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样本

合集下载

空气压缩机设计

空气压缩机设计

1引言毕业设计是学完所有课程后应用四年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及课外的知识而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

此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活塞式压缩机热力性能和动力性能的计算,完成压缩机的校核和选型工作。

通过近两个月的设计过程,对于我掌握过程流体机械选型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起到了明显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训练目的。

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环节,使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我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正确运用和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独立的进行理论计算、结构计算、绘制工程图样、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V-0.17/8空气压缩机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空气压缩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类型,着重了解和掌握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材料、制造加工工艺、冷却润滑方式等。

1.1设计参数题目:V-0.17/8空气压缩机设计排气压力=0.8MPa吸气压力Ps=0.1MPa排气量Q=0.17m3/min转速n=2840r/min1.2 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

空气压缩机的种类很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压缩机,速度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气体的体积,使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的密度增加以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速度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提高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使气体分子具有的动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从而提高压缩空气的压力。

本机属于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往复式空气压缩机主要有曲轴连杆活塞式、曲柄连杆活塞式和曲柄滑管式三种形式。

其主要由活塞、气缸、曲轴、连杆、吸气阀片和排气阀片等组成。

连杆小头主要通过活塞销与活塞相连,而连杆大头套在曲轴的曲轴柄部分,曲轴由带轮带动旋转,气缸顶部安装有阀板组件。

微型空压机D课程设计成品

微型空压机D课程设计成品

微型空压机课程设计液压一班15号赵志伟一.课程设计任务 (3)(1)活塞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3)(2).已知数据 (3)(3)结构参数 (4)二.课程设计步骤 (4)(1)热力计算 (4)(2).动力计算 (4)(3)气缸的计算 (4)三.热力计算 (5)(1)空压机的功率计算 (5)(2)电机的选择 (5)(3)压力比: (6)(4)排气系数 (6)(5)活塞缸径和行程的确定 (7)(6)活塞平均速度 (7)(7)排气温度 (8)四.动力计算 (8)(1)曲柄半径 (8)(2)活塞力的确定 (8)(3)惯性力 (8)(4)作用力分析 (11)(5)动力平衡分析 (12)五.气缸部分设计 (13)(1)设计要点 (13)(2)尺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气缸壁的确定: (13)(4)气缸的应力: (15)(5)技术要求: (15)(6)活塞与活塞杆 (16)六.基本部件及连接部分的设计 (17)(1)曲轴部分的设计和校核 (17)(2)气缸基本尺寸的设计 (17)(3 )活塞活塞杆结构形式的设计和基本尺寸 (18)(4)设计和校核 (19)(5)部分的连接与安装 (19)(6)压机与伺服电机的连接 (19)七、结束语 (21)八.参考文献 (22)一.课程设计任务(1)活塞式压缩机工作原理活塞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来压缩气体以提高气体压力并输送具有一定压力气体的机械。

气缸中具有一个可往复运动的活塞,气缸上有进、排气阀门。

当活塞做往复运动时,气缸容积便周期地变化,它与吸气阀、排气阀的启闭相配合,实现包括膨胀、吸气、压缩和排气四个过程的工作循环。

(2).已知数据结构型式:微型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型式为一级四列四缸空气压缩机工艺参数:Ⅰ级名义吸气压力:P1I=1.1大气压吸气温度T1I=20℃理论排气量: V d =6L3/min最高工作压力:0.7MP(3)结构参数活塞行程: S=7mm电机转速: n=3000r/min气缸直径: D I=16mm电动机:SM40-003-30LFB 型,0.1KW;连杆长度:l=27mm;二.课程设计步骤(1)热力计算:包括空压机的功率,电机的选用,压力比分配,排气系数,气缸直径,行程,排气温度等。

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设计题目:
班级: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签字):
起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1.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及格式参看课程设计指导书的有关部分.
2.为说明清楚,应有必要的插图(如传动方案,电路图、结构简
图以及统计分析图等)。

3.除插图可以用铅笔绘制外,计算与说明一律用钢笔书写,并要
求计算正确、完整,文字简明扼要,书写简洁。

4.设计过程中所引用的计算公式和数据,应注明来源(参考资料
的代号,页次以及图表编号等),以便老师审查。

5.根据计算稿本整理设计主要过程时,只须首先列出文字符号表
达的计算公式。

并依次代入各相应文字符号的数值后,就直接写出计算结果(不作任何运算和简化,但结果必须注明单位)。

6.有些课程(如机械设计等)需在说明书右侧分出主要结果栏,
将设计中所选主要参数,尺寸或规格以及主要计算结果等,均应写入右侧结果栏中(但无须将所有数据或数值都列入此栏);
有的也可采用表格形式列出。

7.对主要计算结果应有简短的结论,如计算结果与实际取值相差
较大时应做简短的解释,并说明其原因。

8.对每一自成单元的内容,都应有大小标题和前后一致的顺序编
号,使其醒目突出。

毕业设计-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设计【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螺杆式空气压缩机设计【范本模板】

题目: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设计学院专业(层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年级2012级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目录 (I)摘要 (III)[ABSTRACT] (IV)绪论 (V)1.螺杆压缩机简介 (V)2.螺杆压缩机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VII)2。

1螺杆压缩机的特点 (VII)2。

2螺杆压缩机的应用前景 (VIII)3.国内外螺杆压缩机的研究进展 ..................................................................................................... I X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X)第一章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1)1。

1螺杆空气压缩机主要组成及原理 (1)1.2风冷与水冷的基本区别 (1)1.3系统原理图的设计 (2)第二章螺杆压缩机主机的结构原理及选择 (3)2.1基本结构 (3)2。

2工作原理 (3)2.3电机的选择 (6)第三章螺杆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选择 (7)3.1进气阀、安全阀、保压阀、温控阀的工作原理及选择 (7)3。

1。

1进气阀 (7)3。

1.2安全阀 (8)3.1.3保压阀 (9)3.1.4温控阀 (10)3。

2空滤、油滤、油分芯的作用 (10)3.3油气分离器的设计 (13)3。

4冷却器及风扇的选型设计 (15)3。

4.1冷却器的选择 (15)3.4.2风扇的选择 (17)3.5连接配管的选型设计 (18)第四章螺杆压缩机的结构布局设计 (20)4.1整体结构设计及说明 (20)4.1.1零部件布局说明 (20)4.1。

2管路系统设计说明 (22)4。

2机组系统运转说明 (23)4.3噪音防护处理 (25)4。

4外部钣金设计 (28)第五章螺杆压缩机维护及保养 (30)5.1螺杆空气压缩机的日常维护 (30)5.2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32)总结 (35)致谢 (37)参考文献 (38)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结构设计摘要空压机是各种工厂、筑路、矿山及建筑行业的必备设备,主要用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空压机有很多种类,如螺杆式空压机、活塞式空压机、离心式空压机、涡旋式空压机等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学生姓名:吴琦楠指导老师:张亚君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学生学号:201230411233 时间:2015年7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 1.1设计数据1 1.2设计项目1 1.3设计分量1 二、确定设计方案2 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2 2.2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2 2.3 安装方式2 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3 3.1设计条件3 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3 3.2.1定性温度3 3.2.2流体有关物性数据3 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5 4.1 估算传热面积5 4.1.1热流量5 4.1.2平均传热温差5 4.1.3传热面积5 4.1.4冷却水用量5 4.2主体构件的工艺结构尺寸5 4.2.1管径和管内流速5 4.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5 4.2.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6 4.2.4 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6 4.2.5 壳体内径6 4.2.6折流板6 4.3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7 4.3.1热量核算7 4.3.2 壁温核算9 4.3.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压降)9 五、机械结构设计11 5.1壳体11 5.1.1壳体直径与壁厚11 5.1.2气压校核11 5.2浮头管板及浮头法兰11 5.3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11 5.4管箱结构设计12 5.5固定端管板结构12 5.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壳体法兰12 5.6拉杆12 5.7分程隔板12 5.8接管12 5.9折流板13 5.9.1折流板选型13 5.9.2折流板计算13 六、连接及排列方式14 6.1管子与管板的连接14 6.2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14 6.3管程分布与管子排列14 6.4分程隔板的连接14 七、附属件的计算及选型15 7.1接管法兰15 7.2垫片15 7.3防冲板15 7.4支座设计15 7.3.1 支座的设计选型15 7.3.2 支座承载能力校核16 八、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17 九、设计总结18 十、参考资料19 附: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工艺流程图20 一、设计任务书 1.1设计数据为某工厂设计一台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的基础数据如下:(1)空气流量:Vh= 13 m3/min (标准状态) 操作压强:Ph=1.5 MPa 进口温度(初温):T1=150 ℃出口温度(终温):T2= 40 ℃(2)冷却剂:常温下的水初温:t1=30℃;终温:t2 =36℃;温差:△t=6℃;(△t=5~8℃)(3)冷却器的压降50°C,设计压力为1.6MPa时,管板厚度取为46mm 钩圈采用B型,设计厚度为46+16=62mm 浮头盖封头球面内半径按GB 151-1999标准中表46,当DN=600mm时,取Ri=500mm 浮头盖封头厚度取8mm 垫片宽度:取bn=12mm 浮头法兰内直径:Dfi=Di-2(b1+bn)=600-2×(3+12)=570mm 浮头法兰外直径:Dfo=Di+80=680mm 浮头法兰螺栓孔中心分布圆直径取650mm 浮头法兰厚度:b=100mm 浮头法兰螺栓规格:M20,数量为2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1)1.1设计数据 (1)1.2设计项目 (1)1.3设计分量 (1)二、确定设计方案 (2)2.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2.2 流动方向及流速的确定 (2)2.3 安装方式 (2)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 (3)3.1设计条件 (3)3.2确定主要物性数据 (3)3.2.1定性温度 (3)3.2.2流体有关物性数据 (3)四、传热过程工艺计算 (5)4.1 估算传热面积 (5)4.1.1热流量 (5)4.1.2平均传热温差 (5)4.1.3传热面积 (5)4.1.4冷却水用量 (5)4.2主体构件的工艺结构尺寸 (5)4.2.1管径和管内流速 (5)4.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4.2.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4.2.4 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6)4.2.5 壳体内径 (6)4.2.6折流板 (6)4.3换热器主要传热参数核算 (7)4.3.1热量核算 (7)4.3.2 壁温核算 (9)4.3.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压降) (9)五、机械结构设计 (11)5.1壳体 (11)5.1.1壳体直径与壁厚 (11)5.1.2气压校核 (11)5.2浮头管板及浮头法兰 (11)5.3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 (11)5.4管箱结构设计 (12)5.5固定端管板结构 (12)5.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壳体法兰 (12)5.6拉杆 (12)5.7分程隔板 (12)5.8接管 (12)5.9折流板 (13)5.9.1折流板选型 (13)5.9.2折流板计算 (13)六、连接及排列方式 (14)6.1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14)6.2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 (14)6.3管程分布与管子排列 (14)6.4分程隔板的连接 (14)七、附属件的计算及选型 (15)7.1接管法兰 (15)7.2垫片 (15)7.3防冲板 (15)7.4支座设计 (15)7.3.1 支座的设计选型 (15)7.3.2 支座承载能力校核 (16)八、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 (17)九、设计总结 (18)十、参考资料 (19)附:空气压缩机冷却器工艺流程图 (20)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数据为某工厂设计一台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的基础数据如下:(1)空气流量:V h= 13 m3/min (标准状态)操作压强:P h=1.5 MPa进口温度(初温):T1=150 ℃出口温度(终温):T2= 40 ℃(2)冷却剂:常温下的水初温:t1=30℃;终温:t2 =36℃;温差:△t=6℃;(△t=5~8℃)(3)冷却器的压降<1m水柱(1m水柱=9.8*103pa)1.2设计项目1、确定设计方案:确定冷却器型式,流体流向与流速的选择,冷却器的安装方式等;2、工艺设计:冷却器的工艺计算和强度计算,确定冷却剂用量,传热膜系数,传热面积,换热器管长,总管数,管间距,管程数,壳程数,校核压降等。

过程流体机械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

过程流体机械空气压缩机课程设计

目录一、热力学计算 (2)1.1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名义压力 (2)1.2初步计算各级排气温度 (3)1.3计算各级排气系数 (4)1.4确定气缸行程容积: (6)1.5确定气缸直径 (7)1.6修正压力及压力比 (9)1.7实际压力与压力比 (9)1.8各级温度 (10)1.9计算止点活塞力 (10)1.10复核实际排气量 (11)1.11计算指示功率 (11)1.12计算功率 (12)1.13比功率计算 (12)二、第一级缸动力分析 (14)2.1曲柄长度: (14)2.2余隙容积折合的长度 (14)2.3气体力分析 (14)2.4摩擦力的计算 (17)2.5往复运动质量的计算 (17)2.6总活塞力的计算 (18)2.7切向力计算 (18)三、第二级缸图解法 (20)3.1运动曲线 (20)3.2Ⅱ各级气缸指示图 (20)3.3作气体力展开图 (21)3.4作切向力图 (22)参考文献 (24)一、热力学计算1.1 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名义压力 (1) 两级压缩总压力比964.8009.1045.912===s d P P ε 按等压力比分配原则确定各级压力比:0.321===εεε(2) 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如下:027.30.3009.1111=⨯==εs d P P 081.90.3027.3222=⨯==εs d P P式中:ε——两级压缩总压力比1S P ——第一级名义进气压力1d P ——第一级名义排气压力 2S P ——第二级名义进气压力2d P ——第二级名义排气压力1ε——一级压力比2ε——二级压力比故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如下表:1.2 初步计算各级排气温度第一级进气温度:K T s 3001=第一级排气温度: 由公式kk s d T T 1-=ε可得:K T T kk s d 4110.33004.114.1111=⨯==--ε由于介质是空气取k=1.4。

第二级进气温度:K T s 3152=第二级排气温度:K T T kk s d 4310.33154.114.1122=⨯==--ε式中:1S T ——第一级进气温度 1d T ——第一级排气温度2S T ——第二级进气温度 2d T ——第二级排气温度故各级名义排气温度如下表:1.3 计算各级排气系数因为压缩机工作压力不高,介质为空气,全部计算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

压缩机专业课程设计压缩机课程设计学号:班级:姓名:专业: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七月课程设计题目已知参数:排气量 1.5(min/3m) 进气压力0.5MPa 排气压力 6.8MPa(表压) 进气温度 293K 转速 375rpm行程 300mm相对湿度80%冷却水温303K工作介质天然气 结构形式L 型,双级,双作用 设计任务:对活塞压缩机进行热力和动力计算。

热力计算一、 设计原始数据: 排气量:min /1530m Q进气压力:Ps=0.5MPa(绝对压力) 进气温度:ts=293K排气压力:Pd=6.9MPa(绝对压力)二、 热力计算: 1、计算总压力比: 8.135.09.6===MPaMPaPs Pd z ε2、压力比的分配: 715.321===z εεε3、计算容积系数:查《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主编,得: 20℃,0.5MPa 时,天然气3195.17015.12451.211===Cv Cp k ; 30℃,1.8575MPa 时,天然气35.17015.13471.222===Cv Cp k ; 50℃,6.9MPa 时,天然气46.18231.16706.233===Cv Cp k 。

所以可以大致取值:第Ⅰ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34.11=k ; 第Ⅱ级压缩过程,绝热指数46.12=k 。

查《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31,表1-2算得: 第Ⅰ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255.11=m ; 第Ⅱ级压缩过程,膨胀指数352.12=m 。

据《往复活塞压缩机》郁永章主编,P29内容可取: 第Ⅰ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4.01=α; 第Ⅱ级压缩过程,相对余隙容积16.02=α。

由公式: )1(11--=mv εαλ ,得:第Ⅰ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42.0=v λ; 第Ⅱ级压缩过程,容积系数738.0=v λ。

4、确定压力系数:由于各级因为弹簧力相对气体压力要小的多,压力系数p λ在0.98——1.0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设计
院系:
指导老师: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已知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热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各级名义压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初步计算各级排气温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计算各级排气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计算各级凝析系数及抽加气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初步计算各级气缸行程容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确定活塞杆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计算各级气缸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实际行程容积及各级名义压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计算缸内实际压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计算各级实际排气温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缸内最大实际气体力并核算活塞杆直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复算排气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计算功率, 选取电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热力计算结果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动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第Ⅰ级缸解析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Ⅰ级缸图解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第Ⅱ级缸解析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第Ⅱ级缸图解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零部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课程设计任务
1.已知数据
1.1结构型式
3L-10/8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型式为二列二级双缸双作用L型压缩机
1.2工艺参数
Ⅰ级名义吸气压力: P1I=0.1MPa( 绝) , 吸气温度T1I=40℃
Ⅱ级名义排气压力: P2II=0.9MPa( 绝) , 吸入温度T2II=50℃
排气量( Ⅰ级吸入状态) :V d =10 m3/min
空气相对湿度: φ=0.8
1.3结构参数
活塞行程: S=2r=200mm
电机转速: n=450r/min
活塞杆直径: d=35mm
气缸直径: Ⅰ级, D I=300mm ; Ⅱ级, D II =180mm ;
相对余隙容积: α1=0.095, αII=0.098;
电动机: JR115-6 型, 75KW;
电动机与压缩机的联接: 三角带传动; 连杆长度: l=400mm;
运动部件质量( kg) : 见表2-1
表2-1 运动部件质量
2.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a. 热力计算: 包括压力比分配, 气缸直径, 排气量, 功率, 各级排气温度, 缸内实际压力等。

b.动力计算: 作运动规律曲线图, 计算气体力, 惯性力, 摩擦力, 活塞力, 切向力, 法向力, 作切向力图, 求飞轮矩, 分析动力平衡性能。

2 热力计算
1.初步确定压力比及各级名义压力
(1)按等压力比分配原则确定各级压力比:
两级压缩总压力比

(2)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如下:
P2k=P1kεk , P1(k+1)=P2k
表2-2 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 MPa)
级次名义排气压力P1名义排气压力P2
Ⅰ0.1 0.3
Ⅱ0.3 0.9
2.初步计算各级排气温度
按绝热过程考虑, 各级排气温度可用下式求解:
介质为空气, k=1.4。

计算结果如表2-3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排气温度T2<160℃, 在允许使用范围内。

表2-3 各级名义排气温度
级次
名义吸气温度
计算参数名义排气温度℃K εk ε(k-1)/k K ℃Ⅰ40 313 3 1.4 1.321 413 140 Ⅱ50 323 3 1.4 1.321 427 154 3.计算各级排气系数
因为压缩机工作压力不高, 介质为空气, 全部计算可按理想气体处理。

由排气系数的计算公式:
分别求各级的排气系数。

(1)计算容积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