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 |苏少版 (7)

合集下载

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
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2.能够识别出图片中的教师形象;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掌握色彩、线条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1.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2.教师形象的绘制、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

三、教学重点
1.识别和了解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教师形象的绘制和色彩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形象图片;
2.彩色画笔;
3.白纸。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与同学的关系
1.1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1.2 带领学生讨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2. 教授绘制教师形象
2.1 在白纸上,让学生用铅笔画出草图,确定教师的形象; 2.2 用彩色画笔填充色彩,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 2.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教师形象的特点。

六、教学作业
1.完成自己所绘制的教师形象的涂鸦或作品,可以是画画、写字、拼图等;
2.提交作品到教室展示,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教师与同学的关系,并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教师与同学之间关系的了解。

同时,我教学过程中也重点教授了教师形象的绘制和色彩运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并引导他们用线条表现出教师形象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的创意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也获得了对教师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全新认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能够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老师和同学》2. 教材来源:《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3. 教学内容:学习素描基本技巧,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观察身边的人,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素描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掌握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绘画用品(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2.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和示范素描基本技巧,包括线条、形状、明暗等,让学生初步掌握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素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题《老师和同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自行选择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进行素描创作。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巧,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注意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素描基本技巧,能够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作业设计中,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课题老师和同学(一)教学内容:“老师和同学”是人物写生画练习经常使用的画题,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根据《美术课标》对中高年级段“造型•表现”的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运用平面造型的方法,通过观察捕捉老师和同学的特征,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

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学生情况: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是由记忆画、空间环境想象和色彩理论应用的初步阶段正式转向理性认识的阶段。

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认识方面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不细致、不成熟,表现的人物往往喜欢凭直观的感觉,表现出的形象往往机械缺少生动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线描写生画、速写、色彩写生等对于加强儿童色感和造型能力具有推动、提高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

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准备:PPT课件、画架、画板、铅画纸、绘画铅笔等。

学生准备:画板、夹子、铅画纸、绘画铅笔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面构图的要素:主体、构图、布局等基本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样例作品,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3.学习利用中性笔制作图形与线条的表达手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加深对老师和同学的情感体验,表现美的感受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画面构图的要素:主体、构图、布局等基本概念。

2.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难点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样例作品,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表现美的感受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1.彩色原子笔、中性笔、铅笔、橡皮、修正液等绘画工具。

2.相关绘制成品,如同学和老师的手绘漫画、插画等。

3.课件或画册,包括范本、绘画范例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让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大家介绍其绘画技巧和方法。

2. 画面构图要素介绍(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画面构图要素的基本概念,包括主体、构图、布局等要素,并通过图例和实例进行演示说明,让学生对画面构图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和理解。

3. 同学与老师的构图比较(15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校或自己生活中的老师与同学的形象,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4. 画面绘制过程演示(1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演示绘制同学与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学习利用中性笔制作图形与线条的表达手法,加深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

5. 自主绘制(40分钟)学生进行自主绘制,绘画时要求注意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表现等,尽可能地表现出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关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为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第14课,内容是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绘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相互关系。

2.学习绘画技巧,尝试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肢体语言。

2.学习如何画出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培养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
1.概述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老师和同学,让学生了解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他们之间的情感。

2.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分享一张描绘老师和同学之间情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基本技巧
老师向学生展示绘画老师和同学所需的技巧和步骤,并提供资料和参考书籍。

(3) 绘画实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学到的技巧和步骤,绘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4) 分享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一起欣赏和展示。

(5) 总结
老师总结和点评本节课程,夯实学生学到的技巧和知识点。

3.教学考核
1.学生自评绘画作品并写下感受和反思。

2.老师进行作品点评并给学生评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学生积极参与,采用绘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获得了更多绘画技巧和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但是,有一些学生还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绘画技巧和步骤。

在下节课中,我们将加强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技巧和创造力。

苏教小学美术五上《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word教案

苏教小学美术五上《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word教案

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师和同学(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对身边人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描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培养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画作,展示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画作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观察与描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用画笔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画作,展示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5. 作品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2. 观察与描绘3. 创作实践4. 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人,用画笔进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收集有关老师和同学的照片或画作,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画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3-苏少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3-苏少版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教材分析:“老师和同学”是人物写生画练习经常使用的素材,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根据美术课标对中高年级“造型表现”的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造型元素,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夸张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2.技能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夸张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绘画造型的能力。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卡纸,剪刀,胶棒学生准备:水彩笔,剪刀,胶棒,照片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题导入1.师:(课件出示图片)看到这张老师和同学的画面是不是感觉到非常的温馨,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老师和同学”。

(板书:老师和同学)2.师:同学们,你们有喜欢的老师和关系好的同学吗?用简短的话语说说他们的理由。

(学生回答)3.师:在这个信息时代,当你和同学,老师联络时你会用到哪些方式?(学生回答)4.师:(课件出示)图片中的学生又是怎么说的呢!哦,跟大家说的一样!qq联络是最快捷,经济的一种方式,qq头像的个性选择成为了一种时尚。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师:qq头像中有着经典头像供我们选择。

瞧!看到这些头像,你会想到同学或老师中的谁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师:同学们从脸型、发型、五官来找相似度,这就是人物的外貌特征。

(板书:脸型发型五官)3.师:qq经典头像是系统自带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而自定义头像的表现就会更具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老师和同学(一)作者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方式、手段:
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
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

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准备:PPT课件、铅画纸、绘画铅笔等。

学生准备:铅画纸、彩卡纸、绘画铅笔、彩色粉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写生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写生画。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
1. 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看谁能在众多的照片中找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看出找的最多?看清楚了,考察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

你能一眼就认出他们吗?
2.学生回答。

二、探究导入
1.揭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我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
2. 师: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应该抓住这些老师和同学的什么来画,才能让大家认出他们?(先分组探究再学生回答)
师:原来他们的外貌特征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来画就能很容易认出他们。

那么外貌特征都包括什么呢?根据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归纳一下,外貌包括脸型、发式、五官、服饰等。

三、认知学习
1. 师:老师和同学很多,每个人的脸型都一样吗?(学生回答)老师可以用几个汉字来概括常见的脸型,田、由、国、月、申、甲等
板书:脸型田、由、国、月、申、甲
2.师:找一找同学、老师、自己相对应的脸型。

学生找一找。

3.师:脸型特征大家都能找出来了,那么五官能不能也找出一些规律?学习三亭五眼(课件)。

板书:五官三亭五眼
4、师:画人物的时候大家感觉五官部分最难画,老师带来了眼、鼻、嘴的画法,你可以选择一个进行快速临摹,学习其画法。

(五分钟)
5、点评、展示。

四、欣赏提高
师:想不想看看我们同学和艺术大师们是如何用线描的形式来表现半身人物的?
(1)有些表现的是同学,有些是老师。

细细看他们,你会发现,由于年龄不同人物面部特征也有变化。

同学的脸圆圆的,老师的脸长长的,当我们注意他们的脸部时,发现同学的眼睛长在脸的1/2上面一点点。

而老师的眼睛长在脸上的1/2更多一些。

(2)这是用线造型方法表现的不同角度的老师和同学。

小画家运用线的疏密、线的长
短、线的轻重,抓住了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表现了不同角度的人物外貌,生动、传神。

2. 师:看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尝试用线造型的方法画画同学和老师。

3.师:观察要注意方法:
(1)看脸型
(2)看五官
(3)看发式
五、作业实践
1.介绍两种绘画方法,选择自己适应的。

2.作业要求。

(课件)
3.点评作业:讲评教学生的现场作品,从外貌特征的表现、线条的运用、画面构图安排的多方面,不失时机地讲解绘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六、体验成功
1. 师:对照同学的特点,认一认画的是谁,然后听一听他们对你的作品有什么意见。

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并通过学习评价学会尊重别人的艺术成果,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2. 师:除了以上这些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外,其他的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现在,请同学们上台,我们照一个班级大合影。

(拍照)
七、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同的面孔在一起,共同过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用你们善于观察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去发现和捕捉那美好的瞬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