝郁性失眠等疾病。
中药查询半夏的研究报告

中药查询半夏的研究报告
半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关于半夏的研究报告,总结了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半夏为百合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具有理气、止呕、祛痰、止咳等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半夏中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皂苷、挥发油等物质,这些成分在药理作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中,半夏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
半夏中的生物碱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临床应用方面,半夏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呕吐、腹泻等。
研究表明,半夏能够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保护功能,减轻胃部不适症状。
此外,半夏还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
部分研究还表明,半夏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肿瘤。
此外,半夏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半夏也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需要注意。
临床观察表明,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半夏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便秘等不良反应。
此外,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肾脏、肝脏等器官产生损害。
因此,在使用半夏时应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半夏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具有理
气、止呕、祛痰、止咳等多种药理作用,适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半夏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半夏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证据和指导。
80例失眠患者重用半夏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80例失眠患者重用半夏的临床治疗与分析目的探讨失眠患者重用半夏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重用半夏治疗。
对照组采用剌五加片、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为基本处方,每日3次,每晚睡前再加服艾司唑仑片(舒乐安定)l mg。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与睡眠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治疗失眠加入半夏,往往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失眠;半夏;泻心汤半夏的主要功能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嗽、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病,而用于治疗失眠则临床少见[1]。
半夏具有治疗失眠功效最早的记载见于《灵枢·邪客》,此后,《千方要方》《外台秘要》《杂病源流犀烛》等书中都有引用或类似的方剂列出。
笔者对80例失眠患者予半夏泻心汤重用半夏配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0~40岁者23例,41~60岁者57例;平均病程(2.5±1.2)年。
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对照组年龄30~40岁者12例,4l~60岁者28例;平均病程(2.3±1.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照WH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2]。
全部病例均以失眠为主症,轻者入睡困难或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并伴有心烦、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
不存在未解决的重大生活事件和心理冲突(排除对睡眠的恐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并重用半夏治疗。
处方:清半夏40 g,黄连8 g,黄芩12g ,党参15 g,干姜6 g,炙甘草6 g,酸枣仁20 g,夜交藤20 g,大枣5枚。
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

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配伍运用半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其具有镇静、化痰、抗惊厥、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被誉为“中药百科全书”中的瑰宝。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夏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配伍中的运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镇静作用:半夏中含有一种名为“掌叶半夏”的成分,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半夏的镇静效果与其所含的生物碱、酚类和酮类化合物有关。
抗惊厥作用:研究证实,半夏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含的生物碱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放电有关。
保肝作用:半夏中的多种化合物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
这些化合物通过抗氧化、抗炎等途径发挥保肝效果。
抗氧化作用:研究发现,半夏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这些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一种经典的中医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半夏、黄连、黄芩等。
该方剂在调理脾胃不和、改善胃肠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半夏南星茶:半夏南星茶是一种以半夏、天南星等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中药茶方。
该茶方在化痰止咳、平喘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常用于辅助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半夏治疗失眠案例:某患者因长期失眠而求医,医生开出一剂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方剂。
患者服用一周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
这是因为半夏的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但需注意,半夏镇静作用较强,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
半夏治疗肝炎案例:某慢性肝炎患者长期肝区疼痛、乏力,医生在处方中加入半夏、柴胡等中药材。
患者服药一个月后,肝区疼痛减轻,肝功能检查也有所改善。
这得益于半夏的保肝作用。
然而,半夏并非对所有肝炎患者都适用,具体还需根据个人病情进行配伍用药。
半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镇静、抗惊厥、保肝、抗氧化等作用为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临床配伍运用中,半夏常与其它药材联合使用,取得良好的疗效。
半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半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半夏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王天铬1,2,赵林华1,邸莎1,仝小林1*
【摘要】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半夏具有以下特点。
1)经方及历代经典方剂之中半夏用量范围为0.19~268 g,现代医家运用半夏用量范围为6~60 g。
2)根据具体疾病、证型、症状确定半夏最佳用量及配伍:如半夏燥湿化痰行气,配伍茯苓、泽泻、陈皮、黄连、瓜蒌等,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痛经、不孕、冠心病等内分泌、妇科、心血管疾病,用量为6~30 g;半夏燥湿化痰散结,配伍竹茹、露蜂房、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肿瘤、甲状腺结节等,用量为9~45 g。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19(039)011
【总页数】4
【关键词】半夏;临床应用;量效研究;配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2010CB5306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主要含琥珀酸、麻黄碱、天冬氨酸、半夏淀粉、半夏蛋白、挥发油等。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药方由药物配伍及药物用量两大部分构成,二者共同决定疗效,在药物配伍合理的前提下,用量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临床半夏应用广泛,用量不一,因此有必要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运用半夏的临床经验,系统归纳半夏临床常用剂量、配伍、所治疾病等规律,以供临床科研同道参考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中药饮片处方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1 4 7
中药饮 片处 方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 析
曾 L 健 (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 贺州 5 4 2 8 0 0 )
摘要 : 目的 : 调 查我 院中药饮 片处方的临床应 用情况 。方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 0 1 2年 9月 ̄ 2 0 1 3年 9月开具的中药饮 片处方 1 0 0 0 张, 按照《 中国药典 》 和相关理论知识及参考文献等对 1 0 0 0张 中药饮 片处方的具体 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 结果 : 本院使 用频 率最高的 1 0种 药依次为甘草 、 茯苓 、 白术 、 半夏 、 桂枝 、 柴胡、 川 穹、 陈皮、 白芍、 当归 ; 超 量比较严重的有半夏 、 柴胡、 陈皮 、 桂枝 、 川芎 , 处方 中存在脚 注不 明或无脚注 、 处方 中名称不规 范的不合理现 象。 结论 : 我 院中药饮 片用药基本合理 , 但存在 用药剂量大 、 处方书写不规范的现象 , 临床 应 加 强 管 理 , 促进合理 用药。 关键 词 : 中 药饮 片 用 药情 况 措 施
中图分类号 : R 2 8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4 床的实际治疗效 果和用药安 2 . 3处方 中存在 的不 合理现象 : ① 脚注 问题 : 中药 饮片带 有脚 全产 生极 大 的影 响 , 若使用 不当 , 可贻误 患者 的病情 , 甚至对 注 , 无脚注或脚注不 明会影 响中药疗效 。但 经统计 , 处方 中普 患者的生命健康产 生恶劣的影响。 因此 , 在临床用药过程 中 , 遍存 在脚 注不明或根 本没有脚 注的情况 ; ②名称 : 经统计 , 出 需合理使用中药饮片 , 积极注意用药安全。为探讨本 院中药饮 现 了大量同一类 药在一张处方 中重复 出现 的情况 ,如果药师 片处方用药情况 ,从 我院 2 0 1 2年 9月~ 2 0 1 3年 9月开具 的中 照方进行调配 , 则会 浪费大量 的药材 , 且影 响实 际治疗效果 。 药饮片处方中随机选择 1 0 0 0张进行调查分析 , 现报道如下 。 3讨 论 1 资料与方法 3 . 1 本 院用药情况分析 :通过对 1 0 0 0张 中药饮 片处方的具体 1 . 1 一般资料 : 从我院 2 0 1 2年 9月一 2 0 1 3年 9月开具 的中药饮 用 药情况进行 统计可 知 , 用 药基本合 理 , 但 在常用 的 l 0种 中 片处方中随机选择 1 0 0 0张进行研究。对处 方用于治疗 的疾病 药 用药剂量 中 , 普 遍存在着 单味 药用 药量大 于《 中国药典》 推 类型和处方 中用 到的药味数 ,以及 中药饮片 的具 体使用情况 荐 量的情况 , 究其 原 因 , 可能 与临床 习惯用 量有关 , 也 可能是 进行详 细的研究 , 处 方分别来 自内科 、 外科 、 妇科、 儿科 、 肿瘤 受 到实 际的临床治疗 需要 的影响 ,即说 明在今后 应进一步加 科、 针灸科及其他科室 。 强 监督 管理 , 确保合理用药 、 安全用药 。此外还存 在处方 中脚 1 . 2方法 : 按 照《 中国药典》 和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参考文献等 , 注 不明或无 脚注 、大量同一类药在一张处方 中重 复出现的不 对 1 0 0 0张 中药饮片处方的具体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 。具 合理情况 , 不仅会浪 费大量 的药材 , 而且影 响实 际治疗效果。 体包括的 内容有用 药的适 宜性 、 合理性 , 以及处方 书写的规范 3 . 2促进临床合理用 药的措施 性, 还有 中药饮片的具体使用情况等。 3 . 2 . 1 严 格审查处方 :药房工作人员要注意对医生开具 的处方 2结 果 进行严格 的审查 , 需要审查 的内容 有患者的基本信息 、 具体药 2 . 1 用药频 率分 析 : 本 院使用 频率最高的 1 0种药依次 为甘 草 、 物 的名称是 否书写准确 、 剂量 是否合理。处 方中如含有毒 、 麻 茯苓、 白术 、 半夏 、 桂枝 、 柴胡 、 川穹、 陈皮 、 白芍 、 当归 , 具体结 药 品, 要注意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果经 审查发现有配伍 果 可 见表 1 。 禁忌药物 , 或者超剂量 的处方 , 药房工作人员要及 时将 处方退 表 1用药频率分析 还患者 。 3 . 2 . 2 认真凋配药物 :调剂人员在确定处方经审方人签字之后 , 便需要严格按 照处方的要求 , 准确地对各 种药物进行调配 。调 配 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心 , 保证味数和剂量等准确无误。医 院要注意完善调剂配制工作制 度 , 由科 主任 负责 , 组织所有 调 剂人员分 析出现差错事故的原 因, 并 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进一 步制定 出完善应对措施 , 规范用药 , 避免调配错误的再次发生 。 3 . 2 I 3 药剂科 的 自我完善 :医院的药 剂科会对 临床中药饮片用 药产生 较大 的影 响 , 因此 , 药剂科要 积极做好 工作 , 充分发 挥 规范用药的重要作 用。所 以, 医院的药剂科一定要加大对从 事 中药饮片相关工作人员 的管理力度 , 提高大家 的安全 意识 , 规 范 日常操作 。并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 , 例如中药 饮片的具体使用剂量和用药部位相关知识 等_ 3 I , 提高工作人员 水平 , 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2 . 2 用 药剂量分析 : 使用 频率最多 的 1 0种中药 中, 超量 比较严 总之 , 临床用药 中 , 一定要规范 中药饮 片的具体使用 。各 重的有半夏 、 柴胡 、 陈皮 、 桂枝 、 川芎 5 种, 5种 中药都是 临床常 医院要注意加强对 中药饮片用药 的管理 ,医院工作人员也要 用的止咳化痰 以及 活血化瘀 的药物 , 具体结果见表 2 。 注意积极 参与和配合医院 的管理工作 ,从 而不 断促进 中药饮 表 2 用药 剂 量 分 析 片临床使用水平 的提高 , 为广大患者服务 。 参 考 文献 【 1 】 国家 药典 委 员会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s ] . 第一部 , 2 0 1 0年 版, 北京 : 中 国 医 药科 技 出版 社 , 2 0 1 0 : 3 8 7 — 3 9 4 . 【 2 】 苏爽 , 夏坤 , 郑金凤 , 等冲 药饮 片处 方的规 范性与用 药合理 性 分析 [ c 1 . ∥中华 中医药学会 2 0 1 3年 药房 管理分会学术年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静点头孢唑林钠,并同时口服中汤药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外用油调膏治疗丹毒,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愈后复发,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2]王全权,陈海林.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下肢丹毒70[J ].陕西中医,2003,24(12):1119-1120.[3]陈奎明,王小平,蔡惠群,等.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研究现况[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860-863.[4]舒朝霞,吴颖.头孢曲松钠联合水调散外敷治疗下肢丹毒48例[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9):110-111.[5]徐澄,王文娟,段晓.低浓度臭氧皮下注射治疗丹毒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984.[6]陈晨.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31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75-76.[7]李莹.复方黄柏液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20(5):548-550.[8]张敏,姜热热.中药煎剂湿敷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患者的效果观察[J ].光明中医,2015,30(1):78-79.[9]李苏,陈瑜,吴闵枫,等.复方银翘解毒合剂治疗水疱性丹毒的疗效分析[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7,40(2):52-54.[10]庞博,董军杰,庞国勋.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2013,6(31):180-181.[11]邢捷,阙华发.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156例[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6):83-86.[12]毕海军.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46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1):64-65.[13]刘文丽,赵恩兵,张键,等.丹参川芎嗪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2):234-235.[14]乔威,姜伟华,陆炯.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3,19(7):225-226.(本文校对:孙文睍收稿日期:2018-10-16)半夏复诊处方的临床用药使用情况分析杨连梅摘要:目的对半夏复诊处方变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280例复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
结果经研究发现,半夏复诊处方的用药剂量主要集中于10g 左右,中药处方用药味数主要集中于10 15味,使用半夏频率最高的为消化系统类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等。
结论临床用药剂量的大小,应以辨证准确为前提,病情需要为依据,以《药典》的规定剂量为指导,客观掌握中药的用量。
关键词:半夏;复诊处方;用药分析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3.009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3-0356-03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Usage of the Return Visit Prescription of Pinellia TernataYANG Lianmei(Pharmacy Department ,the Affiliated Wuq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use of drugs in the subsequent visit of Pinellia ternata in our hospital.Methods 280cases of revisited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to December 2017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relevant prescrip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It was found that the dosage of Pinellia ternate revisit prescription was mainly about 10g ,the number offlavors of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s was mainly between 10and 15,and the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such a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epigastralgia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ConclusionThe dosage of clinical medi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curate differentiation ofsymptoms and sign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disease ,and guided by the prescribed dosage in the Pharmacopoeia.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a ;revisit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analysis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药剂科(天津301700)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
半夏的应用历史悠久,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及痈肿痰核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还具有抗肿瘤、抗生育、抗早孕和降血脂等作用[1]。
临床上一般不选用生半夏,多选用炮制品,主要涉及的炮制品种有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及半夏曲等。
我院临床上用药品种多选用炮制品清半夏和姜半夏。
半夏·653·光明中医2019年2月第34卷第3期CJGMCM February 2019.Vol 34.3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很多方剂中都有体现,比如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等,半夏不仅可用于有形之痰的治疗,同时具有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功效,对于脾胃不和、心下痞证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由于半夏的用量逐年增加,使半夏的野生资源不断枯竭,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半夏的应用。
中药处方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具有法律和技术的意义。
复诊则指该患者在该医师处初诊以后的所有就诊情况。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师很少能一次治愈疾病,患者就可能反复就诊。
了解复诊处方的变化规律对于广大临床医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门诊复诊可得到系统的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对我院含半夏门诊处方复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半夏饮片的使用现状[2]。
本文以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为基础,以中药饮片处方为考察样本,为提高患者对中医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尽可能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半夏中药饮片的复诊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分层抽样和随机简单抽样的原则,随机对科室处方中药饮片的临床使用情况、半夏饮片的使用剂量、处方的中药味数等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其中所调研的中医处方均为门诊汤药内服处方。
1.2分析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标准,基于HIS的后台数据库为基础,查询病人复诊信息,采用Excel表格分析的方法,建立数据库,由医生姓名、科室、职称、患者信息及处方信息等相关内容组成,对中药半夏复诊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我院半夏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干预。
1.3处方的信息纳入情况处方中的中药饮片名称出现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名称不统一时,均统一规范为《药典》的中药名称。
计量单位统一规范为“g”。
非汤剂处方不纳入分析,非中药内服处方不纳入分析。
2结果2.1我院统计含半夏复诊处方280例,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消化系统疾病(65.36%),其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7.22%),心血管系统疾病(8.57%),呼吸系统疾病(7.14%)。
含半夏饮片复诊中药处方的用药味数主要集中于10 15味(47.61%),其次分别为15 20味(27.39%),10味以下(16.23%),20味以上(8.77%)。
半夏的用药剂量主要集中于10g左右,少数肿瘤患者用药存在15g以上。
临床用药剂量的大小,应以辨证准确为前提,病情需要为依据,以201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剂量为指导,客观而实际掌握中药的用量。
见表1。
表1半夏复诊处方临床应用情况统计表(例,%)临床应用复诊例数百分比消化系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脾胃虚弱)18365.36神经系统(失眠、抑郁)3117.22呼吸系统(支气管炎、咳嗽、咽炎、肺炎)207.14心血管系统(中风、胸痹、心律失常)248.57其他(月经不调、脱发、糖尿病、肿瘤)227.862.2就诊的280例患者中男性149例(53.21%),女性131例(46.79%),男性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约为(1.15ʒ1);年龄30 80岁,平均年龄(50.48ʃ11.90)岁。
根据患者就诊时登记的电话号码进行随访,发现中老年患者的复诊率较高,青年人依从性较差,复诊率较低。
2.3中药半夏饮片复诊处方用药主要包括补虚药、化痰药、解表药、理气药、补血药、芳香化湿药。
温中散寒、行滞化瘀、理气止痛之方药在治疗脾胃虚寒兼夹瘀滞所致疾病方面疗效甚佳。
中药饮片含半夏处方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妇科疾病等。
半夏味辛性温而燥,能化痰散结,通达气机,使气血调畅而疼痛自止,善化痰消饮,适用于寒痰、湿痰犯肺所致的咳喘诸证。
半夏入脾胃二经,善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者,故半夏有益气健脾之功。
半夏若作为益气健脾来用,常与人参、甘草、大枣等相配伍[3,4]。
理气药、补虚药与化湿药的用药频率较高,提示可能与临床中气滞、湿邪等病理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