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案例: 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一起浓硫酸烧伤事故分析

事故分 析 .
、
违 章 操作
, ,
。
安 全 技 术操 作 规 程 规 定 操 作 时 必 须 穿 戴 好 防 酸 工 作 服 眼 镜 胶 手 套 胶
, 。
:
,
、
、
、
鞋
、
口
罩等 领 取浓 硫 酸时 要用 胶 管抽 取 以 防 止 飞 溅
,
。
则 于 习 赓睦违 章 操作 夏 某 当时仅戴 了
,
’
,
防 护 眼 镜 否 则 后 果 更 不 堪 设 想 ; 倒 酸 时 提起 酸 桶 直 接 往 水 桶 中 倒 更 属 严 重 违 章 ; 水 桶 落 地
1
、
4
、
检 查 温 度 时 必 须检 查 主 硝 化 机 乌洛 托
,
“
”
,
品 加料 口 防 止 将粘结 成块 状 的 乌洛托 品 加 入
:
机内
,
。
设 备 定 期 大刷 洗 一 般 一 个 月最 多 不 超
。
5
、
主 机 间溢 流 管 每 班 冲 洗 保 证 畅 通 溢
。
,
,
过 一个半月
、
流 管 及 采样 口 严 防异 物掉 入
而 造 成脱 钩
。
图
l
图
2
衡
,
二 应接 受 的 教 训 这起 成 熟机 意 外 着 火 事故 虽 经 及 时处 理
, , ,
、
护 具 上 衣 口 袋 不 准装 有 东 西
,
防 止 异物 掉 入
机内
。
没 有造 成 人 员伤 亡 和 大 的 经 济 损 失 但性 质 是 严 重 的 本着 预 防 为 主 的 原 则 工 厂 采 取 了 如 下 防 范措 施
硫酸事故案例

08年重大事故:1.1月1日,山西省太原华原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中毒,造成3人死亡事故;2.1月1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环分公司硫磺粉爆炸,造成7人死亡、7人重伤、25人轻伤。
;3.1月15日,浙江省金华市浙江武义博阳实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和燃爆事故,造成4人死亡;4.1月19日,重庆市重庆特斯拉化学原料有限公司“1.9”窒息事故;5.山西省太原市山西晋安科贸有限公司在拆除废旧危险化学品储罐时,没有对储罐进行置换,没有清理库房地沟和地面大量残油,没有进行作业场所动火分析、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气割作业时发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
6.6月3日,茂名石化“6.3”火灾事故;一、事故基本情况(一)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车号为鲁P-01568的20吨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押运员谢甲文在关闭灌装阀门过程中,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王伦芝吩咐押运员谢甲文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后经鉴定该装置失灵),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莘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立即出警,迅速组织抢险和群众疏散。
聊城市及相邻县的公安消防部门也迅速调集警力,赶赴现场参加救援。
现场救护队员组成了救人、堵漏、器材供应、供水、救援保障和现场警戒六个小组,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时30分,共解救遇险人员102人,疏散群众2000余人。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15人死亡(其中当时死亡13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重度中毒2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万元。
液相连接导管突然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不落实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硫酸灼烫事故案例1990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磷肥厂发生硫酸喷溅灼伤事故,致重伤1人,轻伤2人。
(一)事故发生经过1990年5月30日,该厂从柳州锌品厂发至贵港森工站储木场的运酸槽车到站,厂部组织5人到贵港安装酸泵,准备从运酸槽车上卸硫酸。
5月30日10时,他们将酸泵从本厂装上汽车,运至贵港。
5月31日17时,安装好电机、电线与酸泵后,卸车人员进行空载试机3次,每次交流接触器都跳闸,酸泵密封处冒烟,不能使用。
20时,该厂又派3人前往贵港,22时30分到达现场修理。
修理工用手扳动泵轴,发现有一方向偏紧,认为没有问题,即叫电工改用闸刀开关直接起动。
2名工人用14#铁丝将软塑料管与泵出口铁管接头上扎好,将酸泵装进槽车内,安装完毕后,4人离开现场,3人在槽车上。
6 名电工在闸刀开关处,听到试泵命令后,电工合上电源开关,不到半分钟,2人从槽车上跳下,边走边用地面积水洗伤处。
稍后另1人也从槽车上跳下,其头部、面部、上肢、胸部、下肢等多处被出口管喷出的硫酸烧伤,后被送入医院抢救,造成烧伤面积35%,深Ⅲ度烧伤,双目失明,估计经济损失3万元。
(二)事故原因1)酸泵附件有缺陷,空载试机3次交流接触器都跳闸,仍然冒险运转。
2)酸泵出口铁管与软塑料管没有接好,致使软塑料管与铁管脱开,使硫酸喷到操作人员身上。
3)操作人员没有穿戴耐酸的工作服、工作帽、防护靴、耐酸手套、防护眼镜,违章作业。
4)工作环境恶劣,现场照明差,操作人员在试泵时也未远离现场。
5)缺乏急救常识,没有用清水在现场先冲洗处理,使受伤人员伤势加重。
(三)防范措施1)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者,不准上岗。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禁设备带病、冒险运转。
3)加强运酸槽车的管理,配备良好的酸泵和其他设备,使用前,先用水试压无问题再打酸并配合安全意识好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事故案例
硫酸灼烫是一种严重的化学灼伤事故,常常导致皮肤和组织的严重损伤。
下面是一个关于硫酸灼烫事故的案例。
这个事件发生在化工厂的实验室里。
实验室中有一位名叫小明的实验员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硫酸的实验。
不幸的是,在实验进行中,他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硫酸迅速流出,溅到了他的手臂上。
小明的手臂在接触硫酸后立即被冲洗,以减少灼伤的程度。
然而,即使进行了紧急处理,小明的手臂仍然严重受损。
他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医院,医生立即检查了小明的伤势,并迅速决定进行手术。
手术旨在清除被灼伤的组织并进行皮肤移植。
整个手术过程非常繁琐,持续了几个小时。
尽管医生尽力挽救小明的手臂,但在手术后,他的手臂仍然留下了明显的疤痕。
小明在术后接受了密切的监护和护理,以帮助他缓解疼痛并恢复手臂功能。
他接受了多次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以帮助他重新获得手臂的活动能力。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小明终于恢复了一些手臂的功能,虽然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和肢体功能障碍。
这起硫酸灼烫事故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难。
同时,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相关的防护设备,同时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灼伤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健康。
硫酸火灾事故分析

硫酸火灾事故分析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发生火灾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硫酸是一种极具腐蚀性的化学品,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硫酸火灾事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硫酸的性质和危害硫酸,分子式为H2SO4,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是化学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强酸。
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皮肤、眼睛等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
当硫酸遇到可燃物质时,会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二、硫酸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1. 设备故障硫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由于老化、磨损或不当操作等原因导致故障,从而引发火灾事故。
2. 人为操作失误在硫酸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硫酸泄漏或者接触可燃物质,从而引发火灾。
3. 供电系统故障供电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生产设备停电,从而影响硫酸生产过程,引发火灾事故。
4. 配套设施缺陷硫酸生产过程中,配套设施的缺陷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比如泄漏阀门、管道腐蚀等。
三、硫酸火灾事故的危害1. 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硫酸火灾事故会对生产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可能引发化学灼伤或中毒。
2. 对环境的污染硫酸火灾事故除了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外,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 生产设备的损坏硫酸火灾事故会对生产设备造成损坏,从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硫酸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1. 迅速通知应急救援队伍一旦发生硫酸火灾事故,应立即通知所属行政区、应急救援队伍,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2. 停止硫酸生产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硫酸生产,确保火灾不会扩大蔓延。
3. 撤离受影响区域一旦发生硫酸火灾事故,应立即撤离受影响区域的人员,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4. 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对于硫酸火灾,应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如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五、硫酸火灾事故的防范措施1. 定期检查设备对硫酸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安徽省某铁路货运场为规卸酸灼烫事故分析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安徽省某铁路货运场为规卸酸灼烫
事故分析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2000年夏,安徽省某铁路货运场,3名装卸工卸危险化学品硫酸。
按正常程序,他们先将槽车的上出料管与输送管法兰连接好,对槽内加压。
当压力达到要求后硫酸仍没流出,随后采取放气减压打开槽口大盖,进行检查,发现槽内出料管堵塞。
于是3人将法兰拆开,用钢管插入出料管进行疏通。
当出料管被捣通时管内喷出白色泡沫状液体,高达3米多,溅到站在槽上的3人身上和面部。
由于3人均没戴防护面罩,当时3人眼前一片漆黑,眼睛疼痛难忍,经用水清洗后送往医院,检查为碱伤害。
经半年多的治疗,3人视力均低于0.2不等,且泪腺受损。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了解,该硫酸槽之前用于盛装液碱,此次装硫酸前经过清洗。
分析认为,该槽上出料管没有清洗到位,附着干枯的液碱堵塞在出料管下部,当被疏通后由于硫酸压力作用,使碱、反应盐水、酸等先后喷出。
事故一方面原因是槽车清洗不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卸酸工未按规定穿戴防护面罩。
遇此险情,得不到防护。
三、事故处理及防范
事故发生后,货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分析,落实伤员的治疗,分清了责任,并对员工进行教育,开展安全宣传活动。
硫酸工伤案例

硫酸工伤案例在工业生产中,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它被广泛应用于矿产提取、制药、化肥生产等领域。
然而,由于硫酸具有强酸性和腐蚀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硫酸工伤案例,以此引起对工业生产中化学品安全的重视。
某化工企业的一名工人在进行硫酸槽车卸货作业时,不慎将硫酸溅到了身上。
由于未及时洗净,硫酸在皮肤上产生了灼伤,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健康。
经医院诊断,工人患有化学性灼伤,需要长期治疗和休息。
由于工伤导致工人无法正常工作,不仅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影响,也给工人本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关注。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培训,确保每一名工人都具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规范化学品的存储、运输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企业还应该配备完善的急救设施和人员,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除了企业的责任,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工人的健康监测和防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伤事故,保障受害工人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硫酸工伤案例提醒我们,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化学品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化工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稳定生产和工人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化学品安全的关注,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泄压检修硫酸泵灼伤事故

泄压检修硫酸泵灼伤事故
2012年6月9日,五麟煤焦化产车间在抢修罐区硫酸B泵过程中,维修工被机封处喷出的浓硫酸所灼伤。
事故直接原因
维修工在未确认硫酸泵是否泄压的情况下开始作业;维修工检查硫酸泵作业时,既未提前穿防酸服、也未佩戴防酸手套和防护面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事故间接原因
车间、工段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规程执行不力,现场安全监督和联保互保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凡涉及酸碱、蒸汽、毒性介质、高温或高压的气体液体的设备管线等有毒有害的检修,在检修前必须停止设备运转、彻底泄压并排净内部残留有害物,同时正确穿戴好相关劳动保护用品,保护好面部、身体及四肢,方可进行操作或检修。
2、使用高浓度酸碱的单位,必须在相应介质的阀门法兰处安设防护罩,以防化学灼伤事故的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导致硫酸烧伤的事故分析
事故概述
1986年8月25日上午,某热电厂水处理车间准备用盐酸处理阳离子树脂。
领导派R和Y去库房搬取盐酸。
R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误将一罐浓硫酸搬运过来。
在盲目采取烯释措施时,错误地让水流入浓硫酸罐,引起浓硫酸猛烈爆炸喷溅,喷溅到操作者R身上和地面上,R紧急躲避。
但是,由于他穿的是拖鞋,行动不便,结果被地面上的酸液滑倒,继续在喷溅的酸液使R的面部、胸部、手臂以及腿部严重烧伤,面积达全身30%,烧伤等级为Ⅱ~Ⅲ度。
原因分析
(1)库房管理混乱,硫酸,盐酸混合存放,更为严重的是无标签,导致工人“误将一罐浓硫酸搬运过来”。
(2)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在物品名称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操作,错误地让水流入硫酸罐,水遇浓硫酸猛烈“爆炸”,硫酸喷溅。
(3)R违反劳动保护用品使用规定,穿着泡沫拖鞋和不能防酸碱的衣服,使事故后果扩大。
(4)所有这些违章行为,都应当从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教育上查找根源。
事故教训
(1)危险化学品保管存放要符合规定,不能允许成分不明(无标签)的物品进库、出库。
(2)在物品名称不明的情况下,不可以盲目操作;牢记“水不能加入浓硫酸”这样的“金科玉律”,只能将浓硫酸少量、缓慢加入水中。
(3)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4)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教
育,提高人员安全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