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保护性耕作

合集下载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探究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主要目标的耕作方式,在耕种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损失,以达到保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等,对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保墒覆盖:在玉米种植期间,采用覆盖物覆盖在地表,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供适宜的微气候环境,适宜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秸秆还田:将上一季作物的秸秆留在田间,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同时秸秆分解可以增加有机质的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3. 土壤覆盖:在耕作后尽量减少裸露的土壤表面,可以通过耕作和覆盖作物等方式,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防止土壤流失。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探究1. 减少耕作频次和深度: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翻耕的次数和深度,可以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采用浅耕、犁草深耕等方式可以达到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

2. 控制农田水分:合理的农田水分管理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的灌溉制度和耕作措施,保持土壤湿度的平衡,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应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通过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并且有机肥料的分解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

4. 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微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和建议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对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该:1. 提高农民的意识: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于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农民积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识。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及好处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及好处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及好处【摘要】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的必要性和好处。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增加作物产量。

该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的使用,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未来发展中应更加重视和推广该技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还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侵蚀、土壤质量、作物产量、水资源、化肥、农药、重要性、发展趋势、推广、应用。

1. 引言1.1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在当今农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变得更加宝贵。

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急需引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保护土壤结构和肥力,从而提高土壤质量。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够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采用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只有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提升农田的生产力,还能够保护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1. 提高土壤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减少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以及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采用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

玉米作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减少耕地翻耕次数和深度,避免过度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通过降低耕地的肩耙率和耕深度,可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质量。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提高作物根系生育环境,增加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减少害虫和病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农作物残留物,提高玉米的食品安全性。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通过合理的轮作休耕、优化施肥和灌溉措施等,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活动,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脆弱程度,减少农业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压力,改善农田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常常依赖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科研和示范引导,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节约农药使用量,以及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下面将详细介绍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在种植玉米前,农民应该做好土壤准备工作。

进行土壤调查和地力评估,了解土壤状况和养分含量,以便合理施肥。

进行土壤改良,例如施加机械化覆盖墒作,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要进行有机物质的还田,利用秸秆、油麦等废弃物质进行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在播种时,农民应采取适量的播量和合理的密植,遵循“高产、稳产、优质”的原则。

通过合理密植和疏株,可以减少杂草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按照地理环境和玉米生长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播期,避免逆境的发生,例如严寒或干旱。

农民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

在玉米生长期间,应定期巡视田地,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避免损失。

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并根据害虫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例如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剂等。

第四,农民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遵循“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的原则。

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农药使用方面,农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标签指导使用,严禁滥用农药。

第五,农民应及时管理玉米田地,防止杂草生长和土壤侵蚀。

通过及时除草和耕地,可以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竞争,提高产量。

在防治土壤侵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例如斜坡种植、梯田、覆膜等,保护土壤质量和水资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玉米生长规律和环境条件,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管理田地,以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标。

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和收入。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达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一、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指在收割后将玉米秸秆回收到田地中,充分利用秸秆中的有机质和营养成分,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流失,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

二、轮作休闲轮作休闲是指在玉米连作2~3年之后,将田块休闲1~2年,或种植早熟粮食作物,如小麦、豆类作物等。

轮作休闲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和杂草的数量,降低土壤污染,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

三、深翻耕作深翻耕作是指将土壤翻深至40~50厘米以上,将下层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向上翻入表层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深翻耕作还可以减轻下层土壤中的耕层压实现象,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种植玉米。

四、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指合理利用水源,按照玉米生长需水量和不同生长期的水分需求,进行科学的灌溉,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灌溉技术虽然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科学测定土壤含水量和玉米的需水量,但是如果掌握好了技术,就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分浪费。

五、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是指在播种前将黑色般的塑料膜覆盖在土壤表面,使玉米在覆盖的土壤上生长,起到保温、保湿、抗旱等作用,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地膜覆盖栽培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减少杂草的数量、提高土壤温度,让玉米越冬更强健。

以上就是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介绍,只有科学合理的耕作技术才能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摘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保护土壤养分和水分,延长土壤生产力的持久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这种技术有助于促进生态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提高产量质量、保护土壤水分、减少农药使用、促进生态保护和降低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产量、质量、土壤养分、水分、农药使用量、生态保护、生产成本、重要意义1. 引言1.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玉米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尽量减少翻耕和土地裸露时间,保护土壤表面覆盖物,维持土壤结构和水分、养分等环境要素的传统玉米种植方法,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减少传统耕种方式中对土壤的破坏,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

通过覆盖物的保护,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障玉米生长环境的健康。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促进生态保护。

保持土壤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稳定。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比传统的耕种方式,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减少机械化作业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保护土壤、减少农药使用量、促进生态保护、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障玉米种植环境健康、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2. 正文2.1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之一。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大,产量丰富。

玉米种植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应运而生。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主要目的的耕作方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持土壤覆盖、减少耕作次数、改善土壤结构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保持土壤覆盖保持土壤覆盖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耕作方式经常会翻耕土壤,导致土壤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保持土壤覆盖,可以使用秸秆覆盖、覆膜覆盖等方式,防止土壤裸露,减少水土流失。

尤其在玉米生长季节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二、减少耕作次数传统的耕作方式中,经常会进行过度的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流失严重。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减少耕作次数,可以采取不翻耕、少耕甚至无耕的方式,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在玉米种植中,减少耕作次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三、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强调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合理施肥、增施有机物质、选用适当的耕作机具等方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在玉米种植中,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对水和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水肥的流失和浪费,提高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四、增施有机物质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增施有机物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或者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抗逆性,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品来源,也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和环境的种植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也可以用于玉米的种植。

本文将介绍玉米种植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翻耕法翻耕是最常用的耕作方式之一,通过耕地来改良土壤、消除有害生物和杂草。

然而,频繁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丧失,因此不利于玉米生长和发育。

保护性耕作中,建议减少翻耕次数,可使用深松耕或其他可减少耕地面积的技术,减轻土壤的机械作用,增加土壤松散度。

同时,对于有机质较高的土壤,适宜采用翻耕法加垄作。

二、覆盖法覆盖法是指在播种后,在玉米株间或行间覆盖有机物、草等物质,来保持土壤的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和保护土壤质量。

玉米种植中,备选覆盖材料包括稻草、麦秸、豆荚、玉米秸等。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覆盖土壤,并且可以在分解时为玉米提供养分。

在玉米生长季节中,可通过在行间覆盖黑色塑料膜等材料来保持土壤温度和水分,尤其在旱年或早期播种时效果更佳。

覆盖材料的厚度要适度,太厚会影响空气渗透,使土壤通氧量不足。

三、绿肥法绿肥是指在玉米收割后,种植一些草本或豆类作物,作为下一季农作物的前作物。

绿肥对土壤有保护作用,避免在空地上萌生杂草,同时也有利于调节土壤的气、水、热环境,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积累。

适宜的绿肥种植作物包括豌豆、紫云英、苜蓿等。

在播种后需要注意环境湿度、水分和空气流通,保持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及选择适宜的播种量和播种时间。

四、旋耕法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旋耕,不仅可以减轻对玉米根系的压力,提高其根系的活力,还能增加空气渗透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

旋转耕作也使土壤达到良好的排水性和改良作用,避免压实土壤。

在旋转耕作中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过度耕作地面和地下0.3-0.5米深处的土壤,控制旋转角度,使视线角度旋转约40-60度。

总之,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和环境,同时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推广保护性耕作?
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
• 现状:玉米价格下降 • 原因:种肥贵、投入高、分散经营 • 对策:1、生产环节简单化 2、生产投入最小化 3、生产经营规模化
结论:
保护性耕作的好处: 1、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风蚀、水蚀、焚烧秸 秆、温室气体排放
2、保护耕地(减少侵蚀、增加有机质) 3、节油、节水、节肥、节本 4、提高产量
三、如何推广保护性耕作?
• • • • 选好机具 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组装配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抓好主要作业环节
1、关键机具的选择
• 免耕播种机
轻型的?、重型的? 两行的?、四行的?、五行的?、多行的? 原则:免耕机与推拉机需匹配
• 深松机
全方位深松机 深松追肥机
2、种植模式
• • • • 垄作---平作 常规垄---宽窄行 留茬播种或秸秆覆盖播种 注意问题: 留茬高度? 秸秆覆盖量?
“保护”---保水、保土、保肥、保产。
2、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免耕播种
秸秆残茬覆盖
化学防治病虫草害
机械收获
深松追肥
二、为什么推广保护性耕作?
• 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 实现粮食生产安全 • 发展效益农业
为什么推广保护性耕作?
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 现状:1、耕地质量下降
黑土层变浅、耕层变硬、并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பைடு நூலகம்
3、配套先进的农业技术
• • • • 选种和种子处理 合理施肥 药剂除草 病虫害防控
4、抓好主要技术环节
• 免耕播种
使用免耕机一定要解决作业堵塞问题
• 机械深松
时间:苗期、秋季
美 国 机 收 后 的 地 块
四、推广保护性耕作优惠政策
• 机具补贴 • 作业补贴 • 示范点补贴
谢 谢!
农田水蚀
农田风蚀
长期雨水侵蚀造成耕地起伏不平,连片 耕地断裂,大面积良田无法耕种而荒弃
减少风蚀、水蚀
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 风蚀50-60%
保护性耕作减少农田 水蚀80%左右
世界部分国家保护性耕作应用情况(2002)
地 区 北 美 国 家 美 巴 南 美 国 西 保护性耕作面积 (万公顷) 6769 1300 3990 2000 占耕地面积比例 (%) 60 70 75 80
加 拿大 阿 根廷
巴 拉圭
玻利维亚 乌 拉 圭 德 州 国 国 洲 法 英 澳 界
178
94 60 238 300 144 200 1460 16906
80
50 48 20 16 27 14 73 11
欧 洲
西 班牙 澳 洲 世
为什么推广保护性耕作?
• 粮食生产安全的需要
我国现状: 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环境遭到破坏、生物 能源大量消耗。 960万 平方公里的国土,七山、一水、二分田,用占 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 对策: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大力推广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耕地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机质含量下降 • 对策:1、禁烧秸秆 2、秸秆根茬覆盖,防风固土 3、机械深松
焚烧秸秆:浪费资源 污染环境
过火后的留茬地块,覆盖效果变差
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是沙尘暴发生十分严重的国家。建国以来北 方地区沙尘天气发生日趋频繁,强度不断增大。 20世纪50年代发生扬尘天气5次、60年代8次、 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2000 与2001两年就发生29次。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 • • •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为什么推广保护性耕作? 如何推广保护性耕作? 优惠政策?
一、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农业耕作的发展历程
刀耕火种
人畜力耕作
保护性耕作
传统机械化耕作
1、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义: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 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 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 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 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