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

为何大多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心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确实让一部分人先摆脱了贫困带头富了起来,更让绝大多数普通百姓过上了吃饱穿暖的生活,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地飞速发展,却似乎出现了越来越多心怀不满的人,并且以易怒的性格表现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哪怕是芝麻绿豆大小的小事情,也可能引发出他们强烈的不满情绪,如果引导不及时,甚至还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而导致更多民众的愤怒。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以温良谦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拔和富有忍耐精神而传承于世,可现在,别说是忍耐了,就连是传统美德都没有几个人认同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的是如何让自己尽快富起来,至于用什么手段却并没有进入道德规范的约束,从而出现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往直前精神,只认钱,不认理,当然,就更管不了道德观念和依法办事了。
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确实也有一帮人在无法无天,而政府的软约束更是助长了这帮人的胆大妄为,假药泛滥、有毒食品横行、假冒伪劣被冠以“山寨”而堂而皇之坑害百姓,更有甚者,国家垄断企业带头拚命涨价,把整个社会国计民生的基础物价推高到了历史上的高位,被戏称为“涨价政府”。
凡此种种,已经形成了当前老百姓被积压的越来越严重的民怨,形成了高暴发点的易怒性格。
为什么中国崛起了,国家强大了,可中国人在世界上反而越来越不被尊敬了呢?甚至是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了呢?为什么中国富裕了,国家有钱了,可中国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却没有感觉到国富民强的实惠呢?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太过贪婪吗?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世界,他们担心自己的工作随时随地不保,他们担心自己赚得钱不够养家糊口,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上或是被高额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担心防不胜防或是稍有不慎就会吃到有毒食品,他们担心房价太高而居无定所,他们担心自己会老无所依……焦虑,焦虑,还是焦虑,这就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焦虑的根本原因,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感受到幸福的症结所在。
白岩松|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深度好文)

白岩松|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快乐?(深度好文)现在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
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2、爱攀比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
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
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
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
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
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3、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4、不懂得施舍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
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
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文/韩三奇如果说,当下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反对。
当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时,中国人没有感到骄傲与快乐,中国目前积累的财富,让任何一个国家都留下口水,可是,中国人却感到身心疲惫。
看看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1.拜金拜金是资本社会典型的特征,大多数人的心灵被财物异化,拥有金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吃饭穿衣之实用目的,金钱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它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计算着自己的收入是不是一直在增长,金钱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数字,而不是实用的交易工具。
GDP必须天天向上,公司收入必须年年增长,而且为了GDP和收入,可以牺牲一切,比如矿工或员工的生命、水源、大气、身心健康等等。
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经彻底绝迹,金钱至上已经深入人心。
普通人见面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收入多少,父母从内心最关心孩子的收入高低,甚至拿收入高低跟别的孩子攀比,而很少关心孩子工作在外是否辛苦是否快乐,收入低的年轻人在父母、亲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亲情战胜不了金钱的诱惑。
拜金心态掏空了整个人整个社会的灵魂,让人感受不到精神的活力,也让人活得没有尊严!2.八卦玩世“神马都是浮云”,是八卦玩世心态的典型写照。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狗屁,及时行乐是王道,倒也无可厚非。
整个社会充斥着八卦思维,很多人每天打开网页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热闹。
围观一些无聊的明星八卦,关注那些道听途说的花边新闻。
鲁迅说过,如果你在大街上吐一口唾沫,然后蹲下来看,不大一会儿,一定会围过去很多人,看看你在看什么,他甚至可以忘掉自己手头的工作。
3.怨气冲天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到处充斥着抱怨与不满情绪,各种对立情绪不断积聚。
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
妻子嫌丈夫不努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丈夫怨妻子唠叨。
形容心累的句子: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

形容心累的句子: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1.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
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2.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总是压不过气来,感觉好累,真的好累。
3. 不要去提,不要去说,用沉默代替你的哀叹。
不要去哭,不要去笑,用坚强阻截你的柔弱。
不要去想,不要去寻,用宁静载运你的寂寥。
4. 不要怕爱会带来伤害,要信任,他伤的只是,不是你。
5. 不要设想他应当会怎么样,我们真正爱上的,和咱们以为会爱上的,常常差很远。
6. 我的心不愿前行,路太遥远,感觉太累,当爱变得如此荒芜,心已无所属。
7. 思念慢慢的滋长,慢慢的蔓延,慢慢的将我整个人的思想吞噬。
8. 心累了,就用缄默沉静取代一切。
我,不会问,不会提,惆怅了,心痛了就一小我私家不断的走,用缄默沉静取代一切。
我,不会哭,不会笑,累了我就会消失一下。
我知道,每条路都好难走。
我知道,我的那条路就注定了要坎坷。
我知道,我不行以去强求任何人。
9. 心累,不肯前行,情殇,无爱可寻。
无法拯救失落的魂灵,你是我最近的人,却给我最深远的伤。
无论我何等想象她的美好,但终究酿成最受伤的时段。
10. 心好累,心灵的伤痕怎能抚平,眼角的泪怎样擦干?伤多了,痛够了,心也就不疼了,因为麻木了;夜深了,在漆黑的夜里永远是本身偷偷拭去眼角的泪。
11. 也许,总有些对象会留在生命最深处,深深浅浅的陈迹,当心拂过,已不会感想疼痛。
只有一份麻木。
喝着咖啡,苦苦的滋味,让我慢慢的苦到死去。
12. 为了寻找幸福,我们会许下一些诺言。
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
13.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
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14. 我们早已经陷入了不归路,这一切都是环境造就的人生,心究竟何时才能平平稳稳呢?15. 我已经累了,我想休息了,请你在我休息时慢慢地飘出我的世界,飘在空气中,在阳光照耀下静静地散去,脱尽你的颜色,散尽你的模样,好让我看一看天的颜色,让阳光进入我的世界,温暖我的心怀。
禅话:人不快乐三个原因

禅话:人不快乐三个原因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原因主要基于三个习惯,如果你习惯这些习惯,请抛弃:习惯放大别人的幸福。
习惯放大自己的痛苦。
习惯拿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幸福比、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
人生知止而乐。
“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
”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
为人做事懂得适可而止,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是一种余地。
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
春天一到,芳华依然。
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
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
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
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放下”并不是“放弃”,它们本质上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所谓“放下”是一个人寻找机会成长;而“放弃”则表明一个人寻找地方逃避。
“放下”是因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所以放下事情;“放弃”是因为不能放下事情,最终只能放弃自己。
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因果是同时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结果就会出现在那里。
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要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
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
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解决烦恼的最佳办法,就是忘掉烦恼。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学习内在逻辑的观念

高效学习方法培训课程云南万策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03年6月20日前言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最忧郁的民族是俄罗斯人,其次就是我们中国人。
该项调查在22个国家总共2万多人中进行,分别从金钱,物质生活,工作,空余时间,宗教,家人朋友关系和性生活等方面评估每个民族的人民快乐指数。
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国别自认为快乐的人俄罗斯3%中国9%英国36%印度37%美国46%这个结果表明只有百分之九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个快乐人。
换句话说,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认为自己不快乐。
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呢?有分析说是因为我们不如美国人那样有钱。
但是比中国人更没有钱的印度人,为什么其中自认为快乐的人要四倍于同样的中国人呢?我认为,除去一些社会原因让大陆的中国人不快乐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我们中国人从小所受的读书观,也就是为何而读书的教育不对头。
中国人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
哪个作父母的没有用过“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话来警告孩子?台湾陈水扁选上总统后,台湾报纸连篇累牍地介绍陈水扁的奋斗史,说他出身寒苦,从小就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发愤读书。
问题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为什么长大了倒十个有九个不快乐呢?如果你说他们都是少小不努力读书的人。
我绝对不能接受。
不要说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自小到大都是在考场上滚爬摸打出来的),就是我们这些经历过文革被称为“荒废的一代”的中年人,哪一个不知道读书有用?在我们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上中学时,有一道作文题目是要翻来覆去地写的:批判读书无用论。
记得我们在老师引导下,写出的所谓批判文都是这样的:读书怎么会无用?不读书怎么能造南京长江大桥,研制原子弹,放卫星上天?不过我们后来的命运却是相反:批判了几年读书无用论后,我们都被发配到农村当知青修理地球。
所读的那点可怜的“工基”和“农基”也确实无用了。
今天看来,当年以读书有用论来批判读书无用论是很滑稽的。
如果读书是为了什么目的,那么一旦发现这目的达不到,读书岂不就是无用了吗?如果孩子们都象陈水扁那样读书,那么我敢打赌,将来不快乐的成年人就不止91%了,而是99.99999%,因为台湾只有一个总统位置。
为什么人类会感到快乐或沮丧?

为什么人类会感到快乐或沮丧?
在人类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获得快乐与沮丧的感受,甚至有些时候
我们会感受到这两种极端的情感。
那么,为什么人类会感到快乐或沮
丧呢?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1. 生物学因素
人类体内分泌着各种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例如,食
物中的蛋白质是构成激素的重要原料,有些激素如多巴胺、血清素、
内啡肽等与快乐紧密相关,而催产素、催乳素可能与社交互动等其他
行为有关。
2.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于人们的情感体验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不同文
化中认定的人生价值观或者观念,会对于感情体验产生重要关键作用。
不同的习惯或者陋习,进一步地影响了社会人际关系,从而直接或者
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感受。
3. 个人特征
有些人由于个人性格、生活经历、经验不同而容易体验到快乐或者沮丧。
人们的不同个体特征,可能对于情感的处理和解释方式造成很大
影响。
例如,单纯型、盼望型等心理倾向,会影响我们对于生活事件的解读,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体验。
综上,人类会感到快乐或沮丧,是由许多不同因素综合而成。
大脑活动、社会文化、个人特征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深度去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更清楚和自我了解,不断优化自己的情感状态,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人生旅途。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较为复杂,存在着焦虑、恐慌、愤怒等负面情绪,部分群体情绪波动较大。
社会情绪的成因包括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冲突、信息过载等多方面原因。
为疏导社会情绪,需要加强公众情绪管理能力,提升情绪调节技能,培养理性思维。
加强社会稳定和和谐建设,重视舆情引导和治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总结现状,展望未来,建议加强舆论引导,推动社会建设和谐发展,在改善社会情绪的同时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会情绪、现状、成因、疏导、对策、公众情绪管理、社会稳定、和谐建设、建议、未来展望、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下,我国社会情绪波动频繁,不稳定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人们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波动。
社会情绪的变化与社会矛盾、政治事件、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
社会情绪的波动不仅会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许多人面临着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困扰,精神压力也愈发凸显。
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增强,不利信息的传播也可能加剧社会情绪波动。
社会矛盾的激化、舆论引导的不当、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不足等因素也是导致社会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
了解当前我国社会情绪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效的疏导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讨社会情绪问题,寻求合理解决办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1.2 问题提出当前社会情绪的现状令人担忧,许多人感到焦虑、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抑郁和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个人身心健康,也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社会情绪普遍不稳定?我们有哪些对策可以疏导和管理这些负面情绪?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揭示社会情绪的现状、成因及疏导对策,为提升公众情绪管理能力,加强社会稳定和和谐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不快乐
中国人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1、没有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
我们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
就像弥尔顿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
没有信仰就容易把价值观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较上,仰望别人的成功,感觉自己的卑微;仰望别人的幸福,慨叹自己的不幸;比较别人的得志,愤然自己的失意;比较别人的快乐,放大自己的苦痛。
2、爱攀比
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都用来攀比。
孩子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比较成绩、能力、拿的奖状多还是少,以及考上的是不是名校。
等毕业出来工作,又被比较工作够不够好、薪水优不优厚、福利多不多......长期置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和比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习惯性地养成攀比的习惯:我比不比别人优秀?我的吃穿用度比不比别人好......
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
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
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
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3、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我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如果我们能为了欣赏路边的美丽花朵而停一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叶子随风摇曳飘落的美态而心头柔软,看到小孩纯真无邪的笑脸而心生喜悦......那么,我们能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将会多很多。
4、不懂得施舍
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
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
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大嘴美女”姚晨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个
年头,过去三年,她先后到过菲律宾、泰国和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
她说:每当我背起背包,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感到正能量回到了我身上,做上这份工作,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
姚明则说:“我做公益、做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使自己升华,到最后,得到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感觉到我对这个社会有用。
”
5、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少生活的热情与娱乐,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
学生的生活是三点一线,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得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
职场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饭和睡觉,宝贵的周末时光仅用来休息也不够,而难得出去郊游或娱乐。
也许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游玩,却是身体不争气,经不起四处出游、大吃大喝了。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跳楼”事件?因
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6、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也无时无刻不出在焦虑之中。
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钱没权、焦虑物价依然飙升、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子女教育、焦虑环境污染......似乎总有焦虑不完的事。
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
总在忧虑,哪有时间快乐?
7、压力太大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总会或多或少地赋予到中国人的身上,形成他们的压力。
中国人面对的压力非常多,工作的压力、成家的压力、抚养子女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等,而在这些重压之下,他们忙得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这些压力带给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不快乐,甚至伤及他们的健康。
8、不敢坚持做自己
妈妈的期望、爸爸的期望、姐姐的期望......
中国人被很多人期望着,从而不能坚持做自己。
一个人要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伙伴、同事的好搭档,唯独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9、心灵的封闭
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