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演变史
第二章 相机发展史

1911年 戴克尔复合快门(Deckel’s Compound Shutter)。 弗里德里希· 戴克尔在1911 年改良后的复合快门,带有延 时气压阀(A)让快门速度变慢。 快门速度在拨盘(B)上设定。这 款复合快门带有一个快门线旋 入插座(C),而早期的快门完全 是通过气压阀来操控。 1912年间世的戴克尔复合 快门则是基于艾莱克斯(Ilex)设 计,慢快门是通过一个带有齿 轮(A)的旋转托盘(B)来控制,一 个类似于杠杆(C)的装置用来连 接开启快门,快门速度也是通 过拨盘(D)来设定,快门的最终 释放则是通过另外一个杠杆(E) 装置。
新款多了一个扇形快门(K),快门释放键(L)和拉线(M)的位置都有调整。两款 相机都有镜头插销(N),一来是出于保护镜头的需要,二来可以控制曝光时间 长短。
施密特相机(Schmid Camera)。 1883年,威廉· 施密特设计了首台可以 手持的干版相机。
镜头盖(Lens Cap)。 在19世纪70年代树胶干版工艺出现之 前,大多数拍摄都是通过手动移走镜头盖, 在曝光一段时间,数秒或者是数分钟之后, 再将镜头盖装回原位。
斯特恩秘密相机(Stirn Secret Camera),也被称为卡 尔· p.(Carl P.)和鲁道夫· 斯特恩 (Rudolph Stirn)秘密相机或马甲相 机。 发明于1886年,携带的时候通 常放在马甲或者背心下面,镜头(A) 通过纽扣的孔透出来。底片被安装 在环形的片仓内,当指针(B)旋转的 时候,就按下了快门,底片也会同 时旋转,拉一下相机下方的绳索((C) 就会曝光。
克劳德特立体镜。 立体镜的上方可以打开,作为其后背,用来固定立体的达 盖尔底版(A),镜头(B)则是可以伸缩、调谐的。
James Clerk Maxwell
世界照相机发展年表

○第一代板片式135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山泰问世。
1936 ○德国伊阿格公司推出闪光与快门同步,卷片和上弦以板手取代旋钮的135型“EXAKTA-B”单反照相机。
○柯达A·G公司的雷金特型折叠式相机上市。
1937 ○德国意赫格公司的尼希特兰 、赫费希特和格劳舒博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基内爱克赛太照相机,成为后来流行的35mm单反照相机的先驱。也有材料说是埃萨塔、罗莱和莱卡。
1903 ○法国D·马丁型可折叠袋装相机问世。
1905 ○布特勒彩色片照相机问世。
○美国伊斯曼可达生产N·1折叠便携式相机上市,使用116型胶卷。
1907 ○美国干版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问世。
1908 ○皮革复面木质侧向装片的“公牛眼”照相机面世。
1909 ○英国木制反光型相机面市。
○苏联生产出名为“第一号摄影通讯员”照相机。
○柯达推出女性专用的“伊阿华彩虹2型”折叠照相机。
○德国莱茨公司生产莱卡1型照相机。
1931 ○德国蔡斯公司铝合金压铸工艺制造的康太克斯照相机问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加顿设计出闪光灯的刍型——频闪放电管。
○德国伊阿格公司推出第一台“EXAKTA - A型”单反照相机。
○美国伊斯曼公司N·3Cartridge柯达相机上市。
○意大利生产出米勒新快照型相机。
〇英国纽曼·卡蒂亚公司推出一款使用90×120MM平板感光材料,机身折叠后可装入皮套中的“纳蒂亚” 牌照相机。
1901 ○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 ○德国蔡斯公司的“天塞”f/4.5摄影镜头问世。
1839 ○法国A·吉鲁制作的“达盖尔式照相机”问世。机身是两个套在一起可前后抽动的木质方盒,镜头则是1829年谢瓦利埃磨制的“沃拉斯顿”消色差透镜,焦距是375mm,光圈为f/14,快门是置于镜头前一圆形铜片。
简述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简述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照相机是一种用来拍摄和记录图像的器材,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经过多年的发展,照相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照相技术早期的照相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最早的照相机是由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发明的。
这种照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将图像记录在铜板上,但是处理过程复杂且时间较长。
随后,英国人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于1839年发明了更为实用的胶片相机,使得照相技术得以普及。
2. 涂片相机的出现随着照相技术的不断发展,涂片相机在19世纪中叶出现。
这种相机使用可曝光的干板胶片,使得照相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涂片相机的出现也推动了照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3. 柔片相机的引入20世纪初,柔片相机逐渐取代了涂片相机成为主流。
柔片相机使用可卷曲的胶片,使得更多的照片可以存储在一个胶卷中。
这种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拍摄和使用。
4. 单反相机的诞生1936年,德国莱卡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单反相机,这标志着相机技术的重大突破。
单反相机采用了可交换镜头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选择不同的镜头。
这种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拍摄灵活性。
5. 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使得相机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自动对焦技术通过感应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实现了相机对焦的自动化,使得用户只需按下快门即可完成拍摄。
6. 数码相机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逐渐兴起。
数码相机直接采用电子传感器记录图像,通过数码存储介质存储图像数据。
相比传统的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具有更高的拍摄效率和更方便的图像处理功能。
7. 智能手机的崛起21世纪初,智能手机的崛起使得相机功能进一步融入到手机中。
现在的智能手机配备了高像素的摄像头和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和分享照片。
照相机发展历程

照相机发展历程照相机是一种能够记录影像的设备,它可以通过光学方法将物体的影像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并用化学或数字方法将影像固定下来。
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最早的照相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当时的道士利用物理原理将外界景物通过光线投射到背面的材料上形成影像,这个原理类似于如今的观察实验室幕布上的影像。
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发现了一种化学反应,能够使感光材料变得可以固定影像,这是现代照相的基石。
英国画家威廉·海克·塔尔博特和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分别基于这一原理发明了早期的照相机并开始商业化。
1837年,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便携式的照相机。
这台照相机通过反光镜反射光线进入镜头,然后再进入一个类似于窗帘的装置来控制光线进入的时间长度。
达盖尔的发明为照相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照相机逐渐变得更加便携、易用。
1888年,美国的斯考德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套装式相机——柯达号。
这台相机有一个装有24张感光材料的胶卷盒,用户只需要按动按钮就可以完成快照。
20世纪初,德国发明家奥斯卡·巴特利发明了35毫米彩色胶卷。
这种胶卷是轻便而且质量好,成为了后来的标准胶卷。
巴特利还于1925年发明了蔡斯特型相机,使得照相机的焦距可以调整。
蔡斯特型相机成为了德国蔡斯特公司的招牌产品。
照相机的数字化发展始于20世纪末。
1975年,美国柯达公司研发了第一台数字相机。
这台相机使用的是一块CCD芯片来将光线转化为电子信号,然后再通过电路处理成数字影像。
尽管当时的数字相机只能存储32张低分辨率的照片,但这标志着照相机正式进入了数字时代。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相机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1999年,日本公司理光推出了第一台内置Wi-Fi的相机。
这使得用户可以无线传输和分享照片。
之后,相机开始加入更多的功能,如自动对焦、光学防抖等,使得拍摄更加简单和专业。
相机的发展史

相机的发展史第一台照相机1839年,有一个叫做达盖儿的画家成功发明了银版摄影法。
同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机。
一台装有新月型透镜的伸缩木箱照相机。
第一台胶卷照相机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的乔治伊斯曼发明了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布在明胶基片上的新型感光材料-胶卷。
同年,柯达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胶卷的照相机-柯达1号。
胶卷机在经历辉煌与没落后,现如今已经成功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怀念和膜拜的经典,LOMO胶片相机的兴起却成为小资情怀的独特代表。
第一台傻瓜相机1977年Konica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AF35mm相机Konica C35 AF。
是第一架实用的AF 135传统照相机,应用 Honeywell 公司生产的自动对焦组件,属于第一代被动式自动对焦技术。
从此照相机开始具备向普通大众推广的能力。
傻瓜相机现在在数码卡片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体现,只不过现在被称为“智能”,呵呵。
也正因为“智能”的普及,拍照不再因技巧高深而高高在上,现在从学生到老人,人手一个卡片机已经成为平常事。
第一台防水相机1957年,以谷斯多的想法为出发点,乌特斯成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35毫米防水相机,谷斯多将这个小东西命名为Calypso Phot,并在法国注册了商标。
Calypso Phot 的问世被认为是水下摄影发展中的里程碑。
从此照相机又带给更多普通大众未知水世界的奇妙和神秘。
当今世界最强的防水相机当属奥林巴斯的1030SW,水下十米的优势使更多游客乐于在潜水时带着相机海中遨游。
而且不止防水,防震防冻也很牛X,不知道是不是照军用相机来做的,呵呵看这图片还真有些古董和现代的对比,可是偏偏就是这个防水技术,不是谁都能做的。
奥林巴斯在这方面的突破技术还是值得称赞的。
第一台滑盖相机1979年,在人们“小、更小、更更小”念动力的推动下,出现了世界上首款滑盖照相机。
人类对相机的追求已经开始转向实用与时尚兼备。
第一台数码相机很难想象吧,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早在1975年就已经出现,这款由柯达公司制造的准数码相机虽然体积有些大,但是已经具备了现存的数码相机的一些特点。
相机的发展史

3. 新概念单反
第三种是数码单反相机(Single Lens Reflex),即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该技术就是在胶片平面的前面以45°
角安装了一片反光镜,反光镜的上方依次有毛玻璃、五棱镜目镜等。五棱镜将实像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
像其送至目镜,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一样,也使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这种棱镜的
10
索尼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 了纯物理操作方法
在DC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款相机同样出于索尼 之手,由此可见,该公司今天所取得的市场地位绝非“浪得虚名”。 1986年索尼发布了MYC-A7AF,第一次让数码相机具备了纯物理操作 方法,能够在2英寸盘片上记录静止图像,像素分辨率也已扩展到 了38万像素。
1995年,尼康、富士两巨头联手推出了全新设计 的E2/E2s,它不再照搬老掉牙的传统机身,采用 了一体化设计风格,从而很容易就能让人产生耳 目一新的感觉
12
尼康D1——尼康首台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 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 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 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 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度 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 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包括 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 美元
9
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 造了可操作的电子相机。 相机从此进入电子数码时 代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 “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 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它于1981年推出了 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 机——静态视频“马维卡 (MABIKA)”。该相机使用了 10 mm×12 mm的CCD薄片,分辨率仅 为570× 490(27.9万)像素,首次 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照相机的种类

1905-1915年,美国柯达NO.A-150 NO2C 年 美国柯达
1913年 德国菜兹公司的巴纳克(Barnaclc)为测试电影胶的 1913年,德国菜兹公司的巴纳克(Barnaclc)为测试电影胶的 (Barnaclc) 感光度面试制了一台小型相机-徕卡U型相机, 感光度面试制了一台小型相机-徕卡U型相机,这是世界上第 一台使用35毫米胶片的相机,为摄影史拉开了新的一页。 35毫米胶片的相机 一台使用35毫米胶片的相机,为摄影史拉开了新的一页。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摄影机的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 摄影机的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 。 单镜 头反光照相机由于使用五棱镜取景, 头反光照相机由于使用五棱镜取景 , 取景看 到的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 到的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 , 因而取景非常 方便,没有视差。 方便,没有视差。 摄影者还可根据需要更换各种镜头。 摄影者还可根据需要更换各种镜头。但 是在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抬起让开光路, 是在快门开启时,由于反光镜抬起让开光路, 因此会有瞬间不能看到被摄对象的神态。 因此会有瞬间不能看到被摄对象的神态。 135尼康、佳能等,120哈苏等。 135尼康、佳能等,120哈苏等。 尼康 哈苏等
照相机分类--按拍摄画幅大小分
135相机
• 135胶卷大小是36*24mm。135相机的胶卷画幅是宽36x 135胶卷大小是36*24mm。135相机的胶卷画幅是宽36x 胶卷大小是36*24mm 相机的胶卷画幅是宽 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齿孔总高度是 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齿孔总高度是35mm 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齿孔总高度是35mm , 早在19世纪末,电影业已在欧美兴起, 19世纪末 早在19世纪末,电影业已在欧美兴起,使用的各式各样 的电影胶片中, 35亳米的规格最为流行 亳米的规格最为流行. 的电影胶片中,以35亳米的规格最为流行.
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

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想正确使用相机就先来看看数码相机的里程碑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希望你喜欢。
数码相机里程碑一:1969年美国人发明了CCD200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S.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高锟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单里的前两位美国人,因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而获此殊荣;其实对于他们的这个创造,有一个更简洁也更广为人知的英文简称——CCD。
在说明颁奖理由时,评选委员会称赞说:“CCD是数码相机的电子眼,它革新了摄影术,现在光可以被电子化地记录下来,取代了胶片。
这一数字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对图像的处理和发送;无论是我们大海中深邃之地,还是宇宙中的遥远之处,它都能给我们带来水晶般清晰的影像。
”的确,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发明——它直接导致了光学影像领域的一场数字化变革。
从1969年在实验室诞生,直到2009年这项创造为两位科学家带来无上荣誉,时光恰好走过四十年。
这四十年来,数字成像技术逐渐从尖端领域向民用领域靠拢,它不但在天文学、医学、军事研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CCD最终催生了照相机、摄像机行业的巨大变革,也由此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摄影习惯。
然而有消息说,当年与两位获奖者在朗讯科技公司下属贝尔实验室共事的Eugene Gordon以及Mike T ompsett在得知授奖消息后出来“辟谣”,指出数码相机影像感应器的发明者另有其人。
好在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美国人发明的CCD最终改变了照相机行业的发展轨迹。
数码相机里程碑二:1975年斯蒂文·赛尚成了数码相机之父相机行业对CCD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反应并不算快。
在小型胶片式相机发展如日中天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讨论胶片是否有可能被取代这个话题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达当年推广盒式相机的 广告语,今天仍然非常适用: 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 我们来做。如今,摄像头能帮 助用户做的事情,早已不再限 于一张照片了!
(资料选自:pingkwest)
E-mail文化传播网
顾客花25美元购买柯达盒式相机 后,只需按下快门。待拍完100张底片, 再花费10美元寄回柯达,由工厂冲洗、 印制并装帧,即告完成。
由于盒式相机的傻瓜式操作及低成本, 柯达取得巨大成功,以至于伊斯曼把1881 年成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改名为“伊 斯曼柯达”。
1900年,柯达又推出售价仅1美元的 勃朗宁盒式相机,自此照相机成为大众 消费品,大众摄影时代来临。
2012年,一代相机巨头柯达宣布破产重 组。目前摄像头已成为手机标配,单反相机 仍被专业工作者青睐,而传统的相机公司已 转变成科技公司。目前抖音、快手等App依 仗的也是手机摄像头普及的红利。
目前,手机摄像头已不仅限于拍照功能 了。2017年苹果iphone X 引入了3D人脸识 别,以后和Google等又相继推出AR开发套件, 摄像头变成了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入口,而在 Google lens和Google翻译里又变成了图像 识别器。
1969年,阿帕网(ARPANet)投入 运行,其相关技术成为后来互联网的 基础。而互联网则极大地改变了大众 使用相机的习惯和目的。
1975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的史蒂文.塞尚 基于CCD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只 能黑白成像。其实,这也是使柯达开始走向 衰落的产品。
1976年布莱斯.拜耳发明了以其名字命 名的拜耳滤色器,使用了由红绿蓝过滤器组 成的马赛克布局,这使得采用单个CCD或CMOS 光传感器就能拍摄出全彩色图像。
另一方面,宝丽来公司于1948年推 出世界上第一台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开创了“拍立得”系列相机。
可以说柯达让摄影平民化,而宝丽 来则让摄影即时化、分享化。
数码相机和手机的萌芽:1969年贝尔 实验室的Villard S.Boyle 等人发明了电 荷耦合元件CCD,能将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 信号,奠定了数码相机的基础。
手机之父马丁.库帕
1973年第一部手机Dyna TAC在摩 托罗拉实验室诞生。这标志着无线通 信时代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仍是柯达的 天下。但由于没有设计和生产机身的能力, 最终败在了尼康和佳能脚下。
手机摄影时代:2000年,夏普在日本的联合运 营商J-Phone(现在的软银移动)推出全球首款拍照 手机J-SH04。其摄像头只有11万像素,没有自动对 焦和闪光灯。这开启了手机拍照的大门。
35年后,柯达又推出了经典的彩 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edakchrome), 推动摄影进入了彩色时代。
1985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刊登的著名封面《阿富汗女孩》,正 是用柯达克罗姆胶片拍摄的。
1963年柯达推出革命性的傻瓜系列相机 Instamatic,可方便打开后盖更换胶卷,并 具有自动曝光功能。消费者操作完全“傻瓜 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共销售了6000 万台,成为柯达最赚钱的产品。
让摄影变得轻便,并走向大众的人 是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 )
1880年,伊斯曼尝试用透明材料作 为曝光底片,并于1884年发明了世界第 一款胶卷底片。1888年还推出一种傻瓜 式的盒式照相机。
伊斯曼给自己的相机和胶卷起名为“柯达”, 因为其声音就像相机快门的声音。1888年在纽约 刊登的广告: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来做,从此柯达盒式相机和胶卷正式推向市场。
以后的几年里,手机摄像头的分 辨率不断提高,例如2012年诺基亚的 808 PureView就达到了4100万Instagram,图片编辑软件 Snapseed等一众影响了数码摄影的App.
2010年是手机摄影和数码相机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这一年Iphone 4发布,通过 软件操作界面和优化算法,让用户的体验和 成像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他Android 厂商也跳出像素之争,进一步改进镜头、 处理器,优化算法。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利用日光蚀 刻法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存世的照片: 《窗外风景》。照片曝光达8小时。
为了改进曝光时间,尼埃普斯与舞 美设计师达盖尔合作改进技术。1839年发 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摄 影技术真正的开端。
达盖尔:《巴黎寺院街》,世界上第一 张被售出的照片
随后50年间,诞生了湿版和干板工 艺,但整套摄影设备非常笨重。马车是 湿版摄影法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