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符合水准测量成果处理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测量_第三版_覃辉_课后答案(1-4章)

土木工程测量_第三版_覃辉_课后答案(1-4章)
[解]:该点位于统一 3°带的 38 号带内,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3×38=114°。 已知数据文件见题 1−10 上图,执行 PG2−1.exe 后生成的成果文件见题 1−10 下图。
题 1−10
[题 1-11] 试在 Google Earth 上获取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心点的经纬度,用程序 PG2−1.exe 计算其在统一 3° 带的高斯平面坐标(1980 西安坐标系)。
图 2-52 水准路线测量观测结果
[解]:将图 2-50 的结果记入下列表格中,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并检核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水准测量记录(两次仪器高法)
测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mm) 高差 平均高差 高程 备注
后视 前视
/m
/m
/m
A 2416
1
2210
TP1
1721 0.695 (−0.002)
1513 0.697 0.696
[解]:绝对高程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相对高程的基准面——水准面。
[题 1−4] “1956 年黄海高程系”使用的平均海水面与“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有何关
系?
[解]:在青岛大港一号码头验潮站,“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使用的平均海水面高出“1956 年黄海高程系”
使用的平均海水面 0.029m。
号带。
在统一 3°投影带的带号范围,计算公式 n = Int( L + 0.5) 3
n1
=
Int(109.65 3
+
0.5) =Int(37.05)=37
号带
n2
=
Int(117.1833333 3
+ 0.5)
=Int(39.561111)=39。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答案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答案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作业习题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9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大地水准面是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封闭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3、地面点到某一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相对高程)。

4、高斯投影中,离中央子午线近的部分变形小,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变形愈大。

5、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中,有一点的坐标为x=685923m,y=20637680m,其中央子午线在6°带中的经度为117° 。

6、我国地形图采用全国统一规定的高是平面直角坐标,有一点的坐标为x=685923m,y=20637680m,位于6°带的第20带内。

7、某地面点的经度为118°50',它所在六度带带号为20,其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117°。

8、某地面点的经度为118°50',它所在三度带带号为40,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120°。

9、确定地面相对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水平角、距离及高程。

10、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二、问答题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答:与平均海平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闭合曲面的水平面称大地水准面,它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采用分带投影的的方法,每一投影带展开成平面,以中央子午线为纵轴x,赤道为横轴y,建立全国统一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测量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为什么?1、其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相比,不同点:1.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东西方向为横轴(Y轴)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因为测量上所用的方向是从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以角度记值,因此将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互换后,数学上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可不加改变直接用于测量的计算中。

水准仪闭合测量方法

水准仪闭合测量方法

4.计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
各测段改正后高差等于各测段观测高差加上 相应的改正数,即
hi = hi测 +vi
式中
——第 i 段的改正后高差(m)。
hi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 改正数
/m
/m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BM.A 14
1 9
2 18
3
BM.B 12
+3.742 -2.184 +4.776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的B点高程应与已知的B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内
点号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测站数
/m
/mm
改正后高 差/m
高程 /m
备注
1
2
3
4
5
6
7
BM.A 14
1 9
2 18
3
BM.B 12
+3.742 -2.184 +4.776
-5.773
+7 +3.749 +4 -2.180 +9 +4.785
辅助 计算
∑n=53 , fh容 12 n 87mm ,fh<fh容
3.调整高差闭合差
原则和方法:
按与测站数或测段长度成正比例的原则,将高 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相应测段的高差上,得改正 后高差。即
Vi


fh L

Li
Vi


fh n

ni
适用于平原区 适用于山区
式中 vi ——第i测段的高差改正数(mm);

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4.776 -5.773
4
5
6
136.742
7
137.329(已知)
+0.561
fh =h测-h理=0.561-(137.329-136.742)=0.561-0.587=-26mm ∑n=53
2.高差闭合差容许值计算
点号 1 BM.A 1 2 3 BM.B ∑ 辅助 计算 测站数 2 14 9 18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改正数 /mm 4 改正后高 差/m 5 高程 /m 6 136.742 备注 7
二、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闭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的步骤与 附合水准路线相同。
三、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例] A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其高程HA为45.276m, 1点为待定高程的水准点,h往 和h返 为往返测量的观测高 差。往、返测的测站数共16站,计算1点的高程。
h往=+2.532m
BMA
1
h返=-2.520m
(1).闭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0
存 在 误 差
1
2
BM
3 4
∑h测≠0
高差闭合差fh :fh=∑h测-∑h理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
(2).附合水准路线
理论上:∑h理= H终- H始 = H2- H1
∑h测≠ ∑h理
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测-∑h理=∑h测- (H终- H始)
点高程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检核。
将推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填入计算表内
点号 1 BM.A 1 测站数 2 14 9 18 12 53
实测高差 /m
3 +3.742 -2.184 +4.776 -5.773 +0.561

测量学 课后答案 (杨松林 杨腾峰 师红云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测量学 课后答案 (杨松林 杨腾峰 师红云 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

1
C D O A A B
(45 12 47.4) 0 00 00 45 12 46.8 0 00 00 286 10 45.6 -0.9 106 10 45.2 60 57 57.8 60 57 56.7 334 46 09.4 -8.1 154 46 05.4 109 33 18.0 109 33 20.3
2
C D A
201 06 05.8
45 12 47.6
21 06 11.3
-5.5 201 06 08.6 155 53 21.2 155 53 20.1
45 12 47.9
15
225 12 48.2 -0.6
16.表3-9是一竖直角观测记录,试计算目标A、B的竖 直角及仪器的竖盘指标差。
表3–9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
24
7) 钢尺量距时钢尺尺长不准、温度的变化:
系,前两项可用加改正数的方法消除。 8) 拉力的变化,定线不准:系,前者可加拉力计, 后者经纬仪定线。 9) 对点及投点误差:偶,往返测重新对点及投点。 10) 角度测量时经纬仪上主要轴线互相不垂直:系, 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度盘偏心误差、竖盘指 标差可用一测回测角取均值消除,竖轴误差可用 经纬仪整平的方法(照准任何目标,气泡偏移量 总是总偏移量的1/2)来消减 11) 经纬仪对中不准、目标偏心:系,仔细对中整平。
2c ″
平均 方向值 °′″
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值之平 均值 °′″
+3.5 (0 00 19.8) 0 00 00 0 00 18.6 240 58 13.7 +3.4 60 58 15.4 60 57 55.6 289 33 43.9 -2.9 109 33 42.4 109 33 22.6 335 53 39.2 -0.7 155 53 38.8 155 53 19.0 180 00 23.0 -4.0 225 12 48.9 -4.2 0 00 21.0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 8)这四步观测, 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 黑一黑一红一红 )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 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 规范允许采用 “后一后一前一前 (黑一 红 一黑一红 ) ”的观测步骤。

2 、 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 7-11 。

① 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 — (2)]X100m前视距 (10)=[(4) — (5)]Xl00m 前、后视距差 (11)=(9) — (10)前、后视距差累积 (12)= 本站 (11)+ 上站 (12)② 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 十K — (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 十 K — (8) 三等≯ 2mm ,四等≯ 3mm( 上式中的 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 4. 687m 或 4. 787m)③ 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 — (6)或 (17)=(14) — (13)三三等≯ 75m ,四等≯l00m三等≯ 3m ,四等≯ 5m三等≯ 6m ,四等≯ l0rn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 —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等≯ 3mm,四等≯ 5mm高差的平均值(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水准路线测量的布设及施测方法

水准路线测量的布设及施测方法

水准路线测量的布设及施测方法[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中,水准路线测量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其布设及施测方法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测量施工人员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准路线测量;布设即测量水准路线测量工作主要是包括水准路线的测量、布设及施测方法和相关结果的处理方法。

测量人员不仅需要在测量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施测,还需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一、水准路线(一)水准点首先根据需要,在地面上选定点位并埋设测量标志,然后用水准测量方法来测定其高程,以作为后期确定其他地面点高程的依据,这样建立的一些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一般用BM表示)。

水准点应按照水准路线等级,根据不同性质的土壤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需要而设立。

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

1.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由石料或混凝土制成,顶面设置半球状标志,其顶点表示水准点的高程和位置。

水准点也可用混凝土制成,顶面嵌入半球状的金属标志,如图1所示。

在城镇也可在稳固的建筑物的墙上设置墙上水准点。

2.临时性水准点临时性的水准点可以选在地面突出的坚硬岩石上,也可用大木桩打入地下,再在桩顶上钉一圆头钉。

建筑施工场地上的临时水准点一般是将木桩打入土中,为避免桩位移动而发生测量差错,应在桩的四周填上混凝土加以保护,桩顶上钉半球形状铁钉,作为水准点的标志点。

为方便今后的寻找和使用,埋设水准点后,应绘出能标记水准点位置的草图(称点之记),在图上要注明水准点的编号以及与周围地物的相对位置。

(二)水准路线的形式从一个水准点到另一个水准点所经过的水准测量线路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等几种。

1.闭合水准路线如图4(a)所示,BM1为已知高程的水准点,1、2、3、4是待定高程的水准点。

这样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经过各待定高程水准点又回到原已知点上的水准测量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一、前言附合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高程的变化和地表的起伏情况。

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时,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以得到精确可靠的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表中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二、表格内容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建立一个表格来记录各个站点的高程数据。

该表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 站名:记录每个站点的名称或编号。

2. 前后视距:记录每个站点与前后两个站点之间的视距(即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目标物体的距离)。

3. 观测高差:记录每个站点与前后两个站点之间观测到的高差值。

4. 改正数:记录每个站点所需的改正数,包括大气压改正数、温度改正数、湿度改正数等。

5. 改正后高差:计算出每个站点经过改正后的高差值。

6. 初始高程:记录第一个站点(起始点)的初始高程值。

7. 累计高差:根据每个站点的改正后高差值逐一累加,得到该站点的累计高差值。

8. 最终高程:根据初始高程和累计高差值,可以计算出每个站点的最终高程值。

三、表格填写步骤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填写表格:1. 确定起始点和终止点,并记录其初始高程值。

2. 从起始点开始,依次测量各个站点之间的视距和观测高差,并记录在表格中。

3. 对每个站点进行改正数的计算,并将改正后的高差值填入表格中。

4. 根据初始高程和累计高差值,计算出每个站点的最终高程值,并填入表格中。

5. 检查表格数据是否正确无误。

如有错误需及时更正并重新计算。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附合水准测量成果整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视距应尽量保持在100米以内。

如果视距过远,则会影响观测精度。

2. 在进行观测时,应尽量避免大气压变化较大的时段。

如果大气压变化较大,则需要进行大气压改正数的计算。

3. 温度和湿度也会对高程观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改正数的计算。

4. 在填写表格时,应注意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