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做守法的公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1 法不可违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5.1 法不可违

课堂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无小事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犯罪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不同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当堂练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规定:“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
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这直接体现了法律( C ) A.告知我们可以做什么
当堂练习
4.(2020•济南)在我们身边,有的人实施了一些行为,却
自以为只是犯了小错,全然不知已经违法。违法无小事,下
列需要我们警惕的违法行为有( D )
①班里有个唱歌好的同学,大家都叫她“小百灵” 这是一种“雅
号”,不是违
②在私家车的后视镜上,悬挂妨碍视线的玩偶
法行为
③被同学透露个人隐私,忍无可忍殴打同学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 为。(如: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 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知识讲解
材料
三类违法行为的不同点:
对社会的 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04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民事违法行为
知识讲解
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 都有社会危害性。 2 都是违法行为。 3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识讲解
重点: 辨析:有人认为:“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 违法。”这个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观点错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 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违法行为包 括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一定违法。

如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八年级政治

如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八年级政治

如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八年级政治
一、遵守法律法规。

公民要遵守宪法、法律的规定,尊重人权,避免利用欺骗或犯法手段来谋取利益,具备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二、参与政治活动。

要参与政治活动,了解政府的政治活动情况,以及国家工作的有关政治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熟知政治生活规范,发挥公民应有的社会作用,调动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发扬民主精神。

三、积极参与公民教育。

每一位公民都应拥有公民素质,因此,应当参加公民教育,学习公民素质,增强公民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身作用,以公民的形象独立参与社会活动。

四、尊重他人的权利。

公民应遵守宪法,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侵犯别人的合法权利,不能侵害或损害他人的权益,切忌私欲膨胀,必须自觉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确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善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增强法治观念,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良好风尚。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段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新闻视频或图文资料,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视频中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文资料,注意关键信息。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初步看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法律问题的关注。

提问环节则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出发,思考法律与个人行为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过程1.1 法不可违教师行为:•解释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权威性。

•列举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分析其危害性和法律后果。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

•分组讨论,列举自己身边或了解到的违法行为,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了对法律的基本认识。

小组讨论则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化了对“法不可违”的理解。

1.2 预防犯罪教师行为:•介绍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犯罪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讲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提供几种有效的预防策略,如增强法律意识、抵制不良诱惑、培养健康兴趣爱好等。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讲解,理解犯罪与违法的区别。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预防犯罪的想法和计划。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犯罪的严重性和预防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不同点类别违反法律不同法律责任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性质民事违法行为①________ 民事责任④________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③______________相对轻微⑥____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②________ 刑罚处罚⑤________ 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考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五课做守法公民1、法律的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什么途径?(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8、诉讼的作用、类型:(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 (1)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 (1)

2017/10/9
15
•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 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
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 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 卖烟给这个 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想一想
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 什么的行为? 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为
(一)违法无小事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 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 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 仪 表 端 庄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 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民可以告官
容留吸毒 是什么行 为? 仪 表 端 庄
抢夺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财物是什 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 违法行为? 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 违法行为。 (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PPT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PPT

关键点拨
什么是民事主体
『提示』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
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自己 和身边的人做违法的事情?
种类
定义
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行政违法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 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刑事违法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无论是违法还是 犯罪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课前预习
法律是 刚性 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 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一个 人如果缺乏 规则 意识,法律 观念 不强,就难免做 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 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 的行为。
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进行创作 作品的积极性。
提示:查阅民法通则, 分析上述行为。
二、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 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 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 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做守法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用法的人。

②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③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2、能力目标①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②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③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④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①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法的种类。

②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③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④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课时3课时教材分析导入:第46页第一段第46页“运用你的经验”:法不可违。

一、法不可违1.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①明确告知人们……②法律还告诉人们……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过渡: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第47页“探究与分享”①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类别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③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第48页行政制裁:行政处分第48页行政处罚第48页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第49页“探究与分享”:违法治安管理的行政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①含义,种类②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第49页2.民事违法行为第50页“探究与分享”。

典型的民事侵权行为第51页第一段合同违法行为第51页第二段3.如何遵章守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要认识……自觉……②要分清……严格遵守……③要依法从事…… 第52页“拓展空间”。

小结:略。

作业第49-52页。

反思:课堂轻松活跃,但真正掌握了的估计不多,下堂课检验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工作者培训 /course/all/4-84/
增冲是个小村,又有小增冲,大增冲之分,我惦记的鼓楼在大增冲。平时没有跑增冲的班车,可以从榕江县车江大桥头坐开往往洞乡的车,目前正在修路,山路崎岖,颠簸十分厉害,两小时后到往 洞。再从往洞搭农家马车、农用车、摩的或者步行去增冲,约有10余里路。当车在大增冲村头停下,一条小溪抢先映入眼帘,数棵五十余米高的绿树掩映着一座风雨桥,再往后看,青瓦的侗家房屋密麻 出现,一座鼓楼矗立其间,高出房屋,高出远处的山坡。
村寨安静得出奇,听到流水哗哗,风雨桥静卧村头,桥身简朴,桥栏矮小,简单整齐。桥顶盖着屋瓦,中段桥顶建有宝塔,是华美的亮点。河两岸是桥基,左岸有大型石兽镇守,中间设一桥墩,用 石头水泥细沙筑成,六七米高,圆柱外形上用各色细鹅卵石镶嵌,美观自然。左面桥头设有小神庙,石头建筑,石门上刻有瓶中生树、开枝散叶图案,庙柱游龙缠绕,庙顶双侧有灵鱼飞来,中间是一尊 侧首神兽,雕刻粗拙,内容十分古朴。桥栏上晾晒着许多蔬菜,是用来做酸菜的,以桥为界线,以上是村子,简单的吊脚楼一栋挨着一栋。
寨三面环山,村路边树木茂盛,有鸟叫个不停,路坎上青草疯长。一条石板路蜿蜒进寨,两边挤满了侗家,进入中心,一个约50平米的长方形水池摆在面前,四面都是人家,增冲鼓楼陡然映入眼 帘。池水清澈,有洗头的,磨菜刀的,洗衣的,洗农具的,有老有少,穿着一身青色侗布衣服,女的挽着发髻,插一把梳子。人来人往,大人说话声不绝,有小孩在水边嬉闹,池边人家放着电视,正播 放流行MV歌曲,一派兴旺的生活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