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西省课改区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太原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西太原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西太原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书与人的随想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

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

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

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

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

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

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

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

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

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

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

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

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

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

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

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

2007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0套-77

2007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0套-77

2007年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5考生注意:1.请考生在试卷的左侧填好姓名、班级和考号;2.本学科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量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0分)1.填空。

(每小题1分)①,,,此之谓大丈夫。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每小题1分)①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 ”的呼喊。

②《己亥杂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仍然关心国家的命运的句子。

3.品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回答下面问题。

(2分)句中“悠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答:4.填空。

(2分)“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5.体味下段文字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2分)我常常认为,大自然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青山,是深厚的积累与勇敢的崛起;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是顽强的寻求与机智的开拓……二、现代文阅读(43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4—8题。

(10分)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山西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山西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基础(25分)1.默写(15分)(1)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2)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3)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4)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7)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8)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

(9)思乡、离愁是永恒的话题。

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道:“?。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慨道:“夕阳西下, 。

”李煜在《相见欢》中长叹道:“, ,是离愁。

”2.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悄qiǎo然褒bāo义词并行不悖bèiB.拮据jū更gēng衣室举一反fǎn三C.倔jué强凹āo透镜诲huì人不倦D.滑稽jì荧yíng光屏别出新裁cái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4.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6分)活动一:定方向选书目“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

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 作品:活动二:有步骤深探究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

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

你的研究步骤是:活动三:精阅读美汇报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

山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

山西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谮(jiàn)害崩俎(cú)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B.灵柩(jiù)诓骗(kuāng)阔绰(chuò) 郭然无累(lěi)C.狡黠(xié)佯惊(yáng)亵(xiè)渎克尽职守(kè)D.恁地(nèn)煞(shà)白解(jiè)元一抔黄土(pòu)2.下列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B.福田康夫表示,只有认真看待过去的错误,并且深刻反省,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C.知识的海洋茫无涯际,我们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D.去年央视的春晚是场视觉盛宴,全国观众都对精彩的节目吹毛求疵,交口称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建梅溪湖湿地公园,是市政府实施“希望长沙”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进入中学后,他的语文成绩一直以来始终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C.通过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

D.我们中学生只有缺乏格物致知的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4.下列词语,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吃水的时候,感激挖井的人,,我们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收获的时候,感激播种的人,,我们更加明白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时候,感激生养你的人,,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宝贵。

①丰硕果实②饮水思源③春华秋实④源远流长⑤投桃报李⑥春风化雨A.②①⑥B.④③⑥C.②③⑤D.④①⑤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杨修之死》塑造了一个嫉才妒能的曹操形象。

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是一篇规范的立论文。

2007年山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7年山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07年山西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甲】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选自《为学》)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彼竭我盈.( ) (2)望其旗靡.( )(3蜀之鄙.有二僧( ) (4) 贫者语.于富者曰( )19.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翻译:(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2分)翻译:20.【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

【乙】文中富者先后说了两次相同的话,但表达出来的态度不同,第一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第二次表达出的是的态度。

(4分)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3分)(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分)答:(2)【乙】文中贫者“自南海还”的成功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参考答案】18.(非课改实验区)(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边境 (4)对……说,告诉 (每空1分)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20.故克之故逐之怀疑否定、蔑视及嘲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和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能力。

(每空1分)2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的深人理解,以及联系生活、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山西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西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山西省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中国皮影戏易树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

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

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

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

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山西太原市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西太原市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太原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说明:本试卷含四道大题,22个小题,共8页。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其中书写4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含5个小题,共16分)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①“晨兴理荒秽,”,这是躬耕田园的欢愉;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

③“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故乡在风雪中愈发清晰;④“,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是相约未至的落寞;⑥“,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

⑦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1.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

(8分)2.仿照第⑦句的格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全空缺的内容。

(2分)在《江城子》中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豪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6分)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shǎngxīnyuèmù。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成语。

(3分)绽放shǎngxīnyuèmù4.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

(1分)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为横线处补写句子。

(2分)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含3个小题,共8分)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6.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3分)活动内容:基本思路:7.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中考山西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山西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山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读·书(12分)1.亲爱的同学,富有哲思的语言可以帮你成为智慧的人。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从三句话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句,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优美深情的语言可以让你变成温暖的人。

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1)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2)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二、读·思(38分)(一)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回首·让青春与信仰同向】回首百年征程传承信仰力量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

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

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

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3.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上文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二:坚定·让青春与信念同行】4.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可以使你成为拥有信念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山西省新课改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句子。

(2分)Yòngxìnxīnshǖxiějīngcǎi píngzhìhuìchuàngzàohuīhuáng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10分)(1)浣溪沙作者: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

忆往昔,同学相聚时,“,不亦乐乎(《论语》)”的情形历历在目;学习中,合作探究攻克疑难后,“,(陆游《游山西村》)”的体验还在心中;分别在即,相互赠言,用苏轼“但愿人长久,”固然能表达美好的祝愿之意,不如用李白《行路难》中“,”更能激励同学的奋发之情。

3.学校开展“关注文化,阅读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8分)活动一:保护文化遗产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请从“晋祠”“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三处文物古迹中任选一处,写一则保护广告。

活动二:审视网络恶搞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进行“肢解”,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成了做明星梦的富家子弟,董存瑞没有炸碉堡,“屈原”成了猪饲料等。

班会上,你想提醒同学们正确面对这一低俗的文化现象,你要说的话是:活动三:重视名著阅读名句摘录: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名作者主人公姓名性格特征心得: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右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二、阅读(50分)(一)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

(10分)[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2)亭亭净植()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B飞鸟/相与还C晋陶渊明/独爱菊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9-12题。

(11分)中国皮影戏易树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一般由三到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

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

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

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

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

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

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

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

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

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年第2期有删改)9.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皮影制作————广泛流传。

(2分)10.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其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分)11.阅读文中画线句,说说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原因。

(2分)12.山西省孝义市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

结合上文内容,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概括说明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3分)材料一: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

材料二:1995年,孝义皮影中的武将形象作为邮票图案被全国人民认识。

材料三:孝义皮影戏的剧目很多,现收藏有200余本。

孝义皮影戏的特点:。

(三)记叙文阅读每人都有一个宝藏邹扶澜(1)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

他估计老虎死了。

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

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2)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

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人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3)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4)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

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

但她伤心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

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5)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6)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

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

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7)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8)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

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孩子》2003年4月版有删改)13.文章题目运用了比喻,“宝藏”喻指。

(2分)14.第(7)段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5.文章连续运用李广射虎、青蛙实验、美国戏剧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

如果将后两个事例调换位置可以吗?说说理由。

(3分)16.由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我们会联想到一篇课内文言文的观点,这篇课文是。

(1分)17.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人和动物在生命遇到危险时,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

B我们要珍惜时间,挖掘自身的能量,将其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

C要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能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

D每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蕴藏着能量和威力。

(四)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8——24题。

(18分)那个孩子朱萍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

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

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

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

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

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

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

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

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