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活性污泥法(一)09课件PPT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①活性微生物, 25~50% ②微生物内源呼吸残余物, 0~17% ③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惰性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④虽可降解但尚未降解的有机物
⑤惰性无机物 20~30%
5~65%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富多样,主要有病毒、细菌、真 菌和原生动物,也有少量的藻类和后生动物。菌胶团中的微生 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 活性污泥中细菌能分泌多糖类的糖被,使各种微生物聚集在一 起,构成菌胶团,从而呈絮状。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废水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它们相对比较稳定。微生物在菌 胶团中的空间位臵也有所不同,丝状的细菌通常组成菌胶团的 骨架,其他单细胞的微生物靠糖被附着在丝状菌上,固着型的 原生动物在菌胶团的最外面。微生物的微生态位的不同使它们 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 是某种微生物类群的功能才能比较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 优点:出水水质好(85~90%),剩余污泥量较少。 • 缺点: ①耐冲击负荷差: 根据推流原理,进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形成混合液,从池子 起端流向末端。如果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影响 较大。如果流入的废水含有有害物损害了回流污泥,引起 的问题就更大。 ②供氧与需氧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沿曝气池池长需氧速度变化很大,但是沿曝气池池长的供 氧速度是基本相同的——供需矛盾:前段供氧不足而后端 供氧过剩。如果想要在曝气池前端维持足够的溶解氧,则 后段的氧量会太大,氧的利用滤低,增加了处理费用。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 氧化合成阶段

活性污泥法PPT参考课件

活性污泥法PPT参考课件
3、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A.细菌: 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 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特征: 1)绝大多数是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很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污泥龄c(d)
MLSS (mg/l) MLVSS (mg/l)
回流比 (%) 曝气时间HRT (h) BOD5去除率 (%)
1)普通活性污泥法; 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3)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4)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34
1. 普通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水流为推流式,池内均匀曝气。活性污泥经历了吸附与 代谢两个完整阶段。
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泥负荷约为0.2-0.4kg BOD / kg MLVSS ∙d,混合液 悬浮固体浓度 1500-3000 mg/L, 活性污泥回流比为10 % -30%,去除每公斤 BOD需空气44m3-62m3。
对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系统,一般为0.75~0.85
15
4、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3)污泥沉降比(SV) (Sludge Volume)
定义: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 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功能: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 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功能:能更准确地评价污泥的凝聚性能和沉降性能, 其值过低,说明泥粒小,密实,无机成分多; 其值过高,说明其沉降性能不好,将要或已经发生膨胀;
正常范围: 50150 ml/g(处理城市污水时)

生物处理2(活性污泥法、厌氧、脱氮除磷)

生物处理2(活性污泥法、厌氧、脱氮除磷)
生物除磷法
利用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过量摄取磷, 并在缺氧条件下释放磷的原理,通过 排放富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A2/O工艺
即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最典型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在厌氧区,聚磷菌释放磷并摄取有机物;在 缺氧区,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聚磷菌过量摄取磷,同时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 酸盐。
脱氮原理及方法
氨化作用
01
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硝化作用
02
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
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反硝化作用
03
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达到脱氮目的。
除磷原理及方法
化学沉淀法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磷酸根离子与 钙、镁等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酸 钙、磷酸镁等沉淀物,从而去除磷。
02
生物强化技术
通过投加特效菌种或基因工程菌,提)
结合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等优
点。
生物处理与膜技术结合
膜生物反应器(MBR)
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高效固液分离,提高出水水质。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
采用动态膜代替静态膜,降低膜污染,提高膜通量和使用寿命。
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影响因素
包括污泥浓度、曝气量、污水水质、 温度等。
优化措施
通过合理控制污泥回流量和剩余污泥 排放量,调整曝气量,提高污水水质 稳定性等措施来优化活性污泥法的运 行效果。
应用实例
城市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中,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 养盐,提高出水水质。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ppt课件

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  ppt课件
之一。与物化段混凝处理受水温过低导致絮体 细小,混凝效果不佳一样,水温过低也同样导 致活性污泥活性降低,分解有机物耗时增加, 表现在完成沉降及泥水分离的时间延长,自然 体现在二沉池上就是活性污泥成团上扬,细小 颗粒流出堰口的现象时常发生。同时由于分解 有机物的时间延长,导致处理效果降低,在做 沉降比实验时,往往上清液有朦胧模糊的现象 产生,这都是由于有机物降解不彻底的原因。
含 有 重 金 属 及 影响不大,不过,在物化段可 活性污泥对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反应有很快速和之
有毒有害物质 重点去除
后的表现,这和重金属、有毒物质的浓度、种类、
接触时间有关;活性污泥反应出来的表现多为解体
或活性降低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2
水温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 2)对活性污泥种群的影响
•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微生物,即细菌,观察温度对细 菌的影响时,由于观察细菌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实 际工艺控制中通常观察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的种群 变化可以发现水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 以原生动物为例,当水温过低时,会出现原生动物 数量降低、活性受限、部分种群消失等现象。
• 5)与活性污泥回流比
• 活性污泥受大波动PH值的污水、废水冲击的影 响程度与PH波动大小、持续时间、活性污泥原 有状态等存在关系。
• 当生化系统池整体水质PH值上升超过10的时候, 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将需要两天的恢复时间 来恢复整个活性污泥系统的正常运行。
• 在预计大波动PH值污水、废水冲击程度较大的 情况下,可以将活性污泥回流系统开至最大, 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二沉池的中性废水去稀释进 入生化系统的大波动PH值的污水、废水。
ppt课件
6
PH值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及联合分析方法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ppt课件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ppt课件
•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
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以MLSS表示, 单位: mg/l 或g/l 。
MLSS=Ma+Me+Mi+Mii 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混合液体挥发性悬浮 固体,以MLVSS表示,单位: mg/l 或g/l 。 MLVSS =Ma+Me+Mi f MLVSS Xv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f 0.75
吸附过程进展的较快,可以在30min内完成, BOD去除率可达70%。吸附速度的决定条件:① 微 生物的活性程度;② 反响器内水力扩散程度与水 动力学的规律。
一般,处于饥饿状态的内源呼吸期的微 生物吸附活性最强。
被吸附在微生物外表的有机物,在经过数 小时的曝气后,才可以相继被摄入其体内,因此, 初期吸附去除的有机物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Mii——由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
4. 活性污泥的性质
• 颜色:黄褐色〔茶褐色〕 • 状态:似矾花絮绒颗粒 • 味道:土腥味 • 相对密度
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 回流污泥:1.004~1.006 • 粒经:0.02~0.2mm
• 比外表积:20~100cm2/mL
• 5. 活性污泥法根本流程
数〔SVI〕,其值按下试计算:
SVI=70~100 其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很好 SVI值过低,活性污泥颗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 缺乏活性。 SVI值过高,沉淀性能不好,可能产生污泥膨胀。 正常情况下,城市污水SVI值在50~150之间。
〔2〕污泥密度指数〔SDI〕 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30min后,含于100mL沉降污
2. 微生物代谢
大分 胞 小 外 子 酶 分 透 ( 小 膜 子 水 分 酶 解 透 透 催 酶 膜 子 化 ) 酶 过 作 透 催 用 细 化 过 作 胞 内 用 细 壁 胞 内 进 壁 各 入 种 进 进 内 细 酶 入 行 胞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演示课件.ppt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演示课件.ppt

18年
20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异养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无机代谢产物,随水排出
少量能量
代谢产物
+ 能量
O2
(CO2、H2O、NH3、SO42-…)
污水中的可 降解有机物
+ 异养微生物
摄取
(1/3) 分解代谢
(2/3) 合成代谢
新细胞物质
(C5H7NO2)
~80%
内源呼吸
~20%
内源呼吸产物 + 能量
(CO2、H2O、NH3、SO42-…)
XV X rQw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系统设计与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活 性污泥吸附有机物后进行稳定氧化的时间长短。污泥龄不能太 长1,8年否则污泥会老化,影响处理效果;污泥龄不能短于活性污29 泥中微生物的世代时间,否则在曝气池中不能大量增殖。
三、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参数
BOD ——容积负荷与BOD——污泥负荷 1、曝气池的BOD ——容积负荷:
肉足虫
鞭毛虫
纤毛虫
钟虫
小口钟虫
肾形虫
18年
纤毛虫
0.1mm
原生动物中以纤 草履虫 毛虫居多数,固
着型纤毛虫可作
为指示生物,固
盖纤虫 着型纤毛虫如钟
虫、等枝虫、盖
变形虫
纤虫、独缩虫、 聚缩虫等出现且
数量较多时,说
明培养成熟且活
性良好。 17
C、后生动物
线虫
轮虫
18年
18
原(后)生动物作为“指示性生物”
正18年常范围: 50150 ml/g(城市污水)
25
(4)污泥体积指数(SVI)
V\ X
空气
废水
初次 沉淀池

《活性污泥法》PPT课件

《活性污泥法》PPT课件
物利用、氧的消耗
生物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降性能
生物絮体的形成关系到:生物吸附作用 好坏、细菌(微生物)与污水的别离效果
生物絮凝体形成机理: ——粘液说,细菌聚合物说 活性污泥生物种群中有些微生物能分
泌粘性的胶状物质,促进絮体的形成。 可解释极低负荷时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增 加的原因。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后生动物:二次捕食者〔如轮 虫、线虫等〕
活性污泥的外观
① 生物活性── 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 物(细菌、原生、后生动物)
② 絮状,具有极大的比外表积和吸附 能力──细菌在一定生长条件下的细胞分 解物(菌胶团)形成
③ 易于凝聚沉降
④ 一般为黄、褐色,依废水特性和培 养条件而异
净化过程和机理
悬浮生长系统中的净化作用是生物氧化、 生物絮体的形成与吸附作用以及有效的 固液别离等作用的综合结果。
净化过程:凝聚、吸附截留、生物氧化、沉 淀别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应保持足够的微生物量和活性; 2、保证活性污泥、氧气、废水充分混合接触; 3、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微生物利用; 4、悬浮固体应与废水有效别离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一、活性污泥的组成 二、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活性污泥的组成
常规工程之一,利用原生、后生动物作为 指示生物所定污泥质量和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成熟,处理效果稳定时:固着型 纤毛虫有污钟虫、沟钟虫、累枝虫、盖纤虫 等;后生动物有轮虫、红斑瓢点虫、线虫等
假设含有大量自由游泳型纤毛虫、大量鞭 毛虫——水质不好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参数
1、水力停留时间HRT 2、污泥负荷Fw 3、容积负荷Fr(Volumetric loading) 4、泥龄(Sludge Age)

活性污泥法课件 最新

活性污泥法课件 最新
40C 或 10C后,会有不利影响
温度与细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性相 对 活
高温带
中温带
好氧细菌 厌氧细菌 厌氧细菌
温度(C)
注:图中的纵标为相对活性,以25C为基准。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3)营养物质: ➢ 微生物细胞组成中,C、H、O、N约占干物质的
9097%, ➢ 其余310%为无机营养元素,P 、 S 、 K、Mg、Ca、
相对密度 状态
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 回流污泥:1.004~1.006
似矾花絮绒颗粒
一组活性污泥图片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指标
2、活性污泥微生物: 真菌在活性污泥中不占优势
组成: 好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后生动物
A.好氧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 曝气池混合液细菌总数1×108个/mL。 ➢ 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
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 特征: 1)绝大多数是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很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B、原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5×103~2×104个/ml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一) —活性污泥法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第二章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第三章 活性污泥法的曝气原理与设备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第五章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
第一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 (O2)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 化反应; ——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 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
1)有机物75—85%活细胞(Ma) 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 3)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4)无机物质(Mii)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 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这种生物絮体叫做活性污泥
它由好氧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具有降解废 水中有机污染物(也有些可部分利用无机物)的能力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其它微生物
后 生 动 物 —— ( 主 要 指 轮 虫 )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 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 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如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 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 的标志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反应过程中数量和种类的增长与替变的关系
残留食物量
豆形虫、肾形虫、草履虫
钟虫、等枝虫、独缩虫
变形虫 返回污泥指标部分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B、其它微生物 原生动物——活性污泥中存活 的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 和纤毛虫等3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活性污泥法(一)09
2 活性污泥法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2.2 活性污泥的增长规律 2.3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2.4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 2.5 曝气传质计算 2.6 曝气池的构造和设计 2.7 运行和管理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活性污泥法
概述
活性污泥法于1914年由Ardern和Roc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 创建成实验厂,是利用河流自净原理的人工强化高效污水处理 工艺,已有将近100年的历史。 近几十年来,在对其生物反应和净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 讨和微生物学、细胞学在污水生化处理上的新的应用进展,活 性污泥法在生物学、反应动力学理论方面以及在工艺方面都得 到了长足地发展,出现了多种能够适应各种条件的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城市污水以及有机性工业废水的主体处理技术, 在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 术之一。
返回污泥指标部分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主要由各种细菌和原生动物组 成,此外,还存活着真菌和以轮虫为主的后生动物。
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和 后生动物组成一个小型的相 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芽胞杆菌属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A、细菌
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细菌为主,在 正常成熟的活性污泥上,细菌的数量大致介于107-108个 /ml活性污泥之间。
细菌特征
1)多属于好氧和兼性异养型的原核细菌 2)在有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其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 4)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成为“菌胶团”的功 能。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物理性能 “菌胶团” “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
(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2000-10000m2/m3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可能的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动胶杆菌 属、假单胞菌属、从毛单胞菌属和大肠埃希式杆菌等
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Department of Enviro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基本原理 活性污泥的性质和性能 活性污泥法净化废水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指标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 基本原理和分类
活性污泥的性质及性能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B、其它微生物 真菌——出现一般与水质有关,一些霉菌常出现于pH值 较低的污水中,丝状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白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并与絮体的形成有关, 大量异常地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现象。丝状菌的异常增殖 是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诱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