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门四把捶简编

合集下载

蚌埠所传承的四把锤

蚌埠所传承的四把锤

蚌埠所传承的四把锤心意拳蚌埠所传承的四把捶来源于马琳璋《心意拳练功窃要》(一)蚌埠所传承的四把捶我们所练的这一趟四把捶,基本上是以马三元的套路式子为母本的。

我所练的四把捶,注重练四把劲:即头上一把、肩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

演练四把捶,要静如山岳,动则崩翻,恨天_无柄,恨地无环;低缩高长,裹抱连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刚柔相济,柔中寓刚,浑然一体,其势绵绵,瞬息万变,动战万千;既是套路,又是功法,又是技法,又是兵战。

演练四把捶,势要完整,式要连联,珠联璧合,心意一元,力要爆发,劲要决断,火机一发,击人丈远。

为了更好地研究心意拳文化,现将我所传练的四把捶套路介绍如下,以供同道研究:1.轻步站自然站立,全身放松,松静自然,上下无一处呆板僵硬之处。

左肩领前,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

左脚五趾向前,右脚五趾向右方。

两脚前虚后实,重心在右腿上。

身体中正而不偏不倚。

左肘护左肋,左手掌心向内,虎口向后,五指揸开护左胯前;右肘护右肋,右手掌心向内,虎口向前,五指揸开向前斜下方,贴在右胯前。

两肩要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头顶项竖,下颌内收,闭唇叩齿,舌顶上腭。

两眼向左前方前视。

(图5-1-1)【要点】此式为心意拳的开首准备式,可以变化为一切动意,或打或顾,或进或退,随心所欲,万法从此开始。

但此式站时要全身放松、虚灵项劲。

2.熊出洞全身警起,缩束合一,要有高度集中之精神。

站立时要左脚尖立起,五趾朝上,以脚后跟为支撑点。

右脚掌向右方,五趾抓地,脚心涵空。

左臂屈臂坠肘,左掌由左胯前上起,掌心向下内含,虎口向右,五指揸开向前;右手掌心向下,虎口向左,五指揸开,放在右胯前的小腹丹田部位。

头要上顶,下颌里收,闭唇叩齿,舌顶上腭。

两眼要向前方视去。

(图5-1-2)【要点】此式为心意已经发动,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此时意谓我有大熊之身,竖项垂肩含千钧之力。

两肘护肋,两手护心;站立后手尖、鼻尖、脚尖在一个立体平面上,为三尖照。

洛阳心意六合拳—四把连环捶

洛阳心意六合拳—四把连环捶

洛阳心意六合拳动作刚猛、有九,演练风格极有特点。

由于历史原因,洛阳心意六合拳只在回族群众中传习,外人难得一见。

洛阳心意四把连环捶,是一代宗师马学礼晚年创编的一个短小精悍的套路,动作紧凑,发力频繁。

所谓“四把连环捶”,是将单把、望眉斩、楔橛把、按绝把这四个发力型拳把进行组合练习。

目的是为了使练拳者在短时间内连续爆发动作攻击对手,不给其喘息之机会。

一、起势:双脚并拢,自然站立。

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

头颈正直,松肩沉肘,双眼向前平视(图1)。

二、气沉丹田:1、双手由身体两侧向上提起至胸前,掌心向上。

双手小指、无明指、中指、食指并拢,拇指外分,虎口圆撑。

2、接上式不停,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大步,屈膝前顶,右腿挺直,成侧身弓牮步。

双手同时下插,左手置于左腿膝关节内侧,手心向外;右手置于右胯处,手心向内,肘关节微屈(图2、3)。

动作要点:1、上半身保持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

头颈上挺,双眼向左前方平视。

2、左手紧贴左膝内侧,右手紧贴右胯处。

3、做整个动作时,全身放松,同时配合深长呼气,意想气沉丹田。

三、卷地风:1、接上式。

身体下沉,右腿膝关节向下弯屈,脚尖点地。

右手臂向下伸直,置于膝关节正前方,掌心向后。

左手屈臂置于右下颌处,掌心向右。

2、接上式不停。

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右腿提膝向正前方踢出,脚尖向前。

右手置于右腿前,掌心向前,左手姿势不变。

3、接上式不停。

右脚顺势下落,左脚同时提起,脚尖向前,身体重心移向右腿。

同时右手半握拳由下向上撩起至胸前,拳心向内。

左手也同时由下向上撩起至胸前,置于右手臂前方,拳心向内(图4、5、6)。

动作要点:1、右腿下落与左腿上提要同时完成,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2、双手与双腿的动作要同时完成。

3、身体重心不可因运动而上下起伏。

四、鹰捉:1、接上动不停。

左脚向身体正前方踩踏落步,屈膝前弓,右腿伸直。

右拳以弧线轨迹由下向前上方快速撩起,拳心向下。

同时左拳展开变掌,由上向前下方扑拍,掌心向下,与右拳背相击,高不过头(图7、8)。

孙少甫四把捶

孙少甫四把捶

作者李彥示范李彥孙少甫先生河南尚学礼之徒,并非坊间的谬传拜卢嵩高为师。

心意拳之招法独特,朴实无华,实用技击性强,为中华最古老之战场格斗术。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保守的传统,使当今众多习练者已难窥其真实堂奥。

一、轻步站盘法: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前虚后实,左足尖微跷离地,足跟着地,全身重心在右腿上。

同时,两臂从容下垂,手指向下,两肘微弯护肋,两臂内扣,舌顶上腭,收腹扩胸,肛门上提,浑身自然,两眼向前方平视。

或用熊出洞起式孙少甫熊出洞二、虎扑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进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同时两手由小腹向前钻出,有自下向前上扑之意,左肘靠住左肋腰际,左手置于膝盖上方,手指张开前顶,掌心内含,右手在后垂于裆际,左肩向前与膝尖脚尖成一条线,头向前顶,下颏内收,肩、膝、足尖要三尖照,两眼珠上翻,注视前方。

三、过步箭穿盘法:承上势,身体向后下蹲,有后坐之意,坐于右腿之上,左腿屈膝悬提于右腿前,足尖上跷,两膝向里裹劲,两大腿合住劲,两肩下垂,两肘裹收护肋,手指柔软,左肩前领,下颏内收,目光前视。

右手回抽再向前猛推,左脚同时向前跨步,右腿在后蹬直,左脚落实,右脚毫不停滞,急速越过左足竭力向前箭出一大步,屈膝下蹬,右手后缩至右胯旁贴住指尖向下,左手前臂前伸,左手肘对应左膝内侧,手掌置于左脚内侧。

过步箭穿时身手宜稳固,动作着实,脚步用力蹬蹿。

四、恨拳盘法:承上势,左足向前一步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手掌变拳,与肩胯合劲,从右胯处自下而上猛提,循弧形向前提击,高与眼齐,手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头向前顶。

五、鹞子入林盘法:承上势,头和身体向后转动,右拳变掌向身后劈去,右臂斜横于胸前,左手屈肘上扬,手背朝着右前方,指尖上顶,两臂相反交错,两肘裹劲,两臂交向裹于胸前,如绳索捆住一般;同时,头向右转,用眼角射人。

六、丹凤朝阳盘法:承上势,上身快速右拧站起,上左腿,右手上撩,左手掌心向下以掌根击出下撩止于裆际,左足前虚,右足后实,双目注视前方。

不同风格的心意四把捶(一)

不同风格的心意四把捶(一)
6斩手 .
二 (图 4) J 。
成二争之劲 ,步牮柱 步

5鹰捉 _ 承上势 , 上
承上势 , 右脚 过 上 左脚 , 双手从 后向前下 方 斩 出 ,步 成 牮 柱 步
( 6) 图 。
左 脚 随 上右 脚过 左 脚 ,双手 同 时
向前下 方捉下 ,
步成 牮柱 步 , 双
身丹 田中节劲 向外上挑
出 右 手 , 手 向下 , 手 左 两
劲 ,步 成牮 柱 步 ,
目前 视 ,三 尖 照 ,
视, 重心在后 , 左脚虚点地 , 在右脚中点处
一 _ . .
六合合 ( 2) 图 。
悬起 , 悬 脚 , 叫鸡 形 小 架 ( 3) 称 又 图 。
_ l
步 , 手 从 后 向 前 斜 上 双
向后转 身 收左脚
成前虚后 实 , 目 前 视 ( 9) 图 。 5鹰 捉 .
承 上 势 , 左 上
6斩 手 .
方 打 出 横 拳 , 目前 视
( 8 。 图 )
脚 一 步 , 上 右 脚 随 过 左 脚 。 手 同 时 双
承上 势 , 双手从 后向前上方搂起 , 有恨 地无环之劲意 ,随步前踩成牮柱
在后 , 左手在前膝 内侧或前 膝上方 , 右手放在 右胯 肩松开 向下沉 , 两膀扣劲 , 含胸拔背 , 腰下塌 , 道 谷 上提 , 心宁气沉 , 身泰然。三尖照 , 浑 六合合 , 如 势
背 锅 , 如寒 冷 ( 1 ) 身 图 3 。 3折 身 . 承 上 势 , 手 从 上 左 向后上划 圆至后腮 , 同 时右手从下 向后划 圆 , 左 脚 虚悬 ( 1 。 图 5)
4挑 领 .
承上势 , 左手 从前 向后 划圆 , 右手从

心意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拳四把捶图解

心意拳四把捶图解“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唯一的套路,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其中套路里主要拳势为:鹰捉把、挑领把、横拳把与虎扑把,故而称之为“四把捶”。

也有些前辈将其中此四势拳挑出来进行单式训练,以起落、阴阳、鹰熊二势之中演练此四势,即称之为“四拳八势”。

心意六合拳名家李洳波介绍:自幼喜爱武术,拜心意六合拳名家吕瑞芳老师学习查拳、形意拳和心意六合拳健力气功,后拜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老师学习吴式太极拳,出版发行“心意六合拳”书一本,“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出版发行“心意六合拳”光盘一套,现任漯河武协常务副主席,组织“全国心意六合拳比赛”三次,并任总裁判长,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全国形意拳比赛中任裁判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多次荣获全国体育先进个人,省体育先进个人,先进辅导站,首届世界武术节银奖,保卅国际形意拳比赛一等奖,全国形意拳比赛第二名,全国形意拳政策与发展论文一等奖,全国心意六合拳比赛组织奖等。

起势: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两肩下沉,气沉丹田,舌顶上腭,头上顶,目平视(图1)。

第一势:轻步站右脚向右撤一步,双腿屈,前脚跟着地,重心在后腿;右手随步而变,后拉至右胯外侧,左手至左膝上方,头上顶,肩下沉,目视前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2)。

第二势:横拳接上动,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左弓右蹬势,双手在身体前进的同时,借助后腿蹬劲快速向前击出,力达拳尖;左手扶在右拳内侧,一做助力,二遇变而变;头上顶,肩下沉,目视远方(图3)。

第三势:转身挑领接上动,左脚尖内扣,身体后转,转后右脚在前、脚跟着地,双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左腿;右手下插至右膝内侧,左臂屈肘上提至右面部外侧,双目平视(图4)。

接上动,后腿发蹬劲,右脚迈出一步,成右弓左蹬势,右手同时向斜上方挑出,左手下按至右膝内侧,整体动作高度协调,一动无有不动,一停无有不停(图5)。

第四势:鹰捉把接上动,左脚上一步,脚跟着地,双腿弯屈,重心在右腿;左臂屈肘上钻,手心朝面,右手扶于左肘内侧,头有顶劲,腰有塌劲,目视左手方向(图6)。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图解)心意拳四把捶的技法揭秘来源于马琳璋《心意拳练功窃要》一、四把捶的技法揭秘心意拳的四把捶既然是功、术、法、理为一体的拳术套路,这其中当然有技法、功法的内涵。

现在我再将四把捶的搏击技法简单的介绍一下,以便热爱心意拳的朋友研究。

(一)轻步站的技法心意拳与人交手,首先要体态安详,要相机而动,蓄而后发;在将动未动之前,不宜故意摆设斗殴架势,这样会吐露真意。

一个高明的心意拳家在与敌搏斗前一定要浑浑噩噩,放松白然。

故《拳谱》云“拳打一节不见形”,就是这个意思。

轻步站是虚静的守势,讲求以静为主。

所以《拳谱》云:“静为主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

”因此我出手应敌,形迹未露,则敌方难以测知我如何出手,尽管他有勾、搂、棚、架之术,闪、展、腾、挪之巧,也无法施展其术。

相反,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时我已先动。

我即探敌之动静,自能随机应敌,先发制人。

敞《拳谱》云:“能在一意先,莫在一气后。

”要求“后者先发制人,迅雷不及掩耳”,这是轻步站的实际用意。

【技法】1.敌方如果是身大力勇者,他用右直拳打过来,我可退半步以避其锋,并以左前臂划圆化解敌人来手,这就是心意拳的“半步捶”。

(图5-2-12.若敌方以右直拳试探进攻,我则以左前臂前肱部从里往外划圆格拨敌手(图5-2-2),然后再上右手,以右前臂前劈敌手,不管敌方退与不退,我均可反手崩打敌方颈部动脉处。

(图5-2-3)(二)熊出洞熊出洞者,意谓两人相击时,其战意已动,谁都想将对方打倒,但心意拳要胸有成竹,不慌不乱,沉着迎战。

熊在动物中性属沉稳,力大无穷,所以,心意拳取熊为形,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意思。

熊的头顶项竖,下颌里收,是护住咽喉部;两肘贴肋,是护住胸肋部。

【技法】l. 当对方用右拳向我打来时,我左脚掌竖起,以防敌方用脚踢我迎面骨处;左臂屈臂竖肱部,用前臂向外格拨击来之拳,乘机用五指前戳敌方的面部、眼睛。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

(29)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心意六合拳四把拳(或叫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中一个基本的初级套路。

四把拳,顾名思义,就是在套路中含有四把练法或是四种打法的意思。

据笔者祖父买金奎讲,当年武举袁长青,问及其师买壮图、李海深什么叫四把拳时,买壮图老师讲:“广而言之,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凡含此四把者皆为四把拳,窄而言之,凡含头上一把,肘上一把,手上一把,足上一把,或说:头、肩、肘、手或头、肘、手、膝者为四把,应取前者,后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海深老师进一步指出:四把拳分过步、疾步、垫步,都应该学会,熟练掌握,但表演时,应注意按体型,稍长者练过步,稍短者练疾步,注意讲究整体形象为好。

又说:四把拳是一个简单的套子,不应死练,在练其分形法时,谁喜欢哪一把拳可以随时增减上,但是要注意四把拳收势时要加上斩手,不练斩手不够整体四把。

买壮图老师又打个比方讲:四把拳像一个茶壶,斩手像是个壶盖,不带“壶盖”的练法有人抽象的称之为两把半,应该练上斩手,称四把为好。

于是袁长青前辈在两位老师指导下,将四把拳3种姿势的不同练法及十大动物形象,均按各式一着一式绘成挂图,双附上歌诀,供弟子们演练、学习、仿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老师承传的个人因素,不同风格的四把拳内容出现了,不论过步、疾步、垫步的四把,除了包含前打青龙出水,后打白虎缩山,左打鹞子入林,右打乌牛摆头,斩手以外,还充实了其他形法的练习,姿势也不太一样,就是同一步型差异也不尽相同。

但都大同小异,基本格调没变。

大家都将四把拳拳歌看作是练拳之纲,俗话说:纲举目张,目张太远,断了纲,离开或远离了“纲”,就不叫四把拳。

四把拳歌歌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折身挑领阴阳式,膺捉四平足下抛。

四把拳演练前打青龙出水,也叫出横拳,此动一捶一掌扣合(也有双拳合抱的)由下中节起手,弧形打击中门,直击彼方胸腹部。

袁长青武举的挂图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前打一丈,疾步践窜“,简要地说明了此动起步要迅速,勇猛远打一丈不为疾。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

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1.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右腮、右手护胸前)。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1)。

心意六合拳原传套路——心意四把捶◎冯志华心意四把捶是心意六合拳一个非常重要的套路,也是唯一的一个古传套路,历来为心意门各门派珍视。

心意四把捶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心意六合拳母艺四拳八势,并内含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因此最早也称为十形合一。

是心意六合拳最原传的套路。

在心意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盘艺图解2.虎扑(三尖照)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2)。

3.过步箭窜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图3)。

4.猴竖臀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图3)(图2)(图1)60少林与太极2023年10月第10期角,成横拳熊势(图4)。

5.打横拳(头拳)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6-7)。

7.上步撕拽(丹凤朝阳)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8-9)。

8.势如劈竹(沉劈)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10)。

9.挑领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催 。 痛快驱疾 , 以至于无 穷 , 是 头手横 拳势难招 。 ‘ 横
拳诸势可变 , 上下左右 , 高低俱是一个手法破敌 。 凶如 其 武夫挺枪直刺 , 冲直撞 , 横 战守兼举 。 乡下拳师喜称之 故

恨将 怒气通枯指 , 黄鹄 四顾 气参 差。
徘 徊狡 兔三窟尽 , 草里心裂步逶迟。
危险而抛 咽喉于强敌 。
赖有 白虎搜 山意, 身退依 旧肯发挥 。

自 利爪能勾捋 , 倚 敢欺 百兽起 干戈。
南 山 逐 杀 无远 近 , 吼 元 为 稻 粱谋 。 怒
此势 为回身御敌 之法 。当敌从背后 欲抱 我时 , 我迅 速沉身后坐 . 以有肘猛 击敌心胸 , 或猛撞 其肋 , 或用臀部
心意门四把捶简编
文 / 火 居 士 水


心意拳诸 势之冠。 病
豹踞鹰视 荡惊风 , 手急 变不可逢。 妙 此是 中节吐劲法 , 绵绵真息转无 穷。 窃谓善兵者待机乃发 , 善战者彼 已不量 。吾拳得 不 免祸乱 , 而有 自恣之身 , 皆虎扑 把之功 , 不可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之 。此
十用而九败” 确是探 原之论 。 ,
虎扑似锉 射丹 田, 鹞子翻 身连环斩。
勒 马 听风 可 合 演 , 盘 落 地 气莫 散 。 三
雷声叱咤惊敌胆 , 收势还原轻步站。
. 四把捶 致用诀释
轻 耍 参
久经干戈定若僧 , 当前一任 泰山崩。 真形幻影分明见 , 袂而起 如奔虹。 投

对敌 交锋 , 以急起 急变 为最 难 。前 手得 势 , 手疾 攻敌心胸 , 后 一似 舟行浪尖 。 又云挑顶 以放丹 田为宗 , 其技 追, 皆赖 前手之 力 , 后手 之功 。前手 如舟子 荡桨 , 后手 精 到者 , 能翻新 斗巧 , 花样百生 , 随手运转 , 且 奔腾上下 ,
收如伏猫猴蹲岩 , 如放虎一丈远 。 纵
势锻炼中节 , 益 内功亦极 有效。 增 老辈拳师通 俗教育 , 谓
之为戗 麦茬 。

筋斗直跳 过羲皇 , 坐听百 变随颠僵 。
倏 来忽返厌 闲立 , 风虎云龙知有亡。
震慑百兽虎蹲 山, 青龙 出水 紧相连 。 退 中寓攻虎进洞 , 弓射箭展 身弹 。 拉 回身撩 阴虎观 山, 门铁臂莫轻传 。 迎
为“ 捅娄子 ”有 心意母 势 , , 入手圭臬之誉 。窜拳 、 门铁 迎
臂 皆可 由此化生 。
此 势是锁 喉之法 。 勾心斗角 , 匣剑帷灯 , 隐其 能不动
声 色而勒 人咽喉 , 虽未至 于伤其性命 。 可令其气 息一 亦
l 白前建
格律 深远安得窥 , 俯仰 向背愿不违
时不能舒 畅。 故稍有远识者 , 谁肯悍然不顾此处 , 冒大 甘
吾人下盘重者在臀 , 故臀 宜束 、 戒懒散 。欲惊 四梢 ,
必先以敛 固为主 。猴性敏捷 , 善避击 , 有三闪六躲之 能。 皆赖束臀之法 , 经云 :束则骨腾 肉飞 , “ 成纵身之灵 , 反是
乃败道耳 ”
变势斩捶更剽悍 , 蛇捆 身法束骨难 。 溜打滑撑蛇抖 身, 怀抱顽石双把搬。
娩黜
团身暂憩踞怒猊 , 捷足攫人有先机 。
得 势回顾 劫灰尽 , 回首空山故 步迷 。 此法属 心意门臀打秘技 , 日臀 打 , 之 中节 , 虽 发 故又 名顿 中节。拳诀 云 :学会心意 门 , “ 屁股 能打人” 即指此 。
与敌相距 , 祸莫大 于轻敌 , 轻敌则不知 固守门户 。 不
真形 已与心机化 , 七星错 落未须夸。
遍知虚灵 圆觉意 , 百代拳则任挥洒。
耗辖
起势含机轻步站 , 顾打合一随意 变。 虎扑 凶猛势 当先 , 身猴缩神 内敛 。 束
过步践蹿虎蹲 山, 出手横拳虚 实含 。
鹞子入林 身后转 , 丹凤朝 阳双翅展 。 沉 身劈竹 变化繁 , 挑领硬 开无遮拦。 黄莺掐粟锁喉 间, 落手虎扑似钩杆。
提 顶 吊裆 心 中悬 , 两膀轻松 力 自然。
取 次摧 残气更枭 , 蹲踪硬 靠最周全。
落 以臀部击之 , 练宜缓慢不可急躁 , 初 务必沉 逼 内力 , 贯
气 而发 , 行拳 意时起 如饿鹰展翅 , 落如 高峰坠石 , 下坠之 兵家之胜 , 贵于未战 。古之所传熊 出洞为拳家 出势 势不可有一丝 窒碍也 。 之姿 在于移之则动 , 以势也 。 攻 置之则静 , 以形也 。 守 是 以修 短存乎 虚实 , 性灵存乎 容止 , 以气也 。且洞 悉趋 战
避, 广布 杀机 ; 善顾善打 , 勇猛 刚强 , 战而力有余 。 百 确为
横 拳力夺 天地功 , 战于野其道 穷。 龙 瘦 蛟 出海阴阳势 , 坚夺魁 无不成 。 摧

殊 须如天 脱衔 。 第一招 、 第二招 、 _招 , 第 J 势势连环 , 节节 技法奇诡 , 可骇也 。
知固守门户 , 必有损 于吾 身。 则 轻步站一势静合 天心 , 动
得 人力 ; 不行 不止 , 然可处奇破 正 , 变是定非 。其无形可 见, 无所 不为 , 实诸拳势励 志之根本也 。

唯练之不 易 , 之更难 。 用 盖反身顾后 以臀击敌 时 , 极难把 握火候 , 一旦失 之稳准 , 易被高手所乘 , 用此技破敌 故擅 者, 多为名家 。 此法练时取一木椅置于身后 , 然后束身下
退步鹰捉 发冲冠 , 马形喷意 寓其间。 虎扑双捋 如拽天 , 身背劲扫敌 颜。 转 挞意轻如鸿毛落 , 灵猴攀枝纵 身难。

马奔虎践疾可夸 , 飚忽触撞 大惊哗 。
震 动 六 极 不得 已 , 叱咤 英雄 为 虫沙 。
观虎蹿把一 势 , 原足 以前质鬼神 , 后对衾影 。 奈何今 日无人能存形完势 , 一身轻灵 而远攻 强敌 。“ 攻敌宜速 , 远攻宜慎” 固可为知者道 , 为俗人 言也 。前人苦心告 , 难 诫“ 敌力 不露 , 未可轻用 , 否则无 疑独坐深 I , l 引虎 自卫 , j
向后下坐撞敌腹裆 , 虎蹲 山, 名 功深者 可坐断石凳 , 绝非 此 虎扑如猛 虎下 山 , 气势 十分威猛 。 不依形而立 , 不 妄语 。 若我双臂及身躯被敌抱 紧, 无法施用肘击臀撞 , 只 恃 力而行 , 疾抓快 勾 , 灵变 飘忽与 前势虎扑 之急提 猛按 需将下垂之手反抓敌 阴即可破解 , 但此手法 关系人之生 劲路大有 区别 。 时与鹰捉连环攻敌 , 用 眼贼 , 随 , 步 手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