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一、时、分、秒。

1. 时间单位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2. 计算经过时间。

-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 如:小明上午8:00到校,中午12:00放学,经过的时间是12时-8时 = 4小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方法: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相加减,再把结果相加。

- 例如:35+24,可以先算30 + 20=50,再算5+4 = 9,最后50+9 = 59;48 - 23,先算40-20 = 20,再算8 - 3=5,结果是20 + 5=25。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再减。

- 如:340+180,个位0+0 = 0,十位4+8 = 12,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20;520 - 340,个位0 - 0 = 0,十位2不够减4,从百位退1当10,12-4 = 8,百位4 - 3 = 1,结果是180。

三、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例如:5厘米=(50)毫米,2米=(20)分米,3千米=(3000)米。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如:4千克=(4000)克,5吨=(5000)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是小学三年级必修的一门学科,学习数学能够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归纳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

一、数字的认识和使用1.数字的读写和认识:认识0-999内的数字,学会数字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各位数字的含义。

2.数字的比较: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3.数字在数轴上的表示:学会用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和位置。

4.数字的奇偶性:了解0-100内的数字分类为奇数和偶数,并分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特点。

二、数的拆分和组合1.数的分解:拆分数字,了解各位数字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加减练习。

2.数的合并:学会用加法和乘法运算符计算数字,了解数字之间的扩大和缩小关系。

三、数的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学会加减法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学会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了解使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的计量1.长度的计量:了解长度的单位,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和比较长度的大小关系。

2.重量的计量:了解重量的单位,学会测量物体的重量和比较重量的大小关系。

3.容量的计量:了解容量的单位,学会测量物体的容量和比较容量的大小关系。

4.时间的计量:学会读写时间,并进行时间的加减练习。

五、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操作1.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点、线、面的概念,认识各种基本几何图形如: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矩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等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在学习数学时,孩子需要有耐心和运用的意愿,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交流,多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机会来加深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字与数的认识- 数字的认识:0-9- 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数量的认识:多少个数-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 加法口诀:加法的顺序不变,结果不变- 加法运算:加0、加1、加9- 减法运算:减0、减1、减9- 减法口诀:减法的顺序颠倒、减0、等于自己- 进位与退位:进1、进10的运算第三单元:数的排序- 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数的位置顺序:第几位- 数量的多少:多少个,最多几个第四单元:长度- 长度的认识:长、短、长短一样长- 长度的比较:较长、较短- 长度的测量:用标尺、剪纸片第五单元:容量与重量- 容量的认识:盛满、盛不满- 容量单位的认识:升- 容量的测量:用比大小- 重量的认识:重、轻- 重量单位的认识:千克第六单元:时间与钟表-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天、星期、月、年-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钟表的认识:表盘、时针、分针- 钟表读写:整点、半点- 一天的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第七单元:二位数的认识- 二位数的认识:十位、个位-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拆分:拆成十位和个位- 数的组合:十位个位相加- 百位数第八单元:加法与减法运算- 加法进位:十位、个位的进位- 加法退位:十位、个位的退位- 减法退位:退位减法运算- 减法借位:借位减法运算- 大数加减:进退位运算第九单元:重量- 重量的认识:千克、克- 重量的比较:较重、较轻-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砝码- 重量的换算:千克换算成克第十单元:面积- 面积的认识: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面积的比较:较大、较小- 面积的测量:用单位正方形数第十一单元:图形-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图形的特点:边数、角数- 图形的分类:几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第十二单元:数字的应用- 分类统计:分类个数、统计个数- 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字解决的问题第十三单元:加减法的应用- 解决问题: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第十四单元:逻辑思维- 数的秘密:找规律- 数与图:找规律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
1. 加减法:
- 使用小学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2. 乘法:
- 理解乘法是多个相等数的加法;
- 用乘法表记忆乘法口诀;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除法:
- 理解除法是分为相等的几部分;
- 初步了解整数除法;
- 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单位换算:
- 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进行简单的长度、质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5. 分数:
-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 进行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运算。

6. 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
- 认识二位数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 进行二位数的比较,包括大小比较和顺序比较。

7. 分组与列竖式:
- 掌握数的分组方法;
- 了解列竖式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8. 图形与排列:
- 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 理解排列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排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钟面上有三根针,分别为时针、分针和秒针。

其中,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计量较短的时间常用秒作为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秒表一般用于体育运动中,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为时、分、秒。

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即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等于30分,30分等于半时。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质量单位为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XXX,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它们之间的差是1.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与计算、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面积的认识与计算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整理。

1.整数的认识与计算:(1)认识整数的概念,知道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会用带有正负号的数表示整数。

(2)能够用数轴表示整数,并进行数轴上的整数比较。

(3)掌握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4)了解负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2.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1)认识百位、千位及较大数的读法。

(2)学会用尺寸、磅秤等工具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测量。

(3)学会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换算,用毫升、升和立方米等单位进行容量的换算,用克和千克等单位进行质量的换算。

(4)掌握较大数的比较大小,并能进行大小比较。

(5)进行较大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面积的认识与计算:(1)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进行面积的估算。

(2)认识平方米及其换算,能够进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4.其他知识点:(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读写小时和分钟数。

(2)学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时间的换算。

(3)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概念。

(4)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整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较大数的认识与处理技巧,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时间、几何和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和家长还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

2、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粗最短,秒针最细最长。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一分钟。

4、电子表显示为
8时25分21秒。

5、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

①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②3分=(180)秒(60+60+60=180,3×60=180)
分=(90)分(60+30=90)
:10-6:30 = (40)分钟(用10分钟减去30分钟,不够减,向7时借了1时,也就是借来了60分钟,所60+10=70,70-30=40分钟)
6、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秒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7、(眨一下眼睛)是1秒,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一)
1、整百数有:100、200、300、1200、1300、4500等等。

2、整千数有:1000、2000、3000、11000、12000、34000等等。

3、490的近似数是(500),710的近似数是(700)。

1020的近似数是(1000)。

4、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第三单元测量
1、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1厘米=10毫米 2厘米=20毫米 10毫米=1厘米 20毫米=2厘米
1分米=10厘米 2分米=20厘米 10厘米=1分米 20厘米=2分米 1米=10分米 2米=20分米 10分米=1米 20分米=2米 1米=100厘米 2米=200厘米 100厘米=1米 200厘米=2米
4、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5、1千米=1000米 2千米=2000米 1000米=1千米 2000米=2千米
6、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7、1吨=1000千克 2吨=2000千克 1000千克=1吨 2000千克=2吨
8、两个相邻的质量单位的进率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验算方法:①用“差+减数”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②用“被减数-差”是不是等于减数。

3、根据题目的要求,有时用精确计算,有时用估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6是2的(3倍)。

(6÷2=3倍)
2、4的(5倍)是20。

[ 4×()= 20 ]
3、“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有时候用估算也能解决问题。

4、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等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叫约等号)
数字编码
1、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第四位表示县(市);最后两位表示投递局(所)。

如:南皋乡的邮政编码是557506。

2、身份证号码一共有(18位)数字,倒数第2位数是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如:522XXX20110225XX32,这个人的出生日期是2011年2月25日,男性。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2、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3、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7、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四条边的长度相加。

8、长方形的周长= 长+长+宽+宽=长×2+宽×2=(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9、拼成(正方形)图形的周长最短。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
3
,读
作:三分之一。

一半可以说成1
2。

2、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这个物体的3
5。

3、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
5>
1
5

②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
4>
1
5

4、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相减。

(3
5+
1
5
=314
55
+
=
②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改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如2
2,
3
3

4
4
),再计算。

(1-14= 44-14=34)
5、12的2
3
多少?(①先求出每份是多少:12÷3 = 4
②再算2份是多少:2×4 = 8 )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1、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容易理解。

2、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部分等于实际部分。

②一部分减去重复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等于实际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