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显示器特性的介绍

合集下载

1、显示器——精选推荐

1、显示器——精选推荐

1、显⽰器1、显⽰器介绍 显⽰器属于计算机的 I/O 设备,即输⼊输出设备。

它是⼀种将特定电⼦信息输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眼的显⽰⼯具。

常见的有 CRT 显⽰器、LCD液晶显⽰器、 LED 点阵显⽰器及OLED 显⽰器。

(1)CRT显⽰器 CRT显⽰器是⼀种使⽤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器。

它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电⼦枪、偏转线圈、荫罩、荧光粉层及玻璃外壳。

CRT纯平显⽰器虽然具有可视⾓度⼤、⽆坏点、⾊彩还原度⾼、⾊度均匀、可凋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LCD显⽰器难以超越的优点,但⽬前已经退出市场。

CRT显⽰器是最早的,以前的⽼电视机⽤的就是CRT显⽰器。

(2)LCD显⽰器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器,即液晶显⽰器。

相对于上⼀代 CRT 显⽰器(阴极射线管显⽰器), LCD 显⽰器具有功耗低、体积⼩、承载的信息量⼤及不伤眼的优点,因⽽它成为了现在的主流电⼦显⽰设备,其中包括电视、电脑显⽰器、⼿机屏幕及各种嵌⼊式设备的显⽰器。

LCD显⽰器内部有很多液晶粒⼦,它们有规律地排列成⼀定的形状,并且它们每⼀⾯的颜⾊都不同,分为红⾊、绿⾊和蓝⾊。

这三原⾊能还原成任意的其他颜⾊。

当显⽰器收到显⽰数据时,会控制每个液晶粒⼦转动到不同颜⾊的⾯,从⽽组合成不同的颜⾊和图像。

也因为这样,LCD显⽰器的缺点有⾊彩不够艳和可视⾓度不⼤等。

LCD主要有TFT、IPS、TFD、UFB、STN、DSTN等⼏种类型的液晶显⽰屏: TFT 屏幕是 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晶体管)的缩写,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器 (AM-LCD) 中的⼀种, TFT 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的象素进⾏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 TFT ( active matrix TFT )的来历,这样可以⼤⼤的提⾼反应时间,⼀般 TFT 的反映时间⽐较快约 80ms ,⽽ STN 则为 200ms 如果要提⾼就会有闪烁现象发⽣。

了解电脑显示器的不同类型和特性

了解电脑显示器的不同类型和特性

了解电脑显示器的不同类型和特性电脑显示器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电脑显示器的不同类型和特性?在本文中,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各种电脑显示器的不同特点和使用场景,帮助你选择最适合你需求的显示器。

1. 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目前最常见的电脑显示器类型之一。

它的主要特点是轻薄便携、色彩鲜艳、视觉效果良好。

液晶显示器采用液晶技术,通过液晶分子的光电效应来调节像素的亮度和颜色。

它具有较低的能耗,适用于办公室和家庭使用。

然而,液晶显示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快速移动的对象显示不够流畅,容易出现残影现象。

另外,液晶显示器的观看角度有限,不同角度下的图像显示效果差异较大。

2. LED显示器LED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的改进版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与传统液晶显示器相比,LED显示器采用了LED背光源,拥有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

它的功耗更低,寿命更长,显示效果更好,同时还具备更好的环保特性。

LED显示器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式LED和边缘式LED。

直接式LED显示器通过在整个屏幕背后布置LED模组来实现更好的亮度和对比度。

边缘式LED显示器则是将LED灯安装在屏幕的边缘,通过反射板将光线传导到整个屏幕。

3. O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器由有机材料构成,对比度高,色彩鲜艳,响应速度快,并且可以实现更薄的设计。

OLED显示器还可以实现自发光,没有背光源,因此在黑暗环境下显示效果更出色。

然而,OLED显示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OLED显示器的制造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其次,由于有机材料的使用,长时间显示静态图像可能导致烧屏现象。

此外,OLED显示器的寿命相对较短,使用寿命一般在几万到十几万小时之间。

4. 曲面显示器曲面显示器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一种显示器类型。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

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1.分辨率: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是指屏幕上能够显示的像素数量。

常见的分辨率有1920x1080(全高清)、2560x1440(2K)、3840x2160(4K)等。

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越清晰。

2. 尺寸:液晶显示器的尺寸通常以英寸(inch)为单位计量,比如15英寸、27英寸等。

尺寸越大,显示内容越多,但同时也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3.刷新率:液晶显示器的刷新率是指屏幕上每秒重新绘制的次数。

一般来说,刷新率越高,画面的流畅度越高。

目前常用的液晶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

4.反应时间:液晶显示器的反应时间是指液晶分子在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短的反应时间可以减少图像残影和模糊现象,提升显示的清晰度和响应速度。

5.对比度: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是指显示器在最亮和最暗的地方之间的亮度差异。

对比度越高,画面中的颜色和细节就会更加鲜明。

6.亮度: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是指显示器发出的光的强度。

一般来说,亮度越高,画面越明亮,但也会对用户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

7. 色域:液晶显示器的色域是指其能够显示的颜色范围。

常见的色域有sRGB、Adobe RGB等。

色域越宽,则可以展示更多的颜色,画面的还原度越高。

8.视角:液晶显示器的视角是指用户在不同角度观察屏幕时,仍能够观察到清晰图像的范围。

普通液晶显示器的视角为水平与垂直各约170度。

9.驱动方式: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式包括传统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和新型的AM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

AMOLED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但价格较贵且易烧屏。

10.耗电量:液晶显示器的耗电量与其尺寸、亮度等因素相关。

一般来说,尺寸较大、亮度较高的显示器耗电量也较高。

11. 连接接口:液晶显示器常用的连接接口有VGA、HDMI、DisplayPort等。

不同接口的分辨率和传输速率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这些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不同型号和厂家的液晶显示器可能会有所不同。

显示器的分类介绍

显示器的分类介绍

显示器的分类介绍
显示器的分类介绍
显示器是目前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视频输出设备,通过显示器中的图像和文字信息,用户能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人机交流。

显示器在正常工作时将从显卡接收到的信号转变为人眼可见的光信号,并通过显示屏幕显示出来。

显示器的分类
1.CRT显示器
CRT显示器是通过显像管进行图像显示的一种显示器。

目前较常见的CRT显示器一般都采用了纯平技术,故此也称为纯平显示器,如图所示。

CRT显示器体积较大、重量较沉,而且耗电量较高,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适用性强,显示速度和效果较好。

目前游戏发烧友和图形图像设计人员大都使用CRT显示器。

2.LCD显示器
LCD显示器,即液晶显示器,它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显示器,如图所示。

与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器的`优点主要是耗电量小,辐射低,屏幕不闪烁,而且重量轻、体积小,这些优点都是CRT显示器无法实现的。

但其画面质量没有CRT显示器好,其显示的色彩会随用户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几种常见类型屏幕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见类型屏幕优缺点比较

几种常见类型屏幕优缺点比较屏幕作为电子设备的关键部分之一,不同的类型屏幕在性能、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类型的屏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1.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显示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屏幕类型之一、它的优点包括:高亮度、色彩饱满、清晰度高、能耗较低、可触控等。

此外,液晶显示屏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价格也相对较为亲民。

然而,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较低,黑色表现较差,而且角度视角较窄。

此外,在快速移动物体的显示上可能存在残影现象。

2.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OLED显示屏使用有机材料发光,能够根据需要点亮每个像素,因此对比度高、黑色表现优秀、角度视角广。

OLED屏幕还具有较高的刷新率和响应速度,适合播放高动态范围内容和游戏。

然而,OLED显示屏存在着寿命短、易烧屏、亮度衰减快等问题。

此外,由于制造成本较高,OLED 显示屏的价格相对较高。

3.高级别面板(TFT-LCD)高级别面板是一种改良型的液晶显示屏。

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高级别面板显示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广的颜色范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然而,高级别面板的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4.曲面显示屏曲面显示屏的特点是屏幕的弧度较大,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觉体验。

曲面显示屏通过将屏幕曲面与眼睛的自然弧度相匹配来提供更加逼真的图像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镜头的形变和反射。

此外,曲面显示屏还能够提供更高的对比度和舒适的观看体验。

然而,曲面显示屏的价格较高,而且由于曲面设计的限制,可能不适合于一些应用场景。

5.投影显示屏投影显示屏通过投影机将图像投射到平面或屏幕上显示。

投影显示屏的优点包括:屏幕尺寸可自由调整、无需占用大量空间和便于携带。

投影显示屏适用于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场景,例如会议室、教室等。

然而,投影显示屏的亮度较低,因此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下显示效果可能较差。

综上所述,各种类型的屏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电脑显示器

电脑显示器

显示器(Display)是电脑的输出设备,它的作用是将电脑内部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可显示的图像或文字。

它可以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等。

其中,LCD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显示器类型。

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晶的电光效应,即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外界电压的作用,使液晶材料排列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或阻挡光线的通过,从而显示出图像或文字。

LCD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电、辐射少、视角大、反应速度快等优点,适合用于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平板电脑等设备。

显示器的技术参数包括分辨率、刷新率、点距、亮度、对比度等。

分辨率是指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单位是像素每英寸(PPI)。

刷新率是指显示器每秒钟刷新图像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点距是指像素之间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亮度是指显示器的最大亮度值,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²)。

对比度是指显示器最亮和最暗之间的对比度。

在选择显示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适合的类型和规格。

例如,对于游戏玩家,可以选择高刷新率的显示器,以提高游戏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对于设计工作者,可以选择高分辨率和高色彩准确的显示器,以获得更精细的图像和更准确的色彩效果。

显示器的发展历程显示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

最初的显示器是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它使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绘制图像。

192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就是使用CRT显示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LCD)在1964年问世。

LCD使用液晶材料通过控制电场来调整光的透过程度,从而显示图像。

LCD显示器具有较低的能耗、较薄的设计和较高的分辨率,逐渐成为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显示技术之一。

二十一世纪初,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技术被开发出来。

AM-LCD使用电流激活液晶分子,从而控制像素的开闭,提高显示性能。

除了LCD,还有其他类型的显示器,如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高动态范围显示器(HDR)、曲面屏显示器等。

显示器参数常识

显示器参数常识

1,CRT:就是所谓的“大屁股〞,以前的家用电视和显示器都是这样的,很笨重。

优点是亮度高,分辨率可在带宽允许自由调整,颜色好。

缺点就是笨重,功耗大。

2,LCD:就是液晶,目前能买到的都是液晶。

这种显示器有点不言而喻,轻薄,功耗低。

缺点就是色彩相对较差3,LED:就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

它的优点是低能高效,就是功耗更低,寿命更久,但是亮度更高。

缺点是色彩较差,点距较大。

因为它亮度高,一般充当LCD的背光源使用。

因为点距大的原因,所以广场的大屏幕一般是LED显示屏。

我今天主要说的是主流的LCD液晶显示器的颜色多说一点。

前面相对简单的我大概说下。

那么一款显示设备到底好在哪,我们该怎么购置,选择什么样的适合自己。

就我用过的显示器来说,短时间用过的不算,比方在朋友那里,我指的是放家里常用。

CRT有两款,LCD有四款。

其中没有一款是完美的,可以说各有特点。

我主要从参数讲。

一,分辨率就是可显示像素宽高比,分辨率的乘积叫:像素。

比方1024×768,1920×1080,1680×1050,打个比方,1920×1080,就是高度有1080发光点,长度有1920个发光点,分辨率越大,可显示容就越多。

它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

发光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点距,点距越小越细腻,越大越不清晰,比方马赛克就是超大点距。

比方1080P视频,它就是1920×1080分辨率的,放在1920×1080显示器上刚刚适宜,如果是960×540分辨率的视频,放在1920×1080分辨率的显示器上,那么2个点显示一个像素,这样会有颗粒化,会造成不清晰。

那如果视频分辨率超过显示器分辨率,比方7680×4096放在1080P显示器上,一个像素点只能发一种颜色,这会造成像素丧失。

视频的分辨率代表清晰度,显示器的分辨率代表可显示大小。

二,亮度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显示屏有多亮。

显示器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显示器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

显⽰器的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显⽰器的分类 1、按照⼯作原理不同分类 ①CRT显⽰器 CRT显⽰器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种使⽤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显⽰器。

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电⼦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压⽯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Phosphor)及玻璃外壳。

CRT显⽰器是通过显像管内安装的阴极射线电⼦枪发射电⼦经过偏转线圈和⾼压线圈加速后撞击到荧光屏上,由于荧光屏上涂染了⼀层特殊介质,经过电⼦撞击后显⽰出图像。

CRT显⽰器的优点有图像⾊彩鲜艳、画⾯逼真且没有延时感,但缺点是体积⼤、重量⼤、耗电量⾼,且有较强的电磁辐射。

⽬前适⽤于专业图形图像设计⼈员。

②LCD显⽰器(液晶显⽰器)、TFT-LCD液晶显⽰器 液晶显⽰器泛指⼀⼤堆利⽤液晶所制作出来的显⽰器。

TFT-LCD(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器//Thin-film:薄膜//transistor:晶体管//liquid:液体//crystal:晶体//display:显⽰器液晶显⽰器是⼀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TFT)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产⽣点、线、⾯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

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类。

LCD显⽰器是利⽤液晶的物理特性制造的显⽰器。

液晶的特点是通电时发光,不通电时不发光,这样就可通过发光和不发光组合在屏幕上显⽰出图像。

LCD显⽰器具有很多CRT显⽰器不具备的优越性,如没有辐射危害、屏幕不会闪烁、⼯作电压低、功耗⼩、重量轻和体积⼩等,但LCD显⽰器的画⾯颜⾊逼真度不及CRT显⽰器。

③LED显⽰器 LCD显⽰器的⼀种,所以很多性能指标是相同的,由于LED显⽰器内含多个发光⼆极管,因此,其性能指标还包括发光强度⽐和脉冲正向电流,下⾯将分别进⾏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類Display特性介紹CRT發展歷史CRT( Cathode Ray Tube)即陰極射線管,作爲成像器件,它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

陰極射線管(CRT)是德國物理學家布勞恩(Kari Ferdinand Braun)發明的,1897年被用於一台示波器中首次與世人見面。

隨後1907年羅辛在利用陰極射線管(CRT)接收器設計機械式掃描器,1929年俄裔美國科學家佐爾金佐裏金發展電子掃描的映射真空管,再到1949年第 1台蔭罩式彩電問世。

一百年來,以CRT爲核心部件的顯示終端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幾十年來,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普及,電腦用的CRT顯示器也象電視一樣步入千家萬戶。

而與此同時,隨著大衆對顯示效果、品質、健康、環保及人性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CRT的發展經歷了球面、柱面、平面直角、蔭罩式純平面,直到以索尼平面瓏、三菱鑽石瓏爲代表的蔭柵式純平顯像管的不斷完善。

技術原理CRT顯示終端主要由電子槍(Electron gun)、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蔭罩(Shadow mask)、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部分組成。

簡單的理解,CRT顯示終端的工作原理就是當顯像管內部的電子槍陰極發出的電子束,經強度控制、聚焦和加速後變成細小的電子流,再經過偏轉線圈的作用向正確目標偏離,穿越蔭罩的小孔或柵欄,轟擊到熒光屏上的熒光粉。

這時熒光粉被啟動,就發出光線來。

R、G、B三色熒光點被按不同比例強度的電子流點亮,就會産生各種色彩。

電子槍(Electron gun)的工作原理是由燈絲加熱陰極,陰極發射電子,然後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在陽極高壓作用下,獲得巨大的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熒光粉層。

這些電子束轟擊的目標就是熒光屏上的三原色。

爲此,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們分別受電腦顯卡R、 G、 B三個基色視頻信號電壓的控制,去轟擊各自的熒光粉單元。

受到高速電子束的激發,這些熒光粉單元分別發出強弱不同的紅、綠、藍三種光。

從而混合産生不同色彩的圖元,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圖元可以組成一張漂亮的畫面,而不斷變換的畫面就成爲可動的圖像。

很顯然,圖元越多,圖像越清晰、細膩,也就更逼真。

偏轉線圈(Deflection coils)的作用就是幫助電子槍發射的三支電子束,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對所有的圖元進行掃描激發。

就可以使顯像管內的電子束以一定的順序,周期性地轟擊每個圖元,使每個圖元都發光;而且只要這個周期足夠短,也就是說對某個圖元而言電子束的轟擊頻率足夠高,我們就會看到一幅完整的圖像。

有了掃描,就可以形成畫面。

蔭罩(Shadow mask)的作用是保證三支電子束在掃描的過程中,準確擊中每一個圖元。

蔭罩是厚度約爲0.15mm的薄金屬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細槽,它們和同一組的熒光粉單元即圖元相對應。

三支電子束經過小孔或細槽後只能擊中同一圖元中的對應熒光粉單元,因此能夠保證彩色的純正和正確的會聚,所以我們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圖像。

最後,場掃描的速度來決定畫面的連續感,場掃描越快,形成的單一圖像越多,畫面就越流暢。

而每秒鐘可以進行多少次場掃描通常是衡量畫面質量的標準,我們通常用幀頻或場頻(單位爲Hz,赫茲)來表示,幀頻越大,圖像越有連續感。

産品應用陰極射線管(CRT)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實現最早、應用最爲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具有技術成熟、圖像色彩豐富、還原性好、全彩色、高清晰度、較低成本和豐富的幾何失真調整能力等優點,主要應用於電視、電腦顯示器、工業監視器、投影儀等終端顯示設備。

FED發展歷史場發射電極理論最早是在1928年由R. H. Fowler與L. W. Nordheim共同提出。

不過,真正以半導體技術研發出場發射電極元件,開啓運用場發射電子作爲顯示器主要技術,卻是在1968年由C. A. Spindt提出後,才吸引後續衆多研發者的投入。

但是,一直到1991年以前,場發射電極的應用卻一直沒有太大進展。

直到法國LETI CENG公司在1991年第四屆國際真空微電子會議上展出了一款運用場發射電極技術製成的顯示器成品後,這種技術才真正被世人注意,並吸引了衆多大公司的投入,也從此讓FED加入平面顯示器的競爭行列,成爲TFT-LCD、PDP等大型化顯示技術的競爭對手。

技術原理場致電子發射又稱爲冷電子發射,只需要在陰極表面加一個強電場,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能量,就能使陰極內的電子具有足夠的能量從表面逸出。

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場致電子發射顯示器即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

其工作原理是使用電場自發射陰極(cathode emitter)材料的尖端放出電子來轟擊螢幕上的熒光粉,啟動熒光粉而發光,有點類似CRT的工作原理,但不同的是CRT在顯像管內部有三個電子槍,爲了使電子束獲得足夠的偏離還不得不把顯像管做得必須有一段距離長,因此CRT顯示器又大又厚又重。

而FED在每一個熒光點後面不到3mm處都放置了成千上萬個極小的電子發射器,同時用場發射技術作爲電子來源以取代傳統CRT 顯像管中的熱電子槍,由於不是使用熱能,使得場發射電子束的能量分佈範圍較傳統熱電子束窄而且具有較高亮度,因而可以用於平面顯示器並帶來了很多優秀特色。

産品優點FED顯示技術把CRT陰極射線管的明亮清晰與液晶顯示的輕、薄結合起來,結果是具有液晶顯示器的厚度、CRT顯示器般快速的回應速度和比液晶顯示器大得多的亮度。

因此,FED顯示器將在很多方面具有比液晶顯示器更顯著的優點:更高的亮度可以在陽光下輕鬆地閱讀;高速的回應速度使得它能適應諸如遊戲電影等快速更新畫面的場合;內置的千萬冗餘電子發射器讓其表面比液晶顯示器更凹凸不平,視角更寬廣,面板的結構相對簡單,而且發射器的數量大大過剩,使合格率更高。

即使十分之一的發射器失效,亮度的損失也可以忽略。

産品缺點這種技術需要的電量很大,很難被應用於攜帶型設備。

它們比最初設想的更難製造。

而且它們在尺寸方面有限制:到目前爲止被展示過的最大的顯示器是15寸的。

也導致了目前FED尚處於實驗室階段,大規模市場應用尚需時日。

VFD發展歷史真空熒光顯示幕(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簡稱VFD)是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自發光平板顯示器,由於其特有的高亮度、廣視角、耐環境等優點,在顯示器家族中獨樹一幟,常被用作人機對話的終端顯示器。

雖然熒光顯示技術的歷史不長,但發展迅猛。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圓柱單位發展到平板多位元管,八十年代的主流産品是厚膜陣列型産品,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主要産品則爲薄膜島柵産品。

在薄膜島柵技術的基礎上,各種新型的VFD相繼問世,並由於其優越性、新穎性得到廣泛應用。

技術原理普通的VFD是三極管結構的電子管,至少在一個方向可以看到透明的真空容器內,置有燈絲(直熱式氧化物陰極)、柵極(柵網)以及陽極(塗覆有顯示圖形的熒光粉的導體)等基本電極,還置有各種金屬零部件,及通過厚膜或薄膜技術形成的膜層等。

VFD結構圖燈絲是在不妨礙顯示的極細鎢絲蕊線上,塗覆上鋇(Ba)、鍶(Sr)、鈣(Ca)的氧化物(三元碳酸鹽),再以適當的張力安裝在燈絲支架(固定端)與彈簧支架(可動端)之間,在兩端加上規定的燈絲電壓,使陰極溫度達到6000C左右而放射熱電子。

柵極也是在不妨礙顯示的原則下,將不銹鋼等的薄板予以光刻蝕(PHOTO-ETHING)後成型的金屬網格(MESH),在其上加上正電壓,可加速並擴散自燈絲所放射出來的電子,將之導向陽極;相反地,如果加上負電壓,則能攔阻遊向陽極的電子,使陽極消光。

陽極是指在形成大致顯示圖案的石墨等導體上,依顯示圖案的形狀印刷熒光粉,於其上加上正電壓後,因前述柵極的作用而加速,擴散的電子將會互相衝擊而激發熒光粉,使之發光。

VFD工作原理圖技術分類按VFD的結構、顯示形式、顯示內容、驅動方式來分類,如圖所示,已達到商品化的具體組合的品種有數千種之多。

VFD分類圖産品特點⏹自發光,顯示清晰⏹容易實現多色顯示⏹圖形設計自由度大⏹工作電壓比較低⏹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好)應用領域由於它可以做多色彩顯示,亮度高,又可以用低電壓來驅動,易與積體電路配套,所以被廣泛應用在如下領域:⏹汽車VFD面板⏹家電VFD面板⏹音響、VTR VFD面板⏹事務機用VFD面板⏹計量儀器用VFD面板⏹通信設備用VFD面板PDP發展歷史等離子顯示器於1964年由美國的伊利諾斯大學的兩位教授發明,70年代初實現了10英寸512×512線單色PDP的批量生産,80年代中期,美國的Photonisc公司研製了60英寸級顯示容量爲2048×2048線單色PDP。

但直到90年代才突破彩色化、亮度和壽命等關鍵技術,進入彩色實用化階段。

1993年日本富士通公司首選進行21英寸640×480圖元的彩色平等PDP生産,接著日本的三菱、松下、NEC、先鋒和WHK等公司先後推出了各自研製的彩色PDP,其解析度達到實用化階段。

富士通公司開發的55英寸彩色PDP的解析度達到了1920×1080圖元,完全適合高清晰度電視的顯示要求。

近年來,韓國的LG、三星、現代,我國臺灣省的明基、中華映管等公司都已走出了研製開發階段,建立了40英寸級的中試生產線,美國的Plasmaco公司、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和法國的湯姆遜公司等都開發了各自的PDP産品。

技術原理PDP(Plasma Display Panel)即等離子體顯示技術,等離子體(Plasma)是指正負電荷共存,處於電中性的放電氣體的狀態。

PDP屬於自發光型顯示器。

PDP有六大關鍵部件即等離子顯示幕體(PANEL)、驅動電路、遮罩玻璃(EMI filter)、電源(PSU)、介面電路(VSC)和外殼(Cover )組成。

等離子顯示幕一種利用氣體放電激發熒光粉發光的顯示裝置,其工作機理類似普通日光燈,由相距幾百微米的兩塊玻璃板,中間排列大量的等離子管密封組成的。

每個等離子管是在兩層間隔爲100~200um的玻璃襯板之間隔成的小室,每個小室內都充有氖氙氣體。

在等離子管電極間加上高壓後,封在兩層玻璃之間的等離子管小室中的氣體會産生輝光放電,産生紫外光(147nm),激發平板顯示幕上的紅綠藍三基色磷光體熒光粉出可見光。

每個等離子腔體作爲一個圖元。

由這些圖元的明暗和顔色變化,合成各種灰度和色彩的電視圖像。

按PDP驅動方式分PDP有交流型(AC)和直流型(DC)兩種類型。

其流驅動式又分爲存儲效應型和刷新型,直流驅動式又分爲刷新型和自掃描型。

但是由於圖像不會産生閃爍、具有由顯示幕確定的存儲特性及較高的亮度三個原因,交流電壓驅動的PDP(ACPDP)處於技術主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