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大中建史提纲

合集下载

中建史重点第一章

中建史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建筑1.建筑遗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2.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3.木骨泥墙房屋——树枝做骨架,木骨架上扎结枝条,用绳子捆起来,两面抹泥,形成木骨泥墙4.巢居发展过程:独木构巢——多木构巢——干阑式建筑5.穴居发展过程:原始橫穴——深代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二.奴隶社会建筑夏: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商:郑州商城: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方的聚落格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茅茨土阶: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迄今最早四合院;最早两进式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中轴对称的严谨组群;最早用瓦建筑;最早使用影壁。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常见居住类型。

三.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成就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看,(1)木工技术成熟。

(2)瓦当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2.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3.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

高台建筑代表作品秦咸阳一号宫殿(秦)汉武帝刘彻建章宫(汉)四.礼制思想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建筑制度:工官制度、等级制度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寝、面朝后市;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井田方格网的系统式规划方法;礼制建筑——祭祀建筑,宗庙、明堂、辟雍五.《考工记》都城规划思想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完整word版)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1

(完整word版)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1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

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

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监的副手称为“少监".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

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中建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复习提纲古代部分基本特征概况一章1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做法的主要区别142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特点注: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点1.分隔2.按人分区为主3.微型宇宙4.室内外合作5.主从单元的串联6.线形公共空间7.接合而非转化8.正格与多格并存9.人工与自然分离10.室内的两套尺度11.简单的背景12.二维线条的构图13.带故事的形式3中国传统木构架结构体系的类型和各自特点4单体建筑与群体组合特点5传统建筑的工官制度,著名的工官工匠及主要作品,相关建筑著作发展概况一章1原始社会时期穴居和巢居的代表建筑遗址2什么是干阑式建筑,什么是版筑3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安阳小屯山晚商殷墟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的主要特点4高台建筑(台榭式建筑)的出现,其主要特点及盛行时期5汉代砖石建筑技术的发展P296汉阙的特点及代表实例P307佛教传入后在魏晋时期带来建筑风格上哪些转变318古代从席地而坐的矮足家具向垂足而坐的高足家具的转变339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其设计建造者李春10元代著名的天文建筑遗址及设计者河南登封观星台郭守敬11明代砖的普及带来建筑建造和建筑类型上的改变4512明代的琉璃技术及重要建筑实例南京报恩寺塔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北京的琉璃门、琉璃牌坊13汉至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官式建筑的木构架技术的转变及建筑风格上的转变1. 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①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②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都已出现③高台建筑被多层木楼阁建筑取代④建筑组群已达到庞大规模⑤斗栱在汉代已普遍使用⑥屋顶形式多样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的繁荣②佛教的传入使佛教建筑发展:佛寺、佛塔和石窟③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有了较大发展④高坐具、高家具的出现使建筑内部也随之增高⑤在石刻方面技术水平比汉代有了进一步提高3. 唐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的成熟期:①建造规模宏大②建筑布局水平提高③木构技术进入成熟阶段,解决了前期大体量木构架技术问题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取得进一步发展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4. 宋代建筑发展特点概要: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的变化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模数制③建筑群与建筑空间的组合④建筑装修与色彩大有发展⑤砖石建筑有了新的发展⑥造园活动多5. 明代建筑发展概要:①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应用③形成新的定型木构架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斗拱装饰化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⑤明代后期私家园林发达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 清代建筑发展概要:①园林达到了极盛期②藏传佛教建筑兴盛③民居建筑百花齐放④简化单体木构设计⑤建筑技艺有所创新14唐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天台庵广仁王庙、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转轮藏殿河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太原晋祠圣母殿、辽、元山西永乐宫三清殿山西洪洞县广胜下寺、明清的现存代表木构殿堂(阁)建筑及主要特点城市建设一章1《周礼·考工记·匠人》中规定的都城规划制度是什么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及其对历代都城规划的影响2城郭之制,典型实例春秋淹城“三城三河”的特点513古代城市形态发展沿革以及汉至明清各朝代都城规划布局的主要特点(包括西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北宋汴京、元大都、明清北京)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发展沿革: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以龙山文化晚期的筑城活动为开始,以防御和保护私有制为目的,以夯土和版筑为技术手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史纲》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史纲》

建筑史纲Outlin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第1讲概述★问题1:建筑史是一门什么课?WHAT ♦什么是建筑史?-什么是历史?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历史:History-his story♦历史是历史学的对象历史学是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事件和解释★问题2:为什么要学习建筑史?WHY ♦建筑史和(建筑学/建筑设计/建筑师)的关系?建筑师所需的知识和素质知识:关于建筑的事件和解释知识knowledge -知道know素质(能力):理解understand 过去的经验在现实的功利面前往往受到忽视我们需要知道的远比建筑历史可以带给我们的多★问题3:如何学习建筑史?HOW 4个关键词:事件-事实-现象:even-fact-phenomena解释:explanation:theory & methodology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建筑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关于建筑的故事和其它·何时?When? –建筑发展史(clue: time)·何地?Where? –区域建筑史(clue: region)·何物?What? –类型建筑史(clue: type/style)·何人?Who? –建筑师(clue: person)–建筑思想史(clue: thought)·如何?How?(clue: describe)·为何?Why? (clue: explain)·反思?–建筑史学史(clue: History)主要授课内容:建筑的时间进程· 1 早期建筑文明· 2欧洲古典建筑时期的建筑与城市· 3东方建筑与城市的成熟· 4发达农业文明时期的建筑与城市· 5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至19世纪末叶的建筑与城市· 6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建筑专题史· 1 观念的演变· 2 技术的演变· 3 艺术的演变· 4 材料的演变★学习的途径·阅读:通史:世界史、中国史地域、民族、国家、时代专史:建筑史城市史、园林史、艺术史理论:艺术、哲学、人类学宗教与神话、地理与地图、考古学、科技史、社会学与经济学常识·思考:历史为何?当代如何?·讨论和写作:思考后的表达·体验:也是一种阅读实地考察参考书目Reference教材:1.《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图集:1.《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婉英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西方建筑名作(古代-十九世纪)》,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其他读物:1.《中国古代建筑二十讲》,楼庆西,三联书店2.《外国古代建筑二十讲》,陈志华,三联书店建筑史的座标 1.时代绝对的年代:公元前BC 公元AD一般的划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中建史部分

中建史部分

中建史部分:一、木构架做法:1.抬梁、穿斗(特点、做法)抬梁式(梁柱结构体系)——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至5根。

当柱头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穿斗式(檩柱结构体系)——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特点——抬梁式:用料多,柱网疏,空间跨度大,适于大型官式建筑穿斗式:用料少,柱网密,空间跨度小,适于民间小型建筑2.殿堂、厅堂型构架(特点)唐代殿堂型构架(佛光寺大殿)——中图72页宋代厅堂型构架(南禅寺大殿和镇国寺大殿等)——中图114页特点——1殿堂型是水平分层做法;厅堂型是梁架分缝做法,房屋开间数不受限制相应增加梁架缝数即可。

2殿堂型的内外柱同高;厅堂型的内柱上升,每缝梁架中外柱(檐柱)最短,内柱随梁架举势而高出一步架或两步架。

3殿堂型定型为四种规则的分槽平面;厅堂型不必规定定型的平面,各缝梁架只要椽长、椽数、步架相等,内柱的位置、数量和梁栿的长短可以不同,可适应减柱、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

4殿堂型的斗拱形成整体铺作层,充分发挥斗拱的结构机能;厅堂型的斗拱分散于外檐与柱梁的节点,斗拱结构机能趋于衰退。

5殿堂型构架做法复杂;厅堂型构架做法大为简化,显出勃勃的生命力。

3.举架、举折(概念、做法)举折(宋):以前后橑檐枋中心的水平距离为B,屋顶举起高度(即脊榑的高度)为H=1/3-1/4B,然后自上而下依次选择1/10H、1/20H、1/40H……逐折定出下面各榑的位置。

举架(清):以步架长乘以相应的举架系数来确定相邻两檩的高差(举高),是自下而上的做法。

中图上说:举折之制:为取得凹曲屋面,需要相应地确定步架的高度。

这种方法,宋《营造法式》中称为“举折”,清《工程做法》中称为“举架”,记述江南建筑做法的《营造法原》中称为“提栈”。

2019华中科技大学355 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华中科技大学355 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建筑学基础》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建筑学基础
代码:355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建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建筑历史
·中国古代和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和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各主要建筑类型(或案例)的概念、分析
·西方古代主要的建筑风格、技术演进、案例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及重要宪章文书的精神2)建筑理论
·中外建筑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理论和思潮
·现代建筑大师的主要作品及思想
·当代西方建筑的主要流派、理论及其代表作品
·建筑设计创新概念、意义及方法
3)建筑材料与构造
·建筑材料基本知识与基础应用
·建筑的基本结构形式与构造组成
·房屋建筑的基本节点构造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1)题型结构
·填空题
·选择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绘图题
·论述题
2)内容结构
·建筑历史(60分)
·建筑理论(50分)
·建筑材料与构造(40分)。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

中建史复习纲要(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1. 简述木构架的优缺点〔为什么木构架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P2木构建筑优点:1) 取材方便、易于加工2) 适应性强、部空间灵活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 施工速度快5) 便于修缮、搬迁缺点:1) 木材成才周期较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拟严重2) 木材易引发火灾,是比拟大的缺点,历来比拟重视消防,重视中用水中动植物作为装饰3) 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4) 易腐朽、易遭受虫蚁等破坏2. 简述中国木构中穿斗式与抬梁式结构的区别,并画简图表示。

〔按照结构体系,木构建筑可以分为哪几种?〕P3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联系起来,形成一榀榀屋架,柱上直接放檩条,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拱把柱子串起来形成框架,整体性好,空间小,用于等南方地区,徽居一般用抬梁与穿斗相混合。

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较好,缺点:室柱密而空间不够开敞抬梁式:柱上搁梁,梁头搁檩条,梁上再用短柱支起较短的梁,柱上采用斗拱时,梁头搁斗拱上,梁可达3—5根,主要用于北方与宫殿、庙宇等大规模建筑。

井干式:最古老的形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承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

以圆木或者矩形六边形木材平行层叠,接头用榫卯交叉咬合,主要用于东北林区、西南林区、用材量大,面阔和进深都受到木材长度的限制,外观也比拟厚重,一般用于盛产木材的林区。

3. 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斗拱的演变:P4斗拱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所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局部的重量。

古代的殿堂出檐可达3米左右。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清楚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檐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名称:宋代称为“铺作〞清代称为“斗科〞或者“斗拱〞宋: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阑额清: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额枋4.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点:P5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答案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答案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答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史考研题库答案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建筑历史,包括中外建筑的比较、建筑理论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以下是部分题目及其答案的示例: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木结构体系、斗拱的使用、屋顶形式的多样性(如歇山顶、悬山顶等)、对称的布局以及对风水的重视。

2.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答案: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古典形式的复兴、比例和几何形状的强调、对建筑细节的精细处理,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3.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答案: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4. 请简述国际风格的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答案:国际风格的形成背景主要是工业化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影响。

其特点包括简洁的几何形式、功能主义、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以及对材料的直接表达。

5.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对历史风格的引用和混合、对形式的多样化探索、对建筑意义和象征性的重视,以及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考量。

6. 请描述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节能、环保、可持续性、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以及对建筑生命周期的全面考虑。

7. 如何理解建筑的“文脉”?答案:建筑的“文脉”指的是建筑与其所处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理解建筑的文脉意味着要考虑建筑如何反映和回应其周边环境的特征和需求。

8.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并简述其特点。

答案: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悬索结构、壳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以其灵活性和施工简便性著称;剪力墙结构则因其较高的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而常用于高层建筑;悬索结构以其大跨度和优雅的形态而闻名;壳体结构则以其高效的结构性能和独特的曲面形态而受到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为重点,黑色为非重点,/部分不要求掌握!敬请留意!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2004-2005年度使用,仅供参考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

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提示:各时期建筑概况一般包含以下常见内容:城市建设、园林、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等。

2、论述题-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3、各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4、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实例分析
1、类型概述
1、住宅部分
*(1)北京四合院91
*(2)干栏(干阑)85窑洞89、97-98碉楼87土楼88、95-97阿以旺90毡包90
2、宫殿坛庙陵墓
(1)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09-110
(2)祭祀建筑(坛庙)的三种类型简况118-120
/(3)陵园建筑的变化131-132
3、宗教建筑
/(1)中国道教、伊斯兰教建筑和汉地佛教寺院简况145-146
*(2)佛塔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165
(3)石窟寺及其主要类型,了解典型实例32-33、177(附:摩崖造像177)
2、典型实例分析
提示:单体实例注意空间形态与结构技术的关系,注意立面或剖面简图;
1、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26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146-149
*3、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150-152
4、山西应县木塔166-167
提示: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辅助说明。

*1、明清故宫113-116
*2、北京天坛122-124
3、曲阜孔庙127
4、北京明十三陵138-140
四、中国古代园林
/1、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183)
/2、唐宋-明清的园林发展181-183
/3、明清皇家苑囿的特点(包括和江南私家园林理景手法的区别和联系)(184-185)
/4、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手法(含叠山理水手法)191-194 /5、绘简图分析北京颐和园与苏州拙政园189-191;197-199
/6、风景建设的类型、原则和手法(202-205)
五、中国古代城市
/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况49-51
/2、《考工记》的王城制50
/3、汉长安城的规划特点54-55
/5、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59-63
/6、宋开封城、平江府的规划特点63-65;75-77
/7、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67-69
/8、了解地方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71-73
六、中国近代建筑史
/1、我国近代建筑发展的概况299-304
/2、近代城市的类型及变化特点307-312
/3、了解近代建筑类型的发展情况(重点:住宅325-332)
/4、近代建筑思潮369-391(重点:传统复兴的三种模式373-385)
/5、绘图分析南京中山陵376-3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