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 刘禹锡 (1)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下册-古诗专项训练解析卷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下册-古诗专项训练解析卷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下册-古诗专项训练解析卷完成下面练习。

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2.“九曲”的意思是___________,“自天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黄河汹涌澎湃,向前奔流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九曲黄河万里沙同到牵牛织女家2.弯弯曲曲来自天边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4.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6.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书写夏天突降大雨6.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象。

从题目“六月二十七日”可以看出。

7.D8.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大雨疾来速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古诗阅读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竹枝词》语文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竹枝词》语文教案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竹枝词》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竹枝词”文学特色,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中谐音双关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探究本诗“谐音妙用”、“画面优美”、“乡土味浓、雅俗共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双关修辞手法,体会本诗谐音双关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三峡民歌视频)刚才看到的是三峡地区的一些民歌,其实在古三峡一带还有一种民歌,这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后来有文人非常喜欢,于是就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填写了很多词,后来就演变为一种新文学形式,叫竹枝词。

(播竹枝词概念幻灯片)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

人民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唐代诗人刘禹锡将竹枝词翻作新词,发掘升华为一种著名的诗歌载体,从而将“竹枝词”推向了艺术顶峰,盛行于世。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刘禹锡写的《竹枝词》。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播刘禹锡简介幻灯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三、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意思1、师范读(播竹枝词诗歌幻灯片)2、生齐读3、生互相交流,明确诗意4、师具体解读诗意(过渡:刚才翻译过来,发现很多同学很有疑惑,这首诗既然是情诗,但后面一些句子实在让人捉摸不定,怎么又写了天气了呢?这个就涉及到本诗的一个特色,谐音双关,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四、审美探究1、谐音妙用(1)关于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完成下面练习。

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谗言:毁谤的话。

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漉:水慢慢地渗下。

[1]诗中阐述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的诗句是( )。

A.莫言迁客似沙沉B.千淘万漉虽辛苦C.莫道谗言如浪深D.吹尽狂沙始到金[2]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首《浪淘沙》对诗人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是( )A.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仙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B.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不衰的斗志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浣溪沙》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

这个小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幕雨子规啼。

[2]请你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词中呈现的三幅图。

A._________图 B.__________图 C._______________图[3]请你想象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解释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浪淘沙(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浪淘沙(其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7.古诗《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并用典故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学情分析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诗的内容、意思,还要挖掘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可以初步了解诗的意思,但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无法把握。

这也是教师重点指导的地方。

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浪淘沙》(其一)。

2.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意境和情感。

3.学习诗人展开联想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源远流长,气势磅礴。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颂她的诗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浪淘沙》(其一)也写出了黄河的雄伟的气势。

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

齐读诗题,从字面看,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

老师点拨“淘”的意思,浪淘沙是唐代曲名,一般用来抒发豪迈的感情。

二、理解诗意,感悟情感1.这首诗是刘禹锡创作的。

师板书:刘禹锡。

2.指名朗读古诗。

教师强调“曲”“簸”的读音。

3.小组合作:交流诗意和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前两句诗:(1)汇报前两句诗的意思时,教师重点点拨“九曲”“浪淘风簸”的意思。

(2)前两句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弯曲,长,气势磅礴)(3)读前两句,体会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黄河的这些特点?(夸张)(4)指导学生朗读出黄河的长和气势磅礴的特点。

指名读,齐读。

总结写法: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黄河的样子,这是实写。

汇报后两句诗:(1)点拨“直上”好在哪里?你会用“直上”来说哪些词组,体会“直上”的含义。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一、古诗三首概述本课课文《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古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登鹳雀楼》1.概括:《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的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景物的描写,如“九州生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沉思。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见地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赏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静夜思》1.概括:《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宿醉后的清醒。

2.主旨: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深情,培养学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爱当下,感恩生活。

四、《望庐山瀑布》1.概括:《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激昂的志向和决心。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期许。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的豪情壮志。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9首完整版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4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5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6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8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9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课)17.古诗三首-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课)17.古诗三首-课件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 中晚时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 任监察御史。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回京,却又因《游玄都观》一诗触 怒当朝权贵,因而再度被贬,后历任和州 刺史。起起落落的人生并没有使作者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就是他这种不屈命运的写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 牧 : ( 公 元 803- 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 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 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河,你 能想起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 《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涯 [yá] 天涯
绕 [rào] 围绕
簸荡 生涯 环绕
走近黄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日积月累学习(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日积月累学习(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日积月累学习(注释、译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的日积月累研究(注释、译文)第一课:《春晓》——孟浩然注释-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睡意很浓,不知不觉天已亮了。

-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 夜来风雨声:夜里下了风雨。

-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落了。

译文春天的睡意很浓,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夜里下了风雨,不知道有多少花儿落了。

第二课:《登鹳雀楼》——王之涣注释- 白日依山尽:太阳躲在山后面,马上就要下山了。

- 黄河入海流:黄河之水直奔大海。

- 欲穷千里目:若想看遍千里风光。

- 更上一层楼:还需再登高一层。

译文太阳躲在山后面,马上就要下山了,黄河之水直奔大海。

若想看遍千里风光,还需再登高一层。

第三课:《望洞庭》——刘禹锡注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湖的湖光与秋月的月光相互映衬。

-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平静如镜,没有被风吹皱。

- 遥望洞庭山水翠:从远处观看,洞庭湖的山水显得十分翠绿。

-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中的君山如同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湖光与秋月的月光相互映衬,湖面平静如镜,没有被风吹皱。

从远处观看,洞庭湖的山水显得十分翠绿,洞庭湖中的君山如同白银盘中的一颗青螺。

第四课:《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注释- 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时,西湖的水光显得十分迷人。

- 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时,西湖的山色显得朦胧而神秘。

- 欲把西湖比西子:想将西湖与美丽的西子相比。

- 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译文晴天时,西湖的水光显得十分迷人,雨天时,西湖的山色显得朦胧而神秘。

想将西湖与美丽的西子相比,不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十分适宜。

第五课:《枫桥夜泊》——张继注释-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已落下,乌鸦在叫,天空中布满了霜。

-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使愁眠的人感到更加愁闷。

- 姑苏城外寒山寺: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