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兵圣孙武(2)
孙武不夜城观后感

孙武不夜城观后感(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前言2.孙武其人及其兵法3.不夜城观后感想4.总结正文(篇1)【前言】孙武,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参观了以孙武为主题的不夜城,让我对这位兵家鼻祖有了更深的认识。
【孙武其人及其兵法】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后为吴国将领。
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书中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军事原则,为历代军事家所推崇。
孙武的兵法,不仅仅是军事理论,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
【不夜城观后感想】不夜城,是一座以孙武为主题的文化主题公园。
在这里,我深入了解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兵家文化的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孙武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为我国古代的兵家文化感到自豪。
【总结】参观不夜城,让我对孙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他的兵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孙武的军事思想和人生哲学,不仅仅是军事理论,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目录(篇2)一、孙武其人及其历史背景二、不夜城的概念及其历史意义三、孙武不夜城观后感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篇2)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
孙武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的军事理论应运而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夜城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夜间依然繁华的城市。
不夜城的兴起,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白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人们需要在夜晚找到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不夜城就应运而生。
孙武不夜城观后感,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孙武生活在现代,看到不夜城的繁华景象,他会有何感想。
或许他会惊叹于现代城市的繁华,也或许他会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
然而,不夜城的兴起,对现代社会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不夜城的兴起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
孙武的颁奖词

孙武的颁奖词
(原创版)
目录
1.孙武简介
2.孙武的军事思想
3.孙武的贡献
4.颁奖词的撰写
正文
孙武,字长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兵法家,被誉为“兵圣”。
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后世
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武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众我寡,用智胜之”、“兵贵神速,不战而屈人之兵”等。
他认为,战争的胜利并非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和装备,而是取决于指挥官的智慧和策略。
他主张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强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即通过瓦解敌人的
意志来取得胜利,而不是仅仅依靠暴力攻城略地。
孙武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理论,还在于他的实践。
他曾经帮助吴国训练军队,改革政治制度,使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后世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这里,我为孙武撰写一份颁奖词:尊敬的孙武先生,您的军事思想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军事理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您的智慧和勇气,使您成为春秋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第1页共1页。
试论孙武《孙子兵法》与冯梦龙《兵智》的关联

试论孙武《孙子兵法》与冯梦龙《兵智》的关联◎孙重贵摘 要:苏州历史上的两位伟大人物,春秋时代的兵圣孙武与明代的文坛泰斗冯梦龙,隔着两千年的时空,完成了一次重大意义的对接。
孙武在春秋时代写下的《孙子兵法》,被冯梦龙以其编著的《智囊全集》的《兵智》部中撰写的历代战事成功案例的故事,做了大量生动真实可靠性的印证。
冯梦龙的《兵智》,是和《孙子兵法》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通过故事(战争案例)的形式,把《孙子兵法》的兵学思想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传承和弘扬了《孙子兵法》,让孙武的军事智囊得到薪火相传和发扬光大。
孙武的《孙子兵法》和梦龙的《兵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兵学典范和中国文化史的智谋锦囊,将永远流传。
关键词:孙武 《孙子兵法》 冯梦龙 《兵智》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闻天下,“人间天堂”的品牌声名远播。
苏州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其中,有两颗耀眼的星辰,他们和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俩就是孙武和冯梦龙。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其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曾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
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攻入楚国郢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功成名就后的孙武,急流勇退,归隐在苏州,并终老于此。
《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
该书不仅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其深远奥妙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智慧思维,在世界各个领域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
孙武不夜城观后感

孙武不夜城观后感【最新版2篇】目录(篇1)一、前言二、孙武其人及其兵法三、不夜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四、观后感:不夜城的魅力所在五、总结正文(篇1)【前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夜城。
此次游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对孙武及其兵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孙武其人及其兵法】孙武,字长卿,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被尊奉为“兵圣”。
他的兵法,即《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于后世的战争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夜城正是以孙武及其兵法为主题,展现了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
【不夜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不夜城,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始建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夜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夜市之一。
不夜城的名字寓意着繁华昌盛,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都与孙武及其兵法密切相关。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观后感:不夜城的魅力所在】走进不夜城,我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春秋时期的繁荣景象,领略到古代夜市的热闹氛围。
此外,通过孙武雕像及《孙子兵法》的展示,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孙武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以及其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结】不夜城之行,让我更加热爱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对孙武及其兵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目录(篇2)一、孙武其人及其兵法二、不夜城的历史背景三、观后感: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艺术的魅力四、总结:孙武不夜城观后感的深思正文(篇2)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兵学史上的瑰宝,不仅在中国,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而位于山东烟台的不夜城,是一座以展示烟台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公园。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不夜城,尤其是在其中体验了孙武主题区,感受颇深。
首先,在孙武主题区,我了解到了孙武的生平以及他的兵法。
孙武被誉为“兵圣”,他的兵法被誉为“兵经”。
呼唤历史的记忆——评于培杰的长篇历史小说《兵圣孙武》

然而, 理论研究 主要靠抽象 思维 , 艺术创作 则主要靠 形象思 维 , 两种思 维方式虽然不 能截然 隔离 , 却 是迥然有 别 的。理论 家 、 科学家长于判断 、 推理 , 重理智 ; 作家、 艺术 家则善于想象 、 虚构 , 重情感 。 于培杰居然像是不经意地完 成 了不 同思 维模 式之间 的跳跃 , 实在是一种有 趣 的、 值得 关注的现象。 深究其 因 , 恐怕在 于两个方 面 : 其一 , 理论 家 、 科 学家 与作家 、 艺术家 的思维 方式都不是单 一 的, 前者 主要 依靠 抽象思维 , 却也经常进行联想 、 想象 、 幻想等 ; 后者 主要依 靠形象思维 , 却也离不开判断和推理 。 于是 , 理论研究与艺 术创作 就有 了契合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 , 判断力蕴含着想 象; 马克思也说 , 虚数这个概念是想象 的结果 。就是说 , 理 论 与创作 , 其思维方式并 非是水火不 相容 的 , 而是交 织在
第1 6卷 第 5期
Vo l J 1 6 No. 5
潍坊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We i f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6年 1 O月
oc t . 2 0 1 6
呼唤历史的记忆
评于培杰的长篇历史小说《 兵圣孙武》
要艺术 门类 , 且都是七八千字 、 上万字 的长文 。 获得如此丰 硕 的学术成果 , 实属难能可贵 。说 这些 , 是为 了指 明, 于培 杰在理 论领域绝不是 随意游走 、 浅尝辄止 , 而是拥有着较
高较深 的理论造诣。
留心作 品结构 的严谨整一 , 等等 , 总之 , 在作品 的艺术形象 体系的背后 , 读者会隐约地看到一位学者的身影 。 于培杰恰恰是这样一位学者 型的作家 !他 的作 品, 学 识之广博 、 见解之独到 、 考据之 缜密 、 逻辑之严谨 、 用语 之 精当, 都令人钦羡不 已。
兵圣孙武生平事件 孙武简介

[键入文字]兵圣孙武生平事件孙武简介孙武这样一个优秀的军事谋略家、思想家的诞生,除了时代造就的特殊条件而外,家庭所赋予的优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孙武的世系与家庭情况,可以知道它在孙武的成长道路上,起过十分显著的作用。
追溯孙武的世系,可以远推到虞舜甚至频硕,但那都是些传说,没有可靠的世系记录可寻。
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应该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
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
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先祖,就把长女大姬嫁给阀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周王并对满赐以妨姓。
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
陈国的君主除了受赐的妫姓外,又以陈为氏。
陈国是孙武祖上原来的老家,自西周以来到春秋前期的陈国君主都是孙武的祖先。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十代十二个国君的世袭传授,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
桓公卒后,其弟他杀桓公太子免而代立;接着,蔡人又杀陈他而立免弟跃为厉公,因跃之母是蔡女之故。
厉公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为庄公;庄公卒,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宣公。
厉公长子完,因叔父林、杵臼的篡位而不得立。
完的叔父宣公杆臼原来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有宠姬生子款,便欲立款而杀太子御寇。
厉公子完与宣公太子御寇因有同样的不得立的遭遇,故交往甚密。
御寇被杀后,完惧祸及己,就奔往齐国。
这位因内乱不得立而奔往齐国的陈厉公之子完,是孙武的直系祖先。
他的由陈出奔齐国,给孙武日后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陈公子完到达齐国,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的品德高尚,当时齐桓公就欲命他为卿。
但陈完自知是羁旅之臣,不能贪此高位。
他推辞卿职,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工正。
陈完在齐国积极活动,至四世孙无字(桓子)时已官为“上大夫”(《左传·昭公二年》)。
他就是孙武的曾祖父。
陈无字以后的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无宇二子:1。
兵圣——孙武

兵圣——孙武【导语】历史的潮流不应会为少数者的阴谋与策略而改变。
历史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兵书,1972年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代竹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孙子兵法》最古老的版本。
证明早在汉代时《孙子兵法》就已经独立成篇。
孙武被喻为兵学鼻祖,《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文章,又称十三兵经。
据说孙武就是在淹城创作的,春秋时期,淹城是吴国的领地,孙武为躲避战乱,从北方的齐国,来到吴国淹城,在河边建起草庐,一边隐居,一边撰写十三兵经。
再次期间,他结识了吴国大臣伍子胥,伍子胥发现孙武在指挥打仗方面很有研究,就打算让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也就是伍子胥七荐孙武。
十三兵经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在了解孙武的兵法之后,想让孙武在宫中小规模演示一下他的阵法,没有那么多兵,用宫里的宫女分成两队,二百多人一队,四百多个宫女,两个队长就是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担任成队长,宫女在演练时不听号令,嘻嘻哈哈,开玩笑不当一回事,最后孙武以军令如山,按照军法从事,把两个爱妃杀了。
孙武第一次见到吴王阖闾,就杀了两个妃子,众人都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只有孙武面不改色,再次击鼓发令,只见宫女们以鼓为令,乖乖听孙武指挥,步调一致,整形齐整,吴王阖闾看到孙武的军事才能,当场拜孙武为大将军,在后来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七战七捷,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孙武吴国修筑的城池,都分布在河流水口的交通要道,而淹城位于吴国领地的东南部,有稳定东南防线的作用,主要目的是防御越国。
当时,灭国要先破城,如果孙武当时领兵驻军在淹城,大规模修建城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淹城与留城、胥城等城池共同构成了以阖闾城为中心的吴国中心版图,稳定的军事布防,让吴王阖闾可以放开手脚,兴兵北上完成霸业,在孙武接管吴国军事指挥的重任以后,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以三万精兵,击败楚国二十万大军,五战五胜,最后直捣楚国的郢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兵圣——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 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 东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 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 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 《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 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 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 的兵学典范之书。
吴宫教战
《史记》记载,公元前512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阖闾仔细阅读了孙武晋献的兵 法十三篇,又召见他进行了广泛的 交谈,内心非常敬佩,但又心生疑 窦,在诸侯国间雄辩善谈的说客很 多,他们往往缺乏真才实学。于是 对其进行试探,终见其能,遂为将。
——评价 美国约翰.柯林斯在其所著《大战 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 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 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 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 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 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 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 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 诸侯。
——名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兵圣孙武(2)
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战争准备已经完成,吴王遂拜孙武为主将,率3万精兵,溯淮水浩荡西进。
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时,孙武突然舍舟登陆,以3500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通过楚国北部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今河南信阳南),直插楚国纵深。
楚军措手不及,被迫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仓猝应战。
楚军大败,吴军乘胜追击,先后用半渡而击等战法,11天行军700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都郢都。
楚昭王弃城仓惶南逃。
柏举之战成了中国战争史上以三万人胜二十万人的快速取胜的光辉战例。
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子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孙武再次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辅佐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中战胜齐国,从而使吴国国威大振,在两年后的黄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为霸主。
司马迁在《孙子吴起列传》里指出:(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后来的命运如何,至今还是个迷。
一种说法是,孙武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遂退隐林泉,从事著述以余终年。
另一种说法是,他重返齐国,在家
乡隐居授徒。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
该书有13篇,共5000余字。
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
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
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
现今已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
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