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授精技术

合集下载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8期胡子剑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以下程序:亲本的选育、亲本的催产、产卵受精、孵化。

1.亲本的选育1.1 亲鳅来源:亲鳅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体表光滑圆润、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1.2 亲本雌雄鉴别:雌,胸鳍短圆,扇形;雄,胸鳍尖长,镰刀状。

1.3 优良亲本选择:水温达22℃左右时(18~30℃ ),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鳅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鳅用于催产。

雌性:腹部轮廓明显、薄而呈透明状,有柔软感;雄性:第二性征明显,健康活泼;性比:自然产卵受精,雌∶雄=1∶1.5;人工授精,雌∶雄=2~3∶1。

1.4 亲鳅培育:泥鳅亲本雌雄分池培育,放养前3~5天在池底铺10~20cm基肥,培肥水质,进排水口安好防逃网。

亲鳅放入池塘后,适时投喂饲料蛋白不低于35%的全价配合饲料,适量搭配动物碎肉,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

投饵量一般占鱼重量的5%~8%。

产前日投两次,每日上午7-8时和傍晚各一次,其中上午投30%,下午投70%。

产后每日傍晚投饵一次。

培育期间每7~10天注新水10cm,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浆,每立方米水体为15~20g。

2.人工催产2.1 水温:水温稳定在16℃以上,开始人工催产。

2.2 催产药物种类及剂量:催产药物使用 HCG+LRHA2或DOM+ LRHA2 。

药物剂量:雌鳅2μg LRHA2+200IU HCG/尾,0.5~1.0mg DOM+2μg LRHA2/尾,雄鳅减半。

2.3 催产次数和时间:早期:4月底至5月底,泥鳅亲本成熟度较差、水温低,采用两次注射;盛期:6月初至8月底,泥鳅亲本成熟度好,水温高,采用一针注射。

注射时间,根据水温、效应时间来确定,自然产卵受精,要将产卵时间安排在清晨6点左右;人工产卵授精要将产卵时间安排在白天,便于操作。

泥鳅的人工繁养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养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养技术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

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成技术介绍如下:人工繁殖1、亲鳅来源与选择。

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

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雌雄配比1:3。

2、催产与孵化。

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

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

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

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

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

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

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

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平方米,孵化池深0.8―1米,注入水深0.3―0.4米,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23℃―25℃。

孵化过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

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轩发生畸形。

如遇阴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苗种培育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

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尾。

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

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水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

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名特优专题论文

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名特优专题论文

学号20140305110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名特优专题论文论文题目: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学生姓名:敬莎莎教育层次:大专专业名称:水产养殖技术指导教师:刘海燕2015年10月摘要: (2)关键词:泥鳅;成熟;繁殖;产卵 (2)1 亲鳅 (2)1.1 亲鳅的来源 (2)1.2 亲鳅的雌雄鉴别 (3)1.2.1 一般鉴别方法 (3)1.2.2 简易鉴别法 (3)1.3 亲鳅的选择 (4)1.4 亲鳅放养 (4)1.4.1亲鳅的投放 (4)1.4.2亲鳅的投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水质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繁殖前的准备工作 (5)2.1基础设施 (5)2.2泥鳅的人工催产 (6)2.2.1亲鳅配组 (6)2.2.2 催产剂与效应时间 (6)2.2.3 注射方法和剂量 (7)3 泥鳅的人工授精 (7)4 受精卵的孵化 (7)4.1 孵化方式 (7)4.2 孵化管理 (7)4.3孵化注意事项 (8)参考文献 (9)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敬莎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温江,611130)摘要:台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由于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脂肪较低,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同时,泥鳅的抗逆性强,食性广,养殖成本低,又因其独特的呼吸方式(除了可用鳃呼吸外,还可用皮肤呼吸以及特有的肠道呼吸),运输方便,所以泥鳅相对容易进行人工养殖。

近年来,泥鳅已成为水产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

[2]关键词:台湾泥鳅;成熟;繁殖;产卵泥鳅属于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4月上旬开始繁殖,5~6月是产卵盛期,繁殖的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在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泥鳅以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和美味的食用价值,成为了人们广泛喜爱的淡水鱼类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泥鳅的需求,人工繁育孵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一、基础设施搭建:泥鳅的人工繁育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场所和设施。

首先,需搭建水产养殖池,池子的大小和数量根据需求灵活确定。

其次,需要安装必要的水泵、过滤器和增氧设备,以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度。

此外,还需配置合适的光照设备,以模拟日夜交替的自然环境。

二、泥鳅种苗选取:泥鳅的种苗选取对繁育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通常可从市场或养殖场购买已经成活且健康的泥鳅,作为种苗开始繁育。

种苗的选择应重点关注其外观、精神状态和生长情况。

三、泥鳅人工孵化方法:1. 温水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初始阶段的孵化。

首先,将合适数量的孵化箱准备好,箱内填充适量的淡水和细石子。

然后,将已经授精的泥鳅鱼卵轻轻放入孵化箱中。

孵化箱内的温度需控制在25-28摄氏度之间。

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下,鱼卵会逐渐孵化成为孵化仔鱼。

2. 潜伏卵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中期的孵化。

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泥鳅鱼卵放入清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泥鳅仔鱼会自行孵化出来。

然后,可以将孵化好的仔鱼转移到合适的养殖池中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成长。

四、泥鳅人工育苗技术:1. 合理饲养管理:泥鳅孵化后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适宜的水温、饲料和养殖密度。

水温宜控制在20-25摄氏度,饲料应根据鱼体大小选择合适粒径的饲料,饲养密度要根据池子面积和水质情况,保证孵化鱼的生长和发育。

2. 疾病防治:在泥鳅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泥鳅疾病包括寄生虫、细菌感染等,可采用合适的药物和消毒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分为基础设施。

泥鳅如何人工繁殖

泥鳅如何人工繁殖

泥鳅如何人工繁殖泥鳅肉质细嫩、清香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药用。

从1995年至今,泥鳅数年走俏市场。

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那泥鳅如何人工繁殖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亲鱼采捕、选择及培育亲鱼最好是捕获产卵期的天然个体,集中时间强化培育。

北方泥鳅繁殖季节在每年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此期间天然亲鳅的采捕可采用地笼网作业。

利用泥鳅在傍晚活动频繁的特性,在池塘、稻田、水沟等泥鳅出没的地方设置地笼网,投放麦麸、玉米面、豆饼或者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作诱饵,地笼一端可安装集鱼网。

采捕的亲鳅需运回繁殖地,注意密度不要过。

大,否则会造成丰富的体表黏液脱落,导致亲鱼受伤感染。

另外易使水体表面漂浮一层泡沫,泡沫存在会阻断气体交换和泥鳅直接呼吸空气,易造成泥鳅死亡。

可在装箱时加入几滴豆油等植物脂肪,可阻止泡沫形成。

繁殖用泥鳅最好选择2龄以上。

年龄鉴别可通过鳞片辐射沟观察,也可通过体长和体重挑选。

雄性胸鳍较雌性长,且第2、3鳍条前缘末端尖而上翘,体长要求10厘米以上,体重13克以上;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性,胸鳍长宽大致相等,成圆钝的扇形,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腹部膨大,圆滚柔软。

无论是市场上购买的还是自己捕捞的,都要求体表鲜亮、无伤痕,黏液层丰富无破损。

亲鱼取回雌雄分开,水泥池暂养培育,水深50厘米,20尾/平方米。

每天清晨、傍晚投喂水丝蚓、枝角类、碎肉糜等动物性饵料,辅少量豆渣、麦麸等植物性饵料。

定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2~3天后检查亲鱼成熟情况,决定是否药物催产,成熟的个体鳍条上有明显的追星,用手挤压会有白色精液流出;成熟雌性个体生殖孔略充血红肿外翻。

亲鱼暂养培育不可超过5天,否则影响亲鱼繁育能力。

授精孵化水温22℃时亲鳅14小时后便可发情产卵,水温25~28℃时10小时后便趋于成熟发情产卵。

催产适温22~28℃,最适水温25℃,超过30℃受精率差,且胚胎易死亡。

泥鳅的人工繁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两种方法。

半人工繁殖:是采用人工催产自然繁殖泥鳅的方法。

选择成熟亲鳅,按雌、雄的比例1:1.2一1.5组成。

注射催产药物:鲤或鲫脑垂体(简称PG),每尾鳅用1一2个,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每尾注射800一1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每尾注射80一150微克。

另外,近几年有不少试验生产者通过实践证明,以上的催产药物在单独使用时没有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效果好。

因此,试验出这样几种配合方法:种是用LRH-A8毫克/尾加上HCG500国际单位/尾,催产的效果好,催产率达85%以上;第二种是用LRH-A5毫克/尾加上地欧酮(简称DOM)3毫克/尾,催产的效果较好,催产率达80%以上;第三种是HCG300毫克/尾加上地欧酮3毫克/尾,催产的效果好,催产率达90%以上。

以上的药物无论用哪一种,均要溶解在生理盐水中。

雄鳅的剂量在雌鳅的基础上减半。

由于泥鳅的个体小,每尾泥鳅注射液的量应不超过0.5毫升,以0.2一0.3毫升为宜,以免发生身体肿胀或药液溢出。

注射用4号不锈钢针头,1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前煮沸消毒),为了有效地控制进针的深度,可把针头锉短到0.2一0.3厘米长,或在针头的基部套上胶管,使针头仅露出0.2一0.3厘米的针尖,防止进针过深。

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好,其次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

泥鳅身体黏液多,很滑,为不损伤鳅体,要用湿纱布包住进行注射。

进针时注射器与鳅体呈30角为佳。

为了方便注射可用少量的麻醉剂,先对亲鳅进行麻醉。

麻醉后即注射催产针,然后放入产卵池中,很快即可苏醒。

麻醉药可用0.1克溶于50千克水中配制成麻醉液,催产的亲鳅在麻醉液仅需2一3分钟即被麻醉。

还可用普鲁卡因或是MS一222,按说明书的方法使用。

无论是用哪种催产药,在用之前都要先用少量的药物做1一2次试验,充分掌握好药量和时间后,再用于生产。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

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

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

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

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

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

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

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1〉常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

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

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 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0.2ml、雄鳅0.1ml,注射深度0.2cm。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类似物(LRH-A)5~10微克。

雄鳅剂量减半。

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

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

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

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鳅人工授精技术
如果让泥鳅自然产卵,每条雌鳅产卵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有的从4月下旬就产卵了,而有的能拖到8、9月份才产卵,这样很不方便生产管理,费时费力费工。

人工繁殖可以使亲鳅集中产卵,使卵集中孵化,可以得到大量的、规格一致的鳅苗,有利于规模华生产。

所以,有技术、有经验的养殖户,最好实行泥鳅的人工繁殖。

1.准备人工催产工具
进行泥鳅催产,应准备的常用工具有:小研钵2个,用来研磨脑垂体和精巢;1~2毫升注射器数个和4号注射针头数只,用来注射催产药物;剪子、手术刀、镊子各2把,用来摘取雄鳅精巢;家鹅的硬羽毛数支,用来搅拌精液和卵子;500毫升或1000毫升棕色玻璃瓶1个,用于存放格林氏液;10毫升或20毫升吸管2支,用于吸取格林式液;500毫升烧杯数只,用于存放卵和精液;数条毛巾,用于注射时包裹亲鳅;木桶或水盆数只,用于催产前存放亲鳅(图6)。

2.泥鳅人工催产的常用药物
人工催产的常用药物有三种:鲤鱼或鲫鱼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脑垂体要从活鲤鱼头上取,HCG和LRH-A可以向厂家订购。

现在我国生产鱼用
图6
进行泥鳅人工催产的工具
激素质量较好的厂家有:宁波第二激素厂,地址是浙江慈溪,邮编为315301;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地址是:宁波江东南路159-1号(宁波火车站乘7路公共汽车到“兴宁桥”下车即是),邮编为:315040;南京动物激素厂;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催产药物的制服和配制方法如下:
(1)脑崔体的制取和配制鲤鱼或鲫鱼脑垂体要在冬天或春天摘取。

先捉住一条500克以上的活鲤鱼或者250克左右的活鲤鱼,用电电昏或用锤子敲昏,用剪刀剪开眼上方的头盖骨,露出鱼脑,然后剪断脑与眼相连的白色较粗的脑神经,把整个鱼脑向前翻起,即能见到一粒白色小米粒大小的脑垂体,留在鱼脑下面的一个小窝内,用镊子沿脑垂体柄部轻轻钩一下,再用镊子小心将脑垂体托出,放到盛有丙酮或无水酒精的瓶子里(图7)。

每次可以多取出一些脑垂体,放在瓶子里,以后每隔4~6小时更换1次丙酮或无水酒精,连续脱水8~12小时后,取出晾干,再放在小瓶子内密封保存。

也可以直接保存在丙酮或无水酒精瓶中密封,直到用前晾干。

图7
摘取鲤鱼脑垂体
用的时候,将脑垂体配制成悬浊液。

先用研钵把晾干(一定要晾干)的脑垂体研成细粉,再逐渐加入格林氏液,搅拌均匀。

一般用量为每1尾亲鳅用1个垂体和0.2毫升格林氏液配成的悬浊液。

格林氏液的配方为:10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7.5克、氯化钾0.2克和氯化钙0.4克,充分溶解。

也可以用购买的医用生理盐水代替格林氏液。

(2)HCG和LRH-A的配制一般每尾雌鳅用LEH-A药5~8微克或HCG药300~400国际单位,雄鳅用药量减半,而每尾亲鳅注射剂量为0.2毫升。

所以配制时,可以取几尾鱼的用量,然后用几尾鱼的格林氏液剂量,溶解后用注射器抽取0.2毫升注射。

可以用医用生理盐水代替格林氏液。

3.进行泥鳅人工催产
当发现亲鳅培育池的个别雌雄亲鳅有追逐现象后,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亲鳅捕捉上来。

泥鳅溜得快,易粘泥,不好捕捉,通常用鳝笼捕捉、脸盆诱捕和干池清捕。

鳝笼捕捉是利用密眼鳝笼,夜晚放入亲鳅池,泥鳅夜晚出外觅食被捉。

脸盆诱捕是在洗脸盆里放上饵料,盆口罩上一块塑料布绷紧,塑料布上捅一两个拇指大小的洞,然后把面盆埋入亲鳅池底泥中,盆上沿与泥面相平,露出盆口,晚上泥鳅出外觅食,被饵料引诱而钻入盆中,第二天清晨连盆带鳅一块端出来。

干池清捕就是放干池水,清除底泥,边清边将泥鳅捡出。

捕出的亲鳅暂养于水桶或大盆中,等待催产(图8)。

图8
捕捉亲鳅的方法(1)鳝笼捕捉(2)脸盆捕捉(3)干池清捕
人工催产多在当天下午或傍晚进行,这样亲鳅正好在第二天凌晨或上午发情产卵,有利于生产操作。

人工催产时,捞出亲鳅,用湿巾包住,进行体腔注射或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要露出背部,注射器与鱼体呈30°角,针头朝向亲鳅头部方向,扎在侧线与背鳍之间的肌肉上,入针深度为0.2厘米,再把药液慢慢推入。

体腔注射要把泥鳅翻过来,腹部向上,注射部位是腹鳍或胸鳍基部,先抬起鳍条,从鳍基部无鳞处由后向前插入针头,使注射器与鱼体呈30°角,入针深度为0.2厘米,再慢慢推入药液(图9)。

为防止进针太深,可以用细胶管套住注射针基部,只露0.2~0.3厘米的针头。

图9
泥鳅人工催产的注射部位
将注射后的亲鳅放入网箱或水缸内,待其发情时再捞出进行人工授精,也可以把注射过药的亲鳅放入产卵池中同时放入人工鱼巢,让其自然产卵受精。

4.进行人工授精
注射激素后的亲鳅发情时间与水温后。

水温为20℃时,亲鳅15小时以后发情;水温为25℃时,亲鳅10小时以后发情;水温为27℃时,亲鳅8小时左右即可发情。

所以在4月份,如果傍晚催产,第二天上午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也可以在发现亲鳅激烈追逐后,再捞出来进行人工授精。

进行人工授精的操作过程,如图10所示。

图10
泥鳅人工授精操作过程
(1)取出精巢剪碎(2)在剪碎精巢中加入格林氏液予以稀释(3)挤出卵粒
(4)混合精卵(5)充分搅拌
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时,先捞出雄鳅,剖开腹部,取出精巢,放入研钵,用剪刀剪碎,加入格林氏液或0.7%的生理盐水,制成稀释液。

此液3小时内有效。

一般2~3尾鳅的精巢加30~50毫升生理盐水。

然后捞出雌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下面接上烧杯,左手从前至后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卵子流入烧杯中,随即加入精巢稀释液,用羽毛轻轻搅拌,让卵子充分接触精液受精。

静置5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几遍,洗去血水和污物。

然后将受精鳅卵均匀撒在窗纱或鱼巢上,移至网箱或育苗池中孵化,或将受精卵脱粘后移入孵化桶(缸)或环道中,进行人工孵化。

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发生挤不出卵子,则不要硬挤,可另换一条雌鳅做,而把这条雌鳅放入潜水中再发育一会。

前言家鱼人工繁殖,除培育出性腺成熟好的亲鱼并适时催产外,性能良好的孵化设备,也是提高出苗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水泥环道及孵化缸式两种流水孵化设备。

从使用情况看,有其长处,也有短处。

水泥环道,容卵量大,一般一次可放鱼卵1,000万粒左右,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不足的是造价高,周转慢,受精卵在环道里受流水旋转作用,分布往往不均,易发生“死角”,造成压卵、逼苗等现象。

孵化缸式,优点是机动灵活,适用小规模生产。

但水流量较难控制,也易发生幼苗的沉积和死亡。

近十年来,苗种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

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
孵化环道(桶)育苗、
网箱育苗、
小水泥池育苗
和小型土池育苗等。

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

1.孵化环道(桶)育苗。

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

直接采用环道培育鱼苗,提供了鳜鱼苗所需的生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鳜鱼苗开口摄食之际,投喂适口的饵料鱼―脱膜不久的其他活鱼苗,既满足了鳜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能够保持清新的水质。

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环道不易排污的缺点,防止环道内沉积淤泥和腐殖质。

培育5天~7天后应选择晴天,在上午10时左右适时转环。

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前12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保证转环时空腹,减少损失。

2.网箱育苗。

网箱是鳜苗培育的理想场所。

既可以保证有充足、易得的饵料,又有较清新的水进行不断交换。

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投喂刚脱膜不久的饲料鱼,需要经常洗箱,定期更换网箱,鱼苗管理比较繁琐,操作难度比较大。

网箱一般采取三级育苗法:I级箱,用40目~28目/3厘米的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4米~6米,宽1米,深1米;II级箱,用目大0.3厘米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III级箱,是用目大0.5厘米乙纶网片缝成的敝口箱,长2米,宽1米,深1米。

I、II、III三级网箱面积配套比例为l:10:20。

3.水泥池育苗。

水泥池一般为4米×6米×0.8米,也可稍大或小。

但底部必需有一定的倾斜,底部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水、排水装置。

排水装置由橡皮管和过滤网及支撑铁丝组成,橡皮管口固定于铁丝架中心,要求无论怎么放置都不致于排干池水,并保持一定的水位。

排水流量由排水管的数量和出水口高低控制。

4.小型土池育种。

鳜鱼长到3.0厘米左右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培育,投放量为15万尾/公顷左右。

池塘中必须预先培育饵料鱼。

一般在投放鳜鱼种前10天~15天放饵料鱼苗,投放量为1500万尾~2250万尾/公顷。

每天定时加入少量新水,谨防水质恶化。

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1平方米=9平方尺 1平方丈=100平方尺1 公顷=10000平方米=100公亩=15市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米=0.0015亩 1亩=666.67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