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班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0×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3.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4.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5.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7、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花是凝固现象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9.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8×3分)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4.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5.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6.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14×3分)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m/s.10.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km (2)36km/h= m/s (3)0.6min= h (4)1.5h= min s11.一切、、都能传播声音,中不能传播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八年级上册物理月考卷(一)(1、2章内容)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不同物质中声速均为340 m/sC.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3.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4.女航天员王亚平曾经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产生的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关于下列估计,比较合理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B.一张纸的厚度约是0.1cmC.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9.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 南辕北辙B. 夸父逐日C.顺水推舟 D. 心驰神往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由于环境对仪器影响会造成测量误差C. 刻度尺放歪了造成误差D. 估读时偏大了会造成误差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A. 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B. 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C.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D. 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快慢与飞机基本一样1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1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4.甲、乙两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结果甲到达终点时,总领先乙5 m,如果让甲退后5 m,然后同时起跑,则结果是()A. 甲先到达终点B. 乙先到达终点C. 同时到达终点D. 无法判断15.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C. 该汽车已超速D.该汽车没有超速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6.2019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7.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能够传声.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世界各地华人燃爆竹、放焰火、玩龙灯、舞狮子、敲锣打鼓庆新春.针对情境回答: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______产生的.鼓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我们能分辨出锣声和鼓声是______不同.要想使锣鼓声更响些的做法是__________.19.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B 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20.“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彩云追月”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节综合测试试题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二章节综合测试试题试题

第一、二章节综合测试试题本卷贰O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30分)1、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下图,那么此木块的长度是〔〕A.cm6 7 8cmB.C.D.2、在测量学生用课桌的高度时,以下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A.3m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cm长的毫米直尺C.3m长的毫米钢卷尺 D.10cm长的游标卡尺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A.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展屡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防止误差。

B.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防止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防止的。

C.只要使用精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天平没有调节就进展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4、以下表达中哪些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5、以下有关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行走时看到月亮也在走,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航天飞机跟空间站对接时,说航天飞机在运动是以空间站为参照物C.静止的物体可以选作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不可以选作参照物D.同一个物体,假如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不同的运动的结论6、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需时4s,平均速度为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25m/s B.24 m/s C.10 m/s D.50 m/s7、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8、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9、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河岸B.河岸竹排C.竹排竹排D.竹排河岸10、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间隔至少为A.340 mB.170 mC. 34 mD. 17 m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12、火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楼梯上的人送上去,假设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走上去要用3min,假设此人沿向上开动的扶梯走上去,那么需要〔〕A.1min B.2min C.min D.0.25min13、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14、以下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顿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C.振动停顿,物体的发声不一定也停顿A.原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 (一共20分)16、物理学中把物体的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是_____ 的,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假如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的,假如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二章试题及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8×3分)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4.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5.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6.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14×3分)9、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m/s.10.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 km (2)36km/h= m/s (3)= h (4)= min s11.一切、、都能传播声音,中不能传播声音。

初二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0920手动选题组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A. 2.40cmB. 2.80cmC. 2.40mmD. 2.80mm2.下列记录的结果中,用米做单位的是()A.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B. 读初三年级的小明身高约为1.7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D.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3.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 B.C. D.4.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小明穿40码的鞋子,鞋码与鞋长的关系是:鞋长=鞋码+10(鞋码单位为码,鞋长单位为cm)。

以脚长2等于鞋长估算,则小明()A. 脚长为25cm,身高是280cmB. 脚长为40cm,身高是165cmC. 脚长为25cm,身高是175cmD. 脚长为40cm,身高是185cm5.有四位同学用同一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量结果分别是25.82cm、25.71cm、25.85cm、25.83cm,则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A. 25.833cmB. 25.82cmC. 25.83cmD. 25.80cm6.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 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 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D. 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7.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要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大批研究人员计划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这个试验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设计并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8.下列测量长方体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C. D.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 0.45米=0.45米×100=45厘米B. 350厘米=350厘米÷100米=3.5米C. 0.45米=0.45米×100厘米=45厘米D. 350厘米=350×1米=3.5米10010.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B.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C. 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 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1.某同学测量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1.12cm、21.10cm、20.12cm、21.13cm、21.14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这个数值是错误的,更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数值是______cm。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总4页)页内文档均可自由编辑,此页仅为封面八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赛车“风驰电掣”的驶来C.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2.下列描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A.春风杨柳万千条 B.夏日炎炎似火烧C.金秋桂花香满地 D.寒冬北国白雪飘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减小误差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6、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你所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4.5mm2 D.轿车行驶的速度约为80km/h 7、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8、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 B.10m/s C.5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2A B 图2 C D图3 图e图a 图b 图c 图d 图f9、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的速度比乙的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11、(1)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为图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2)请你在图3所示仪器中写出3个仪器的名称及所测量的物理量:①图所示仪器叫;②图所示仪器是测量的;③图所示仪器叫,它能测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单元测试卷(一)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单元测试卷(一)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2单元测试卷(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时间6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能模仿周杰伦、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传播的,传播速度约是 m/s。

2.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先后在疏密不同的梳子梳齿上以相同速度划过,听到的声音不同,可以验证声音的与振动的有关。

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拧松后抽出木芯,用刀片修齐整,就制成了“柳笛”。

“柳笛”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用不同的力吹“柳笛”,改变了发出声音的;粗细或长短不同的“柳笛”发出声音的不同。

5. 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甲表明:。

图乙表明:。

6. 小明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

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长 1000 m 的大桥,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 20 s,则动车速度是 m/ s,已知车长 150 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m,所需要的时间是 s。

7.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8. 某同学以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 的时间,则他步行的速度为 m/s,若以正常的速度用 6min 4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m.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9.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2.5 mm 的细颗粒物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 40 km/h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10 次所用时间约为45 s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65 dm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1.8m B.4.8m C.3.3m D.5.5m1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该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2.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商场内的收银员C.上升的电梯D.货架上的商品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14.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 米/秒、500 米/秒和340 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一二单元试题姓名:成绩:一、选择题。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2、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4、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5.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6.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发出较大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9. 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 响度不同B. 音色不同C. 音调不同D. 振幅不同10. 小王和小强练习敲鼓,小王用较大的力敲,小强用较小的力敲,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11. 放学回家后小张和其他3个同学一起复习功课,可是邻居家的麻将声和喧哗声不绝于耳,使小张他们无法正常学习,于是4个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列做法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是()A. 立即把门窗关上B. 跑到邻居家大吵一架,让他们知道厉害C. 把厚窗帘拉上D. 找棉花把耳朵塞上12.下列事例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A. 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 预报海啸和台风D.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13.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与镜面的夹角是A.90°B.0°C.180°D.45°14.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15.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5分;B.10点20分;C.10点35分D.11点20分16、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萤火虫和烛焰B.电池和烛焰C.萤火虫和月亮D.电池和萤火虫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日食B.小孔成像C.影子D.先闪电后打雷18、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19、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B.4mC.5mD.6m20、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21、潜水艇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所示,潜水艇里的观察员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进入观察员眼睛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A.90OB.60OC.45OD.30O22、一个人由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的像()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大小不变D.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二、填空题。

1、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聪后是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棒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然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___________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而我们平时听别人说话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由于__________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而且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2被人们称为电子眼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探测物体位置的。

它属于仿生学领域里的研究成果,是根据蝙蝠发出的_________反射确定飞虫的位置的原理制成的。

3.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未改”指的是声音的没有改变。

4.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反射光线(填平行或相交),在反射时光路是__ __.5.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 出来的光线 。

(填“强”或“弱”) 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7、光在 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光年是 的单位。

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 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利用这一原理的还有 和 10、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中,对光有反射作用的有: ,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 11、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 ;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 ,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

12、身高为168cm 的同学距平面镜2m ,则他的像距他本人有 m ,像的高度为 cm ;当他以0.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那么2s 钟后,他本人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为 m 。

三、作图题:1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1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四、探究实验题:15、小明同学在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 (1)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 。

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通过研究,你还能发现哪些其他的规律?。

16、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下左图所示, 回答: (1)图中A 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如上右图,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____(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置。

17.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听其响度 ,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i,说明(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说明。

19、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实验中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

五.计算题20..蝴蝶翅膀每分钟振动约780次,试计算蝴蝶翅膀振动频率,并分析人能否听见这个声音,为什么?21..某同学旅游时,划船行在两山之间,他大喊了一声,经过1 s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3 s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两山相距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