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养殖黄鳝、泥鳅技术

合集下载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技术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技术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既有利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黄鳝、泥鳅,提高稻田的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率(每亩总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是一项一举两得的生态种养好项目,值得大力推广。

1、稻田选择。

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自如,安全可靠,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土壤保水性能好的弱酸性土质田块。

2、稻田工程建设。

首先,加高、加宽、加固田埂:田埂要高出田面0.5米以上,宽0.4米左右;夯实田埂要做到不漏水,并在田块进、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

其次,要平整好田块,四周开挖宽、深各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开数条纵横沟,宽、深各0.3~0.4米,做到沟沟相通,形成“#”形字状,且沟系面积要占到稻田总面积的8%~10%。

再次,翻耕、暴晒、粉碎泥土后,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千克做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在3月底4月初还要往进、排水沟施50~100千克鸡粪,注水0.3米深,以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鳝、鳅鱼摄食。

3、水稻栽培要求。

选种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杂交一季稻,插秧规格20厘米×26厘米,并确保与正常水稻栽培一样的基本苗数。

4、鳝、鳅苗放养。

选择的鳝、鳅苗应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色或棕红色。

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30~50克/尾的鳝苗800~1000尾,混养泥鳅要占到鳝苗总数的5%。

苗种放养时温差不能过大,要用冷水均匀冲鳝苗,以避免鳝苗患“感冒”。

5、黄鳝饲养管理。

要保持水质清新、肥活和溶解氧丰富。

高温季节要加深水位15厘米左右,以利于黄鳝生长。

暴雨时要及时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黄鳝逃跑。

投喂动物性饵料一次不宜太多,以免败坏水质。

夏季要勤检查食场,捞掉剩饵,剔除病鳝。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食鲜活饵料,如小鱼、蚯蚓、蛆等,所以5~7天需投喂1次,投饵量为黄鳝总体重的30%~50%,投喂方法是把活小鱼、蛆等投入进、排水沟中,让黄鳝自由采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

稻田养黄鳝技术及设施

稻田养黄鳝技术及设施

稻田养黄鳝技术及设施介绍黄鳝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

从古代开始,黄鳝就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鳝养殖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法。

黄鳝是一种喜欢栖息于伪稻田的水生动物,因此,在稻田中养殖黄鳝,可以让黄鳝有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技术1. 建立稻鳝养殖场稻鳝养殖场应建于河流、小溪的附近,以便于水的取用和排放。

2. 选种选择优良品种的幼鳝进行放养,这样可以提高养殖的效益。

选择时,要注意鳝苗的大小,一般以5-8公分左右为宜。

3. 饲料饲料对于黄鳝的生长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昆虫、水蚤、草等作为饲料。

在喂食时,应按照黄鳝的口腔特点,选择合适的饵料,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 管理黄鳝的管理和其他养殖动物类似,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发生疫病。

在喂食时要注意饵料的控制,避免浪费。

果皮、菜叶等应分别进行处理,不要混合在一起投喂。

设施1. 记录表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记录饵料量、鱼群长势等信息。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饲料量和管理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2. 保温设施鱼塘的保温设施要齐全,因为黄鳝是夜间活动的,需要保证水温不会过低,否则会影响它们的生长速度。

3. 水泵水泵是稻鳝养殖的必备设施,可以保持水源的流动性以及水质的不断更新,从而提高黄鳝的生存环境。

4. 养殖网在稻池中设置养殖网,可以有效地隔离不同阶段的黄鳝,防止大小不一混杂导致的矛盾,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养殖方式。

通过合理的技术和设施,可以增加养殖效率并提高黄鳝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发生疫病。

南方地区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南方地区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南方地区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是将水稻种植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稻田浅水环境)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

泥鳅养殖在稻田里能够使两者相互促进,因泥鳅以稻田里的一些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为食,并经常钻进稻田泥土里活动,疏松田泥的同时加速了其中有机肥的分解,利于水稻根系对养料的吸收,从而实现稻、鳅双丰收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南方地区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南方泥鳅稻田养殖的优势稻田生态养殖泥鳅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较高、收效较快等特点,适合分散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下泥鳅市场行情好,经济价值高,是比稻田养鱼更有效益的水产养殖业。

稻田养殖泥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南方地区水田分布广泛,因而这种养殖模式很值得推广。

稻田建设适宜养殖泥鳅的稻田应具备排灌便捷、水源充足、无污染、不渗漏、田埂坚固等特点,且其面积不宜过大,在133.4m2以内为宜。

为了防止泥鳅逃逸,应当用薄膜、水泥板,或者用纱窗在稻田四周筑起30~50cm高的防逃墙,底部应深入田泥30cm以上,并在进出水口处加设网拦。

鱼沟是泥鳅在田间游走的主要通道,鱼溜是泥鳅避暑、避药的栖息场所,通过在田间开挖鱼沟与鱼溜,很好地解决了水稻与泥鳅共存的矛盾。

鱼沟应在稻苗插秧前挖好,环沟宽1m,深0.5m,开挖环沟的泥土用来加高加固田埂,中间部位鱼沟深宽均为0.4m,并保证沟与沟之间相通,形成“田”字形或者“井”字形,开沟的面积应占稻田总面积的5%以上。

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其距离田埂50~100cm较为合适,宽度控制在40~50cm,形状保持“十”字形,亦可为“井”字形。

除了开挖鱼沟还要开设鱼溜,鱼溜位置应选在排水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处,与鱼沟相同,面积以5~6m2为宜,深度保持在60cm以上,其作用在于施农药、化肥或者夏季高温时,为泥鳅提供栖息场所,也是集中捕捞泥鳅的有利场所。

稻田黄鳝、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黄鳝、泥鳅养殖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李双喜,等:稻田黄鳍、泥鍬养殖技术2021 ⑶:58-59•养殖业•稻田黄鳞、泥瞅养殖技术李双喜周文宗郑宪清吕巍巍吕卫光**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201403)收稿日期:2020-12-01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稻田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沪农科推字(20⑻第4 7号]*为通信作者摘 要:稻田养殖黄鳍、泥鍬,不仅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保护稻田的生态安全,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每667 Hi?纯利润在3 000元以上。

现对稻田黄鳍、泥鍬养殖相关技术要点及具体效益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稻田;黄鳍;泥鍬;养殖技术;效益分析中图分类号:S966.4稻田养殖黄鳍、泥鍬,不仅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保护稻田的生态安全,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现笔者拟对稻田黄鳍、泥鍬养殖相关技术要点及具体效益进行总结和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1稻田改造稻田要求土壤弱酸性、少泥沙、无冷浸水、土壤肥沃、有充足水源、枯水季也有新水供应、排灌水方便、四周硬实、降雨不溢水⑴。

选好稻田后,需对其进行改造,具体为:适当加 固田埋,使田燮高出水面40〜50 cm,田块底部宽 60 cm ;在稻田的一端设进水口和注水管,为防止黄鳍、泥鍬潜逃,可在进、出水口加设金属网栏,在田埋内侧挖沟埋入密眼网,在靠近排水口一侧的田 壇上开设1〜2个溢水口,并安设牢固的拦鱼栅;在稻田四周或稻田一角挖2〜4个宽3〜5 m 、深80〜100 cm 的暂养池,开挖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5%氏引;稻田边缘设置三面环沟,沟深80-100 cm 、宽180〜200 cm,稻田内部设置“井”形浅水沟,沟深30〜50 cm 、宽25〜30 cm ;在稻田的最低洼处开挖鱼述I,函沟深80 cm 左右,面积不小于100 m 2, 且要求鱼凶与水沟、环沟相通,以利于黄鳍和泥鍬 觅食、隐藏等。

稻田无公害养殖黄鳝技术

稻田无公害养殖黄鳝技术

《水产养殖》2010年第6期稻田无公害养殖黄鳝技术肖召旺《水产养殖》2010年第6期4黄鳝苗种放养待水稻移栽后,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淀(一般7~ 15d),秧苗返青,保持鱼沟内水质透明度25~30 cm,田面3~5cm水深。

每667m2放规格30~50尾/ kg的鳝苗1000~1200尾,同时套养5%的泥鳅,利用泥鳅上下窜动可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黄鳝相互缠绕。

鳝苗应选择无病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表黄色或棕红色的。

放养前用5%~10%的食盐溶液浸泡10~15min,消毒后入田,入田时水温相差不能超过2~3℃,可有效预防黄鳝“感冒病”、水霉病和防止将病原体、寄生虫带到新环境。

5饲养管理5.1饵料投喂黄鳝喜食蚯蚓、蝇蛆、螟虫、黄粉虫、飞蛾、水蛭、动物内脏、小鱼虾等,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

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养殖期间在鳝池上方悬挂电灯1只,灯泡离水面40cm左右,夜间利用灯光诱集昆虫落水以利黄鳝捕食。

由于黄鳝一般不吃配合饲料,故要经过人工驯食,驯食后也吃麸皮、菜饼、豆饼、米糠、瓜果皮等植物性饲料。

无论何种饲料都要保持新鲜适口,不能腐烂。

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1次,日投喂量为黄鳝体重的3%~5%左右。

以后逐渐提早投喂时间,经过1~2周的驯食,即可形成每日3次投喂9:00、14:00和18:00,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水质灵活掌握投喂量,坚持“四定”、“四看”,形成黄鳝集群摄食的生活习性。

5.2日常管理主要是田水的调节,要根据水稻各生长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采取苗期、分孽期稻田水深6~10cm。

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轻微搁田一次,拔节孕穗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cm,往后灌跑马水与搁田交替进行。

搁田期内,鱼沟水深要保持在15cm左右,并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

动物性饲料一次不宜投喂太多,以免败坏水质。

夏季要检查食场,捞掉剩饵,剔除病鳝。

高温季节加深水位15~20cm,利于黄鳝生长,暴雨时及时排水,以防池水外溢鳝苗逃跑。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

S u i c h a n y a n g z h i泥鳅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美誉!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泥鳅身价倍增!逐渐成为国人在餐桌上的佳品。

因此!大力发展泥鰍养殖前景可观。

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广泛!开展稻田综合生态养泥鳅可使水稻增产!鱼粮双收!我国已有许多稻田养殖泥鳅提高经济效益的实例!现将稻田养泥技术介绍如下"稻田的选择和改造"#"稻田的选择稻田选择进排水方便!土壤层较厚、泥层$%&'%()*土质疏松肥沃*少泥沙、雨天不溢水、保水力强的田块为好。

面积$&'亩。

"#$稻田的改造"#$#"田埂改造此举为了保持水位*预防旧埂渗漏。

田埂高度以+%&"%%()*埂基的宽度以"%%&"$%()*埂顶的宽度以,%&-%()为宜。

要夯实*防止大雨冲垮田埂。

"#$#$鱼沟设置鱼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沟三部分组成。

环沟是养殖泥鳅的主要场所*沟上口宽为.%()!底宽+%()!深+%()!沿田岸四周开挖!成环形!开挖的泥土用于加宽、加高、加固稻田堤岸。

田间沟是供泥鳅觅食活动的场所!视田块大小而定!可按“/”、“0”字形设置*一般宽、深'%&,%()。

在田的对角各挖一个暂养沟,面积一般可占稻田总面积的"+1&$+1。

在开挖环沟的同时*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用双层密网片做成拦鱼栅*防泥鳅鱼逃跑。

"#$#'防逃设施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

塑料布选择宽度为2%()。

每隔+%()插一个竹竿*以支撑固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左右。

$施肥$3"稻田施肥肥料要以饼肥和发酵的有机类肥为主*化肥为辅。

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比例为-+1和'+1。

养黄鳝泥鳅的池塘怎么建,一亩地能养殖多少黄鳝

养黄鳝泥鳅的池塘怎么建,一亩地能养殖多少黄鳝

养黄鳝泥鳅的池塘怎么建,一亩地能养殖多少黄鳝1、设置网箱:用聚乙烯网布制作网箱,形状为长方形,底面积在6-30平方米均可,深1-1.5米,用尼龙线缝合牢实。

2、建造土池:将稻田改建成宽度和长度适宜的土池,土池的蓄水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四周设置聚乙烯网布,接口用尼龙线缝合。

3、修建水泥池:修建大小适宜的水泥池,池口铺探头砖,四角做成弧形。

一、养黄鳝泥鳅的池塘怎么建1、设置网箱(1)养殖黄鳝的网箱一般用经久耐用的聚乙烯网布制作(使用寿命约为3年左右),网箱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底面积在6-30平方米均可,深度为1-1.5米,用尼龙线缝合牢实。

(2)在水深为1.5米以下的池塘设置网箱,可直接向池底打桩来进行固定;在深水池塘或水库设置网箱,可利用废油桶、轮胎等物体设置浮式网箱。

2、建造土池(1)在稻田内堆砌泥埂,将其改建成数个宽3米,长度不超过10米的小土池(这是目前比较经济的一种养鳝方式),需注意每个土池的蓄水深度要处于50厘米以上,每两排土池之间设一个排水沟,以便在需要时能分别排干单个小池内的池水。

(2)每个土池的四周要设置聚乙烯网布,以防黄鳝外逃,一般可使用宽度为1米以上的聚乙烯网布,将其埋在20-30厘米的泥土下,接口用尼龙线缝合,池口用竹杆支撑,让四周的网壁直立即可。

3、修建水泥池(1)修建大小为10-30平方米的水泥池,池深以60-80厘米为宜,池口铺探头砖,四角做成弧形,防止黄鳝外逃。

池底用混凝土打底,使池底略向出水口一边倾斜。

(2)在池底较低的一边设立排溢水管,可取2个直径为5厘米以上的塑料水管弯头,用一段长度大于池壁厚度的水管相连,将其埋入出水口的位置,使其一个弯头在池内,另一个弯头在池外。

(2)建造水泥池的缺点是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优点是使用周期长、管理更方便、节水性能好。

二、一亩地能养殖多少黄鳝1、1亩地能够养殖多少黄鳝主要取决于黄鳝的规格,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可以投放2公斤左右的黄鳝种苗(或每平方米投放5-6公斤),而1亩地约等于667平方米,即大约可以养殖1334公斤左右的黄鳝苗。

水产养殖之稻田泥鳅养殖

水产养殖之稻田泥鳅养殖

水产养殖之泥鳅稻田养殖
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较稻田养鱼更有前途的养殖方法。

稻田养鳅还具有保肥、增肥、提高肥效、除虫等作用,对促进水稻优质高产有较大作用,因而很适合推广。

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

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投饲量一般夏花阶段5%~8%,鳅种阶段5%左右,每天投饲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1/3,下午占2/3,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可不投饲料。

投饲一般投在食台上,食台距水底20~30厘米,每亩稻田可设3~5个食台。

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如发现水质变坏,泥鳅上下蹿动频繁,应马上换水或打跑马水。

田埂边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或在田埂上搭设丝瓜棚等,以利泥鳅在高温季节避暑降温。

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久效磷、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

防治病害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

平时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

泥鳅捕获
1、冲水捕捞。

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

此法适于水温20℃左右,泥鳅活动频繁时进行;
2、饵料诱捕。

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