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武慧东
开采课程设计

开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4.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运用XX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题。
6.能够运用XX学科的技巧进行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案例:通过分析和解题,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4.实验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音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介绍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煤矿开采的机理和方法,掌握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开采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熟悉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流程•掌握煤矿开采中的地质工程问题和采场设计问题•熟悉煤矿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煤矿开采基础本部分包括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讲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流程,以及与煤矿开采相关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第二部分:地质勘查和采场设计本部分将介绍地质工程勘查的方法、地质分析和评价,以及讲解采场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采场类型、煤柱宽度、煤层倾角、支护方式等内容。
第三部分:煤矿设备和工具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开采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采煤机、掘进机、支护材料等,以及讲解这些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四部分:煤矿安全和环保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安全和环保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讲解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煤矿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本部分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煤矿开采设计项目,由学生组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整的煤矿开采项目设计和方案实施。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项目评估。
具体评估标准见课程公告。
总结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煤矿开采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煤矿开采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开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
煤矿开采学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致力于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煤矿开采学作为一门专攻矿山煤炭开采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以煤炭采矿及地下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煤炭开采理论、采场布置、矿山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控制与维护、煤矿安全等方面内容。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课程:1.煤炭开采基础2.煤炭采场性质及布局3.煤炭开采机械及设备4.煤炭开采地面设备与管理5.煤炭开采安全二、课程目标煤矿开采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熟练掌握煤炭运输、提升、下沉及储量的评估与计算等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具备煤炭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煤炭产业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煤矿开采学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授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煤炭矿井的类型、矿井的结构、煤层压力的分析及控制,煤层岩质分析和地质条件分析,煤矿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法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地实践和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及模拟练习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采掘机的操作、采煤面运作的设备配置、运输与提升体系的运行等。
3.案例法讲解一些以往的煤矿事故案例,通过教授案例和实际经历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4.课堂互动通过问答、辩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整体设计.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整体设计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是吉林省教改试点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
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采矿知识和技能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是采煤队、综采队、机关职能科室的工长和技术员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阐述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的井田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开采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2、课程任务: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的井田开拓、采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采区巷道方案设计、采煤工艺设计、采区单项施工设计与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的能力。
同时,不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长期从事煤矿工作的信心。
因此,本课程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于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总之,学习好本课程,对于从事煤矿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的先修课程是:煤矿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压力控制技术、矿山电工等职业技术课程。
3、设计理念: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以完成矿井开采初步设计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行内容组织与设计,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强化工作任务的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手段上,让学生自主观摩、自主设计方案,人人有机会动手。
在实践教学形式上,除传统的实验、实训外,增加了设计型、综合型乃至研讨型实训专题,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能力;4、设计思路:按照课程知识模块化、模块内容任务化、任务和工作结合实用化的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能力进行归纳和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组构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主体框架。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武慧东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准备方式:采区布置煤层倾角:18°生产能力:120万t /a)班级:10采矿-3班姓名:武慧东学号:120100201221指导老师:张海峰完成时间:2013年11月8日目录序论 (3)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6)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0)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0)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5)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6)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论一、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煤矿开采学》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等的内涵有一个基本了解。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本采区东以F4断层为界,西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平均长度1930m,倾斜平均长度为470m,倾角平均为18°。
采区内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标高分别为-100和+50m,且位于距离4-1号煤层20m 的岩层中。
采取生产能力120万t。
2、煤层特征本采区内赋存的4-1号煤层,煤层为厚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燃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层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三、课程设计内容1、一个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3、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四、进行方式1、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按设计指导小组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煤层赋存条件等,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等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加强学生对煤矿开采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煤矿开采业务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介绍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方法、采煤设备、通风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煤矿安全管理介绍煤矿的危险性和安全管理,包括煤矿安全法规、安全检查、事故调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 煤矿开采技术介绍煤矿开采的工艺和技术,包括矿山地质、采煤工艺、掘进、支护和回采等方面的内容。
4. 煤矿经济管理介绍煤矿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煤炭工业发展概况、煤炭资源评价、煤矿生产计划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1. 选题要求课程设计选题既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也要符合课程大纲及课程教学要求,选题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2. 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教学,其中包括实验操作、现场考察和案例分析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3. 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完成课程设计后,学生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介绍设计内容、方法、结果和分析,并根据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和数据。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是在煤矿开采学课程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设计的。
从选题到教学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设计科学、合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煤炭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现状、采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煤炭质量评价标准,了解煤炭质量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煤炭开采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开采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储量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 煤炭开采技术:介绍煤炭开采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现代化采煤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炭开采技术3. 煤炭质量评价:讲解煤炭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炭质量评价4.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探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5. 煤矿安全:介绍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煤矿安全6. 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如矿山自动化、数字化矿山等。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措施;3. 帮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质知识分析矿山开采条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矿山开采设备、工具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矿山开采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2. 增强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资源事业作贡献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理、地质学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突出课程重点,合理设置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矿山开采知识;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矿山开采基本概念- 矿山定义、分类及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矿山开采原理及方法- 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 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 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法规与政策- 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4. 矿山开采实践操作- 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 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 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矿山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矿产资源分布与利用第二课时: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第三课时: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课时: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第五课时: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地理》、《地质》教材中关于矿产资源、地质构造、环境保护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山开采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准备方式:采区布置煤层倾角:18°生产能力:120万t /a)班级:10采矿-3班姓名:武慧东学号:120100201221指导老师:张海峰完成时间:2013年11月8日目录序论 (3)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6)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0)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0)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5)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6)小结 (18)参考文献 (19)序论一、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煤矿开采学》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等的内涵有一个基本了解。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本采区东以F4断层为界,西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平均长度1930m,倾斜平均长度为470m,倾角平均为18°。
采区内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标高分别为-100和+50m,且位于距离4-1号煤层20m 的岩层中。
采取生产能力120万t。
2、煤层特征本采区内赋存的4-1号煤层,煤层为厚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燃发火期为3-12个月。
煤层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三、课程设计内容1、一个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3、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四、进行方式1、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按设计指导小组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煤层赋存条件等,综合应用《煤矿开采学》所学的基本知识,进行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等设计。
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全部内容。
2、为完成设计任务,使每位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设计中提倡设计者之间相互讨论、借鉴和参考,但严格禁止相互抄袭。
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但最终决策必须由学生自己独立进行。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第一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 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年。
2、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计算 (1)采区工业储量Zg=H ×L ×(m 1+m 2)× γ (公式1-1) 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470m ; L---- 采区走向长度,1930m ; γ---- 煤的容重 ,1.35t/m3; m 1---- 1煤层煤的厚度,为5米;Zg=470×1930×5×1.35=616.20万t(2)设计可采储量Z K =(Zg-p )×C (公式1-2) 式中:Z K ----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g---- 工业储量,万t ;15m15m15m40m15m图1-1 采区留煤柱示意图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
P1=30×2×1930×5×1.35=78万tP2=(470-30×2)×(5+5)×5×1.35=2.8万tP3=(470-30×2)×20×5×1.35=5.50万tP4=(470-30×2-10)×(20+20)×5×1.35=10.8万t P=97万tZK= Z2-P =616-97=520万t(3)采区服务年限T= ZK/(A×K) (公式1-3) 式中: T----采区服务年限,a;A----生产能力,120万t;ZK----设计可采储量;K----储量备用系数,取1.3。
T= ZK/(A×K) =520 /(120×1.1)=四年取T=4年。
(4)验算采区采出率采区采出率C=(Zg-P)/Zg (公式1-4) 式中: C-----采区采出率,%Zg ---- 采区的工业储量,万tP ---- 采区的煤柱损失量,万t煤层:C1=(Zg1-P1)/Zg1=520/616×%=84.4% > 80%(符合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要求。
)则2层煤均满足采区回采要求。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1、确定工作面长度由已知条件知:该煤层左右边界各有15m的边界煤柱,上部留15m煤柱,下部留15m护巷煤柱,故其煤层倾向共有:470-30=440m的长度,走向长度1930-30=1900m。
地质构造简单,煤层附存条件较好,瓦斯涌出量小。
且现代工作面长度有加长趋势,且采煤工艺选取的是较先进的综采。
又知,一般而言,考虑到设备选型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综采工作面长度为180~250m,巷道宽度为4m~4.5m,本采区选取4.5m,且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一个中厚煤层的一个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要求,采用沿空掘巷方式,巷道间留较小煤柱,取4米,如图1-2:图1-2 采区工作面划分示意图取区段平巷的宽度为4.5m,留5m小煤墙,则采煤工作面长度为:L=A/vmrc (公式1-5)式中:L——工作面长度,m;A——采区生产能力,m;v——工作面年推进度,m;m——采高,m;r——煤的容重,t/m3;c——采出率;取0.93L=120/1.0×3×330×5×1.35×0.93=200m2、工作面生产能力Qr = A/(T×1.1) (公式1-6)式中:A----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a ;Qr ----工作面生产能力,t /天;T----每a正常工作日,330天。
故: Qr = A/(T×1.1) =120万/(330×1.1) =3305.8t目前,煤炭企业生产系统向高产高效集中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新建大型化矿井均朝“一矿一井一面”的设计思想改革,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用一个工作面的产量来保证整个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故为适应现阶段煤炭行业的知道规范,本采区设计一个采煤工作面。
其工作面接替顺序如下表:2煤层工作面接替顺序: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注:箭头表示回采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第三节 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1、根据所选题目条件,完善开拓巷道为了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利于灭灾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给地质条件及采矿工程设计规划,在2煤层中上部边界开掘一条阶段回风大巷。
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4-1煤层底板下方30m 处的稳定岩层中。
2、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采区布置方案分析比较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 采区内有两层煤,采用联合布置,每一层都布置5个工作面,根据相关情况初步制定以下三个方案进行比较(由于2,4-1煤层相同,就去以4-1煤层说明。
)。
方案一:双岩石上山将两条上山都布置在4-1煤层底板岩石中,其中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底板15m 处,轨道上山布置在运输上山上方5m ,即距离4-1煤层10m 处。
如图1-3:方案二:双煤层上山将两条上山都布置在4-1煤层中。
如图1-4:方案三:一岩一煤上山将两条上山分别布置在4-1煤层的底板和煤层中,运输上山布置在距离4-1底板5m 处,轨道上山布置在4-1煤层中。
如图1-5:双岩上山维护费用少且无需留煤柱。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采用在4-1煤层下10m 处集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
即:选中双岩上山方式布置生产系统。
3、确定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工作面推进终点位置根据煤层储存条件可知,2煤层厚4.2m ,4-1煤层厚4.0m ,都为厚煤层,瓦斯含量较低,涌水量也较小,易于维护。
采用单巷布置,且一个工作面就可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综合考虑,回采巷道布置方式采用单巷沿空掘巷。
4、在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内,工作面布置及推进到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为准该采区采用双翼开采,在采区两侧各留15m煤柱,开始布置工作面,进行推图1-4 方案二示意图图1-5 方案三示意图进。
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工作面布置及推进到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安全为准,工作面应推进到距上山20m处停采线位置处,即为避开采掘影响对上山的影响而留设的20m护巷煤柱处。
5、采区内上、下区段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的通风系统图采区内上下区段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产时的通风系统图如下图所示6、采区上、下部车场选型采区上部车场选用单向甩车场;采区下部车场选用大巷装车顶板绕道式下部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中,倾角为18°,向区段石门甩车。
轨道上山和石门内均铺设600mm轨距的线路,轨形为15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低道。
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一次回转方式。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1、选4-1煤层,进行采煤工艺设计,布置采煤工作面由于4-1煤层厚5m,煤质中硬,因此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
工作面回采工艺流程为:采煤机向上割煤、移架→采煤机向下装煤→推移刮板输送机→斜切进刀→推移刮板输送机。
2、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用国产设备。
由于设备资料来源的原因,选用国产综采设备。
各设备技术参数(1)采煤机MXA/300-45(山西煤机厂)(2)液压支架 ZY3500-25/47(3)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SGZ -730/320(徐州煤机厂)(4)刮板转载机 SZZ -764/160(张家口煤机厂)(5)破碎机 PCM132(张家口煤机厂)(6)胶带输送机 SSJ1000/M (西北煤机厂)(7)高压开关柜 KBZ -450/1140Y 3、采煤与装煤(1)确定采煤工艺、截深及日进刀数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机落煤和装煤。
依据选取的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工作面每天的推进度为:C M L QrV ∙∙∙=γ(公式2—1)式中:V——采煤工作面每天的推进度,m/dQr——采煤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t/dL——采煤工作面的长度,mM——采煤工作面的采高(取4-1煤层厚度4.0m)γ——煤的容重,t/m3C——工作面的采出率(由于4-1煤层为厚煤层,因此C值取0.93)则:v=3636.4/(200×5.0×1.35×0.93)=2.9m/d因选用的采煤机截深为1000mm,若每日推进3刀,共推进1.0×3=3m,可满足每天至少推进3.0m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