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册作业一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期末复习指导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复习重点: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功能2、操作系统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分类习题及解答:1、操作系统作为支撑计算机系统有序运行的(),为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的(),为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工作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操作系统实际上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不同级别的操作接口,一是(),另一个是()。
3、影响分时操作系统运行效率的因素包括()、()以及()。
4、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处理结果()。
5、操作系统的“一体式”结构优点是(),缺点是()。
参考答案:1、基础软件、各种资源、工作流程、方便、安全、可靠的。
2、便捷操作接口、系统调用方法。
3、终端数量、时隙长短、作业调度时的系统开销。
4、及时响应、处理用户操作请求、反馈输出回去。
5、效率高、存储量小、可以提供代码共享等;可维护性差,修改升级困难。
6、操作系统的定义是什么?参考答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计算机硬件紧密相关的一层系统软件,由一整套分层次的控制程序(模块)组成,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它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件等。
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让用户无需了解硬件细节,而是直接利用逻辑命令就能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
7、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硬件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础,包括可摸可见的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相关部件;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紧密结合的一层系统软件,为其它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屏蔽了使用硬件的细节,担当起统一管理硬件资源的角色。
8、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系统采用了哪三项技术?参考答案:操作系统具备了程序并发、资源共享和独立随机可访问三大特征。
网络实用技术形考作业1答案

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在P2P网络中,节点的功能不包括( C )。
A. 下载B. 生成C. 加密D. 信息追踪2、关于WWW服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可显示多媒体信息B. 使用超链接技术C. 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D. 用于提供高速文件传输服务3、( B )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 计算机系统 B . 用户 C. 传输介质 D. 网络协议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 C )。
A. 数据处理、信号分析B. 数据存储、资源管理C. 数据传输、资源共享D. 任务调度、设备管理5、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 D )来划分的。
A. 信息交换方式B. 传输控制方法C. 网络使用习惯D. 网络覆盖范围6、( A )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 总线型B. 星型C. 树型D. 环型7、( C )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
A.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B. 报文大小不一C.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D.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8、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 A )。
A. 语法、语义和同步B. 语法、语义和规程C. 语法、功能和同步D. 语法、同步和规程9、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 A )。
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0、在TCP/IP协议体系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1)应用层;(2)传输层;(3)网际层;(4)网络接口层。
工作时,( C )。
A. 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B. 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C. 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D. 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11、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网际层协议的是( D )。
A. FTPB. HTTPC. DNSD. ICMP12、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是( C )。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在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包括()、()和()。
A.双绞线B.光纤C.无线电波题目25下列关于路由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和()。
A.能够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B.能够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C.能够实现网络地址转换题目26下列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有()、()和()。
A。
HTTP B。
FTP C。
SMTP题目27下列关于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和()。
A.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一栋建筑物B.数据传输速率较高C.使用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和光纤题目28下列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和()。
A.使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B.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几百米C.需要使用无线接入点进行连接题目29下列关于交换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和()。
A.能够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B.能够识别数据包的目的地址C.可以实现局域网的划分与隔离题目30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和()。
A.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规则和标准B.协议包括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C.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FTP等局域网中,LLC子层的服务访问点SAP具有帧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点、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网关和无线网桥。
在转发数据帧时,交换机可采取两种模式,分别为存储转发和直接转发。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光源、光纤和探测器三个要素。
局域网通信协议需要解决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这三个基本问题。
数据链路层的常用信道有两种,即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ADSL接入网由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用户线和用户三大组成。
2021年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实用网络技术基本形成性考核册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一、填空题1.操作系统作为支撑计算机系统有序运营(基本软件),为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系统(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为顾客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以便)、(安全)、(可靠)工作环境起到了不可代替重要作用。
2. 操作系统事实上为顾客提供了两种不同级别操作接口,一是(普通操作界面接口),另一种是(系统资源调用接口)。
3. 影响分时操作系统运营效率因素涉及(终端数量)、(时隙长短)以及(作业调度时系统开销)。
4. 实时操作系统可以(及时响应)和(解决顾客操作祈求),并在规定期间内将解决成果(反馈给顾客)。
5. 操作系统“一体式”构造长处是(代码效率高、存储量小、可以提供代码共享等),缺陷是(可维护性差、修改升级困难)。
二、简答题1. 操作系统定义是什么?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计算机硬件紧密有关一层系统软件,由一整套分层次控制程序(模块)构成,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涉及解决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他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文献等。
操作系统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系统资源为顾客提供一种功能强大、界面良好、使用以便工作环境,让顾客无需理解硬件细节,而是直接运用逻辑命令就能灵活以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为计算机软硬件功能进一步扩展提供了一种支撑平台。
2. 操作系统与计算机软硬件有什么关系?硬件是计算机系统资源基本,涉及可摸可见各种计算机设备和有关部件;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紧密结合一层系统软件,为其他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顾客提供与硬件接口,操作系统屏蔽了使用硬件细节,担当起统一管理硬件资源角色。
3. 为了以便顾客,操作系统采用了哪三项技术?操作系统具备了程序并发、资源共享和独立随机可访问三大特性。
程序并发:在操作系统中,咱们把一种功能上独立程序一次执行称为一种进程,每一种进程都需要占用一某些系统资源,涉及占用解决器时间、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网络实用技术形考作业1答案

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在P2P网络中,节点的功能不包括( C )。
A. 下载B. 生成C. 加密D. 信息追踪2、关于WWW服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可显示多媒体信息B. 使用超链接技术C. 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D. 用于提供高速文件传输服务3、( B )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 计算机系统 B . 用户 C. 传输介质 D. 网络协议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 C )。
A. 数据处理、信号分析B. 数据存储、资源管理C. 数据传输、资源共享D. 任务调度、设备管理5、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 D )来划分的。
A. 信息交换方式B. 传输控制方法C. 网络使用习惯D. 网络覆盖范围6、( A )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 总线型B. 星型C. 树型D. 环型7、( C )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
A.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B. 报文大小不一C.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D.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8、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 A )。
A. 语法、语义和同步B. 语法、语义和规程C. 语法、功能和同步D. 语法、同步和规程9、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 A )。
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0、在TCP/IP协议体系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1)应用层;(2)传输层;(3)网际层;(4)网络接口层。
工作时,( C )。
A. 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B. 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C. 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D. 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11、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网际层协议的是( D )。
A. FTPB. HTTPC. DNSD. ICMP12、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是( C )。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成考核题册作业1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成考核题册作业11、什么是进程?进程的特性有哪些?进程和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进程是指一个可并发执行的程序(或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
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或基本单位。
(2)、进程是动态的,它由操作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因某个条件不足而被暂时“阻塞”,当条件满足时又被“唤醒”并继续执行,直到任务完成而“撤销”。
因此,进程有生命期,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动态地转换。
(3)、进程的并发特征是指一个进程能和其它进程并行执行,但各进程在逻辑上又相对独立,同时各进程的执行速度是不可预知的、异步的。
因此,系统必须为进程提供同步机构,以确保进程能协调操作和共享资源。
(4)、一个进程至少要对应一个或多个程序。
不同的进程可以调用同一个程序,但该程序必须在不同的数据集合上执行。
(5)、程序和进程的关系在于: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
程序的执行过程才是进程。
2、进程调度有哪些策略?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存在着“就绪-执行-阻塞”三个基本状态。
1)、就绪状态(Ready):若某个进程除了CPU资源之外,已经得到了其他全部所需资源,则称该进程处于就绪状态,此时需要等待其它进程释放CPU。
如有多个进程都在等待CPU,则将这些进程排队,一旦CPU空闲,由进程调度程序按一定策略从队列中选取一进程获得CPU使用权,转入执行状态。
2)、执行状态(Running):获得CPU的进程,执行其程序段,直到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才停止执行。
①分配给该进程使用CPU的时间片已到,则该进程由执行状态转就绪状态,等待下一次时间片调度。
②正在执行的进程由于某种原因,如等待输入/输出完成,而暂时无法执行下去,该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到阻塞状态。
③该进程已全部执行完毕,撤销该进程转到完成。
3)、阻塞状态(Blocked):若执行状态下的某进程需要等待某事件的发生,比如,申请内存缓冲空间或某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但此时系统资源不足或被其它进程占用,于是进程选择放弃CPU转入阻塞状态。
《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91208141229)

,当条件满足
时又被“唤醒”并继续执行,直到任务完成而“撤销”
。因此,进程有生命期,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动态地转换。
( 3)、进程的并发特征是指一个进程能和其它进程并行执行,但各进程在逻辑上又相对独立,同时各进程的执行速度是不可
预知的、异步的。因此,系统必须为进程提供同步机构,以确保进程能协调操作和共享资源。
由于内存资源的紧缺性, 存储管理的目标是为程序设计者提供方便、
①为每一个进程分配内存并保护每一个获得内存空间的进程不被其他进程破坏;
②将分配给各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正确地映射为相应的物理地址空间;
③利用虚拟内存管理实现扩大内存空间的效果;
④进程完成或撤销时及时回收分配出去的内存,以供其它进程使用。 存储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4、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1) 处理机管理:处理机管理是操作系统最主要任务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对中央处理机的使用进行调度分配,最大限度地提 高它的处理能力。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的管理实现对处理机的管理,包括进程创建、进程执行、进程通信、进程撤销、进程 等待和进程优先级控制等。
2) 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指对内存及其扩展空间的管理。 安全和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 4)、一个进程至少要对应一个或多个程序。不同的进程可以调用同一个程序,但该程序必须在不同的数据集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程序的执行过程才是进程。
2、 进程调度有哪些策略?
参考答案: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存在着“就绪
-执行 -阻塞”三个基本状态。
1
③充分利用系统的通道和中断功能等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4) 文件管理:大量的程序、文档、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在外存中。文件管理系统是操作系统中专门负责存取和管理外存中 文件的那部分软件的集合。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单选题(共20道,每题4分,总计80分)1.()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 计算机系统B. 传输介质C. 用户D. 网络协议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
A. 数据处理、信号分析B. 数据传输、资源共享C. 数据存储、资源管理D. 任务调度、设备管理3.网络中的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网络打印机,这属于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A. 数据处理B. 资源共享C. 数据传输D. 设备管理4.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是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A. 数据处理B. 资源共享C. 数据传输D. 设备管理5.网上的每个文件都有唯一的()。
A. URLB. 超链接C. HTTPD. GPS6.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来划分的。
A. 信息交换方式B. 传输控制方法C. 网络使用习惯D. 网络覆盖范围7.()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 总线型B. 星型C. 树型D. 环型8.()不属于按交换方式分类的网络。
A. 电路交换B. 局域网C. 报文交换D. 分组交换9.()网络被形象的称为“最后一公里”。
A. 总线型B. 星型网C. 接入网D. 广域网10.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连接通道,当连接建立成功之后,双方通信活动才能开始进行,这种交换属于()交换。
A. 电路B. 报文C. 分组D. 自由11.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所说的WLAN是指()。
A. 局域网B. 广域网C. 无线局域网D. 对等网12.计算机网络协议中,不包括()。
A. 语法B. 语义C. 局域网D. 同步13.与通信介质直接相连,在机械层面上传输比特流,这是()的功能。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应用层14.在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提供接口,这是()的功能。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应用层15.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册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P2P网络中,节点的功能不包括(C)。
A.下载B.生成C.加密D.信息追踪
2.关于WWW服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可显示多媒体信息B.使用超链接技术C.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D.用于提供高速文件传输服务
3.(B)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计算机系统B.用户C.传输介质D.网络协议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C)。
A.数据处理、信号分析B.数据存储、资源管理C.数据传输、资源共享
D.任务调度、设备管理
5.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D)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B.传输控制方法C.网络使用习惯D.网络覆盖范围
6.(A)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总线型B.星型C.树型D.环型
7.(C)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
A.建立连接的时间长B.报文大小不一C.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D.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8.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A)。
A.语法、语义和同步B.语法、语义和规程C.语法、功能和同步D.语法、同步和规程
9.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A)。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10.在TCP/IP协议体系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1)应用层;(2)传输层;(3)网际层;(4)网络接口层。
工作时,(C)。
A.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
B.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
C.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
D.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
11.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网际层协议的是(D)。
A.FTP B.HTTP C.DNS D.ICMP
12.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是(C)。
A.ARP B.RARP C.SMTP D.ICMP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包含(计算机系统)、(共享的资源)、(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等4个要素。
2.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接入网)。
3.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分为(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环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五种。
4.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
换)。
5.TCP/IP模型包含(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四个层次。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是由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互相连接,并配以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
2.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1)ARPAnet的诞生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的网络,ARPAnet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和通信线路连接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因特网(Internet)最早的雏形。
2)因特网的形成
1974年,IP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
这两个协议定义了一种在电脑网络间传送报文、文件或命令的方法。
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的公开最终导致了Internet的快速发展。
1986年,NSF投资建立了NSFNET的雏形,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
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成为Internet的基础。
3)因特网的商业化
1993年是因特网发展过程中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因特网完成了到目前为止所有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万维网WWW和浏览器的应用,使因特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全世界。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和扩展功能。
扩展功能包括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分布式计算。
4.简述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包括哪些层,每层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包括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与通信媒介直接相连,在电子与机械层面上传输比特流,是一种硬件,用于提供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载体。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把上层的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并转给物理层,确立两个端点之间的逻辑连接,每一帧包含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地址信息、同步信息、差错控制等,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传输。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把网络地址转化成物理地址并把信息发送到目的地,在把信息发送到目的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由,对在此过程中的网络拥塞、交换等问题进行管理。
传输层:传输层为端到端的数据提供透明传输,利用流控制、错误检测和分段等机制为上一层提供可靠的服务,如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则传输层负责重传。
传输层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服务:一种是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的交付;另一种是无连接的服务,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
会话层:主要功能是创建、保持和释放通信链路,可以创建全双工、半双工和单一的连接,并能保持跟踪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会话。
表示层:表示层主要是对信息格式和编码进行转化,从应用层发送来的数据被转化成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格式。
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与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接口,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5.简述TCP/IP模型中各层的功能。
参考答案:
TCP/IP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等四个层次:
网络接口层:主要负责主机的逻辑连接和物理连接,是TCP/IP模型的最底层,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和介质访问方式等。
网际层:是整个TCP/IP模型的核心,主要功能是路由寻址,即根据数据包头部的源IP 地址和目的IP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传输层:主要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报和虚电路服务,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包括TCP和UDP协议。
应用层:规定应用进程在通信中所遵守的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服务。
6.简述OSI/RM与TCP/IP模型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的共同点是两者都解决了异构网络的通信问题,实现了不同终端设备和不同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均采用分层的设计思想,将复杂的功能分解细化。
其中,各层的划分与功能大致相同,解决了信息的封装、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同步和复用等通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