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1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习题及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习题及答案
3.放大区 、 、
七、
1.电容C的位置错,可去掉或改动 的位置
2.去掉电容C2
3. 的极性错
八、画出下面电路的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
直流通路:
微变等效电路:
九、解:
1. 、 、
2.交流负载线:过Q点,与横轴的焦点是
3.到饱和区的最大 ;到截止区的最大 。因此这道题要出现失真,应该是饱和失真,答同时出现也可以。
二、选择题
1.B,A,A2.B,A3.A,B,C
三、填空题
1.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放大区
2.电源、直流信号、交流信号源、交流信号、电容、交流信号源、电容、电源
3.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带宽
4.静态工作点、交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的中间、基极电阻、增大
四、
1. X——发射极、Y——集电极、Z——基极、
负反馈自激振荡的条件是:
观察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当 时,若幅频响应曲线在零点以下,则电路稳定;否则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A电压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负反馈
(1)为了将电压信号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应引入C
(2)为了实现电流-电压转换,应引入B
(3)为了减小从电压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大带负载能力,应引入A
(4)为了实现电流放大,应引入D。
三、判断图示电路引入了何种反馈?
模2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
1 .√ 2. √ 3.X4. X 5. X
二、填空题
1. F D C A B E A C
2. C B A D
三、判断图示电路引入了何种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正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例题习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例题习题

【例2-1】理想二极管电路如例2-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输出电压U A0。

解:为了判断二极管在电路中是导通的还是截止,首先假设将二极管断开,确定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然后根据二极管两端加的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判定二极管是否导通,若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为正向电压且大于阈值电压,则二极管导通,若二极管两端的电位差为反向电压,则二极管截止;若电路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二极管,则判断承受正向电压较大的二极管优先导通,再按照上述方法判断其余的二极管是否导通。

本例中,对于例2-1图(a)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D 断开后,V 4)9()5(A B BA =−−−=−=U U U ,所以二极管D 导通,V 5A0−=U 。

对于例2-1图(b) 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1D 、2D 都断开后,V 3)12()9(11B A AB =−−−=−=U U UV 6)15()9(22B A AB =−−−=−=U U U ,由于12AB AB U U >,所以二极管2D 先导通,2D 导通后V 15A0−=U ,这时V 3)12()15(11B A AB −=−−−=−=U U U ,所以二极管1D 最终处于截止状态。

对于例2-1图(c) 所示电路, 当二极管1D 、2D 都断开后,V 3912A B A B 11=−=−=U U U , V 1910A B A B 22=−=−=U U U ,由于A B A B 21U U >,因此,二极管1D 优先导通,1D 导通后,V 12A0=U ,此时,V -21210A B A B 22=−=−=U U U ,所以二极管2D 最终处于截止状态。

5V例2-1图【例2-2】例2-2(a)图所示电路中的二极管是硅管,①若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是多少?②如果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又是多少?③若U =20V ,且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则流过二极管中的电流又是多少? 解:由例2-2图(a)所示电路①若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二极管D 因受正向电压而导通,U D =0V ,二极管中的电流为 mA 82.1107.461D =×==R U I ②如果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为0.7V 先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解答第二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解答第二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二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2-1.填空(1)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会。

(3)PN结的结电容包括和。

(4)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分别是、和。

在放大电路中,晶体管通常工作在区。

(5)结型场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时,其栅-源间所加电压应该。

(正偏、反偏)答案:(1)五价元素;三价元素;(2)增大;(3)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4)放大区、截止区和饱和区;放大区;(5)反偏。

2-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本征半导体温度升高后,两种载流子浓度仍然相等。

()(2)P型半导体带正电,N型半导体带负电。

()(3)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R GS大的特点。

()(4)只要在稳压管两端加反向电压就能起稳压作用。

()(5)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时发射极没有电流流过。

()(6)在N型半导体中如果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可将其改型为P型半导体。

()(7)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结电流为零。

()(8)若耗尽型N沟道MOS场效应管的U GS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减小。

()答案:(1)对;温度升高后,载流子浓度会增加,但是对于本征半导体来讲,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始终是相等的。

(2)错;对于P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在没有形成PN结时,处于电中性的状态。

(3)对;结型场效应管在栅源之间没有绝缘层,所以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R GS大的特点。

(4)错;稳压管要进入稳压工作状态两端加反向电压必须达到稳压值。

(5)错;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和放大状态时发射极有电流流过,只有在截止状态时没有电流流过。

(6)对;N型半导体中掺入足够量的三价元素,不但可复合原先掺入的五价元素,而且可使空穴成为多数载流子,从而形成P型半导体。

(7)对;PN结在无光照、无外加电压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相等。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

电压放大电路可以用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四端网络表 示,如图:
ui
Au
uo
放大电路放大的本质是能量的控制和转换。
放大的前提是不失真,即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 放大才有意义。
2021/4/11
3
2.1.2.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放大电路示意图
图2.1.2放大电路示意图
2021/4/11
4
一、放大倍数
表示放大器的放大能力
VCC
U BEQ Rb
(12 0.7 )mA 40 μA 280
做直流负载线,确定 Q 点
根据 UCEQ = VCC – ICQ Rc iC = 0,uCE = 12 V ; uCE = 0,iC = 4 mA .
2021/4/11
T
22
iC /mA
4 3 2 1 0
80 µA
60 µA
静态工作点 40 µA
U i →△uBE →△iB
→△iC(b△iB)
VBB
→△uCE(-△iC×Rc)
UI


Uo
+VCC ( +12V)
RC
IC +△IC
IB
B Rb 1
+△I B
3C ET2
U CE
U BE +△UBE
+△U CE
+
UO
-
电压放大倍数:


Au
Uo

Ui
2021/4/11
13
+VCC (+12V)
iC / mA
4
交流负载线 80
60
IC
Q
iC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刘润华、李震梅)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答案(刘润华、李震梅)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习题解答1.1解:由公式:可求得电流外加电压为时1.2解:①当R=1时假设二极管导通②当R=4K时,也假设二极管导通同①1.3解:a:刚接通均正向偏置而可能导通但由于V导通后,A点电位下降为-6V迫使V反向截止b:反向截至,c.刚接通均正向偏置而可能导通但由于V导通后,将使A、O点电位差为零。

电位相等,U导通,截止。

d.均正向反偏,导通公共端电位为零,能保证导通,A点电位也为零,。

1.4解:1.5解:变化时,相当于给6V直流电源串接一个变化范围为的信号源,由二极管的动态电阻为:1.6解:a:b:1.7解:S闭合S断开1.8解:(1)A点时,二极管导通:(2)B点时,二极管反向偏压截止,=0V。

(3)C点时,为正,二极管导通,为负,二极管截止。

1.9解:a.由于V管阴极电位为2.3V.V管的阳极为-2.3V,当u〉3V时,V导通,截止,其支路开路,,当-3V<<3V时,均截止,当<-3V时截止,导通,故传输特性:输入输出波形:b.截止,时导通,(锗)传输特性:输入输出波形:1.10解:①R=2K时求得由图得:②R=500求得:由图得:1.11解:⑴静态分析:令或是c断开用估算法得2:⑵动态分析:⑶合成电压电流1.12解:1.13解:①②1.14解:安全稳压工作时:稳定电流的最小值来知,可取由可求:由可求减小量为:1.15解:⑴稳压管正常工作⑵能安全工作。

⑶假设能正常工作:能工作在稳定状态。

1.16解:导通,稳压,,中有一截至,稳压,导通,1.17解:2CW103:当为最大,为最小时,稳压管上的电流为最大。

R值应保证,,R最小值为:R=当为最小,为最大时,流过稳压管上的电流最小。

R取值应满足,R 最大值为:取或,取本题取2CW53,算得取第二章习题答案2.1解:a.放大b.截止.c.饱和.d.放大.e.倒置.2.2解:3.5V基极. 2.8V发射极.5V集电极.NPN型硅管2.3解:a.①集电极.②发射极③基极NPN型b.①基极②集电极③发射极PNP型2.4解a.放大b.故饱和。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电流模电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章电流模电路基础

2.1 电流模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Current Mode)
一、概念
电流模电路:就是能够有成效地传送,放大和处理电 流信号的电路。(以电流变化为信息载体的电路) 电压模电路:电压模电路,则是偏重传送,放大和处理电 压信号的电路并以电压为变量来分析和标定电路。 ➢ 电流模电路以电流变量作为分析与设计电路的输入和
则有:UT ln[i2i4 /(I s2 I s4 )] UT ln[i1i3 /(I s1I s3 )] 在TL回路中,若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正偏PN结数目与反
控使制时P发N则针结射有方的区:向各尺排电i寸2列流 i的4乘正I积s偏1i等1P于iNI3s反结2 时数I针目s3正相偏等Is,P4N则结顺I的s 时各针电正流偏乘积。
➢ 顺时针方向(CW)排列的正偏结数与反时针方 向(CCW)排列的正偏结数目必须相等。
跨导线性原理是B.Gilbert提出的,这个原理 可以简化非线性电路的计算,它即适用于小信 号,又适用于大信号。尤其在一个较大规模的 电路中,只要存在“跨导线性环”,就会使电 路计算大大简化。在电流模电路中,因为多施 用“匹配”技术,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跨导 线性环” 。
跨导线性回路原理:
第二章 电流模电路基础
(现代模拟集成电路技术)
2.1 电流模(current Mode)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2.2电流传输器 2.3 跨导线性(TL)原理 2.4由TL环路构成的电流模电路
电路如图所示,设晶体管的参数相同,
均处在放大区,且有 Ia>>IB1,Ib>>IB4,试利用
早在1989年,“电流模式信号处理”专题就已经 列入了IEEE电路与系统国际会议的议题。
不久的将来,电流模电路必将改变目前的电压模 电路统制模拟信号处理领域的局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6 7章课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6 7章课后答案
>VZ
说明稳压管DZ已经导通,假定不正确,V0=VZ=6V。
由于IZmin<IZ<IZmax,说明稳压管DZ已经导通,并且能正常工作。
(2)当负载开路时,稳压管中的电流等于限流电阻中的电流,即
>IZmax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2-16在测试电流为28mA时稳压管的稳压值为9.1V,增量电阻为5Ω。求稳压管的VZO,并分别求电流为10mA和100mA时的稳压值。
解:(1)根据
其中
(2)如果流向负载的电流为1mA,则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

所以输出电压的变化为:
2-7在题2-7图所示电路中,设二极管为理想的,试判断图中各二极管是否导通,并求VAO值。
解:根据题意,电路中的二极管都是理想的。
(a)二极管D不通
(b)D导通
(c)D1导通,D2不通
(d)D1、D2均导通,则
(3)求该放大器的通频带 。
(4)放大器输入信号 时,是否会产生频率失真?请说明原因。
(5)放大器输入信号 时,是否会产生频率失真?请说明原因。
答:
(1)
(2) ,
(3)
(4)单一频率的信号,不会产生频率失真;
(5)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倍数不同,会产生频率失真
6-10已知某放大电路的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
(1)求解 ;
(2)画出波特图。
答:
6-11已知某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6-11所示,试写出电压放大倍数 的表达式。
图P6-11
答:
6-12阻容耦合放大器幅频特性如图P6-12,问:
图P6-12
(1)给放大器输入 , 的正弦信号时,输出电压 为多少?
(2)给放大器输入 , 的正弦信号时,输出电压 为多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题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习题解答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题解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一、在括号内用“ ”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由有源元件提供的;()(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份是交流信号源提供的;()(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信号为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解:(1)×(2)√(3)×(4)×(5)√(6)×(7)×二、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图T2.2解:(a)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V B B短路。

(b)可能。

(c)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

(d)不能。

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

(e)不能。

因为输入信号被C2短路。

(f)不能。

因为输出信号被V C C短路,恒为零。

(g)可能。

(h)不合理。

因为G-S间电压将大于零。

(i)不能。

因为T截止。

三、在图T2.3所示电路中, 已知V C C =12V ,晶体管的β=100,'b R =100k Ω。

填空:要求先填文字表达式后填得数。

(1)当iU =0V 时,测得U B E Q =0.7V ,若要基极电流I B Q =20μA , 则'b R 和R W 之和R b= ≈ k Ω;而若测得U C E Q =6V ,则R c = ≈ k Ω。

(2)若测得输入电压有效值i U =5mV 时,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0.6V , 则电压放大倍数uA = ≈ 。

若负载电阻R L 值与R C 相等 ,则带上负载图T2.3 后输出电压有效值o U = = 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
IBN
ICN
I CN αIE α 两者关系: 两者关系: β = = = I E − I CN I E − α I E 1 − α
I EN
α=
I CN I CN β I CN β = = = I EN I BN + I CN 1 + β I CN 1 + β
(
)
三者关系: 二、IC、 IE、 IB、三者关系:
RC
15V U CC
I EN
i B = -i CBO (此时 E =0 )以下称为截止区。 此时i 以下称为截止区。 工程上认为: 以下即为截止区。 工程上认为:i B =0 以下即为截止区。
二、共发射极输入特性曲线
iB = f (uBE) uCE=常数
RC iC RB µA u BE + V - + V u CE - iB + mA - UCC
i C/mA u CE=u BE 4 饱 和 区 放 3 大 2 区 1 0µ A 0 5 10 截止区 15
IC c I CN N RC
IB=40µ A 30µ A 20µ A 10µ A i B=-ICBO u CE/V
I CBO b IB RB IEP U BB e
IBN
P N
15V U CC
解释
三个电极
发射极,基极, 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发射极箭头方向 箭头方向是指发射结正偏时的电流方向 发射极箭头方向是指发射结正偏时的电流方向
三个区
发射区(重掺杂 ,基区(很薄 集电区(结面积大) 很薄), 发射区 重掺杂),基区 很薄 ,集电区(结面积大) 重掺杂
两个PN结 两个 结
发射结(eb结 集电结 集电结(cb结 发射结 结),集电结 结)
非平衡载流子传输三步曲(以 为例) 非平衡载流子传输三步曲 以NPN为例 为例
①发射区向基区的多子注入 动)为主
(扩散运 扩散运
②基区的 复合 和 继续扩散 ③集电结对非平衡载流子的收集作用 为主) (漂移为主)
偏置要求
NPN管 对 NPN管 要求 UB UC > UB > UE UC
UE
偏置要求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 处于正向偏置。 处于正向偏置。 由于集电结正偏, 由于集电结正偏, 不利于集电极收集电 小。
RB IB
IEP e IE
IEN
比放大区的I 子,ICN比放大区的 CN UBB
IC c
i C/mA u CE=u BE 4 饱 和 区 放 3 大 2 区 1 0µ A 0 5 10 截止区 15
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的工作条件
①内部条件 发射区重掺杂(故管子 故管子e、 极不能互换 极不能互换) 发射区重掺杂 故管子 、 c极不能互换 基区很薄(几个 几个µ 基区很薄 几个µm) 集电结面积大 ②外部条件 发射结(eb结 正偏 发射结 结)正偏 集电结(cb结)反偏 集电结 结 反偏
2-1-1 放大状态下晶体管中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ICQ 1 UA(厄尔利电压 厄尔利电压) 厄尔利电压
0
Q区
5 UCEQ 10 截止区
15
基调效应表明:输出交流电阻 基调效应表明:输出交流电阻rCE=∆uCE/∆iC<∞
rce = U A + U CEQ I CQ ≈ UA I CQ
2. 饱和区
c
IC I C1 b I CN N IBN P N UCC RC
内部机理
晶体管工作的内部机理: 晶体管工作的内部机理:
-------“非平衡载流子”的传输
①在发射结处
为例。 以NPN为例。 为例 eb结正偏,扩散运动﹥漂移运动。 结正偏,扩散运动﹥ 结正偏 发射区和基区多子(电子和空穴)的相互注 电子和空穴) 发射区( 区 入。但发射区(e区)高掺杂,向P区的多子 区的 另有P区向 扩散(电子)为主( 扩散(电子)为主(IEn),另有 区向 区的 另有 区向N区的 多子(空穴)扩散,故相互注入是不对称的。 多子(空穴)扩散,故相互注入是不对称的。 扩散(I 可忽略 可忽略。 扩散 EP)可忽略。 以上构成了发射结电流的主体。
③在集电结处
集电结反偏。 集电结反偏。 漂移运动>扩散运动。 故 漂移运动>扩散运动。 集电结(自建电场) 集电结(自建电场)对非平衡载流子 电子)的强烈吸引作用(收集作用 收集作用) (电子)的强烈吸引作用 收集作用)形 成ICN。 另外有基区和集电区本身的少子漂移 另外有基区和集电区本身的少子漂移 (电子和空穴),形成反向饱和漏电流 电子和空穴) 形成反向饱和漏电流 ICBO 。
IEN IE
uCE↑ → c结反向电压 → c结宽度 → 基区宽度 基区宽度↓ 结反向电压↑ 结宽度↑ 结反向电压 结宽度 基区中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机会↓ → 基区中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机会 → iC ↑
i C/mA u CE=u BE 4 饱 和 区 放 3 大 2
IB=40µ A 30µ A 20µ A 10µ A 0µ A i B=-ICBO u CE/V
基区
N
集电区
NPN
e c b
PNP
b
基极
(a) NPN管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管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base collector emitter
e (b) 电路符号
集电极 发射区 e b SiO2 绝缘层
N+ 发射结 集电区 N型外延 N 衬底 c

P
集电结 基区
(c)平面管结构剖面图
图2-1 晶体管的结构与符号
0
(1)0< UCE< 1 时,随着 UCE 增加,曲线右移, 增加,曲线右移, ) 即工作在饱和区时, 特别在 0< UCE< UCE (SAT), 即工作在饱和区时,移 动量将更大一些。 动量将更大一些。 进入放大区, (2) UCE >1 时,进入放大区,曲线近似重 ) 合。
三、温度对晶体管特性曲线的影响
PNP管 对 PNP管 要求 UB UC < UB < UE UC
UE
2-1-2 电流分配关系
IC c ICBO ICN N b IB RB IEP UBB e IE IEN IBN P N 15V UCC RC
b IB
IC c e IE
晶体管主要功能: 晶体管主要功能
电流控制(current control) 电流控制( ) 电流放大( 电流放大(current amplify) )
∆I C β= ∆I B
uCE =常数
在数值上近似等于β 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问题:特性图中β 问题:特性图中β=? 的影响很小(恒流特性) (2)uCE 变化对 IC 的影响很小(恒流特性) ) 主要由I 决定,与输出环路的外电路无关。 即IC主要由 B决定,与输出环路的外电路无关。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厄尔利效应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 厄尔利效应) 厄尔利效应
T ↑,uBE↓: T ↑, ICBO ↑ : T ↑, β ↑ :
∆u BE ≈ −(2mV ~ 2.5mV )/ oC ∆T
I CBO 2 ≈ I CBO1 2
T2 −T1 10
∆β ≈ ( 0.5 ~ 1 ) o / oC o β∆T
2-2-2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电流放大系数 、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 及其放大电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缩写 BJT 简称晶体管 三极管 晶体管或三极管 晶体管 双极型 器件 两种载流子(多子 少子) 多子、 两种载流子 多子、少子
2-1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c
发射结 集电结
b c
集电极
e
发射极
N+
发射区
P
IC c ICBO b IB R B IEP
BB U
ICN N P IEN N
R C
2 区
IBN
e IE
15V1 CC U 0
5
10 截止区
15
动画演示
图2―5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
1. 放大区
发射结正偏, 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
的控制作用很强。 (1)iB 对iC 的控制作用很强。 ) 用交流电流放大倍数来描述: 用交流电流放大倍数来描述:
c N b RB UBB e P N 15V UCC RC
图2―2 晶体管内载流子的运动和各极电流
2-1-1 放大状态下晶体管中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IC c ICBO ICN N b IB RB IEP UBB e IE IEN N IBN P 15V UCC RC
动画演示
图2―2 晶体管内载流子的运动和各极电流
IC c ICBO ICN N b IB RB IEP UBB e IE IEN IBN P N 15V UCC RC
若忽略 ICBO,IEP , 则 ,
2―2 晶体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参数
全面描述晶体管各极电流与极间电压关系的曲线。 全面描述晶体管各极电流与极间电压关系的曲线。
iC c iB b 输入 回路 e (a) 输出 回路 b iB iE e e iE iC c
3. 截止区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 于反向偏置,三个电极 于反向偏置 三个电极 均为反向电流, 均为反向电流,所以 数值很小。 数值很小。 管子不通, 管子不通,相当于一 开关” 个“开关”打开 (Turn off)。 )。
b IB RB IBEO UBB e IE c I CBO I CN
IC
N I BN P N
一、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N
I CN I C − I CBO = 共射极 β = I BN I B + I CBO
IBN
I EN
含义:基区每复合一个电子,就有 个电 含义:基区每复合一个电子,就有β个电 子扩散到集电区去。 子扩散到集电区去。 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