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2018中考语文复习考点复习课件:专题7 议论文阅读 (共27张PPT)
广西玉林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0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广西玉林议论文阅读10篇(2003—2019)写作什么叶圣胸诸位现在写作,大概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国文教师按期出题目,教诸位练习,就要写作了;听了各门功课,有的时候要做笔记,做了各种试验,有的时候要做报告,就要写作了;游历一处地方,想把所见所闻及感想记下来,离开了家属和亲友,想把最近的生活情形告诉他们,就要写作了;有的时候有种观感凝结成一种意境,觉得要把这种意境化为文字,心里才畅快,也就要写作了。
以上几方面的写作材料都是诸位生活里原有的,不是从生活以外去触强找来的。
换句话说,这些写作材料都是自己的经验。
我们平时说话,从极简单的日常用语到极繁复的对于一些事情的推断和评论,都无非根据自己的经验。
因为根据经验,说起来就头头是道,没有瞎七搭八的无聊话。
如果超出了经验范围,空口说自话,一定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徒然供人家作为嗤笑的资料。
他一定知道自己有多少经验,什么方面他可以说话,什么方面他不配开口。
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在说话所不及的场合,就作文。
因此,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强拉到笔底下来。
这层意思好像很平常,其实很重要。
因为写作的态度就从这上边建立起来。
知道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写作材料应该以自己的经验为范围,这就把写作看作极寻常可又是极严正的事。
人人要写作,正同人人要说话一样,岂不是极寻常?不能超出自己的经验,不能随意乱道,岂不是极严正?现在个个学生要作文,但是往往听见学生说“我没有意思,没有材料,拿起笔简直写不出什么来”,或者说“今天又要作文了,真是讨厌”,这些话表示一种误解,以为作文是学校生活中的特殊的事,而且须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想意思,去找材料,自己原有的经验好像不配作为意思、不配充当材料似的。
再从这里推想开去,又似乎所谓意思、所谓材料是一种说来很好听、写来很亮,但不和实际生活发生联系的花言巧语。
这种花言巧语必须费很大的力气去搅寻,搜寻未必就能得到,所以拿起笔写不出什么来,就觉得作文真是一件讨厌的事。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之议论文阅读课件(共46张PPT)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中心论点。 题目是个问句,答案是中心论点 看题目 题目是个比喻句,本体句是中心论点 看开头 看结尾 题目是两者,两者的关系是中心论点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 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 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 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 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 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 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 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 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 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 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 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
答: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具体地论证了不以自我为中心, 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分论点。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 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 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 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 ,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 ,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 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 ,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 ,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5张PPT)

1.全文的论点是: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 得到人们的尊敬。 。
2.②段运用了 举例论证 ③段运用了 道理论证
的论证方法, 的论证方法。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如此”具体指代什么?
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 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 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 在贡献,在奋斗……
(3)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将……和……加以 比较(填论据),突出了(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 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用……(论据),深刻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 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 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 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 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 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2.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答题框架】文章通过.... 事例提出了的..... 中心论点,运用......论证方法)从......(分论点1) 和......(分论点2)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
B.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常设问题:1.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不能,这个强调了.....意思,删 减后的表达.....意思,与文章论点矛盾,所以不能删,这 个词体现了议论文的严密性、准确性。2.又如词语或段 落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 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语文专项议论文阅读讲座课件

2011海南中考 《
谈 尊 重》
15.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2分) 16.文中第③—④两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3分) 17.文中第⑤段中加
点的“这样”指的是
哪些内容?(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中说 “尊重,是无私的阳光 ,愿它普照人间”,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3分)
门宴上放虎归山,最终导致自己四面楚歌,
自刎乌江。相比之下的刘邦,虽然才略不及
项羽,但是为人谦逊,虚心纳谏,赢得了张
良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终于打败楚霸王,
建立了大汉王朝. (
)
对比论证
3311
第三十一页,共41页。
第二步:说清楚如何论证 ★
举了…事例 引用…名言 把…比作… 用…和…对比
论证了…的论点
使所讲的道理生动形象,明白易懂。
④对比论证
是非鲜明,说理透彻。
3344
第三十四页,共41页。
辨析论证方法并阐述其作用。
第一步:判定论证方法 第二步:说清楚如何论证
第三步:有什么效果
3355
第三十五页,共41页。
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节选)
践行绿色生活,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
违规成本。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匪类几无 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 而在新加坡,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通过 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约合人 民币1.2万到10万元的罚金;在德国,如果发现有人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段中的论据。
2222
第二十二页,共41页。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段中的论据:
答案1:陈正之终成
博学之士。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文阅读课件(18张PPT)

在论文当中,论点与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观点的材料,想要确认某个论点 是否为论文的中心论点,只需要看它是不是论据所证明的对象.
论点位置
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句段作用
议论文结尾: (1)深化中心论点,总结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观点。(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论证过程
句段作用
议论文开头: 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②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④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⑤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⑥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 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议论文阅读知识
部编版语文初中阅读课件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 ,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 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 、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 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具 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 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
议论三要素
论点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 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 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 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 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 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 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 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