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作用(第一课时)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高一生物下学期课件(2019人教版必修2)

任务1 探索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
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 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 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 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 以恢复正常。
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叫作减数 分裂(meiosis)
任务1 探索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体细胞
配子
在体细胞中,这样一对大小、形态 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其来源于哪里? (从亲子代角度描述)
①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再通过卵细胞和精子 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②上述过程还可以使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从而增 加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有利于生 物的进化。
学
以
致 用
A
B
C
D
问题探讨
在腐烂的水果周围常可看到飞舞的果蝇。果 蝇的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染色体少且容易 观察,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
讨论 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①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②配子中的染色体来源于体细胞中每对染色 体中的一条。
体细胞
配子
雌果蝇
雄果蝇
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示意图
卵原细胞 减数分裂 卵细胞
卵细胞
卵细胞的扫描电镜 照片(放大 150 倍)
卵泡
图2-4 人的卵巢(横切面)示意图和卵细胞的电镜照片
(2) 卵细胞产生的过程图: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 均等分裂
(第二)极体 退化消失
不均等分裂
任务4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过程差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 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 数学统计揭示出遗传的规律
46条
父亲 46条
母亲
精子
46条
雄性生殖细胞
受精卵
卵细胞 雌性生殖细胞
46条
细胞 分裂
细胞
分化 子代个体
联会和交叉互换
减Ⅰ前的间
减Ⅰ前
期
期
特点:A. 核膜、核仁 消失、 染色体 出现
B.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 四分体。
C.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局部的交叉
互换。
精子的形成 (3)形成过程—图解说明: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减Ⅰ前期
减Ⅰ中 期
特点:A.同源染色体整齐地排列于细胞中央的 赤道板 两侧; B.染色体数量 不变 ;
变化:一个初级 精母细胞分裂成 两个次级精母细 胞。
减Ⅰ后
减Ⅰ末
特点:A.细胞膜向期内凹陷,从中央缢裂,期1个细胞分裂为 2个 子细
胞。
B.同源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染色体数目 减半 。
精子的形成 (3)形成过程—图解说明: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减Ⅱ前 期
特点: A.无同源染色体,仍有姐妹染色单体; B.染色体散乱分布,染色体数目已减半; 特别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无染色体的 复制。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要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图中同源染色体的识别:
①形状(着丝粒的位置)——相同
②大小(长度)
——相同
③来源(颜色)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磴 口 一 中 “十 六 字 ”高 效 教 学 法 学 案 (电子版)备课教师 甄泽慧 备课组长 教导主任 王巧娥 班级 组别 姓名 年_____月_______日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方面: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答: 、 、 。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答:不是。
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 一、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 时进行的 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胞分裂 。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2.1.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1个精原细胞 (染色体数:2N)
板书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数:2N)
减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可以互换
数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分 裂 Ⅰ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n
n
减数分裂Ⅱ
精细胞
nn nn
变形Biblioteka 精子n nnn问题三:减数分裂如何使配子只含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假设:同种形态的染色体先排列在一起,再分离。
推理:显微镜下将观察到同种形态染色体的特殊行为。
证据四:1891年H.Henking观察某种蝽(2n=24)时发现: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时,染色体开始呈现一种环状,共有12个环状物。
:
4N
2N
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问题一:生殖细胞通过
分裂产生?
假设: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 演绎
式产生生殖细胞。
错误 推理: 2N
证据一:1883年,比利时细胞学家E.vanBeneden 观察到,马蛔虫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而 卵子与精子中的染色体数都为2条。
假设:
①染色体不复制,细胞分裂一次
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证据三:图中所示一个蝗虫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13-011教材分析与处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学习要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作为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主要描述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这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教学拟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建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第二课时介绍卵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并将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进行比较;第三课时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异同,并总结相应识图规律与技巧。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2.说出精子形成的部位、时间、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并树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3.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3.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知识,初中时也接触过生殖种类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本届学生基础普遍偏低,自学能力较差。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知识较抽象,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理科班,学生生物学基础相对好一些。
因此,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眼、耳、手、脑并用,先自学形成对减数分裂的初步感性认识,再通过动画观察、分步讲解以及模型建构加深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1)减数分裂与受1作用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1))

二、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考虑交叉互换 1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4种 1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
课前记忆
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2、原始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 精子、卵细胞
3、同源染色体 (1)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2)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3)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图乙表示细胞正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 期后,
产生的子细胞是 极体 细胞。
染色体及DNA的数目变化
减数分裂Ⅰ
染色体 DNA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
4 4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4 4 42
2
24
2
88
84
4
4
4
2
一.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
染色体变化曲线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1、图中同源染色体:A与B、C与D 共两对
2、A、C什么关系 非同源染色体
3、1、2什么关系 姐妹染色单体
4、1、3什么关系 非姐妹染色单体
5、图中有几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含几条
染色单体,几个DNA
244
6、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一定相同吗 X与Y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明显变化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配对C.出现纺锤体D.从着丝点分裂【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
所以,二者均存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四分体,B正确;有丝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也会出现纺锤体,C错误;分析如A选项,二者均会出现着丝点的分裂,D错误。
2.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生物体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8条染色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该生物体精子形成过程可排序为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图①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所以甲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A错误;图②有4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无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图③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C错误;该生物精子形成过程可排序为①③②④,D正确。
3.下列有关中心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中心体会进行两次复制B.植物细胞中不具有中心体C.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D.所有动物细胞分裂,均需要中心体的参与【答案】A【解析】动物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经历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在这两次分裂过程中都需要中心体的参与,所以中心体需要复制两次,A正确;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一种细胞器,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以及低等的植物细胞中,B错误;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不包括间期,而中心体是在间期进行复制的,C错误;动物细胞在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不仅有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中则不涉及纺锤丝的形成,所以不需要中心体的参与,D错误。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联会配对
交叉互换
(前期Ⅰ)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资料卡
1913年,Carother发现笨蝗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相等(显微镜可区 分),而雄蝗虫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仅一条,减数分裂(后期Ⅰ)时,这条 X染色体只能待在一极。Carother统计了300多个后期Ⅰ的细胞,发现X染色体 与那对大小相异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接近1:1,这能说明什么呢?
1个四分体
复制的父源 染色体
1对 同源染色体
2条 染色体
2个 着丝点
联会配对 (前期Ⅰ)
4条 染色单体
4个 DNA
复制的母源 染色体
着丝粒
姐妹染色单 体
四分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
图1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染色体共同形成一个四分体染色体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4
1 a a’ b b’
c c’ d d’
3 2
父亲(46)
这23条染色体是从46条 染色体中随机选取的吗?
精子?(23)
受 精 受精卵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新个体 (46)
母亲(46)
卵细胞(?23)
常见动植物染色体数目
生物
人 狗 果蝇 猕猴 马 兔
体细胞 (2n)
46 78 8 42 64 44
生殖细胞 (n)
23 39 4 21 32 22
生物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真正减半的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精子形成为例)
活动3:探讨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以每个小组一男一女为一对同源染色体,非同小组内的同学 为非同源染色体关系,每组两位同学各选择一个走向模拟同源染 色体分离,探讨能形成的组合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 中心体发出星射 线形成纺锤体, 染色质螺旋化成 染色体.
11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 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样两条染色体 叫一对同源染色体.
A与B的关系? A与C的关系? a与a′的关系? a与b′的关系?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14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中期特点: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15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后期特点: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6
(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 末期特点:
初级精母细胞 凹陷形成两个 次级细胞,每 个次级精母细 胞的染色体数 目减半。17ຫໍສະໝຸດ 18虎 可 以 生 虎
生 物 都在 能这 产个 生世 自界 己上 的几 后乎 代所 。有 的
1
鹿 可 以 生 鹿
2
也 在 享就 受连 着北 天极 伦的 之企 乐鹅 !,
3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
4
提出问题
每个人的 发育起点都是 受精卵。精子 和卵细胞是否 也通过有丝分 裂形成的?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是什么?? !
即: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13
练习1.同源染色体指(
D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练习2 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每一个四分体包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 C.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D.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姐妹染色单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
A和B合称什么?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四分体中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对应的部
位常常会发生交叉与互换。
12
减Ⅰ前期主要特点: 1、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 象叫联会) 2、形成四分体(联会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 含四个染色单体,叫做一个四分体) 3、发生交叉互换(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交换一部分染色质的现象)
减Ⅰ
次级精 母细胞
减Ⅱ
精细胞
变形
精子
相同 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 。 是通过 有丝 分裂形成。
9
三、减数分裂的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1)减数第一 次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前,染色 体呈细长的染色质 状态。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 期:DNA复制和有 关蛋白质合成,中心 体的复制,精原细胞 体积增大。复制后 每条染色体都由姐 妹染色单体构成。 这两条姐妹染色单 初级精母细胞 体由同一个着丝点 复制之后的细胞叫什么细胞? 连接。 10
5
6
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 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 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 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减数分裂(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 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半的呢?
7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
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为成熟 • 时期: 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 特点: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 分裂两次 • 结果: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 细胞 无细胞周期 周期: 8
二、精子的形成
1.场所: 精巢(睾丸)
有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 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2.精子的形成过程:
精原细胞
有丝分裂
精原细胞
减Ⅰ间 期
初级精 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