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精选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分别于1938年和1943年发生在鄂西的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ldqu;宜昌大撤退&rdqu;是在日军大军压境、已经占领半个中国的危急关头,国民党政府通过宜昌长江航运,转移大批重要战略物资及其政府要员和受难民众的战略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ldqu;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rdqu;。
而&ldqu;石牌大战&rdqu;是中日双方争夺长江要塞石牌的一场生死决战。
此役胜败,关乎重庆及整个大后方的安危,历史将这场生死决战称之为&ldqu;中国《宜昌保卫战》以这两次重大行动为主线,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dqu;。
讲述了从1938年到1943年5年间&ldqu;四保宜昌&rdqu;的故事,即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和石牌大战,并依托这四大板块结构故事层层递进,烘托了&ldqu;民心不失、国门不倒&rdqu;的思想主题,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壮歌。
编导站在全民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角度,讲述我们全民族的抗战故事。
观看此剧,我们既看到了从将军张自忠到下级军官及普通士兵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也看到了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宜昌大撤退的无畏壮举,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高层对鄂西作战的巨大支持及关注,更看到了中共地下党直接参与谋划决策的诸多史实。
不过,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鄂西土家族人民给抗战提供的巨大支持。
当日军铁蹄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时,他们奋起抗战,不仅冒着枪林弹雨为宜昌撤退的船只做向导,而且自发地组成土家子弟队伍,直接参加对日作战。
从老人成老爹,到青年木尔、土家姑娘成四妹,这些普通百姓先后英勇捐躯。
正是这些不甘屈服的民众,正是他们身上这种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成为至今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ldqu;宜昌大撤退&rdqu;和&ldqu;石牌大战&rdqu;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徐佳塑造多个流血不流泪的荧幕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本次在电视剧《宜昌保卫战》饰演的胡宜生从一名国军伤兵,经过浴火重生,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抗战英雄,并最终走向了共产党的阵营,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
徐佳现场透露,演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戏,自己是有些疲惫了,但是在听完导演说了整个故事背景,看完导演发来的剧本后,被强大的历史背景所吸引。
因为只有有了历史背景,你才能发现你在历史中特别的鲜活,所以决定再演一次。
在塑造这个角色上对自己是一次挑战,炎热的天气穿着好几层衣服,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拍摄,并自叹当个硬汉也真心不容易。
在这个90后为主要观看人群的时代,这种抗战题材的大剧并不符合年轻观众的喜好。
徐佳表示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拍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观众通过一部作品感受到过去的这段历史,用这种方式走进年轻人的心中,让他们了解历史、传递正能量很有意义。
据悉,该剧将于9月19日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
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ldqu;宜昌大撤退&rdqu;和&ldqu;石牌大战&rdqu;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最新抗战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三篇

最新抗战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三篇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由国际知名影星吕良伟、陈小春、徐佳、童蕾等一众影星的史诗大剧的抗日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目前在央视八套热播。
在《宜昌保卫战》3-5集中。
在武汉陷落的同时,日军毒气弹开路,向应山、钟祥地区展开了侧后迂回攻击。
码头上,杨帆带着江防军宪兵登上了载有八路军人员物资的船只。
几番盘问后,杨帆突然向眼前的八路军干部亮出了自己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正在杨帆与八路军干部交接情报的同时,一位旗袍女子与他擦肩而过——此人正是他的妻子。
在回到房间后翻出与妻子合影的照片深深的注望,缓缓的说了一句&ldqu;你瘦了&rdqu;眼神中表达出对妻子的挚爱和思念。
吕良伟以电视剧《上海滩》丁力一角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活跃银幕30余年,出演了过百部作品,热心公益,以其返老还童的容颜,被喻为&ldqu;公益王、保养帝&rdqu;。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2】正在央视热播的《宜昌保卫战》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长江,讲述了从1938年宜昌大撤退到1943年石牌大战间,在长江边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
恰好笔者今夏从武汉自驾经宜昌到恩施,一路江山秀美令人叹为观止,再对比《宜昌保卫战》中的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实在感慨过去与现在的天壤之别,更引发对抗日将士们的敬意,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倍加珍惜。
《宜昌保卫战》作为一部全面反映&ldqu;四保宜昌&rdqu;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做到了对历史的真实的还原,因此在其中我们也能发现卢作孚、张自忠、吴奇伟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身影,也包括一系列的大小战斗,包括宜昌的大撤退与保卫战,以及其间的拉锯攻防战,包括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等,特别是大败日军,被誉为&ldqu;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dqu;的石牌大战等等,都被详略得当的呈现出来。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13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首播。
这对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来说,是个圆梦的时刻。
圆梦路上,宜昌一步一个脚印,步履清晰、步伐坚定……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国民族实业也西迁入川,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基地,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抗战期间,在宜昌发生了“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和宜昌石牌保卫战等影响重大的抗战历史事件。
“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余万人、100余万吨战略物资从宜昌到重庆的转移,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被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鄂西大会战的核心战役宜昌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八年抗战少有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段历史因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宜昌抗战”先后受到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都希望以其为题材拍摄大型抗战电影或电视剧,认为将这段历史搬上荧幕,对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抗战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二战传奇。
对宜昌来说,把这一题材搬上荧屏,更将凸显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动宜昌在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创造新的传奇。
把宜昌保卫战这一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题材搬上荧屏,是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宜昌积极寻求与实力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作为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点,精心谋划,强力推进。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宜昌保卫战》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真实、全面地反映了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保卫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前者为中国抗战保住了本钱与血脉,后者则直接保住了最后一道国门,拱卫了重庆大后方的安全。
整部剧不仅重现了历史,更让历史推动着剧情发展。
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范文,快来看看吧,欢迎欣赏。
宜昌保卫战【篇一】35集史诗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于近日收官,该剧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1943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
走心的场景制作,细腻的情感刻画,高度的情感共鸣,《宜昌保卫战》自登陆央视八套以来,赢得观众的一直好评,收视率持续走高,甚至创下索福瑞csm实时收视率破3的收视神话。
该剧由齐星、孟凡耀精英搭档联合打造,演员徐佳、侯勇、童蕾、吕良伟、陈小春、岳旸实力加盟,不论是制作班底,亦或是演员阵容,《宜昌保卫战》都不得不称之为一部良心之作!作为一部有历史背景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战争场景的展现必不可少,为了还原历史的实事,制作组首先以历史资料查询及当地采访为起始,随后到宜昌实地考察,为了表现出宜昌大撤退的历史画卷,制作组不仅在宜昌闹市区重金置景,仿建了当年的宜昌大码头;为了表现石牌大战的剧情,主景地就搭建在三峡石牌要塞的原址上。
战争场景的还原,摄制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宜昌周围环境,一点一滴的根据历史资料严谨再现二战战场。
为了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剧集走向以及剧中的人物情感,《宜昌保卫战》虚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人物胡宜生,通过他串起了背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如卢作孚先生,张自忠将军等,还有许许多多在这段历史当中的一些真实的人物,他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所有的灵魂和所有的事件,除此之外,从日本特务暗杀卢作孚到国民党军队的所有人物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根据名字都可查询到人物。
《宜昌保卫战》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适宜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那段战乱岁月。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篇一】战争是残酷的,侵略更是可耻可恨的,中国军民在抗日的血泪历程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的仇恨,更有匹夫的义勇,和抗战儿女的壮烈。
全新演绎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不仅将目光锁定在了“宜昌大撤运”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更用荆楚人独特而英勇的抗日历程,让观众们重新历经一次血与恨的洗礼。
家仇国恨不能忘,警钟更要长鸣。
宏大的视角,不仅体现在精制的战争场面和震撼的陆海空全都有的硬件方面,还有全剧从开始便浓厚地营造出的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下,从兵戎天下的乱世到人心惶惶的个人,从国共各方的不畏生死的努力,到战火烧身的兵将奋勇,以及谍战随行的谜与乱……都让《宜昌保卫战》在看似小格局小背景中管中窥豹到整个中国的抗日战场。
尤其是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才华和意志都在剧中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宜昌,作为荆楚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
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
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在宜昌这块热土上,不仅发生着改变历史影响历史的大事,更有如土家人热爱这一方水土的热情和奔放。
剧中不仅呈现出国共等方面的抗日事迹,宜昌军民在日军来袭时的表现,更融入宜昌地区特有的人文风情于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当中。
就像土家人钟爱的摆手舞,收获时,打猎后,都会用这样的欢歌笑语来祭奠成功的喜悦。
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宜昌保卫战》中是那么的人情味儿十足,风土特色十足。
奔涌的`长江横穿宜昌,成就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更成就了宜昌千百年的历史。
“宜昌大撤运”在这“最后的国门”,保家卫国的抗日高潮在英雄之城宜昌。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导语: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是近年来影视创作的热点。
但有的编导以短平快的创作低就于市场需求,创作出一些粗制滥造、带有戏说味道的“神剧”,为社会所诟病。
因此,如何用高品质的作品真实再现抗日战争那段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从而形成一段对现实中的民族文化精神有所滋养的影像记忆,成为艺术家们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视剧宜昌保卫战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分别于1938年和1943年发生在鄂西的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宜昌大撤退”是在日军大军压境、已经占领半个中国的危急关头,国民党政府通过宜昌长江航运,转移大批重要战略物资及其政府要员和受难民众的战略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石牌大战”是中日双方争夺长江要塞石牌的一场生死决战。
此役胜败,关乎重庆及整个大后方的安危,历史将这场生死决战称之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保卫战》以这两次重大行动为主线,讲述了从1938年到1943年5年间“四保宜昌”的故事,即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和石牌大战,并依托这四大板块结构故事层层递进,烘托了“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思想主题,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壮歌。
编导站在全民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角度,讲述我们全民族的抗战故事。
观看此剧,我们既看到了从将军张自忠到下级军官及普通士兵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也看到了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宜昌大撤退的无畏壮举,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高层对鄂西作战的巨大支持及关注,更看到了中共地下党直接参与谋划决策的诸多史实。
不过,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鄂西土家族人民给抗战提供的巨大支持。
当日军铁蹄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时,他们奋起抗战,不仅冒着枪林弹雨为宜昌撤退的船只做向导,而且自发地组成土家子弟队伍,直接参加对日作战。
从老人成老爹,到青年木尔、土家姑娘成四妹,这些普通百姓先后英勇捐躯。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电视剧《宜昌保卫战》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战”两大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1943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欢迎阅读!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一)由徐佳、童蕾、侯勇、陈小春、吕良伟等领衔主演的大型史诗抗战剧《宜昌保卫战》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持续热播。
该剧凭借还原史实的剧本创作,恢弘浩瀚的实景拍摄,以及浪漫的英雄主义情怀,播出过半收视率与品质口碑一路上涨。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侯勇悲壮出演铁血军魂前日剧情中,在保卫宜昌的枣宜会战中,日军飞机对前线的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上百次的轰炸,对于当时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来说战争局势更是举步维艰。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亲自带领有限兵力,东渡襄河抱定舍生取义的必死信念抗击日寇,成功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
不料因电台密码泄露而遭到日寇围攻,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张自忠临危不惧,死战不退,指挥部队反复拼杀,直至壮烈殉国。
上将张自忠,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军队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军衔将领。
《宜昌保卫战》中张自忠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侯勇,谈及此次所饰演的角色时,侯勇表示因为自己是军人出身,所以更加希望通过自己对张自忠将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的“铁血军魂”。
“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战而死,虽死犹生。
”张自忠将军牺牲前慷慨悲壮的内心独白,借由侯勇浑厚磁性的嗓音念出,让人忍不住心恸泪下。
剧中还刻画了胡宜生(徐佳饰)等冒着枪林弹雨从日军手上抢回张自忠将军遗体,一路护送灵柩返回宜昌,宜昌万人空巷,十万民众不畏日机轰炸,在江边码头含泪送别张自忠将军的场景。
不少观众看后纷纷留言表示太感人了。
军统站长朱若愚遭遇双重考验陈小春本色出演诠释复杂人性在昨晚的剧情中,朱若愚(陈小春饰)再次登场,和郑贞一起潜回宜昌城,向江美云(童蕾饰)下达新的任务,却在离开时,不慎引起了古贺一郎的注意,被抓进了审讯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精选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精选范文800字这是一段发生在宜昌的真实历史。
这又是一段三峡大学的校史。
用寻找高志航遗骸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半个多世纪前的宜昌抗战史。
剧中运用时间静止的手法,让现代时间静止,让过去的时间流淌,达到复现历史的效果。
在历史中,寻找到中国梦的影子,与如今的中国梦形成映衬。
无数个小我的梦汇集到一起成就了中国梦。
在舞台呈现上,运用了富有年代感的歌咏、口技、手风琴演奏,让听觉上更丰富。
运用了戏中戏、现代舞美等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表演层次。
同时运用了灯光、音效、LED背景视频等科技手段,多样化再现了当年宜昌码头的真实风貌。
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首播。
这对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来说,是个圆梦的时刻。
圆梦路上,宜昌一步一个脚印,步履清晰、步伐坚定……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国民族实业也西迁入川,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基地,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抗战期间,在宜昌发生了“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和宜昌石牌保卫战等影响重大的抗战历史事件。
“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余万人、100余万吨战略物资从宜昌到重庆的转移,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被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鄂西大会战的核心战役宜昌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八年抗战少有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段历史因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宜昌抗战”先后受到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都希望以其为题材拍摄大型抗战电影或电视剧,认为将这段历史搬上荧幕,对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抗战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二战传奇。
对宜昌来说,把这一题材搬上荧屏,更将凸显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动宜昌在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创造新的传奇。
把宜昌保卫战这一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题材搬上荧屏,是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宜昌积极寻求与实力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作为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点,精心谋划,强力推进。
市委宣传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后与凤凰卫视、北京合润传媒、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就电视剧的拍摄进行了多次磋商与沟通。
XX年,凤凰卫视、合润传媒来宜沟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合润传媒就聘请编剧由甲撰写剧本。
市委宣传部抽调专人,配合由甲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实地采访,收集了大量丰富翔实资料,经过两年时间打磨,完成了剧本大纲和30集分集剧本的初期创作。
为确保《宜昌保卫战》的创作生产质量并争取在央视播出,经反复比选,XX年下半年最终确定宜昌市与省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该电视剧。
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从凤凰卫视收购了该剧本版权,并组建了全国一流的创作团队,孟凡耀担任制作,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陈小春、吕良伟、施京明、陈超、木幡龙、刘明明等新老人气影星出演。
导演齐星历时半年亲自对由甲版的剧本进行了修改完善,于XX年3月完成剧本创作。
该剧按照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要求,将艺术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全剧突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把“英雄主义”、“国魂”和宜昌地域文化予以充分体现。
期间,市领导马旭明、廖达凤多次赴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台汇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的拍摄制作工作。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高度重视该剧的拍摄工作,亲自听取汇报,并将该剧命名为《宜昌保卫战》。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精选范文800字在《宜昌保卫战》中饰演胡宜生的徐佳,对历史上的宜昌大转运说得头头是道:“宜昌大转运承载了整个中国当时的民族工业原始积累的撤离,各方势力、一系列的人和事都在宜昌码头上交织,所以我对这个故事很有兴趣,这也是我接这个戏的初衷之一。
”对于胡宜生这个角色,他说:“这是一个串联所有真实人事的角色,一生为宜昌而生。
”面对陈小春、侯勇、吕良伟等资深前辈,徐佳表示和他们飙戏“非常紧张,又特别过瘾”,尤其是在交流方面,“二位老师大多数时间都在用粤语,我就需要去理解他们粤语方面一些东西,但他们特别牛的是,他用眼神还有他的表情已经传达了很多关于这个戏里面的间接内容。
所以说演的时候,在模糊当中带着一种清晰,较起劲来也是非常有意思。
”谈到对当下小鲜肉看法,徐佳“觉得自己也很喜欢小鲜肉们”,也希望他们能向莱昂纳多看齐,“多思考在戏里走心”。
对于大热IP,徐佳表示可以接纳,并以韩国成功翻拍《步步惊心》为例,证明“拍讲究的东西不将就,才能让更多观众喜欢”。
童蕾:依然对爆破戏有阴影此前童蕾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拍戏受伤的照片,引发众多网友对她“牵肠挂肚”。
如今童蕾的伤已经痊愈,但她坦言“依然对爆破戏有心理阴影”,“那一回受伤其实挺乌龙的,烟火师已经说好等我跑过去之后才引爆,但是我太担心我跑得不够快,它就在我身边爆炸了,特别紧张,所以跑得非常非常快,结果被自己绊倒了,整个人飞了出去。
”除了受伤这个插曲,董蕾笑称整个拍戏过程还是很开心的,“齐星导演就像一个老顽童,工作起来又特别高效、一丝不苟;徐佳在戏外其实很逗逼,我微博上还有他跟着音乐跳舞的视频,回看一次笑一次;侯勇老师在生活中很会照顾女生,经常调节气氛;陈小春演朱若愚的确跟他以前的角色差别很大,但是他演得很认真很投入,只要不老想着和以前的他相比,就完全不会跳戏了。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精选范文800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宜昌保卫战》再现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历史,不算日寇侵华旧账是有前提的:“正视历史才能睦邻友好!互惠互利才能继往开来!”达农乃沦陷区遗后村樵,倍感国家主权独立之重要!倍感社稷安宁和平之重要!《宜昌保卫战》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1943年“石牌大战”两个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1943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
该剧以四大板块结构故事,以层层递进、重重压抑,最后反戈一击、势成逆转的戏剧结构,使得剧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演绎了“民心不失,门户不倒”的主题思想与深刻内涵。
剧中这种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
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
因此,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1938年春,随着国民政府的西撤,大批人流、物流,从华东、华中、华北地区涌向四川。
10月距宜昌仅300公里的华中重镇武汉沦陷后撤退潮达到顶峰。
只有10万人口的宜昌城已被滚滚而来的难民和源源不断运来的战时物资挤满,各种滞留人员最多时达3万。
人多船少,宜昌城区通惠路到船码头,大街小巷都是人,所有的旅店客栈、学校,街头都挤满了人。
据当时报载,1938年内先后到过宜昌的有蒋介石、李宗仁、陈诚、汪精卫、冯玉祥、陶行知、老舍、李四光、黄松龄、王芸生、于毅夫、程希孟等众多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社会贤达。
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陶铸、钱瑛、曾志、何功伟、雍文涛、韦君宜、刘真、马识途等也在宜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
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三姐妹也同样飞抵宜昌,慰问抗战伤兵。
还有一批批从华北、华东战区抢救出来无家可归的孤儿难童数千名。
他们是由战时儿童保育院(这个组织是经周恩来、宋庆龄、宋美龄提议建立,并决定在宜昌设立难童接送站)将各地送来的难童,集中在宜昌,然后送他们乘船进四川。
1938年中山舰殉难后受伤的抗战伤兵胡宜生,回宜昌养伤时正赶上宜昌大撤运。
在号称“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中,胡宜生结识了共产党,并在共产党的感召下积极组织宜昌社会各界投入大撤运工作,使大撤运奇迹般地完成。
胡宜生在成为宜昌英雄的同时,也赢得了土家妹子成四妹的爱情。
随后,胡宜生随江防军驰援枣宜会战,见证张自忠为保宜昌而战死疆场,深感震撼。
宜昌沦陷后,胡宜生拉起一支以土家族划夫队为主的民间武装,号称红旗营,不断袭扰打击日寇。
1943年,日寇发起鄂西会战目标直指长江天堑石牌要塞,妄图拿下石牌,威逼重庆。
胡宜生在中共地下党的指导下,率领民间武装,广泛发动群众,运送粮食与武器弹药,支援江防军作战,在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大战中大败日军,从而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日壮歌!笔短纸薄,正义无疆!今天我们在银屏前通过创作者的呕心沥血,通过众明星的倾情演绎,吹着空调嗑着瓜子躺在家里静静的观看电视里的《宜昌保卫战》这部电视剧,没有扑鼻硝烟,没有血色残阳,没有彻骨失亲之痛,但是我想我们至少应该懂得铭记历史!应该懂得感恩缅怀先烈!应该尽力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