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
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节水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节水型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的技术、管理和政策手段,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和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节水型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传统农业中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灌溉方式落后、排灌设施老化、浪费严重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用水在全国用水总量中占比高达70%以上,但农业水利用效率仅为40%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 技术装备不足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农业的开展。
然而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节水农业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还不够,缺乏完善的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手段,导致节水型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3. 农民节水观念淡薄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意愿直接关系到农业节水实践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一部分农户对节水概念认识不足,鲁莽使用水资源,盲目增产粮食,浪费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4. 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我国对于节水型农业的政策支持还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财政和税收政策、补助政策、水价政策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二、建议1. 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加大投入,在节水型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土壤水分监测、水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完善节水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应当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法规、标准和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农业高效节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高效节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而高效节水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面将对农业高效节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农业高效节水的现状:1. 技术手段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滴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灌溉水耗量。
2. 农业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加强了对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推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理念。
3. 农民意识提高:随着农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节水,主动采取措施减少用水,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推广节水农具等。
4. 新型节水农业模式的发展:自然条件复杂多变,不同地区可以采取不同的节水农业模式。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农田池塘循环利用模式;在干旱地区可以发展雨养农业等。
农业高效节水的发展趋势:1. 精准灌溉技术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等信息的精确监测和控制,实现精准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推广:利用新型灌溉设备,如滴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水消耗量。
3. 再生水利用的推广: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可再次利用的废水。
将再生水用于农田灌溉,既节约了淡水资源,又减轻了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压力。
4. 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发更节水、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5.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水库、灌溉渠道,提高农田排水和灌溉设施的更新改造水平。
农业高效节水的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在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加强节水灌溉的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二、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1. 水资源总量不足尽管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河流和湖泊的大国,但由于地域分布不均衡以及气候干旱等因素影响,全国总体上缺乏足够的淡水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可支配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左右。
2. 水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废弃物、农药残留物以及生活污染物等对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70%的水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有近三分之一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五类水质标准。
3.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农业灌溉效率低下。
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田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浪费和过度使用的问题。
三、节水灌溉发展对策1. 加强节约用水意识提高公众对节约用水重要性的认识是实现节约用水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领导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并加强对公众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教育和培训。
2. 推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改造采取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田灌溉系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实现节约用水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
领导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广应用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用水利用率。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实现节约用水目标的重要保障。
领导应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用水单位的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4.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治理水污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摘要: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促进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对我国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以期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高效节水型农业;经济意义;问题;对策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此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现行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农业节水的保障体系。
现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业节水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一探讨。
1我国水资源现状1.1人均水资源匮乏,地域性供需矛盾加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200 m3,是世界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9位,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据有关的预测显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特别是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达16亿人,水资源缺口为400亿~500亿m3。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工业化投入及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因而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等困难出现[1]。
1.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极度不合理目前,有很多城市因为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
同时,由于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渗漏补给地下水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更是一大困难。
农业大开发初期,人们对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机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盲目开荒灌溉,不仅占用大量生态水源,而且造成土壤严重次生盐碱化[1]。
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1 000 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均少于400 mm。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2]。
农业高效节水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高效节水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是全球最主要的用水行业之一,占据了全球用水总量的70%以上。
然而,由于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农业产能需求增长,农业高效节水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当前的农业高效节水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许多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如滴灌、微灌、温室种植等。
这些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水的使用量,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农业节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如提供节水灌溉设施的补贴、控制农业用水指标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水资源管理:农业高效节水不仅需要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还需要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一些地区开始采取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措施,确保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以及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供水。
4. 农民意识的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的推广还需要农民的参与和意识的提高。
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主动采取措施来减少水的使用量,如改进农作物品种选择、改变灌溉方式等。
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灌溉设施和管理系统,以更加准确和精确地控制农田的水分供应。
2. 智能农业: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农业将成为农业高效节水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农田灌溉需求等信息,并自动调整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
3. 水资源保护:随着水资源短缺的加剧,水资源保护将成为农业高效节水的重要任务。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规定,以保护和维护农业用水的可持续性。
4. 跨界合作:农业高效节水需要跨界合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高效节水的发展,并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
综上所述,农业高效节水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
农业节水现状与对策

农业节水现状与对策一、农业节水现状1.节水意识不足目前,许多农民对水资源的珍贵性认识不足,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追求高产而忽视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2.灌溉设施落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灌溉设施仍停留在传统的水平,如漫灌、淹灌等,这些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地龟裂等问题。
3.作物用水浪费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用水管理,往往导致用水过多或过少,从而造成水资源浪费。
例如,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准确的灌溉技术,导致作物缺水或水分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水资源管理不善许多地区缺乏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污染严重等问题。
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农业节水对策1.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水资源教育,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引导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2.更新灌溉设施,推广节水技术加大对农村地区灌溉设施的投入,更新落后的灌溉设备,推广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等,这些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提高灌溉效率。
3.优化作物布局,合理用水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特点,优化作物布局,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同时,可以推广抗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溉量。
4.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可以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资源状况和用水情况,为科学用水提供数据支持。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表明,目前我国的农业用水是最大的用水部门,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
但是,由于农业用水缺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导致耗水量大、效益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另外,我国城市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城市用水与工业、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压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1.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滴灌、微喷灌、旱作田间管理、覆膜等技术,以减少浪费水资源。
2. 建立全国水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监测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监管和管理。
3.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采取综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禁止破坏水源地、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水资源的补给工程等。
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经济的形成。
5. 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研究。
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研究,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我们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全国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研究,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

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节水对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农业用水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灌溉方法落后以及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节水对策。
首先,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有限。
据统计,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
水资源的短缺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限制,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中国需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农业用水的供应。
其次,中国的农业用水存在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地下水和表面水污染。
农业用水中的化学物质、农药和化肥残留物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农田的经营应该科学规划,防止农业用水中的污染物流入水源。
此外,中国农业灌溉方法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目前,中国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灌溉方法,如洪水灌溉和汲水灌溉等,其水利效率低下。
对于中国来说,推进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是一项紧迫任务。
中国应该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广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此外,中国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农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并不高效,如洗车、洗衣和洗菜等行为造成了大量的水浪费。
中国需要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民对于水资源的珍惜程度,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用水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灌溉方法落后以及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节水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加大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推进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教育,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
作者:龙晓辉, 周卫军, 郝吟菊, 余宇航, 薛涛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名:
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MODERN AGRIG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11)
被引用次数:0次
1.李艳杰科学利用水资源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5)
2.季琨.胡瑞法.张林秀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 2000
3.刘廷娥泽州县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2006(9)
4.徐锋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5
5.曾献印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与应用 2005
6.王兮婷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 2006
7.安伟.徐澜.樊智翔.米小红.马海林.王计虎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前景 2006(3)
8.谢兴贵.侯国林.马建军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05(8)
9.周锦华江汉平原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4
10.张淑焕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000
11.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 2000
12.黄永亮.李殿勇临沂市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2007(7)
13.姜红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新农村建设 2007(2)
1.期刊论文丁胜利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促进塔城地区新农村发展-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8)
通过对塔城地区水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保障措施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201011207.aspx
授权使用:华中农业大学(hzny),授权号:1826a6d8-ece4-4d00-ba07-9e5800d8b4a7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