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课件

604
×
38
4 832
练习1:
小明和父母在国庆期间参观动物园,每 张门票108元,那么小明一家需要门票多 少钱?
108×3= 324(元)
108 × 3 3 24
答:小明一家需要门票324元。
练习2:
琪琪在学校图书室里买了 3套《绿色卫士》丛书, 每套208元。一共需要多 少元?
208 ×3= 624(元)
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阅读与理解
分析与解答
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
买6个,可以算出总价
钱。
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再算可
以买几个。
6 ×6=36(个) 36÷9=4(个)
6 ×6÷9 =36÷9 =4(个)
回顾与反思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 总价钱一样。正确。
2 ×3=6(枝)
30+6=36(枝)
还可以用 竖式计算。
12
×3 6
30 36
2 ×3 10 ×3
12 ×3
36
因数 因数 积
概念总结:
在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时,把数 位较多的因数写在上面,数位较少的 写在下面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然后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 因数的个数相乘写在个位上,再与十 位上的数相乘写在十位上。
小结: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 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 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练习2:
117 × 5= 585 123 × 4= 492
117 × 35
585
123 × 14
4 92
练习3: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口算乘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三位数的口算乘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口诀和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多位数的口算乘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挑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的口算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一些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多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口算乘法的计算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乘法的实际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口算乘法的计算规律;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出口算乘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释计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

93×2= 186
72
×4
2 88
93
×2
1 8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41×8= 328
41
×8
3 28
53×3= 159
53
×3
1 5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四 培优训练
话剧《眼镜王国历险记》即将上演,成人票 116元,儿童票半价,2个家庭共6口人相约去 看,买票时一共要付多少钱?
儿童票是半价,两个孩子的票价是一张成人 票的票价。
十个 16
×3 1 8 6×3=18
+ 3 0 10×3=30 4 8 0可以去掉
3在十位表示3个10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乘起; 两位数分别与3相乘; 乘积相加。
解法与算法: 16×3= 48(本)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十个
16 ×3
18 +3048源自16 × 1348
规范答:
解:16×3= 48(本)
解: 116×5=580(元) 答:买票价时一共要付580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 笔算
笼子里有若干鸡和2只兔,已知他们共有 20只脚。一只鸡卖13元,一只兔卖34元。 这些鸡和兔一共能卖多少钱?
《 笔算乘法》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例如:每天的牛奶费用是16元,一个月需要花费多少钱?这种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笔算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
2.认真书写:在书写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书写,避免因为书写不规范导致的错误。
3.及时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后,需在作业最后附上自己的姓名,并在作业本或纸上留出反馈区,用于记录自己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四、作业评价
1.批改: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于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
2.实际应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乘法问题,用笔算法进行计算并记录。这些问题可以包括购物时的价格计算、班级活动的物品数量统计等。学生需在第二天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体验。
3.思考题:教师提供一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目,要求学生用笔算法进行解答。题目难度可以适当增加,以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结果将纳入平时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作业完成。
五、作业反馈
1.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给予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也可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在乘法计算方面的薄弱环节,以便在后续学习中加强训练。
2.反馈:将批改后的作业发还给学生,学生根据批改和反馈结果进行修改和进一步讨论。
3.评价: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率、反馈情况等进行评价,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_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书写的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教师: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请同学们都猜一猜。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写在自己的纸上)。
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说明你猜测的数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完了吗?还没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写在哪儿?表示什么?结果是36。
在乘法竖式里,12、3和36分别叫什么?教师板书:教师:如果百位上还有数,还要怎样算?教师:对,继续用3乘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就写在百位上。
三、尝试练习1.教材第60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板演齐练,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书写格式)。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
(做一做第2题,算好后相互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你发现这3道算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第二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第三个算式,第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这是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2.练习十三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练习十三第2题。
(1)用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请同学观察题目,明白题中给出的信息。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学生在班里汇报,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用竖式是怎样算的。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口算看片。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口算卡片。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师:观察,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
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画图3个长条共30个方格,再加上单个的6个共36个。
方法三:连加。
12+12+12=36。
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
方法五:拆数。
①9×3=27,3×3=9,27+9=36②8×3=24,4×3=12,24+12=36③7×3=21,5×3=15,21+15=36④6×3=18,6×3=18,18+18=36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笔算乘法(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笔算乘法(一)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 、理解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1、口算:2.20×4=80 200×4=8003.50×3=150 500×3=15004.21×3=63 12×3=365.13×2=26 23×2=46。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在乘法计算中,有好多不能很快地口算出结果,这就要用到笔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笔算乘法。
学生抢答口算题。
复习口算乘法,为本节课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做准备。
讲授新课1、学习不进位乘法。
出示例题。
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会列式计算吗?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列式:每盒彩笔12支,一共有3盒,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用乘法计算:12×3我用口算:先求10×3=30,再求2×3=6,用多种方法计算,可以使学生看出,不管用哪种方法,算理是一样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课件演示用竖式计算12×3 通常简写成:12×3=36(元)答:一共有36支彩笔。
2、做一做。
(1)(2)你能说说乘的顺序吗?最后求30+6=36,所以12×3=36.也可以用加法计算:12+12+12=36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先用2×3得6,再用10×3得30,再用6+30得36.学生计算。
并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顺序。
从个位乘起,依次去乘第一个数的每一位。
解算理。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案

2.笔算乘法第1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情境导入】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预设:口算)是的,我们学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
2.口算:20×8= 23×3= 32×2=20×5= 30×9= 6×10=【进行新课】一、教学例1(出示:每人有一盒彩笔,一共有几支彩笔?)1.要求一共有几支彩笔,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我们一起来数数一盒彩笔有几支。
(在黑板上贴图,看图数,数完后板书12支)现在你能列式吗?(板书:12×3)表示什么意思?(预设:每盒彩笔有12支,有3盒,就是求3个12是多少?)你说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2.你能估一估3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吗?(板书:≈30支)你是怎么估的?(板书:10×3)(设计意图:充分渗透估算意识。
)二、深入挖掘1.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你会计算吗?在听课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算完以后,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好吗?(1)预设一:乘法分配律口算。
(板书:2×3=6,10×3=30,30+6=36。
)第一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2支是6支彩笔)第二步求什么?3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个10支是30支)最后一步求什么?你把12拆成了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积相加。
有谁也是用口算来算的?你们真棒,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
6
23 ×3
69
123
×2 246
2. [教材P63 练习十三 第2题]
(1)买 2 辆
多少钱?
14×2 = 28(元)
14 ×2
28
答:买 2 辆玩具车要 28 元。
2. [教材P63 练习十三 第2题]
(2)小明用 50 元买 2 个
,应找回多少钱?
23×2 = 46(元)
23 ×2
46
50 - 46 = 4(元) 答:应找回 4 元。
2. [教材P63 练习十三 第2题]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笔算乘法(2)
口算。 5×7= 35 20×4= 80 1×3+2= 5
6×4= 24
9×3=27
300×3=900 30×8=24
966
322
×
3
966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把一位数写在多位数的下面,与多位数的个位对
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 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1. [教材P60 做一做 第1题]
34 ×2
68
12 ×4
48
312
×
3
936
211
×
4
84 4
2. [教材P60 做一做 第2题]
2.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1)
口算。 12×4= 48 13×2= 26
21×3= 63 33×2= 66
42×2= 84 43×2= 86
说一说:12×3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
口算 摆学具
用连加法计算
用数的组成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材P60 例1]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12×3 或 3×12
2×4+1= 9 3×2+5=11
笔算:
12 ×4
48
43 ×2
86
312
×
2
624
15×3
124×3
你会计算吗?
[教材P61 例2]
看一看这幅图, 你知道了什么?
一套连环画 16 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16×3=______
该怎样计算呢?
16×3=______
尝试把 12×3 写成竖式。
12
×3
怎样计算呢?
6 …… 2×3
12
3 0 …… 10×3
×3
36
36
因为积的十位上的 3 表示 3 个 10,所以这个 0 可以 省略不写,可以把 3 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
推想:322×3 得多少?
322
×
3
6 …… 2×3 6 0 …… 20×3
9 0 0 …… 300×3
72 ×4
288
93 ×2
1 86
41 ×8
3 28
53 ×3
1 59
7. [教材P64 练习十三 第7题]
身长 5 厘米的蚱(zhà)蜢(měnɡ)一次跳跃的距离是 它身长的 75 倍。蚱蜢一次能跳多远?
5 × 75 = 375(厘米)
75 × 25
375
答:蚱蜢一次跳 375 厘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哪一位上乘得的积 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1. [教材P61 做一做 第1题]
27 × 12
54
51 ×5
2 55
512
×
4
2048
421
×
3
1 263
2.列竖式计算。[教材P61 做一做 第2题]
72×4 =288 93×2=186 41×8 =328 53×3=159
1 8 ……6×3 3 0 ……10×3
48
16 × 13
48
16 ×3
18 30 48
从个位乘起,先用 3 乘 6 得 18,把 8 写在个 位上,1 表示 1 个十,向十位进 1;再用 3 乘十位 上的 1 得 3 个十,再加上进上来的 1 个十是 4 个 十,把 4 写在积的十位上,方法和竖式相同。
16×3=______
方法一:连加法计算 16 + 16 + 16 = 48
16×3=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
方法二:摆一摆
3 个 6 根是 18 根,满
10 根要捆成一捆,共 可捆 1 捆,与前面 3 捆合起来一共有 4 捆,
再加上单独的 8 根,
共 48 根。
16×3=______
方法三:竖式计算
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