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

合集下载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

低频电子线路教案目标该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定义低(频)电子线路2. 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3. 低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元器件4. 低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5. 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介绍低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说明低频电子线路与高频电子线路的区别。

2. 解释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和功率的概念。

3. 介绍低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特点。

4. 分析低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分析和参数计算等。

5. 通过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案例分析,展示低频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过程。

6. 进行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设计和搭建自己的低频电子线路,并进行测试和改进。

教学资源- 课件: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幻灯片- 案例分析:经典低频电子线路的实例及其设计过程- 实验设备:包括电路板、元器件和测试仪器等教学评估1. 课堂练:通过解答题和设计简单低频电子线路来评估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低频电子线路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设计经验和思路,评估其合作和沟通能力。

参考资料1. 线性电路分析. 作者:谢家宁,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

2. 低频电子线路设计教程. 作者:张崇,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

3. 电子工程基础与实践. 作者:黄浩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

以上为低频电子线路教案的完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电子行业低频电子线路课件

电子行业低频电子线路课件

电子行业低频电子线路课件引言低频电子线路是电子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涉及各类低频信号的放大、过滤、调制等处理。

本课件将介绍低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电路设计,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目录1.什么是低频电子线路2.基本电子元件3.放大电路设计4.滤波电路设计5.调制电路设计6.实例分析7.总结1. 什么是低频电子线路低频电子线路是指工作频率相对较低(一般低于10kHz)的电子线路。

这些线路主要用于处理音频、低速数据信号和直流信号等。

低频电子线路在电子设备中起到了放大、滤波、调制等功能,是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基本电子元件在低频电子线路中,涉及到许多基本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用于限制电流、分压和电流表的测量等。

•电容: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荷,实现滤波和耦合等功能。

•电感:用于储存和释放磁能量,实现滤波和耦合等功能。

•晶体管:用于放大信号,在信号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运算放大器:用于放大和处理低频信号,常用于滤波和放大电路中。

3. 放大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是低频电子线路中一个基本的模块,用于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常见的放大电路有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等。

在放大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放大系数、带宽、输入输出阻抗等因素。

4. 滤波电路设计滤波电路用于滤除或提取特定频率的信号。

常见的滤波电路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滤波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频带宽、品质因数、衰减和相位响应等因素。

5. 调制电路设计调制电路用于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进行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调制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载波频率、调制指数、调制信号功率等因素。

6. 实例分析本节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低频电子线路设计。

实例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调制电路等,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和参数设置,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潘玉竹审核人: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0440102(二)课程名称:低频电子线路(Fundament of Analog Electronics Circuits)(三)修读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三)总学时与学分:81学时(理论60学时,实验21学时),4学分(四)考核方式:考试(五)相关课程:专业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六)内容提要:正确理解线性与非线性、动态范围、频率与相位、稳态与瞬态、功率与效率、反馈与振荡等基本概念。

实现原理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以学生主要掌握半导体的用法,对于物理结构和内部载流子运动要求理解就可以。

不勉强记忆。

学习分析的思路。

主要以NPN晶体管为例,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以及反馈等重要思想。

前面部分是难点,而后半部分的运用则是重点。

学习应该以设计模块电路为方向而准备。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的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3个层次,它们是:“掌握”、“理解”、和“了解”。

对于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要做到概念清楚,原理明白,并具有分析和计算能力。

“掌握”比“理解”要求更高,有的知识必须熟记。

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应当知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书:1.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3.Donald A.Neame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五、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 8学时1.半导体器件2. P型、N型半导体(理解)3. PN结的工作原理(掌握)4. 晶体二极管特性、参数(理解)5. 晶体二极管应用电路(掌握)6. 特殊二极管(了解)7.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共射输出特性和输入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掌握)8. JFET和IGFET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理解)9. 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性能比较(了解)10.讲解习题第二章 16学时l.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传输特性(理解)2.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理解)和微变等效电路法(掌握)3.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偏置电路(理解)4.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本组态CE(CS)、CB(CG)、CC(CD)、以及射极(源极)带有电阻的CE(CS)放大器、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掌握)5.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有源负载放大器(理解)6.多级放大器的耦合(理解)及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理解)7.讲解习题第三章 6学时1.线性失真的概念(理解)2.放大器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波特图法)(理解)3.单级共射放大器幅频特性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分析和计算(掌握)以及相频特性的分析和计算(理解)4.单极共基、共集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了解)5.级联电路展宽频带的原理(了解)6.多级放大器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的分析和计算(了解)7.讲解习题第四章 10学时1.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类型(掌握)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理解)3.反馈的判别和引入(掌握)4.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理解)5.深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增益的估算(掌握)6.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理解)7.相位补偿技术(了解)8.讲解习题第五章 4学时1.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指标及分类(理解)2.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OCL和OTL)的工作原理和输出功率、集电极效率的计算(掌握)3.集成功放电路(了解)4.丁类音频功率放大器(了解)5.功率器件、散热及保护电路(了解)6.习题讲解第六章 8学时1.差分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及其传输特性(掌握)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其传输特性(理解)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和模型(了解)4.分析理想运放组成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掌握)6.集成运放应用电路:7.讲解习题第七章 8学时1.数学运算电路:比例、加法、减法、微分、积分、对数、反对数运算电路(掌握)比较器:单限比整流和限幅电路;峰值检波电路;文氏桥振荡器、方波和三角波振荡器、有源滤波器等)(理解)7.实际集成运放电路的误差分析(了解)8.电流模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其应用电路(了解)9.习题讲解第七章 4学时1.非正弦波发生电路2.比较器第八章 4学时1.桥式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计算(理解)2.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计算(理解)3.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的稳压电路(理解)4.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点(了解)。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2009级本科)题目:红外控制9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 年 6月23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红外控制九一内容摘要红外控制9——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三极管NPN、集成块CD4011以及若干元器件组成红外发射装置产生38—40KHZ频率的信号,由光电二极管接收并通过NE555振荡电路,经过电解电容和二极管作用使小灯发光以达到设计目的。

二关键词1.PCB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PCB结构设计->PCB布局->布线->布线优化和丝印->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制版。

第一:前期准备。

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

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的元件库和PCB的元件库。

元件库可以用peotel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

原则上先做PCB的元件库,再做SCH的元件库。

PCB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SCH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

PS: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

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PCB设计了。

第二:PCB结构设计。

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

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第三:PCB布局。

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

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后在PCB图上导入网络表(Design->LoadNets)。

“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

“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

“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摘要网络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校园数字化教学的根底,能极大地促进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网络课程建设具有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虚拟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化及合作化等特点。

本文为“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组按照我校网络课程建设标准,利用课程组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及资源,初步建设完成该网络课程的过程概述。

并结合建设经历,对网络课程建设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Abstract Network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our country,is the basis of digital campus teaching,can greatly promote school 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Course construction has digitized,multimedia,networking,virtualization,personalized learning,autonomy and co-opera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Processes described a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course set in accordance with our school 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the use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sources accumulated years of curricula,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to complete the online course overvie Combine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to build a common network curriculum issue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network 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sources 0 引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开展和改革提供了契机。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书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书设计课题姓名系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前言本次是2010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低频电子线路》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电路分析应用技能的掌握情况,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

其任务是在学校通过一个礼拜的时间,完成一个与《低频电子线路》理论和技能知识密切相关的、体现实际应用特色的综合性课题的设计。

二、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以期达到为学生建立一个从学习到应用、从学校到社会的锻炼平台。

三、设计内容及过程(一). 设计课题:。

(二). 设计思路(目的):(三). 设计电路(原理图):(四). 设计电路分析:(五). 课题验证及结果:(六). 设计心得:附:参考课题:1.二极管种类、特点、性能分析与应用;2.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设计与调试;3.三极管三种放大电路组态比较与应用;4.场效应管特点与应用电路;5.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与计算;6.甲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设计;7.功率放大器调试与检修要领;8.用运算放大器和功率管组成的功放;9.前级晶体管、后级场效应管功放电路设计;10.运算放大器振荡电路设计;11.用运算放大器设计xxxxxxx电路;12.运算放大器应用综述;13.集成模拟乘法器应用;14.分立元件线性串联稳压电源设计;15.三端稳压器稳压电路设计、改善与扩展;16.xxxxxxx电路设计。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温度控制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温度控制

《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温度控制器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指导教师:1课程设计的目的:1.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严格、严密、严肃的治学态度;1.2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3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使用知识的技能。

2设计任务:2.1设计制作一闭环控温器。

系统的温度自动控制在所设定的温度内(T±δT)℃;2.2恒定温度T℃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可调;2.3用灯泡模拟加热系统。

在设定温度(T-δT)℃以下灯泡自动亮(加热),达到(T-δT)℃时灯泡自动灭(停止加热)。

3设计要求:3.1根据设计指标要求选择电路形式,画出电路原理图;3.2估算元件的参数并选择元件,列出材料清单;3.3拟定测试内容、测试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3.4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电路形式选择,元器件的选择及相关参数估算,电路原理图,安装布线及材料清单,调试内容及步骤、记录,调试结果整理分析,心得体会等。

4电路设计闭环控温系统参考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测温电桥中的感温元件为热敏电阻Rt,测量放大器用于放大桥压,加热器灯泡和热敏电阻置于同一恒温小室中,灯泡作为小室的加温热源。

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造成电桥失衡,电压差被仪表放大器拾取放大。

通过迟滞比较器进行比较,然后控制三极管的截至与导通,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断开控制加热器件。

5电路的设计5.1传感电桥的设计5.2仪表放大器参数的设定5.3迟滞比较器的设计5.4三级管开关特性(驱动继电器)的电路设计附录2:参考电路图4。

电子线路(低频) 教学大纲

电子线路(低频)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2110330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验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16
课程总学分:1
实验总学时16 实验总学分:1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课程类型:选修
先修课程:电路、电子线路等
一、实验项目与内容:
二、主要教材、参考书:
1.臧春华主编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成华主编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使用主要仪器设备说明:
1.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源一台
3.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4.计算机一台
5.实验板一块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施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2140339课程名称: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总学时:一周课程总学分:1
实验总学时:一周实验总学分:1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
课程类型:
□选修
先修课程:电工
一、实验项目与内容:
二、主要教材、参考书:
1.臧春华主编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成华主编现代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使用主要仪器设备说明:
1.双踪示波器一台
2.信号源一台
3.直流稳压电源一台
4.计算机一台
5.实验板一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范大学《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2009级本科)题目:红外控制9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 年 6月23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红外控制九一内容摘要红外控制9——红外遥控发射接收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三极管NPN、集成块CD4011以及若干元器件组成红外发射装置产生38—40KHZ频率的信号,由光电二极管接收并通过NE555振荡电路,经过电解电容和二极管作用使小灯发光以达到设计目的。

二关键词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PCB结构设计->PCB布局->布线->布线优化和丝印->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制版。

第一:前期准备。

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

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的元件库和PCB的元件库。

元件库可以用peotel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

原则上先做PCB的元件库,再做SCH的元件库。

PCB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SCH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

PS: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

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PCB设计了。

第二:PCB结构设计。

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

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第三:PCB布局。

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

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后在PCB图上导入网络表(Design->LoadNets)。

就看见器件哗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脚之间还有飞线提示连接。

然后就可以对器件布局了。

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则进行:①.按电气性能合理分区,一般分为:数字电路区(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模拟电路区(怕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②.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③.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④.I/O驱动器件尽量靠近印刷板的边、靠近引出接插件;⑤.时钟产生器(如:晶振或钟振)要尽量靠近用到该时钟的器件;⑥.在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脚和地之间,需加一个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高频性能好的独石电容);电路板空间较密时,也可在几个集成电路周围加一个钽电容。

⑦.继电器线圈处要加放电二极管(1N4148即可);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错落有致”。

这个步骤关系到板子整体形象和下一步布线的难易程度,所以一点要花大力气去考虑。

布局时,对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线,充分考虑。

第四:布线。

布线是整个PCB设计中最重要的工序。

这将直接影响着PCB板的性能好坏。

在PCB的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有这么三种境界的划分:首先是布通,这时PCB设计时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线路都没布通,搞得到处是飞线,那将是一块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说还没入门。

其次是电器性能的满足。

这是衡量一块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的标准。

这是在布通之后,认真调整布线,使其能达到最佳的电器性能。

接着是美观。

假如你的布线布通了,也没有什么影响电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过去杂乱无章的,加上五彩缤纷、花花绿绿的,那就算你的电器性能怎么好,在别人眼里还是垃圾一块。

这样给测试和维修带来极大的不便。

布线要整齐划一,不能纵横交错毫无章法。

这些都要在保证电器性能和满足其他个别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布线时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①.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布线,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最细宽度可达~,电源线一般为~。

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则不能这样使用)②.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

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③.振荡器外壳接地,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

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④.尽可能采用45o的折线布线,不可使用90o折线,以减小高频信号的辐射;(要求高的线还要用双弧线)⑤.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⑥.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

⑦.通过扁平电缆传送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要用“地线-信号-地线”的方式引出。

⑧.关键信号应预留测试点,以方便生产和维修检测用⑨.原理图布线完成后,应对布线进行优化;同时,经初步网络检查和DRC 检查无误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地线填充,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

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PCB布线工艺要求①.线一般情况下,信号线宽为(12mil),电源线宽为(30mil)或(50mil);线与线之间和线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3mil),实际应用中,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加大距离;布线密度较高时,可考虑(但不建议)采用IC脚间走两根线,线的宽度为(10mil),线间距不小于(10mil)。

特殊情况下,当器件管脚较密,宽度较窄时,可按适当减小线宽和线间距。

②.焊盘(PAD)焊盘(PAD)与过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盘的直径比孔的直径要大于;例如,通用插脚式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等,采用盘/孔尺寸(63mil/32mil),插座、插针和二极管1N4007等,采用(71mil/39mil)。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元件的尺寸来定,有条件时,可适当加大焊盘尺寸;PCB板上设计的元件安装孔径应比元件管脚的实际尺寸大~左右。

③.过孔(VIA)一般为(50mil/28mil);当布线密度较高时,过孔尺寸可适当减小,但不宜过小,可考虑采用(40mil/24mil)。

④.焊盘、线、过孔的间距要求PADandVIA:≥(12mil)PADandPAD:≥(12mil)PADandTRACK:≥(12mil)TRACKandTRACK:≥(12mil)密度较高时:PADandVIA:≥(10mil)PADandPAD:≥(10mil)PADandTRACK:≥(10mil)TRACKandTRACK:≥(10mil)第五:布线优化和丝印。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么挖空心思的去设计,等你画完之后,再去看一看,还是会觉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

一般设计的经验是: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

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之后,就可以铺铜了(Place->polygonPlane)。

铺铜一般铺地线(注意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离),多层板时还可能需要铺电源。

时对于丝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挡住或被过孔和焊盘去掉。

同时,设计时正视元件面,底层的字做镜像处理,以免混淆层面。

第六: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

首先,在确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无误的前提下,将所生成的PCB网络文件与原理图网络文件进行物理连接关系的网络检查(NETCHECK),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布线连接关系的正确性;网络检查正确通过后,对PCB设计进行DRC检查,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PCB布线的电气性能。

最后需进一步对PCB的机械安装结构进行检查和确认。

第七:制版。

在此之前,最好还要有一个审核的过程。

PCB设计是一个考心思的工作,谁的心思密,经验高,设计出来的板子就好。

所以设计时要极其细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数(比如说便于维修和检查这一项很多人就不去考虑),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设计出一个好板子。

图1 芯片功能图图2 CD4011内部保护网络图3 图图4 逻辑图逻辑表达式:Y =真值表,违反触发器之功用,故禁止使用。

如真值表第一列。

(2)当X=0、Y=1时,由于X=1导致NAND-A的输出为”1”,使得NAND-B的两个输入均为”1”,因此NAND-B的输出为”0”,如真值表第二列。

(3)当X=1、Y=0时,由于Y=0导致NAND-B的输出为”1”,使得NAND-1的两个输入均为””1,因此NAND-A的输出为”0”,如真值表第三列。

(4)当X=1、Y=1时,因为一个””1不影响NAND门的输出,所以两个NAND门的输出均不改变状态,如真值表第四列。

注:由于资料来源有限,请自行对应逻辑符号。

管脚功能:1A 数据输入端2A 数据输入端3A 数据输入端4A 数据输入端1B 数据输入端2B 数据输入端3B 数据输入端4B 数据输入端VDD 电源正VSS 地1Y 数据输出端2Y 数据输出端3Y 数据输出端4Y 数据输出端VDD电压范围:-0.5V to 18V?功耗:双列普通封装 700mW?????????????????????? 小型封装 500mW工作温度范围:CD4011BM -55℃ - +125℃CD4011BC -40℃ -+85℃??????ne555是一种应用特别广泛作用很大的的集成电路,属于小规模集成电路,在很多电子产品中都有应用。

ne555的作用是用内部的定时器来构成时基电路,给其他的电路提供时序脉冲。

ne555时基电路有两种封装形式有,一是dip双列直插8脚封装,另一种是sop-8小型(smd)封装形式。

其他ha17555、lm555、ca555分属不同的公司生产的产品。

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相同。

ne555的内部结构可等效成23个晶体三极管.17个电阻.两个二极管.组成了比较器.RS触发器.等多组单元电路.特别是由三只精度较高5k电阻构成了一个电阻分压器.为上.下比较器提供基准电压.所以称之为属于cmos工艺制造.NE555引脚图介绍如下1地 GND2触发3输出4复位5控制电压6门限(阈值)7放电8电源电压Vcc. NE555的特点有:1.只需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即可完成特定的振荡延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