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知识点2 测量周长的方法

认识周长
知识点2 测量周长的方法
问题:用哪些方法可以量出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讲解:(方法一)用直尺量。
对于比较规则的图形,可用直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再把它们加起来。
(方法二)用软尺量。
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用软尺贴紧被测量图形的周边,确定好0刻度所在的位置,不要移动,注意软尺要刚好围图形一周,与。
刻度重合的软尺刻度示数就是图形的周长。
(方法三)用尺子和绳子结合量。
先用线或绳子绕平面图形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或做好记号),再用尺子量线,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提醒:测量时,注意将。
刻度对准起点。
总结: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图形形状的不同,我们采用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用软尺量或用绳围再用直尺量绳;对于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用“量、算”结合法。
辅导要领
★能测量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辅导用直尺量周长时,可让孩子用直尺量课本或作业本的周长,加深对规则图形各对边的特点的认识,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作铺垫。
★辅导用软尺量周长时,可用软尺量一量自己或家长的腰围,测量时要注意让软尺贴紧身体。
★辅导用尺子和绳子结合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选用带有弹力的绳或线进行测量,以免造成误差过大。
(2)测量时,还可以围图形5周、8周……用尺子测得绳或线的长度后,将测量结果再除以5、8……得到的图形周长会更为准确。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②进率是100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如:3吨=3000千克 5000千克=5吨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三年级级下物体分别测量它的长和宽

三年级级下物体分别测量它的长和宽
摘要:
一、引言
二、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意义
三、测量长和宽的方法
四、长和宽测量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
正文:
【引言】
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开始学习关于物体长和宽的测量知识。
这是空间观念的初步建立,也是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意义】
测量物体的长和宽,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开始,更是培养学生认识物体空间大小的第一步。
通过测量,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理解长度和宽度这两个基本的空间概念。
【测量长和宽的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和宽,一般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
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长和宽的概念,长是指物体最长的那一边,宽是指物体两端之间的距离。
然后,使用尺子或者卷尺,从物体的起点开始测量,直到达到终点,记录下读数,就是物体的长或宽。
【长和宽测量的实际应用】
测量长和宽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作手工时,需要测量纸张的长和宽;在布置房间时,需要测量家具的大小;在购物时,需要测量商品的尺寸等。
这些都是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实际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一、整数概念和运算
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零、负整数
2.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绝对值的比较和大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二、分数与小数
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2.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分后相加、相减
4. 小数的概念: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5.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三、简便计算
1.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3. 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图形与推理
1. 几何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直角、四边形、三角形、圆等
2.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图形
五、面积和体积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时间与日期
1. 时、分和秒的概念
2. 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
3. 日、周、月、年的关系和计算
七、应用题
1. 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
2. 简单的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
八、数学思维与逻辑
1. 数学推理和证明方法
2. 逻辑思维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加油!。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三年级数学中关于测量的重要内容。
一、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cm)和毫米(mm)厘米是一个比较常用的长度单位,在尺子上,每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而毫米则比厘米还要小,1 厘米里面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尺子,用手指比划 1 厘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比如,我们的铅笔芯的直径大约是 1 毫米,而我们的手指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2、认识分米(dm)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10 厘米等于 1 分米。
在生活中,我们的手掌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3、认识米(m)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会用到米。
比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
1 米等于 100 厘米。
4、单位换算孩子们需要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通过数大格和小格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比如,从厘米换算到毫米,因为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毫米,所以 3 厘米就是 30 毫米。
二、测量方法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将尺子的 0 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刻度是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毫米。
如果尺子的 0 刻度线磨损了,可以从其他刻度线开始测量,用测量的结果减去起始刻度线的数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较长的物体对于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等,我们可以用卷尺或者步测、标杆测量等方法。
步测时,先测量出一步的长度,然后沿着要测量的物体走一走,数出步数,再用一步的长度乘以步数,就可以估算出物体的长度。
三、周长1、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例如,一个三角形,它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一个长方形,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整数的范围与读法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正整数是大于零的数,负整数是小于零的数。
定义:例如,1、2、3是正整数;0是零;-1、-2、-3是负整数。
性质:整数的读法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读出,每个数字都有固定的位置值。
例子:数字“203”读作“二百零三”。
2整数的加减法定义:整数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性质: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例子:20 + 30 = 50(加法);50 - 20 = 30(减法)。
3整数的乘除法定义:整数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整数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性质: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除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例子:2 × 3 = 6(乘法);12 ÷ 3 = 4(除法)。
(二)数的运算1运算顺序概念:运算顺序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各个运算符号的优先级顺序。
特点: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然后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例子:计算(2 + 3)×4,先算括号内的2 + 3 = 5,再算5 × 4 = 20。
2估算概念:估算是对一个数或算式的结果进行大致估计的方法。
特点:估算不需要精确计算,而是通过近似值或取整来快速得到答案。
例子:估算78 ×69,可以将78看作80,69看作70,然后计算80 ×70 = 5600,所以78 ×69大约等于5600。
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概念:平面图形是存在于二维空间中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定义: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长方形是对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圆形是由所有距离某一点(圆心)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性质: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根据角度和边长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所有半径都相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知识点汇总

三、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标准化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我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8、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9、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1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2、特殊数字要牢记:2个500是10004个250是10005个200是100010个100是100020个50是100040个25是100040名学生大约重1吨。
重点知识总结: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测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详尽情境选择适合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多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详尽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
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多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详尽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课后练习题】~~~
1、3厘米=( )毫米20分米=( )米
500厘米=( )米4分米=( )厘米2019米=( )千米。
2、3千克=( )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
3、27厘米+13厘米=( )分米1吨-600千克=( )千克
4、我们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千米、( )、( )、厘米、( )。
5、常用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单位有( )、千克、( )。
6、一盒纯牛奶重500( ),两盒纯牛奶重( )千克。
7、张瑶绕操场步行一圈是400米,她每天早晨步行2圈就是(答案)米,再行(答案)米就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