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

电视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大全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分别于1938年和1943年发生在鄂西的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ldqu;宜昌大撤退&rdqu;是在日军大军压境、已经占领半个中国的危急关头,国民党政府通过宜昌长江航运,转移大批重要战略物资及其政府要员和受难民众的战略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ldqu;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rdqu;。
而&ldqu;石牌大战&rdqu;是中日双方争夺长江要塞石牌的一场生死决战。
此役胜败,关乎重庆及整个大后方的安危,历史将这场生死决战称之为&ldqu;中国《宜昌保卫战》以这两次重大行动为主线,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dqu;。
讲述了从1938年到1943年5年间&ldqu;四保宜昌&rdqu;的故事,即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和石牌大战,并依托这四大板块结构故事层层递进,烘托了&ldqu;民心不失、国门不倒&rdqu;的思想主题,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壮歌。
编导站在全民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角度,讲述我们全民族的抗战故事。
观看此剧,我们既看到了从将军张自忠到下级军官及普通士兵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也看到了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宜昌大撤退的无畏壮举,还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高层对鄂西作战的巨大支持及关注,更看到了中共地下党直接参与谋划决策的诸多史实。
不过,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鄂西土家族人民给抗战提供的巨大支持。
当日军铁蹄踏上这块美丽的土地时,他们奋起抗战,不仅冒着枪林弹雨为宜昌撤退的船只做向导,而且自发地组成土家子弟队伍,直接参加对日作战。
从老人成老爹,到青年木尔、土家姑娘成四妹,这些普通百姓先后英勇捐躯。
正是这些不甘屈服的民众,正是他们身上这种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成为至今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ldqu;宜昌大撤退&rdqu;和&ldqu;石牌大战&rdqu;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徐佳塑造多个流血不流泪的荧幕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本次在电视剧《宜昌保卫战》饰演的胡宜生从一名国军伤兵,经过浴火重生,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抗战英雄,并最终走向了共产党的阵营,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
徐佳现场透露,演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戏,自己是有些疲惫了,但是在听完导演说了整个故事背景,看完导演发来的剧本后,被强大的历史背景所吸引。
因为只有有了历史背景,你才能发现你在历史中特别的鲜活,所以决定再演一次。
在塑造这个角色上对自己是一次挑战,炎热的天气穿着好几层衣服,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拍摄,并自叹当个硬汉也真心不容易。
在这个90后为主要观看人群的时代,这种抗战题材的大剧并不符合年轻观众的喜好。
徐佳表示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拍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观众通过一部作品感受到过去的这段历史,用这种方式走进年轻人的心中,让他们了解历史、传递正能量很有意义。
据悉,该剧将于9月19日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
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ldqu;铁血硬汉&rdqu;,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ldqu;宜昌大撤退&rdqu;和&ldqu;石牌大战&rdqu;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最新抗战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三篇

最新抗战剧宜昌保卫战观后感三篇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由国际知名影星吕良伟、陈小春、徐佳、童蕾等一众影星的史诗大剧的抗日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目前在央视八套热播。
在《宜昌保卫战》3-5集中。
在武汉陷落的同时,日军毒气弹开路,向应山、钟祥地区展开了侧后迂回攻击。
码头上,杨帆带着江防军宪兵登上了载有八路军人员物资的船只。
几番盘问后,杨帆突然向眼前的八路军干部亮出了自己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正在杨帆与八路军干部交接情报的同时,一位旗袍女子与他擦肩而过——此人正是他的妻子。
在回到房间后翻出与妻子合影的照片深深的注望,缓缓的说了一句&ldqu;你瘦了&rdqu;眼神中表达出对妻子的挚爱和思念。
吕良伟以电视剧《上海滩》丁力一角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活跃银幕30余年,出演了过百部作品,热心公益,以其返老还童的容颜,被喻为&ldqu;公益王、保养帝&rdqu;。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2】正在央视热播的《宜昌保卫战》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长江,讲述了从1938年宜昌大撤退到1943年石牌大战间,在长江边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
恰好笔者今夏从武汉自驾经宜昌到恩施,一路江山秀美令人叹为观止,再对比《宜昌保卫战》中的生灵涂炭、国破家亡,实在感慨过去与现在的天壤之别,更引发对抗日将士们的敬意,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倍加珍惜。
《宜昌保卫战》作为一部全面反映&ldqu;四保宜昌&rdqu;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做到了对历史的真实的还原,因此在其中我们也能发现卢作孚、张自忠、吴奇伟等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身影,也包括一系列的大小战斗,包括宜昌的大撤退与保卫战,以及其间的拉锯攻防战,包括枣宜会战、鄂西会战等等,特别是大败日军,被誉为&ldqu;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dqu;的石牌大战等等,都被详略得当的呈现出来。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13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首播。
这对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来说,是个圆梦的时刻。
圆梦路上,宜昌一步一个脚印,步履清晰、步伐坚定……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国民族实业也西迁入川,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基地,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抗战期间,在宜昌发生了“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和宜昌石牌保卫战等影响重大的抗战历史事件。
“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余万人、100余万吨战略物资从宜昌到重庆的转移,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被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鄂西大会战的核心战役宜昌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八年抗战少有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段历史因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宜昌抗战”先后受到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都希望以其为题材拍摄大型抗战电影或电视剧,认为将这段历史搬上荧幕,对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抗战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二战传奇。
对宜昌来说,把这一题材搬上荧屏,更将凸显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动宜昌在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创造新的传奇。
把宜昌保卫战这一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题材搬上荧屏,是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宜昌积极寻求与实力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作为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点,精心谋划,强力推进。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宜昌保卫战》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真实、全面地反映了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保卫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前者为中国抗战保住了本钱与血脉,后者则直接保住了最后一道国门,拱卫了重庆大后方的安全。
整部剧不仅重现了历史,更让历史推动着剧情发展。
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范文,快来看看吧,欢迎欣赏。
宜昌保卫战【篇一】35集史诗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于近日收官,该剧以1938年“宜昌大撤退”及1943年“石牌大战”两大震惊世界的抗战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38-1943五年间发生在宜昌的抗战故事。
走心的场景制作,细腻的情感刻画,高度的情感共鸣,《宜昌保卫战》自登陆央视八套以来,赢得观众的一直好评,收视率持续走高,甚至创下索福瑞csm实时收视率破3的收视神话。
该剧由齐星、孟凡耀精英搭档联合打造,演员徐佳、侯勇、童蕾、吕良伟、陈小春、岳旸实力加盟,不论是制作班底,亦或是演员阵容,《宜昌保卫战》都不得不称之为一部良心之作!作为一部有历史背景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战争场景的展现必不可少,为了还原历史的实事,制作组首先以历史资料查询及当地采访为起始,随后到宜昌实地考察,为了表现出宜昌大撤退的历史画卷,制作组不仅在宜昌闹市区重金置景,仿建了当年的宜昌大码头;为了表现石牌大战的剧情,主景地就搭建在三峡石牌要塞的原址上。
战争场景的还原,摄制组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宜昌周围环境,一点一滴的根据历史资料严谨再现二战战场。
为了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剧集走向以及剧中的人物情感,《宜昌保卫战》虚构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人物胡宜生,通过他串起了背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如卢作孚先生,张自忠将军等,还有许许多多在这段历史当中的一些真实的人物,他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所有的灵魂和所有的事件,除此之外,从日本特务暗杀卢作孚到国民党军队的所有人物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根据名字都可查询到人物。
《宜昌保卫战》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适宜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那段战乱岁月。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篇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宜昌保卫战》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剧看到一大半,最遗憾的还是剧本落了俗套。
太多的年轻姑娘,太多不靠谱的爱情,仿佛抗战故事没有几个女人就不人性化。
结果是大大削弱了战争剧的力度。
战争剧里可以有女人,但刻画难度比男性角色要大很多,而且一旦不成功就会使整个剧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例如,刚描述完日军使用毒气就来了那位宁护士,以无比天真烂漫的语气告诉胡少校“小鬼子使用了毒气,使我军伤亡惨重,我是被调来......我回头找你去啊!”。
好不轻松愉快,小鸟依人。
回想起曾读过的'关于苏联卫国战争女兵的纪实文学作品,她们中幸存下来的,虽然才二十几岁,但许多人的头发全白了,比那些没上战场的姑娘看上去象老了几十岁。
可见战争对女性精神的摧残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
我们不能要求影视作品对战争的揭露都达到如此的深度,但起码不应该流于肤浅。
有的编导知难而退,拍纯男性的战争剧,不失为有自知之明的选择,而且不乏成功的例子。
如果选择迎难而上,那就要作足功课,慎重思考一个整天面对血泊中的士兵和那些残缺不全的躯体的姑娘是怎样生活,怎样笑,怎样爱的。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2《宜昌保卫战》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宜昌抗战史,它将“宜昌大撤退”前后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搬上舞台,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作为宜昌人的自豪。
整部剧让我心潮澎湃,难以忘记。
特别是剧中的`男一号胡宜生跋山涉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率领民众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宜昌大撤退,让震惊中外的宜昌大撤退奇迹般成功了,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随着剧情的进展,我才了解到胡宜生集结的民众军队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甚至还在一路上产生不少意见分歧,内部冲突不断,有些将士鲁莽冲动,看着看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越来越担心,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竟然取得了胜利,太不可思议了。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
爱国电影《宜昌保卫战》观后感【篇一】战争是残酷的,侵略更是可耻可恨的,中国军民在抗日的血泪历程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的仇恨,更有匹夫的义勇,和抗战儿女的壮烈。
全新演绎的抗战剧《宜昌保卫战》不仅将目光锁定在了“宜昌大撤运”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更用荆楚人独特而英勇的抗日历程,让观众们重新历经一次血与恨的洗礼。
家仇国恨不能忘,警钟更要长鸣。
宏大的视角,不仅体现在精制的战争场面和震撼的陆海空全都有的硬件方面,还有全剧从开始便浓厚地营造出的真实的历史大背景下,从兵戎天下的乱世到人心惶惶的个人,从国共各方的不畏生死的努力,到战火烧身的兵将奋勇,以及谍战随行的谜与乱……都让《宜昌保卫战》在看似小格局小背景中管中窥豹到整个中国的抗日战场。
尤其是荆楚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才华和意志都在剧中得到了真实的表现。
宜昌,作为荆楚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
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
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在宜昌这块热土上,不仅发生着改变历史影响历史的大事,更有如土家人热爱这一方水土的热情和奔放。
剧中不仅呈现出国共等方面的抗日事迹,宜昌军民在日军来袭时的表现,更融入宜昌地区特有的人文风情于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当中。
就像土家人钟爱的摆手舞,收获时,打猎后,都会用这样的欢歌笑语来祭奠成功的喜悦。
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宜昌保卫战》中是那么的人情味儿十足,风土特色十足。
奔涌的`长江横穿宜昌,成就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更成就了宜昌千百年的历史。
“宜昌大撤运”在这“最后的国门”,保家卫国的抗日高潮在英雄之城宜昌。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

关于宜昌保卫战观后感导语:宜昌保卫战以四大板块结构故事,以层层递进、重重压抑,最后反戈一击、势成逆转的戏剧结构,使得剧情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演绎了“民心不失,门户不倒”的主题思想与深刻内涵。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电视剧《宜昌保卫战》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1】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铁血硬汉”,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战”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徐佳塑造多个流血不流泪的荧幕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本次在电视剧《宜昌保卫战》饰演的胡宜生从一名国军伤兵,经过浴火重生,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抗战英雄,并最终走向了共产党的阵营,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铁血硬汉”。
徐佳现场透露,演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戏,自己是有些疲惫了,但是在听完导演说了整个故事背景,看完导演发来的剧本后,被强大的历史背景所吸引。
因为只有有了历史背景,你才能发现你在历史中特别的鲜活,所以决定再演一次。
在塑造这个角色上对自己是一次挑战,炎热的天气穿着好几层衣服,在恶劣的环境下完成拍摄,并自叹当个硬汉也真心不容易。
在这个90后为主要观看人群的时代,这种抗战题材的大剧并不符合年轻观众的喜好。
徐佳表示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拍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观众通过一部作品感受到过去的这段历史,用这种方式走进年轻人的心中,让他们了解历史、传递正能量很有意义。
据悉,该剧将于9月19日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
近日,由孟凡耀担纲总制片人,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等主演的电视剧《宜昌保卫战》在京举行央视首播发布会。
演员徐佳现场透露,剧中饰演的胡宜生是一名货真价实的“铁血硬汉”,虽然这个人物是根据“宜昌大撤退”和“石牌大战”真实历史背景下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希望通过一部作品让这段历史走进年轻人的心中,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保卫战观后感500字3篇1
35集大型抗战史诗大剧《宜昌保卫战》,于9月19日登陆央视八套首播。
这对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来说,是个圆梦的时刻。
圆梦路上,宜昌一步一个脚印,步履清晰、步伐坚定……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中国民族实业也西迁入川,宜昌成为西迁人员和物资的转运基地,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
抗战期间,在宜昌发生了“宜昌大撤退”、枣宜会战、反攻宜昌战和宜昌石牌保卫战等影响重大的抗战历史事件。
“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余万人、100余万吨战略物资从宜昌到重庆的转移,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和大批人才,被誉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鄂西大会战的核心战役宜昌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八年抗战少有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美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段历史因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宜昌抗战”先后受到众多影视公司的关注,都希望以其为题材拍摄大型抗战电影或电视剧,认为将这段历史搬上荧幕,对进一步弘扬抗战精神、传承抗战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座英雄的城市,两度书写二战传奇。
对宜昌来说,把这一题材搬上荧屏,更将凸显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动宜昌在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创造新的传奇。
把宜昌保卫战这一改变中国抗战命运的题材搬上荧屏,是宜昌历届市委、市政府及400万宜昌人民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宜昌积极寻求与实力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精品力作。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作为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重点,精心谋划,强力推进。
市委宣传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后与凤凰卫视、北京合润传媒、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就电视剧的拍摄进行了多次磋商与沟通。
XX年,凤凰卫视、合润传媒来宜沟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合润传媒就聘请编剧由甲撰写剧本。
市委宣传部抽调专人,配合由甲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资料、实地采访,收集了大量丰富翔实资料,经过两年时间打磨,完成了剧本大纲和30集分集剧本的初期创作。
为确保《宜昌保卫战》的创作生产质量并争取在央视播出,经反复比选,XX年下半年最终确定宜昌市与省广播电视台、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该电视剧。
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从凤凰卫视收购了该剧本版权,并组建了全国一流的创作团队,孟凡耀担任制作,齐星执导,徐佳、童蕾、侯勇、陈小春、吕良伟、施京明、陈超、木幡龙、刘明明等新老人气影星出演。
导演齐星历时半年亲自对由甲版的剧本进行了修改完善,于XX年3月完成剧本创作。
该剧按照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要求,将艺术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全剧突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把“英雄主义”、“国魂”和宜昌地域文化予以充分体现。
期间,市领导马旭明、廖达凤多次赴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台汇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宜昌保卫战题材影视片的拍摄制作工作。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高度重视该剧的拍摄工作,亲自听取汇报,并将该剧命名为《宜昌保卫战》。
2
电视剧在宏大的背景音乐中启幕后,开场就是一段极富宜昌本土特色的峡江号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随后第一集日机空袭民生公司轮船的场景,让人万分紧张,而又让人对主角胡宜生的英勇反击肃然起敬。
空袭过后,在
美丽的峡江之中,漂浮的轮船残骸和遇难同胞遗体,让人黯然神伤。
此后,宜昌“老码头”成了绝大多数故事和情节发生的主要背景:比如码头各方势力斗殴被胡宜生紧急制止,以及大批难民抢购船票等等。
在第二集后半段,胡宜生对宜昌防空提出建议,在码头对面的磨基山一带设置对空火力,加强对码头的保护。
众多市民关注首播
昨晚电视剧开播前,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有不少表示全家都已经守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
昨晚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宜昌保卫战》开播的消息刷屏。
不少市民纷纷转发《宜昌保卫战》亮相央视的消息,并发表观后感配以屏幕剧照。
网友“耕田的刘”说,“参与群演的儿子和一群小伙伴跟随宁京妮撤离宜昌,乘船到重庆”;网友“梅子”认为,央视的片头非常震撼,“宜昌品牌将极大提升,外地人再也不会问宜昌在哪儿了”;在某医院工作的尹女士称,昨晚开播的电视剧制作精良,表演逼真,特是片尾曲,歌王韩磊倾情演绎,为美丽的山水宜昌增色不少。
还有网友表示,“每天三小时,连续十多天,牢牢镶嵌在央视黄金档,这是首次高频率宣传宜昌的荧屏行动……”
3
在保卫宜昌的枣宜会战中,日军飞机对前线的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上百次的轰炸,对于当时没有制空权的中国军队来说战争局势更是举步维艰。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亲自带领有限兵力,东渡襄河抱定舍生取义的必死信念抗击日寇,成功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
不料因电台密码泄露而遭到日寇围攻,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张自忠临危不惧,死战不退,指挥部队反复拼杀,直至壮烈殉国。
上将张自忠,也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军队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军衔将领。
《宜昌保卫战》中张自忠的扮演者是著名演员侯勇,谈及此次所饰演的角色时,侯勇表示因为自己是军人出身,所以更加希望通过自己对张自忠将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张自忠将军的“铁血军魂”。
“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
战而死,虽死犹生。
”张自忠将军牺牲前慷慨悲壮的内心独白,借由侯勇浑厚磁性的嗓音念出,让人忍不住心恸泪下。
剧中还刻画了胡宜生(徐佳饰)等冒着枪林弹雨从日军手上抢回张自忠将军遗体,一路护送灵柩返回宜昌,宜昌万人空巷,十万民众不畏日机轰炸,在江边码头含泪送别张自忠将军的场景。
不少观众看后纷纷留言表示太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