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研究
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研究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90 9 (0 00 —5 -2 1 0 — 5 22 1 )92 7 0 中图分 类号 : 9 2 D 2. 2
上调 查 问卷 , 共有 l4 5 6人参 加 了这 次网上 调 查, 调查表 明 , 参 在
很 大影 响 , 是造 成纳 税人 纳税 意识 淡 薄的一个 主 要原 因。 这
与网上 问卷 调查 的人 当中 , 为 目前我 国纳税 人纳 税意识 差 的 占 认
( ) 三 政府 公共 物品 的供给存 在缺 失, 纳税人 享受 不到应有 的
L g l y t m d S cey e a s e An o it SLeabharlann {占 } 缸金 ; I J
己1年 月 下 0O 9 ( )
我 国 纳 税 人 纳 税 意 识 研 究
李
摘 要
珊
随 着我 国经 济社会 的迅 速发展 和 国际地位 的 日益提 升 , 收 法制建设 问题 更加被 提到 了议 事 E , 得我 国必须 税 l 使 程
3 . 认 为 我 国纳税人 纳税 意识一般 的 占 4 . 这 占了整个 调 公 共服 务 7 %, 6 3 %, 9 查人数 的 8 %以上 , 仅仅 只有不到 两成 的被调 查者认 为 目前 我 O 而 国纳税 人 的依 法纳 税意 识高 或者较 高 。 我 国税 收 的性 质是 “ 之于 民 , 取 用之 于 民” 可 是我们 的许 多 ,
加快 税 收法 制建设 的 步伐 , 既是机 遇 又是挑 战 , 这 更是加 快依 法 治税 的绝好 时机 。但 是 , 目前 我 国纳税 人 的纳税 意识较 低 ,
简论纳税人意识

简论纳税人意识作者:盖地来源:《财会学习》2010年第05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强调“纳税意识”,而忽视“纳税人意识”。
在我们的税收法规中,在有关教材中,在税法宣传中,只有“纳税义务人”概念,而没有纳税权利义务人概念,将纳税人等同于纳税义务人。
试想,没有权利的纳税人,能够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履行纳税义务吗?当税收执法人员和媒体在抱怨、谴责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时,为什么不与他们比较一下我们的税收征管效率(成本)、税款使用的透明度和公益度以及对纳税人的尊重程度呢?一、纳税人意识概念辨析“纳税意识”是纳税人依法诚信自觉纳税的意识,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税收的认识及履行纳税义务自觉程度的反映。
在现代社会,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的应尽义务,也是每个纳税人应有的认知。
对“纳税人意识”,则有更多地解读:刘怡、易滢婷(2005)认为纳税人意识是指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纳税人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存在价值和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
张永忠(2006)认为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对自身利益、地位及其实现方式等的认知和内心要求。
”杨力(2007)认为纳税人意识是“纳税人通过向政府让渡部分财富,要求国家根据社会意愿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实现和权力服务的思想体系。
”畅小翠(2008)认为,“要把纳税人意识置于社会契约论的视野下来考查,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公民的纳税人意识与公务人员的纳税人意识。
所谓公民的纳税人意识,就是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所谓公务人员的纳税人意识,就是政府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
”纳税人意识并不等于纳税人的意识,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界定纳税人意识:一是从纳税人角度,即公民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享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对其纳税人身份的感知、体味或反映。
二是对以财政拨款为资金来源或主要资金来源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意识是其在执法过程或(和)日常行为中,对纳税人的感知、体味或反映。
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的研究

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的研究研究报告: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1. 引言•背景介绍: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税收聚财与民生关爱的平衡,推动纳税服务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执行效率。
2.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的综述,分析当前关于为国聚财与为民收税理念的研究进展和纳税服务的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调查问卷: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群体的纳税人调查问卷,以收集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和期望。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为研究结论提供支撑。
3. 研究结果•为国聚财:提倡税收公平与合规,加强税收监管与执法力度,防范避税和逃税行为,确保税收正常流入国库。
•为民收税:改善纳税服务,简化纳税流程,提供便捷的在线纳税平台和咨询服务,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减轻纳税人负担。
•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整合信息化技术,建立全面数字化的纳税服务体系,促进纳税数据共享,提高税收执行效率。
4. 研究建议1.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和征收程序,提高税收透明度和预测性。
2.深化纳税服务改革:加大投入,提升纳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实现更加人性化的纳税服务。
3.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纳税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纳税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开展宣传教育:加大纳税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自觉遵纳税法的意愿。
5. 结论通过本研究对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理念,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 税收管理需要在为国聚财与为民收税之间取得平衡,保障国家财政稳定与纳税人权益。
- 推动纳税服务新跨越需要从政策、技术、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
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

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纳税人意识指的是纳税人对于纳税义务的认知和意识,包括遵守纳税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提高自身纳税意识等方面。
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政府的宣传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税收知识讲座、发放纳税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纳税人了解到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纳税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纳税人意识到违法纳税的后果严重,从而增强他们的纳税意识。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也是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逐渐增强,纳税人也不例外。
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
在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中,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是必然的。
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之一。
个人素质的提高包括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道德素质的提高使人们更加注重公共利益,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人们更加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
个人素质的提高对于纳税人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也是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的提高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这就需要纳税人积极缴纳税款。
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高的基础,只有纳税人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支持社会福利的发展。
纳税人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政府的宣传教育、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都是纳税人意识提高的原因。
只有纳税人意识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纳税人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

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在现代社会中,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一些纳税人对税收意识的缺失和忽视,对税收政策的不了解和不自觉的违法行为。
因此,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纳税人意识的内涵。
纳税人意识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意识状态,包括纳税人对税收制度和政策的了解、税收义务和责任的认识,以及履行纳税义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培养强化纳税人意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纳税人对税收的认知和重视度,激发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积极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纳税人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一方面可以增加纳税人对税收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税收素养,使其更加明白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减少对税收政策的误解和误读。
另一方面,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还可以激发纳税人的纳税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其履行纳税义务的积极性,减少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推动社会税收的规范化和秩序化。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一是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听写比赛、税收知识普及手册等方式,向广大纳税人普及税法和政策,提高他们的税收意识和素养。
二是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
建立健全的税收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增加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减少纳税人的疑惑和抵触情绪。
三是加强纳税信息公开。
建立纳税信息公开平台,使纳税人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纳税记录和税款使用情况,增强纳税人的参与感和监督意识。
四是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
建立健全的纳税人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纳税人的权益保护和维权工作,激发纳税人的信任和合作意愿。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强化纳税人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想改变纳税人的意识和行为,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需要政府机关、媒体、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和执法力度,确保税收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提高纳税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浅析纳税意识提高的途径与方法

程中, 利益驱动是根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哪种 方式对他最有利 , 也即花较少 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 益, 他就会选择哪一种 , 每个人都会有 自己的“ 收益” 与“ 成本” 比较 。就税收而言 , 的 明知偷逃税是一种 违法行为 , 被发现会受到惩罚, 如果 但纳税人往往会
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 :
纳税 , 这是缺少依法纳税 的制度环境所致。如果我 们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 并且能够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 必严、 违法必究 , 那么, 纳税人就会迫于法制的威严
而 自觉依法纳税 。 行为科学认为 , 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为
在征税上 , 征税机关处于信息劣势 , 他们无法准确掌 握纳税人 的经营情况 , 纳税人则处于信 息优势 。 而
税收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形成的一种法律行为 , 会像其他违法行为一样受到人们 的强烈谴责 , 于是, 具有强制性。但是 , 税收毕竟要通过纳税人 的支 付 纳税人便想方设法隐瞒 自己的收入 , 少纳税 , 甚至不
活动才能最终实现 , 而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 与纳 税 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种 实现过程。现实 中,
由于经济主体总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和增加 自己的利 益, , 因此 纳税人会由于拥有信息优势而采取机会主 义态度 , 即可能利用 自己信息充分的地位投机取巧 ,
逃避纳税。随着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 的多样化 ,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日趋复杂和纳税申报方式的多
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 , 当有了某种需求 , 就会采取相 应的行动 。 而行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 或者说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浅析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浅析【摘要】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对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影响公民纳税意识的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公民纳税意识的建议。
结合当前发展情况,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的现状和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纳税意识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公民纳税意识、我国、现状、因素、问题、建议、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民纳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影响着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效率。
背景介绍一直是公民纳税意识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社会、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民纳税意识的现状,为提升公民纳税意识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两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加强税收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公民纳税意识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征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深入研究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加强公民的税收意识、提高纳税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税收政策和宣传教育措施,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深入研究公民纳税意识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公民纳税教育提供依据,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提高纳税合规性。
探讨公民纳税意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建议,可以促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我国税收制度的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加强国家税收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现状概述公民纳税意识是指个人对纳税义务及纳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是公民性质的一种表现。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浅谈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浅谈如何提 高我 国公 民的纳税意识
柯 韵 涵 钟 瑕 庭 四川 师范 大学 数 学 与软 件 科 学 学 院 6 0 8 1 6 0
摘 要 : 善 我 国 的 个 人 所 得 税 制 度 ,增 强 公 民 的 纳 税 意 识 是 很 关键 的 一 个 环 节 。作 为 被 管 理 的主 要 对 象 , 纳税 人 完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对 纳 税 意 识 的 理 解
就 意 识 这 个 词 的 概 念 而 言 , 仅 仅 是 人 们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感 知 , 或 客 观 事 物 在 人 头 脑 中 的 反 映 。 它 本 身 并 无 感 情 色 彩 。 但 我 们 通 常 一 提 到 纳 税 意 识 , 第 一 印 象 就 会 是 一 个 “弱 ” 字 , 带 有 很 强 的 感 情 色 彩 。 所 以 在 一 般 的 文 章 里 虽 然 没 有 明 确 提 出 纳 税 意 识 的 概 念 , 但 实 际 上 却 是 薄 弱 了 依 法 、 诚 信 纳 税 的 意 识 。 这 虽 然 没 有 影 响 到 人 们 的 正 常 理 解 , 但 是 却 把 纳 税 意 识 的 概 念 缩 小 了 。 文 章 着 手 从 政 府 、 社 会 和 公 民三个 方面研 究 了如何提 高我 国公 民纳税 意识 , 并 以此 提 出 了 参 考 的解 决 措 施 。 理 的职业 , 为实 践创 新找寻 了方 向。坚定 了他 们的 决心 。 4 技 能 大 赛促 进 了高 校 之 间 实 践创 新互 相 学 习 , 同 、 共 发展 。通 过 职业 技 能 竞 赛 活动 , 大地 促 进 了学 校 与 学 校之 极 间 的 联 系 , 高 了 学 校 之 间 同 类 专 业 的 竞 争 力 。 各 学 校 更 提 加 重 视 教 师 队伍 建 设 , 重 加 强平 时 的培 训 , 学 校 内部 形 注 在 成 . 技术 、学 技 能的 氛 围 。也 扩 大 了学 校 问学 生 之 间 的交 比 流 , 学 生 认 识 到 自 己 的 不 足 。 在 今 后 的 实 践 创 新 中 能 扬 长 使 避 短 , 理借 鉴 别 人 的 长处 , 避 自己的短 处 , 好地 做 到 实 合 规 更 践 创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ga l Sys t em A nd Soe融vf叁垄』查塾垒兰!!!堡型!!震嚣譬震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研究李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税收法制建设问题更加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使得我国必须加快税收法制建设的步伐,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更是加快依法治税的绝好时机。
但是,目前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顺利贯彻落实,也提高了税收征收管理的成本,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这就需要培养和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可以说,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反映并作用于一国税收法治的基本建构和运行,是税收法治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关键词依法治税税收法治税收征收管理中图分类号:D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57-02一、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的现状2009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了关于纳税意识的网上调查问卷,共有1546人参加了这次网上调查,调查表明,在参与网上问卷调查的人当中,认为目前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差的占37.6%,认为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一般的占43.9%,这占了整个调查人数的80%以上,而仅仅只有不到两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我国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高或者较高。
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的纳税人存在者不愿意纳税的心理,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比较薄弱,对税收只是了解甚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意识和纳税的积极性不强。
二,纳税入纳税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一)传统赋税文化和“非霸P观念的影响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横征暴敛,有道是“苛政猛于虎”,这时的税在人们的头脑中无异于剥削掠夺。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国家并没有向个人直接收税,而是要求盈利的机构和单位当然主要是国有经济单位向国家上缴一定的收益。
虽然在性质上这和税收没有大的区别,但税的问题在国民生活中并没有显现出来,而税这个概念在人的头脑中更是一片空白。
在现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开支主要是通过规范化的税收渠道来获取,然而新的税收观念的树立必然会受到根深蒂固的“非税”观念的强烈抵抗。
习惯了无税状态的普通百姓,一旦面对要从自己的口袋里拿钱缴税,从心理上便不能适应,一种本能的反应就是逃,就是躲,能逃多少逃多少,能躲多久躲多久。
这些消极的赋税观念,是形成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的深层次原因。
(二)税收法律制度不健全,税收法律环境欠佳目前,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还缺乏进~步的完善,税收法律环境欠佳。
我国税收方面的法律很多,但是缺乏在整个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税收基本法。
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等制度不衔接、不规范。
执行的范围小,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修订的少,层次比较低。
对税收的征收、管作者简介:李珊,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法系.理、检查、监督,责罚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给具体执法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税法级次低,执法弹性大,对税法的刚性有很大影响,这是造成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缺失,纳税人享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我国税收的性质是‘1驭之于民,用之于民”,可是我们的许多纳税人却并不能明确所缴税款的去向。
长期以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实际做起来强化的却是“取之于民”,只强调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淡化了“用之于民”。
(四)税务征收机关执法不规范,征纳双方的关系不平衡我国税收所遵循的原则是“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而且又明确补充了“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越权减免税”。
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还由于政绩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或扭曲,普遍采取制定税收任务的做法。
美其名日是“计划”,实际上就是组织收入任务。
制定组织收入任务与依法征税本身就是相矛盾的。
征纳双方长久以来形成的关系不对等,造成了多数纳税人对诚信纳税的不屑一顾。
纳税人不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征纳双方总是处于一强一弱的态势。
三、增强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建议(一)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工作税务机关应将税法宣传教育与税务行政执法放在同等的位置,自上而下设置专职的税法宣传教育组织机构: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克服短期行为、突击行为,制定中长期税收宣传教育规划,采取多种灵活、切实有效的形式,全面深入宣传税法,真正将宣传教育落实到实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还应抓好国民教育的税法知识普及。
培养良好的公民纳税意识,应从娃娃抓起,将税法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列入教学大纲,通过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来普及税法知识,使国民从小就接受良好的税法知识教育,从小就树立良好的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二)建立健全税收法律制度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进一步明确我国税(下转第267页)257I_e媚l Sys t em A nd So c i et y堡垒!圭塾垒三呈!!兰型旦::』震麓霪翟鬟(二)一般盗窃未遂的定罪窃未遂是按既遂犯处理的。
结合本文开头案例进行分析王某的在分析一般盗窃未遂的定罪处罚时,首先明确一点,即该型盗窃未遂属于~般的盗窃既遂。
王某盗窃行为中其窃取的保险未遂不是因为数额没有达到“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因素导致柜中的现款数额为3900余元,明显超过了数额较大的标准。
但的,而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即该类型盗窃未遂的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王某没有打开保险柜,故属于一般的盗窃数额已经达到刑法分则的既遂标准。
该盗窃未遂在定罪处罚是未遂。
所以按照上述标准,对王某的盗窃未遂行为按照盗窃罪的依J{{{数额标准。
如果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就按照盗窃罪以数额基本犯拦JJ以数额较大的法定删,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较大的法定刑,即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比照该制,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类型的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数额达到“数额巨大”的标盗窃罪在司法实践中是最常见的犯罪类型之一,也是严重影准,就按照盗窃罪的结果加重刑,以数额巨大的法定刑,即3年以响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的犯罪之一。
然而盗窃罪犯罪未遂问题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比照该类型的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从刑法规范出处罚。
发,在对刑法规范正确解读的基础上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定罪处(三)数额盗窃未遂的定罪刑。
对于刑法规范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则必须坚持刑法的精所盗数额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法定数额这一标准应当成神,贯彻“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罪刑法定原则,并结合刑法理立盗窃未遂。
但是刑法没有解决对该种情况的犯罪未遂的处罚论做出合法的解读。
量刑的问题。
司法解释对未达到“数额较大”的盗窃未遂不以犯罪论处。
该解释不甚妥当。
没有达到“数额较大”这一标准,但也111二m jl!摧形杏通论.北京:法伸出版社.1994f2J岛锛毗.刑旺学参考旋丰J.北京:-},瑚人比J h播也观大孕出版社.1994.不能一概规定为不以犯罪论处,应该分情况而定,视具体盗窃案【3m铭附.删i上学.北泉:北京大学Ⅱj版m岛等教r f出版枉.2002.件的情况而定。
f5l苏腰湘删法宁.北j;(:q I固政法人学:l}敝礼.1994.对于没有达到“数额巨大”的盗窃未遂,司法解释规定:盗窃,器蒜i髻:翥;焉要嘉建!笺:孳裂鬃::2截00话2..’北热巾饵方正出版社.,996.未遂情节严重的,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的文物为盗罱盏篆裹::i掣;鬻墨竞Z瓷豢妻嚣黧。
d、!商;tl版筲教4t.仃20出。
版L拄.200"7.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可见在与数额有关的“数额巨大”的盗110】赵囊占巾陶刑澎£例与擘理研究北J;c:法律‘“版扎2004(上接第257页)收法制的立法原则、立法权限、纳税人、税务机关的权利义务等基本法则,特别是要明确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从而使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使纳税人的纳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还要在税收基本法的指导下,建立税收的征收、管理、检查、监督、责罚等环节的法律规范,逐步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提高我国税法的刚性。
另外,要修订税收程序法,尽快修订目前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在修订过程中应增加对纳税人服务的款项,作为尊重纳税人主体权利的准则,并使《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的有关规定更加具体化、更加有连续性、更加具有可行性,逐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税收程序法。
当税法法律体系形成以后,纳税人的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护,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才能体现,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也必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税收是纳税、征税、用税的有机统二体,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自然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依法征税和其他政府部门的依法用税。
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保证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公共支出应主要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财政应逐步对出竞争性领域,经济建没的投资主体应向企业转变,使纳税人真正体会到税收“用之于民”。
还要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如大量准备公共物品,采取适当的融资式,发挥市场机制f乍用,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提高供给效率。
国家还应制定政策法规,限制行政开支,对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搞形象工程的现象严厉查处,节省公共资金,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增强纳税人对政府的信任及纳税的积极性,使公民切身感受到纳税是为“自己服务”,这样公民的纳税人意识才会真正提高。
(四)规范税务机关的拙法行为,构建和谐平等的馥股征纳关系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双方形成一种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平等关系,纳税人才会感受到自身主体地位及权利、价值所在。
也只有当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税务机关的维护和保障时,纳税人才不会将纳税行为仅仅看作是一种被迫的经济行为,而视为一种权力实现行为,产生纳税后的满意权利的主观感受,并以自觉纳税缴款的行为来使自己的纳税人权利得以享有与实现。
纵观我国税制改革的实践,没有一项改革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出台的。
新税种的正式出台需要营造和改善“税收环境”,没有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是可以保证做到万无一失的。
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能不能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和完善。
经济发展尚需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税制的沿革也理应在税收实践中逐步发展。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是~项系统、长期的工程,觇不可能一躐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各面的通力协作,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依法纳税会在“润物无声”中得以实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