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绍兴市高一语文期中考试(2023年上半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绍兴市高一语文期中考试(2023年上半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列各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扁舟piān 菜圃fǔ 遁隐dùn 攒蹙累积cuánB.培塿pǒu 曝晒pù 廿七niàn 锲而不舍qìC.黏合nián 瓜蔓wàn 蓼蓝liǎo 翘首以待qiáoD.倔强juè 贿赂lù 犄角jī 汗流浃背ji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菜圃fǔ”中“圃fǔ”读音错误,应为“圃pǔ”。

B项,“培塿pǒu”中“塿pǒu”读音错误,应为“塿lǒu”;“锲而不舍qì”中“锲qì”读音错误,应为“锲qiè”。

C项,正确。

D项,“倔强juè”中“倔juè”读音错误,应为“倔jué”。

故选C。

选择题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殒命沉湎金刚钻棉里藏针B.震撼滥觞下功夫唉声叹气C.装订迄今一滩血气宇不凡D.销蚀遴选挖墙角毛骨悚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棉里藏针”错误,应该为“绵里藏针”。

B项,正确。

C项,“一滩血”错误,应该为“一摊血”。

D项,“挖墙角”错误,应该为“挖墙脚”。

故选B。

选择题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整改正在加快进程,但这座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拆除,现在茕茕孑立,矗立在马路中央,显得十分突兀。

B.来这儿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大家无不啧啧赞叹,击掌叫绝。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人不信宗教,因而没有真正的信仰。

这种观点是武断的,其实,中国的民间信仰实质上就是中国宗教。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宗教的国度,但民众却不缺少宗教信仰;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但却似乎比任何民族更笃信神灵。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先民自古就信奉和祭祀天地神灵。

可以说,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建造了如此之多的神庙供人们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从事着如些复杂多样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祭祀的对象上,中国人按照与自身关系的远近把整个统一的神灵世界划分为“天”与“祖”两个系列,于是,祀天祭祖二神崇拜就构成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这种独特的宗教信仰的基本形态中,其中祭祖、崇祖既是基础和本质的东西,又是主要的载体,而祀天、敬天则是演化和派生出来的一种观念,它历来都附着于祭祖和崇祖的活动和礼仪之中。

正如美国学者斯图尔特所说的:“祖先崇拜事实上才是中国的真正的宗教。

”在祭祀的主体上,按照国家的行政隶属关系可划分为不同的层级。

先秦时期,祭祀活动从上至下由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分别掌管。

秦之后,其祭祀的政府主体就由天子以及各级官吏担任。

在民间,其基本的祭祀主体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所从事的私人祭祖或祀神活动完全遵循传统习俗自发而为,但宗祠或地区性的大型集体祭祀活动则由家族首领和地方会首出面组织和主持。

至于国家的祭祀天地的活动,是为天子的特权,秦汉之际,天子主要通过封禅和郊祭来祭祀天帝,秦汉之后,祭天和祭地同时进行,其仪式更为隆重和繁琐。

明永乐年间,在北京南郊还专门建造了天坛供祭天之用。

在祭祀的性质上,按照神灵的属性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

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

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

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

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

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

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

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

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

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

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

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

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

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

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语文)试卷说明: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倔强(jué)召唤(zhào)入不敷出(fū) 汗流浃背(jiā)B.熨帖(yùn) 戕害(qiāng) 铩羽而归(shā) 曝(pù)背谈天C.诳语(kuáng) 翘首(qiáo)风雨同舟(qì) 载饥载渴(zǎi)D.隽永(juàn ) 饿殍(pi?o) 亘古如斯(gèn) 敛息屏气(bǐn)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颤栗静谧以逸待劳震聋发聩B.憎厌寥廓怨天尤人山清水秀C.报效沉? 乘风破浪走投无路D.表率震撼良晨美景谨小慎微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必然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的兵变呢?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安抚。

④中韩围棋再度比武,韩国队实力不成小觑,中国队的水平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胜地不齿给予越发B.圣地不耻给以更加C.圣地不齿给予更加D.胜地不耻给以越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保藏之丰富而瞠乎其后,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孚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

D.针对媒体质疑“壶王”为赝品的事件,杭州市南宋官窑博物馆原馆长张振常表示究竟“壶王”是不是赝品需要多方专家进行讨论研究,业内专家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为准。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pdf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pdf

参考答案: 1.B A醴酪(lǐ) C险衅(xìn) D靥(yè)儿 2.D A.装璜?-装潢 名信片-明信片B.通辑-通缉 ?C.渔粱-渔梁 钉书机-订书机 3.C A“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感到非常痛快。

B“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含贬义,不符语境。

可改为“口口相传”。

C“不足为训”指不足以作为行动的准则。

D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

“率尔成章”指不加思索,下笔成文。

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

4.A B“不仅”“而且”后分句换顺序。

C 成分残缺,“发挥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作用”。

D 结构混乱,应把“在”调到“中央”前面。

5.C 6.D 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7.A 来归,嫁到我家来。

归,古代女子出嫁。

归宁,才是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8.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使动用法,B项是名词作动词,D项是形容词作动词。

9.D A项,“告诉”,报告申诉;“私情”,内心的情感,B项“扶持”,留意;C项“意气”,情意。

10.A (却、罔、闵) 11.CE C项错,未提及被动漂泊。

E项错,蒲公英表现青春富有活力,要勇敢追求。

不是指身体,指精神未老先衰。

12.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经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燥的牢笼;漂泊能丰富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

(每点1分,写出四点即给满分) 13.运用反复(“总是……再是……也会……”),突出强调了年轻时去远方漂泊的重要性,也使表意全面而有力;长短句式结合,使表达既抒情典雅又灵动活泼;整句散句结合,既使句子整齐、有力地表达了年轻时去远方飘泊的重要性,又灵动活泼。

(写出一点即可。

) 14.作者引用诗句,形象地鼓励年轻人只要抛弃急功近利的物质营谋,只要肯切实行动起来追求美好理想,就可以有和诗中儿童一样的诱人未来。

2020-2021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

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使其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在国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

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

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虽然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浅表化、庸俗化现象。

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绍兴一中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醴(lí)酪 札(zhá)记 槲(hú)寄生 长歌当(dàng)哭 B.犁铧(huá) 鹰隼(sǔn) 脖颈(gěng)儿 信手拈(niān)来 C.椴(dùn)木 寥(liáo)落 核苷(gān)酸 混(hún)水摸鱼 D.红缯(zēng) 蜜渍(zì) 白芨(jí)浆 殒(yǔn)身不恤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

” B.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聱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C.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D.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

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阑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所有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借助高科技声光技术,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幻世界,真是大快人心。

B.中国的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的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C.中国古籍中不乏烈女节妇的传记,传递的多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节观,不足为训。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篇章却反映了受辱妇女对男权的抗争,即使在今天,也有现实的警世意义。

D.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影片《黄金时代》以民国时代为大背景,以民国传奇女作家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塑造了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绍兴一中 期中测试试题卷 高二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镌刻(juān) 修禊(xì) 一煞(shā) 命途多舛(chuǎn) B.玉醅(pēi) 潦水(liáo) 龟裂(jūn) 呼天抢地(qiāng) C.淅沥(lì) 信笺(qiān) 狭隘(ài) 门衰祚薄(zuò) D.绿缛(rù) 逶迤(yí) 盘桓(yuán) 呱呱而泣(guā)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震撼 缺憾 鄙陋没世 金榜提名 B.寒暄 涸辙 熟视无睹 劳燕分飞 C.暮霭 和蔼 偃仰啸歌 窝角虚名 D.狼藉 慰藉 粗制滥造 游目聘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②任何人间理想都 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

③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A.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C.由于三年来的“旅游兴市”,成了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始料未及的。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数量,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从消费者少用做起。

6、下面一段文字一是( )野草是美的,因为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因此期待田里应该长野草而非庄稼当在林中、溪边、田埂之上看到青翠鲜嫩的草,便有获大发现时的激动这种激动源于对牛的心爱由此也想到美的本源,特别是对园艺美的反思,每天最大的心愿是给牛找到丰盛的野草A. B. C. D.、下列文学常识叙述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A游弋yì;B寒伧chen;D伺cì候)
2.A(B项:平心而论;C项:铁杆;D项:摧城拔寨)
3.D(A重拒绝/重掩饰;B物价昂贵/生活奢靡;C可虚用/只实写)
4.B(A成分残缺,应为“造成普陀鹅耳枥如此稀少的原因”。

C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句子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


5.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③⑤④,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①⑦⑥②。

(4分)6.例句不当的一项是:B。

改写后正确的例句只要用不同类东西作比喻,说出“差”“难以卒读”的特点就可以,比如“烂苹果”“味同嚼蜡”。

指出哪项1分,另写一句恰当,2分。

(共3分)
7.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晰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8—11题(12分)
8.B(文章虽说原始自然存在的主要是地下水,但关于原始河水的有无未涉及,不应选入。

此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


9.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句子的能力。

原文“国际上就研究出闪蒸法、电渗析法和反渗析法等”A项以偏概全,说海水淡化方法共有此三种错误。

闪蒸法即为蒸馏法,而非包括,B项错误。

“海水淡化就是将海中的盐分分离以获得淡水。

”盐分不等同于氯化钠,C项错误。


10.B(原文是“反渗析法进行海水淡化的前景广阔美好”,A项与原文有出入;C 项“所以我国以后就会采用此种发电方法”属无中生有;D项“细菌难以通过屏膜”与原文有出入,原文是指“一般细菌”。


11.沿海地区利用高科技使海水淡化是化解水危机的重要出路之一。

(3分)
(二)12—15题(20分)
12.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

(每点2分,共4分)13.(1)心理描写。

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手足无措),有些心凉气恼。

(每点3分,共6分。

手法1分,心情2分)
14.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每点1分,共3分)
15.形象特点:彬彬有礼(有教养),成熟懂事,渴望母爱。

(共3分。

每点1分)作用: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

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抛弃虚荣,珍惜亲情。

(共4分,第①点2分,第②③点各1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完成16—20题(18分)
16.B(幸:希望)
17.D(D项都为“替”。

A项分别为助词“的”和“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分别为连词表承接或修饰和连词表转折;C分别为“怎么”和“什么”。


18.C(A项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19.D(D项中“更别说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了”错。

原文“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意思是“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


20.(1)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

”(3分)
(2)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惠,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

(3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诸城县人,家里钱粮丰足,好做侠义的事,羡慕郭解的为人。

御史行台访察他,他逃走了。

老到安丘县,遇雨,进入旅店躲避。

雨到中午仍不停止。

有个年轻人到来,提供食宿充足很是盛情。

后来天晚,丁前溪就在这家住下来,年轻人用草料喂牲口,供给食用周到。

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主人杨姓,我是他的内侄。

主人好交朋友,恰好到别处去,家里只有主妇在。

贫穷不能使供客的物资丰厚,希望原谅。

”问起主人以何为业,原来家里没有资产,只有每天设赌局,来谋得一升半斗。

第二天,雨仍然不停,而年轻人供给并不懈怠。

到了晚上,铡草。

草捆是湿的,和以前的差别极大。

丁前溪感到奇怪。

年轻人说:“实话告诉你,家里贫穷没有喂牲口的东西,那只是女主人刚从屋上撤下来的茅草。

”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他们想得到些报偿。

天亮了,丁前溪把钱付给年轻人,年轻人不接受;坚决付给他,年轻人(才)拿进屋去。

不久就出来了,仍然把钱还给客人,说:“女主人说:我们不是以此为业来谋取钱财度日的。

主人在外面,曾经几天不带一个钱;客人到我家,怎么就索取报偿呢?”丁前溪叹息称赞着离去。

嘱咐说:“我是诸城县的丁某,主人回来,应该告诉他:有空时希望他能来看我。


好几年没有通消息。

有一年遇上大饥荒,杨某生活很困难,无法生活下去。

杨妻随便劝杨某去见丁前溪,杨某听了她的话。

来到诸城县,给守门人通报了姓名,
丁前溪完全记不得了,经过述说他才想起来。

趿拉着鞋跑出来,拱手行礼把客人让进门,看见客人衣服破烂鞋露脚跟,让他待在温暖的屋子里,设宴款待他,对他尊崇礼遇不同寻常。

第二天,为杨某缝制衣帽,穿上后里外温暖。

杨某认为丁前溪很讲情谊,但想起家里境况就增添许多忧愁,心胸狭窄不能没有一点儿埋怨。

住了几天,主人丝毫不提馈赠送别的事。

杨某心中焦急,对丁前溪说:“不敢隐瞒:我来的时候,家里的米不足一升。

今日受到真诚相待,当然快乐;但不知妻子怎样了!”丁前溪说:“这个你就不必烦恼忧虑,我已经替你料理好了。

望你宽心稍事停留,(我)将要资助你些路费。

”就派人奔走招集赌徒,使杨某坐等抽头儿,过了一夜得百两银子,丁前溪才送他回家。

回到家看见妻子衣服鞋子鲜亮整洁,有小丫头伺候着。

惊讶地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杨妻说:“从你离开之后,第二天就有车夫送来布匹粮食,把屋子都堆满了,说是姓丁的客人赠给的。

又赠婢女一人,听我使唤。

”杨某感动得难以自持。

从此过上了小康生活,不屑于操旧业了。

异史氏说:“贫穷而好客,饮酒赌博轻浮浪荡的人多能做到;最奇异的,惟独杨某之妻。

接受过人家的恩惠而不报答,难道是人吗?但不忘报答一顿饭的恩惠,丁前溪应该是有这种品质的人吧。


(二)21—22题(6分)
2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分)
2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4分)
23.(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分)
(2)有爱心,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能推己及人,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为大众谋福利,像管仲那样舍小信而取大信。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
2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5)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