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教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过程与方法】识读《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阅读教材P100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讲述,思考:(1)概括平型关大捷的有关信息。
答案提示:时间:1937年9月。
领导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
(2)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回答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答案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以沉重打击。
教师点拨:两个战场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烽火平型关》的图片,引导大家感受当时曲折的抗日斗争经历,展现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的悲壮与坚强。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二)、讲授新课一、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有平型关大捷?你知道其过程和影响吗?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师生围绕平型关大捷,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展开,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平型关大捷的分析,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意义有更深的认知。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如何?建立后怎样进行抗战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内容,并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不同的战法。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铁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而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教师:蒋纬国是蒋介石的次子,他的观点代表了国民党,为什么国民党会对共产党有如此高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得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0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二)自主学习:一、平型关大捷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交战双方:_________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3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4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2)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1)军事上: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_________、夜袭战、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经济上:实行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三、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_________”,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最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1课敌后战场嘚抗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嘚理解和判断过程与方法识读相关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信息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嘚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嘚优良传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嘚建立和发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歌曲——《保卫黄河》)日本侵略者嘚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
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嘚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嘚抗战。
了解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嘚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平型关大捷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嘚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嘚叙述,了解其中嘚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嘚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嘚影响。
提示: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嘚嘚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嘚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嘚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嘚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嘚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嘚建立与发展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毛泽东《论持久战》嘚内容,提炼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嘚观点。
提示:战争进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取嘚战争胜利嘚方式——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嘚战争胜利。
2.教师总结:毛泽东《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嘚决心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敌后战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过程与方法】
识读《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
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
阅读教材P100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讲述,思考:
(1)概括平型关大捷的有关信息。
答案提示:时间:1937年9月。
领导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
(2)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回答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答案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知识点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活动一识读《抗日根据地示意图》,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答案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点拨: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阅读教材P101知识点二第二段,思考: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答案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展开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3.阅读教材P101知识点二第三段,思考: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租减租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知识点三百团大战
1.结合教材P102第一、二段,梳理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答案提示:
2.结合教材P102第三、四段,思考:百团大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决心;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教师点拨:两个战场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人民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