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及模式

合集下载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节本增效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节本增效
益 如下 :
2 免 耕 播 种 技 术 .
免耕 播 种技 术 除 具 有 传 统 播 种 功 能 外 , 应 有 还 清 草排堵 功 能 , 茬 入 土 功 能 , 肥 分 施 功 能 , 面 破 种 地 仿 形功 能等技 术特 点 。利用 具 备联 合 作 业 功能 的免 耕播 种机 , 次完成 破茬 开 沟 、 一 播种 、 深松 施 肥 、 喷施 除 草剂 、 土等项作 业 , 覆 并保 证播 种 作 业 质 量达 到 预 期 作物产 量 的农艺 要求 。它 是旱作 农 业措施 之 一 。 3 杂草 、 虫害控 制和 防治技 术 . 病 ( ) 虫草 害 防治 的要求 1病 为 了能充 分 发 挥 化 学 药 品 的 有 效 作 用 , 尽 量 并

() 1 局部 深松
根 据不 同作 物 、 同土 壤 条 件 进 行 相 应 的深 松 不 作业 。主要技 术 要求 是 : 作 业 条 件 。深 松 作 业 最 ① 好在 土壤 含水 量 为 1% ~ 2 5 2 %时进 行 ; 作业 要求 。 ② 宽行 作 物 ( 玉米 ) 间隔 4 8 c 0~ 0 m深松 , 最好 和 当地 玉 米种 植行 距相 同 , 松时 间最 好 在播 前 或 苗期 进 行 , 深 苗期 作业 应尽 早作业 , 米不 应 晚 于 5叶期 ; 植作 玉 密 物也 可 以局部 深 松 , 松 问 隔 4 深 0—6 c 深 度在 2 0 m, 3 3 c ③ 配套措 施 。条 件适 宜地 区在 作 业 中应 加 0m; 施底 肥 , 天气 过 于 干 旱 时 , 以进 行 人 工 造 墒 ; 作 可 ④ 业 周 期 。一般 3~ 5年 深 松一 次 ; 机具 要 求 。一般 ⑤ 机具 为凿形 铲 式 , 植作 物 地 区可 采 用 带 翼 形 铲 的 密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是:1、秸秆根茬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秸秆或根茬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20?30厘米;另一种是灭茬浅旋处理,就是作物收获时留高茬,播种前用旋耕机或灭茬机浅旋表土,使秸秆根茬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利于机械播种。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机、割晒机、旋耕机等。

2、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需要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茬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使用免耕播种机一定要把播量、播深、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好,其调整方法与常规播种机相同。

目前适用机型有:2BM-9免耕播种机、2BG-4/6型带状免耕播种机、2BY?4/3型免耕播种机、2BF-3/2免耕播种机、2BT-2型破茬播种机、SGTNB-180苗带灭茬播种机等。

3、杂草、病虫害防治根据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和灭虫剂。

使用喷雾机械按要求进行喷洒。

对使用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杂草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辅助除草。

使用的机具:WFB-18A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机动喷雾机、3WM2-350喷雾机等。

4、机械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一般为2~3年深松一次。

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可以在秋季作业,松土深度30?左右;干旱严重或土壤含水率低于15%时,不宜在秋季作业。

深松机械的类型有凿铲式深松机、翼铲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常用机型有IMC-185灭茬深松机、IS-360、350、240全方位深松机、ISN-70型深松机、ISND-140悬挂深松机和ISZF-3型深松中耕追肥机等。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_二_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_二_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结构有什么影响?一是秸秆覆盖增加土壤养分。

二是免耕保持了土壤肥力。

三是改善了土壤结构。

哪些区域适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从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而来的,适用于我省年降水量600mm左右的半湿润偏干旱地区,在黄泛灌区和低丘旱作区尤其适应。

对于降雨量较多(年降雨量超过900mm)、土壤粘重的地区,以及土壤水分较大的涝洼地,慎重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有何效益?保护性耕作的直接效益,一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可以降低机械作业成本;三是增加农民收入。

其社会效益是,保护性耕作可以节约水资源,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化肥深施,提高化肥肥效;保护性耕作缩短了农业生产时间,延长了作物生长期;节约生产用工,促进了劳动力转移。

此外,保护性耕作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是节省灌溉用水率;二是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了大量农作物秸秆,杜绝了秸秆焚烧,减少了大气污染。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主要模式是什么?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主要技术模式主要有:1.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模式。

分为以下四种:(1)玉米直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2)玉米直播与人工收获技术模式(3)玉米套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4)玉米套播与人工收获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图解(二)民乐从人22根据我省农机化发展实际情况,重点推广应用玉米直播与联合收获技术模式。

2.小麦(玉米)一年一作模式:深松(2~4年一次)→地表处理(视土壤容重地表覆盖物情况定)→小麦(玉米)免(少)耕播种→喷洒除草剂→灌溉和田间管理→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或玉米人工收获→秸秆覆盖。

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有什么区别?1.秸秆覆盖作业在小麦免(少)耕播种后,秸秆大部分覆盖在土壤表面;秸秆还田作业在小麦播种前,大部分秸秆通过犁耕或旋耕已与土壤充分混合。

2.秸秆覆盖的目的是保护土壤;而秸秆还田的目的是快速培肥土壤。

3.秸秆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而秸秆还田加速了土壤水分蒸发。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现阶段生态文明加速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同时,加大对保护性耕种技术的研究、推行与应用力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优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保护性耕种的概述保护性耕种主要依托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技术的综合性利用,达到降低农业生产土壤受侵蚀程度的效果,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共同提升,促使农业生产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当前,常用的保护性耕种手段主要包含着少耕或者是免耕、改造地表微形态、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农田土壤表面耕种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机。

二、保护性耕种的现实价值分析1、减少劳动量与劳动时间由于在保护性耕种中推行少耕或者是免耕手段,因此与传统土壤耕作方式相比,所引入的耕作次数更少,只需要利用一次工序基本可以完成播种。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农民还是农机,所需要投入的劳动时间、劳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或者可以在传统土壤耕作所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

2、节省农机燃料消耗由于基于保护性耕种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与劳动时间投入量均大幅降低,因此能够达到节省农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燃料的效果,即在保证农业生产效果的同时体现出节约能源的效果。

3、降低农机的磨损程度在保护性耕种的支持下,农机的工作时长与工作次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相比于传统土壤耕作实践来说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基于此,农机的磨损程度也随之表现出下降状态,农户在农业机械化射生产中所需要投入的农机维修养护费用、零部件更换成本等均保持在偏低水平,切实达到在保持农业生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投入。

4、优化改善土壤的可耕种性通过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投入,能够充分发挥出自然恢复的力量促使农田土壤微粒的聚合情况逐步改善,更好转变为团粒结构,以此为农作物根系的更好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土壤环境条件。

同时,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支持下,同时可以达到降低土壤压实程度的效果,如土壤耕作性能的提升、减少实际耕作行程等,均促使土壤压实降低成为现实。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为 保 证 播 种 质 量 , 种 作 业 主 要 采 用 两 种 方 式 : 种 是 地 播 一 表覆 盖 率小 于 4 % 采 用 免耕 播 种 ,使 用小 型 免 耕 播 种 机 作 0可 业 ; 一 种 是 地 表 覆盖 率大 于 4 %或 播 种 高 茬 穴播 作 物 时 , 另 0 一 般 需采 用 少 耕 ( 土 处理 后 ) 种 。 表 播 1 种量 : . 播 玉米 一般 亩 播 种 量 为 1 - k, 精 量播 种单 双 . 2 g半 5
本 、 善 生 态环 境 、 进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特 点 。主 要 应 用 于 改 促 干旱 、 半干 旱 地 区 农 作 物 生 产 。
据 中 国农 大 保 护 性 耕 作 研 究 中心 2 0 03年 对 1 0个 示 范 县
的 实施 效 果 监 测数 据显 示 ,保 护 性 耕 作 能 不 同程 度 的降 低 作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 。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 术相 比可 减少土壤
风 蚀 、 蚀 , 少 土 壤 流 失 和 抑 制 农 田扬 尘 的 功 效 , 高 土壤 水 减 提
肥 力 和抗 旱 能 力 ; 明 显提 高 旱 区 粮 食 产 量 、 低 农 业 生 产 成 能 降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张锦 川 马 明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是 对 农 田实 行 免 耕 、 耕 , 可 能 减 少土 少 尽 壤耕 作 ,并 用 作物 桔 秆 、残 茬覆 盖地 表 ,或 保 留高 根 茬 秸 秆 3 %以 上和 作 物 残 留 物 覆 盖 率 不低 于 0 0 3 %的耕 作 技 术 。 一项 是
机械除草 。

2播种 深 度 : 种 深 度 一 般 控 制 在 3 5m , 土和 干 旱 地 . 播 -c 沙 区 播 种深 度 应 适 当增加 1 2m; —c 3施 肥 深 度 : . 一般 为 8 lc 种 肥 分 施 )即 在 种 子 下 方 - Om( ,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第七篇 节约、集约型农业技术示范五、保护性耕作与技术集成推广概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人们不断遭受“黑风暴”袭击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教训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为手段,按照农艺要求,采取少耕、免耕,用秸秆和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利用深松技术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机与农艺、良种与精播,平衡施肥与肥料深耕、除草与地膜覆盖等技术要素的集成与创新,其综合效果是人工操作所不能达到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适宜北方旱作农业。

主要技术模式及实施程序有:(1)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两茬作物连作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小麦和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等多种技术措施。

技术模式示意图:(2) 棉花一年一熟区技术模式该模式下农业种植制度以棉花一茬作物为主,其农业生产特点是棉花连年种植,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防治困难,农事活动繁琐,费工费力,农药化肥消耗量大。

因此,该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简化农事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药化肥用量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技术模式示意图:技术要点介绍: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有哪些?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秸秆覆盖技术;二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三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四是深松技术。

2、什么是秸秆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收获将其30%以上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利用率。

因此,应尽可能多地把秸秆保留在地表,且在进行整地、播种和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少地破坏覆盖。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传统机械耕作的区别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传统机械耕作的区别
1 保 护性耕 作 的效 益 喀左 县 自2 0 0 3 年 起 开始 试 验 、示 范 。推 广 保 护性 耕 作技 术 ,
1 2 2 3 0 0 )
叶 剥净 率 ≥8 5 %。秸 秆切 碎 质 量要 求 :切 碎 长度 小 于 1 0 c m,切 段
长 度标 准差 ≤2 % ,切 段长 度 相对 误差 ≤1 3 %,使 用 可靠 性 :有 效
撞 倒 ,或用 人 工踩 到 。
保 护性 耕作 与传 统 翻耕相 比有三 方面 效益 : 1 )社 会 效 益 。减 少 径 流 ( 水发流失 ) 6 0 % 、水 蚀 ( 土 壤 流
失 )8 0 % ;减 少 风 沙 ( 农 田扬 沙 )抑 制 沙尘 暴 ;不烧 秸 秆 、减 少
大气 污染 。
盖 层 起 到 减 少水 分蒸 发 ,减 缓 地 表 水 流 速 和 蓄水 的作 用 ,不 翻
时 ,用 旋 耕灭 茬 播种 机 进 行残 茬 处理 作 业 。要 求 对残 茬 、秸秆 粉 碎 长度  ̄ <6 c m,旋耕 作业 使土壤 与 粉碎 的残 茬 ,根茬 混合 均匀 ,以 保 证机 械 正 常播 种 作业 质 量 。处 理 方式 可 采用 全 副 灭茬 浅 旋或 带
7) 深 松 技 术 。深 松 的 主要 作 用 是 疏 松 土 壤 ,打破 犁 底 层 ,
度 ≥9 0 %。 为 防止 大 风将 秸 秆 刮走 或 积 堆 ,可 进 行浅 旋 埋 压 ,动 土 深度 不超 过7 c m,地表 秸秆覆 盖量 达 N3 o %以上 。
2) 整 秸还 田覆 盖 。人 工收 获玉 米后 对秸 秆不 做处 理 ,秸 秆 直 立 在 地 里 , 以免秸 秆 被 风吹 走 ;播 种 时将 秸 秆按 播 种 机行 走 方 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式 。根据我们j江平原 区土地平整 , 以平原 为主; 土壤肥 沃, 以黑土 、 草甸土 、 暗棕壤土为 主; 年降雨量适宜 , 50 约 0—
8 0毫 米 ; 候 属 于 温 带 半 湿 润 和 半 干 旱 气 候 类 型 , 植 制 0 气 种
度为一年一熟等情况。 土壤耕作应 以传统垄作为基 础 , 有效 解决土壤低温及作物安全 成熟 问题 ; 蓄水保墒 , 有效应对春 季干旱威 胁问题 ; 通过秸秆根茬覆 盖及少耕 、 免耕等措施 ,
及 植 保 作业 。 2 高 留茬 原 垄 免 耕 错 行 播 种 技 术 模 式 。适 用 于宽 垄 种 、
植模式 , 通过 留高 茬覆盖越冬减少农 田土壤风蚀 、 水蚀 , 并 提高农作物秸秆还 田量 。其技术要点是 :垄宽一般 为 7 — 0 10厘 米 , 0 秋收后农 田留 3 O厘米左 右的残茬越 冬 ; 第二年 春播 时在原垄顶错开 匣茬作物根茬进行 免耕播种 ;保持垄 形, 苗期进行深松培垄 、 追肥及植保作业。
3 留茬 倒 垄 免 耕 播 种 技 术 模 式 。通 过 留茬 覆 盖 越 冬 控 、
2 秸 秆 覆 盖技 术 。秸 秆 覆 盖 主要 是 秸 秆 粉 碎 后把 残 茬 、 抛撒 存 地 表 面 , 到保 护 土 壤 , 肥 地 力 , 产 增 术 。保 护 性 耕 作 农 田的植 保技 术 重 、
苗齐 , 茁壮 。 出
加秸秆还 田量 ,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技术要点 : 玉米 、 大 豆秋收后农 田留 3 0厘米左右的高茬越冬 ; 第二年春播 时浅
旋 灭 茬 , 尽 量 减 少 灭 茬 作 业 的 动 土 量 , 用 旋 耕 施 肥 播 种 并 采
机进行原垄精 量播种 ; 保持垄型 , 苗期进行 深松 培垄 、 追肥
解 决 土 壤 肥 力 下 降 问题 ; 过 地 表 覆 盖 , 决农 田风 蚀 、 通 解 水 蚀 问 题 。 为 此 , 区域 保 护 性 耕 作模 式应 为 : 该
粉碎播种 、 免耕直播 、 垄作播种等方式。带状旋耕播种是 只 对播种带进行 浅旋耕 ,创造疏松的种床和保证开沟器顺利
通 过 , 动 土 壤 不 超 过 行宽 的 L , 宜 于大 行 距 作 物 。 状 搅 /适 3 带 粉 碎 播种 只粉 碎 播 种 带 上 的 秸 秆 残茬 并 推 向两 侧 ,保 证 开
是通过对农 田实行 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 田,控制 土
壤 风 蚀 水 蚀 和 沙尘 污 染 , 高 土壤 肥 力 和 抗 旱 节 水 能 力 , 提 以
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 的一项先进农 业耕作技术 。主要技 术 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 、 秸秆覆盖技术 、 虫杂草控制技术 病
和机 械 深 松 整 地技 术 。 1免 耕播 种 技 术 。该 技 术 主 要 有 : 状 旋 耕 播 种 、 状 、 带 带
制农 田土壤风蚀 ,并增加农作物秸秆还 田量 。其技术要点 是: 秋收后农 田留 2 一 O厘 米的残茬越冬 , O3 第二 年春播 时 , 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 ,错开上一茬作物根茬 ,在垄沟 内免 耕、 少耕播种 , 苗期进行中耕培土 、 追肥及植保作业 , 深松作
业 可 结 合 中耕 或 收 获 后进 行 。 4 水 田少 耕 免 耕 技 术 模式 。适 用 于重 黏 土 、 、 草炭 土 、 低
保 护牲 耕 作 机 械 化 技 木 及 模 式
赵冰雪 程显平 赵喜宝
保护性耕作不 同于传统的农业 耕作方式 ,必须针对本 地 区具体 的 自然条件 、 种植制 度 、 经济 水平 , 强化农机农艺
相结合 , 建立 适 应 不 同类 型 区 、 同作 物 的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不 保 护 性 耕 作 是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主 要 技 术 内容 之 一 ,
点是杂草和病虫害防控 。杂草的存在必然会 侵 占作物 生长
的空 间 , 消耗 地 力 , 生 病 虫 害 , 滋 使作 物生 态 条 件 变 劣 , 响 影 其 生 长 发 育 , 约 其 产 量 和 品质 。 因此 , 制 杂 草 和病 虫 害 制 控 是 保 护 性 耕作 技 术 能 否 成 功 应 用 的 重要 环节 。该 技 术 主要
是用机械喷洒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 目前 , 化学 除草剂 的
种 类 很 多 , 同作 物 需 要选 用 不 同 的除 草 剂 , 用 方 法 有 土 使 壤 处 理 和 茎 叶处 理 两 种 ,土 壤 处 理 是 在播 种 后 苗 前 进 行 机 械 喷施 农 药 封 闭 ,茎 叶 处 理 是 在 出苗 后 进 行 机 械 喷 施 农 药, 消灭 杂 草 。 根 据 土 壤 湿 度 和 有 机 质 含量 进 行 有 选 择 的 可
的未搅动土壤上 , 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 、 施 肥、 覆土 、 镇压等作业。 这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搅动小 , 功率消 耗少 , 合多种土壤和作物 , 适 不适合 在作 物秸秆覆盖量 大 、
根 茬 粗 大 以及 土 壤 质 地 粘 重 和 土壤 过 湿 环 境 中应 用 。垄 作 播 种 有两 种 方 式 , 种 是 垄 上 播 种 , 在 垄 台上 破 茬 播 种 或 一 既 整平 垄 台后 播 种 , 秆 残 留物 置 于 垄 问 , 秸 中耕 时 进 行 原 垄 起 垄 , 一 种 足 垄 间 播 种 , 在 原 有 垄 之 间 的 垄 沟 播 种 , 耕 另 既 中 时破 旧垄 起 新 垄 。 播种 同 时进 行 镇 压 , 进 作 物 早 出苗 , 促 出
沟器不被秸秆堵 塞 , 利完成开 沟播种 , 顺 相对带状旋耕播种
土 壤 搅 动 小 、 力 消 耗 少 。 耕 直 播 是 在有 作 物 残 茬 物 覆 盖 动 免
1 留高茬原垄浅旋 灭茬播种技术模式 。通过农 田留高 、
茬覆盖越冬 , 既有 效 减 少 冬 春 季 节农 田土壤 侵 蚀 , 可 以 增 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