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公式
必修一数学公式

必修一数学公式1、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拉格朗日在1736年以“欧拉常数”之名首次提出,它是一个数学定理,表示欧拉常数e(e = 2.718281828...)与自然对数ln(x)和以2π为周期的正弦函数Sin(x)关系的综合形式,即:e^(i*π) + 1 = 02、泰勒公式:泰勒公式又称为泰勒级数展开式,是1815年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可以用来估算一个无限级数的值,这个方法用到了一些数学极限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用来求解许多复杂的运动学问题,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推算一个复杂的函数最近的几个级数的值,它的形式如下:f(x) = f(a) + (x - a)f'(a) + (x - a)²/2!f"(a) + (x - a)³/3!f"'(a) + ...3、贝尔曼–福特公式:贝尔曼-福特公式是一种比较有名的整式的表示方法,贝尔曼-福特公式是由贝尔曼和福特在1800年以前建立的,它主要是用积分的技术来描述各种复杂的函数,它把一个有限区间上的函数f(x)积分写出来恰如其分,它的形式是:∫aⁿf(x) dx = µ₀f(a)+ µ₁f(a + h)+ µ₂f(a + 2h)+ ……+ µn-1f(b-h)4、勒让德数列:勒让德数列是一种无穷数列,由1737年英国数学家勒让德提出,它是一组幂标量的特殊矩阵,它以存在相似矩阵形式而闻名于世,这些矩阵的各个分量如下所示:L = (a₁,a₂,a₃…)第n+1项的数值通常表示为:An = a₁*a₂*a₃……*an (不考虑顺序)5、拉格朗日恒等式:拉格朗日恒等式是一个有向图的性质,它指的是如果一个有向图G中的点具有相同的入度和出度,那么它就满足拉格朗日恒等式,数学表达式如下:In(u)+ Out(u) = In(v) + Out(v)6、梯形公式:梯形公式又称为梯形积分法,是一个简单的数值积分,它通过画出梯形的形状,求出梯形的面积,用来估算要积分的函数在一定的区间上面的积分值,这样做既快又简单,它的形式为:∫f(x)dx ≈ (1/2)h[f(x₀)+2f(x₁)+2f(x₂)+...+2f(xₙ-1)+f(xₙ)]。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1.V=某/tV是平均速度(m/s)某是位移(m)t是时间(s);2.Vt=Vo+a0t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t是时间(s);3.某=Vot+(1/2)at某是位移(m)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4.Vt-Vo=2a某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某是位移(m);5.h=(1/2)gtVt=gtVt=2gh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6.G=mg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7.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8.F=k某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某是伸长量(m);9.F=ma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
扩展阅读: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路程、温度。
_某某vv速度的定义式:(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ttvvtv0F加速度:attm末速度:vtv0at重力加速度:g9.8ms2vt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a和v0同向加速运动a增大,v增加的快a减小,v增加的慢a增大,v减小的快a减小,v减小的慢a和v0反向减速运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vv0at;v0vt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2某v0tat2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v02a某2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某aT2某m某n(mn)aT2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0vtv某22的一半的平方根:v某2;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vovt222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①第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②前1T内、前2T内、前3T内前nT内位移之比为:某1:某2:某3::某n1:22:32::n21:4:9: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为:某1:某2:某3::某n12:(2212):(3222)::[n2(n1)2]1:3:5::(2n1)④前某,前2某,前3某n某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3::n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人教版)⑤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解题方法、技巧:(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某,也不让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式vv0at(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也不让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移公式v12某v0tat2(3)如果题目中无运动时间,也不让求运动时间,一般选用公式tvv02a某22(4)如果题目中无加速度a,也不让求加速度,一般选用公式v0vt某vtt2(5)如果知道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选用公式某aT2。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1、a=ΔV/Δt,a=Δx/T 2=(X 3+X 4-X 1-X 2)/4T 2=(X 4+X 5+X 6-X 1-X 2-X 3)/6T 22、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x=v 0t+21at 2,v 2-v 02=2ax ,x=21(v 0+v)×t ,v t/2=v =21(v 0+v) V x/2=21(v 20+v 2)1/2,且V x/2>v t/2 3、自由落体运动:V=gt ,h=21gt 2,v 2=2gh ,21vt=h 4、竖直上抛运动:V=v 0-gt ,h=v 0t -21gt 2,t 上=t 下=v 0/g 5、力的相互作用:G=mg,F=Kx ,F 滑=µF N6、牛顿运动定律: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 合=0,正交分解:F x 合=0,Fy 合=0⑵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F 合=ma,正交分解:F x 合=ma x ,Fy 合=ma y若沿运动方向建立x 轴则:F x 合=ma x ,Fy 合=0 7、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⑴:1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 =1:2:3…… :n⑵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 :X n =1:4:9…… :N 2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T个内位移比为:X1:X2:X3…… :X n=1:3:5…… :(2n-1)⑷前x、2x、3x、……n x位移所用时间比:t1:t2:t3…… :t n=n(5)前x、2x、3x、……n x位移末速度比n (6)第一个x内、第二个x内、第三个x内……第nx个内位移所用时间比:Δt1:Δt2:Δt3…… :Δt n=):2(:1 ……:)13(2-。
高一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公式

高一必修一所有知识点公式一、数学公式1. 数的四则运算公式- 相反数:a + (-a) = 0- 乘法的分配律:a(b + c) = ab + ac2.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 (a√b)(c√d) = ac√(bd)3. 平方差公式- a² - b² = (a + b)(a - b)4. 完全平方公式- a² + 2ab + b² = (a + b)²5. 因式分解公式-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a√b)(c√d) = ac√(bd)6.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的根公式为:x = (-b±√(b²-4ac))/(2a)7. 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cosA- 正切公式:tanA = sinA/cosA8.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θ) = -sinθ- cos(-θ) = cosθ- tan(-θ) = -tanθ- sin(π - θ) = sinθ- cos(π - θ) = -cosθ- tan(π - θ) = -tanθ- sin(π + θ) = -sinθ- cos(π + θ) = -cosθ- tan(π + θ) = tanθ二、物理公式1. 动力学公式- 速度公式:v = s/t- 加速度公式:a = (v - u)/t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 动量公式:p = mv- 冲量公式:J = Ft- 功率公式:P = W/t- 动能公式:E = (1/2)mv²2. 机械能守恒公式- 势能公式:Ep = mgh- 动能公式:Ek = (1/2)mv²- 机械能守恒公式:Ep + Ek = 常数3. 电学公式- 电流公式:I = Q/t- 电阻公式:R = V/I- 电阻、电流、电压关系:V = IR-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1/R = 1/R₁ + 1/R₂ + ... -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1/R = 1/R₁ + 1/R₂ + ...4. 磁学公式-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μ₀H- 磁场中力的公式:F = qvBsinθ- 洛伦兹力公式:F = q(E + vBsinθ)5. 光学公式-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 放大率公式:β = v/u- 光速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c = v/n三、化学公式1. 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2. 摩尔关系公式- 物质的摩尔数 = 质量(g)/相对分子质量(g/mol) - 物质的摩尔数 = 浓度(mol/L) ×体积(L)3. 摩尔体积公式- 摩尔体积 = 体积(L)/物质的摩尔数4.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公式- 氧化剂 + n e⁻ → 还原剂- 还原剂→ n e⁻ + 氧化剂5. 离子反应中的离子平衡公式- 平衡常数Kc = [C]c[D]d/[A]a[B]b以上是高一必修一所有知识点的公式,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一数学公式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集合{a1,a2...an}子集个数公式:,真子集个数公式:2、重要不等式:3、基本不等式:4、一元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f(x)=ax²+bx+c。
对称轴:图像顶点坐标:与x轴有交点时x1= x2=x1+x2= x1x2=若a>0 ,x1>x2,f(x)>0的解集:5、函数单调性。
若x1>x2,当单调递增;当单调递减。
6、函数奇偶性。
当是奇函数;当是偶函数。
7、指数运算(a>0,b>0)a r a s= (a r)s= (ab)r=8、对数运算(a>0,a≠1,M>0,N>0)=log a MN= log a MNlog a M n =对数换底公式:log a b=9、方程f(x)=0有实数解⇔函数y=f(x)有⇔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函数零点存在定理:y=f(x)在[a,b]上连续,f(a)f(b)<0,那么y=f(x)在区间(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ϵ(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程f(x)=0的解。
10、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sin (π+α)= sin (-α)=cos (π+α)= cos (-α)=tan (π+α)= tan (-α)=sin (π-α)= sin (2π-α)=cos (π-α)= cos (2π-α)=tan (π-α)= tan (2π-α)=sin (2π+α)= sin (2π-α)=cos (2π+α)= cos (2π-α)=2、三角恒等变换sin (α+β) = sin (α-β)=cos (α-β) = cos (α+β)= Sin2α =cos2α= = = tan (α-β)= tan (α+β)=tan2α =sin ²= cos ²=tan ²= 2α 3、同角平方和公式:4、y=asin α+bcos α辅助角公式:5、A (x1,y1),B (x2,y2)两点间距离公式:6、勾股定理: 2α2α2α。
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高一数学必修一所有公式归纳是如下:1、锐角三角函数公式:sinα=∠α的对边/斜边。
2、三倍角公式: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3、辅助角公式:Asinα+Bcosα=(A^2+B^2)^(1/2)sin(α+t)。
4、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5、推导公式:tanα+cotα=2/sin2α。
数学必修一数学公式如下:1、2sinAcosB=sin(A+B)+sin(A-B)。
2、tan(A+B)=(tanA+tanB)/(1-tanAtanB)。
3、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4、tan(A-B)=(tanA-tanB)/(1+tanAtanB)。
5、-ctgA+ctgBsin(A+B)/sinAsinB。
数学必修一公式归纳: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大全(必修1)

高中物理必备公式大全
1.平均速度:V=
2.平均速率:V=
3.速度变化量:v =
4.加速度:a=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时间公式v t= +
2.位移时间公式X= +
3.速度位移公式—= 2ax
三个推论:
1.平均速度:v = =
−x m= )
2.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X= (不相邻时x
3.中间位置得瞬时速度V=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1.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2.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
3.前1S、前2S、前3S的位移之比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5.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末速度之比
两个特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
1. v t=
2. H =
3.v t2=
竖直上抛
1. . v t= —
2. H = —
3. v t2—v02=
4.上升时间t=
5.上升的最大高度H= 相互作用
1.胡克定律(弹簧弹力公式):F =
2.重力大小公式:G =
3.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4.合力F=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合=。
数学必修1公式

必修2一、面积公式1.直棱柱的侧面积h C S = 为底面周长,h 为高2.正棱锥的侧面积12S C h '=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3.正棱台的侧面积()12S C C h ''=+ C 为下底面周长,C '为上底面周长,h '为斜高4.圆柱的侧面积h r S π2= r 为底面半径,h为高 5.圆锥的侧面积l r S π=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6.球的表面积24R S π= R 为球半径二、体积公式1.长方体的体积h S V = 为底面积,h 为高2.棱柱、圆柱的体积柱体 h S V = S 为底面积,h 为高 圆柱 h r V 2π= r 为底面圆半径,h 为高3.棱锥、圆锥的体积锥体 h S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 圆锥 h r V 231π= r 为底面圆半径,h 为高 4.棱台、圆台的体积台体 ()13V h S S '=++ S 为下底面积,S '为上底面积,h 为高 圆台 ()2213V h r r r r π''=++ r 为下底面半径,r '为上底面半径,h 为高5.球的体积334R V π= R 为球半径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x x AB B A d -==2.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12212y y x x AB -+-=3.中点坐标公式221x x x += 221y y y +=四、直线方程1.斜率公式()121212x x x x y y k ≠--=2.点斜式方程()00x x k y y -=-3.斜截式方程b kx y +=4.两点式方程()2121121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5.截距式方程()001≠≠=+b a b ya x6.一般式()0022≠+=++B A C By Ax五、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相交的条件01221≠-B A B A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01221=-B A B A 且 01221≠-C B C B 或 01221≠-C A C A 2121b b k k ≠=3.两条直线重合的条件212121C C B B A A λλλ===2121b b k k == 4.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02121=+B B A A121-=k k与直线()0022≠+=++B A C By Ax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表示为0=+-D Ay Bx与直线b k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表示为11b x k y +-= 5.点到直线的距离2211B A Cy B x A d +++=6.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2221B A C C d +-=六、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 圆心不在原点 222r y x =+ 圆心在原点2.圆的一般方程()0402222>-+=++++F E D F y E x D y x七、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212212212z z y y x x d -+-+-=222z y x d ++= 一点在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