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1课《对违法说“不”》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人民版word版本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人民版word版本
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环节:什么是犯罪。
本环节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违法行为的分类,‘二是“相关链接”对违法行为分类的补充说明,三是关于什么是犯罪的具体阐述。
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揭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向我们未成年学生敲响警钟,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用法,不做无知法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灵,克服盲目模仿和从众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1、自制课件。2、有关美好家庭的图片。3、绘画用具,如油画棒、纸张等。4、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资料。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
看图表,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引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无知!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新课学习
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
(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
(2)违反了《刑法》会受到刑罚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课文P118页)
2、窝赃及其处罚(见“相关链接”P118页)
教学目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
一、什么是违法?
第一环节“案情发布”。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我们平时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的时候就有可能是违法行为。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
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揭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向我们未成年学生敲响警钟,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用法,不做无知法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灵,克服盲目模仿和从众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随堂训练
1.我省刘某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行政拘留5日并罚款500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A)
A.都是违法行为
B.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都是犯罪行为
D.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2.《2016年江苏省最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处罚条例》,规定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明确了室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规定了经营者、管理者、个人、执法管理部门违反条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条例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表明(C)
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因为其社会危害性大,受到刑罚处罚,所以着重作介绍。
一般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精品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精品课件

(1)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2)你身边还有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酒驾;逆行;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探究与分享P49
4.身边违法行为有哪些?


行政违法行为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制假售假,行为恶劣
危害
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后果
有期徒刑、罚金
注意啦!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下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社会危害性
举例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民事责任
相对轻微
捡到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盗用他人照片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实战演练:根据所违法的法律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违法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1.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刑事违法行为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新闻一:近日,江苏沭阳17岁女子梁某因不佩戴口罩强行进入步行街,并采取打耳光、脚踹等方式多次殴打防疫工作人员被行政拘留七日并处二百元罚款。
01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02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03
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殴打他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1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课件11
2.能够辨别各种违反行为,提高分辨是非.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它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你认为他会被抓吗?为什么?
辨别善恶的能力;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 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拾废品能赚钱, 我决定试试 。
刻文物、抢劫、纵火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相同: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
担法律责任
(2)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3)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违法行为
犯罪 行为
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 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判断违法行为类别的技巧
1.看违反的法律——直接得出结论 如:《婚姻法》、《物权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法》
2.看承担的法律责任——直接得出结论 如: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行政拘留、死刑
3.看典型行为——参考对社会危害程度 如:拾到他人遗失物不还、扰乱社会秩序、乱图乱
法律 按违反的 法律划分
如如何何做做到到遵遵章 章守守法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按危害程度划分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全体起立跟我宣誓: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 法律知识,规范自 己行为, 遵守校纪校规,在 校做个好学生, 在社会做个好少年, 在国家做个好公民!
谢谢聆听!
看典型行为——参考对社会危害程度 我是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 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拾废品能赚钱, 我决定试试 。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 人民版

教育最新K12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教学设计 人民版

《对违法说“不”》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的内容,初中学生从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不成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因迷恋网络、或结交损友等受到社会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再加之缺乏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很容易从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因此本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做到知法懂法;3、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4、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误入歧途;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有益活动;6、学会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展示资料,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上所学知识,加强巩固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明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做到遵纪守法。

【教学难点】树立法制观念,增长法律意识,学会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关违法、守法的相关视频资料。

一、数据导入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2008年为88914人,2009年为77620人,2010年为68203人,2015年为43839人,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旧不少。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应健康成长。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

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二、什么是违法1、案情发布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ppt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ppt课件

基金的名词解释一、基金术语分类1、创业基金又称风险资本,它的投资目标主要是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甚至是那些还处于构思之中的企业。

通常都属于私募,投资周期也较长。

在我国,通常所说的“产业投资基金”即属于创业基金。

2、对冲基金英文名称为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原意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空买空卖。

风险对冲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3、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指受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

例如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上的封闭式基金属于公募基金。

4、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是指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

5、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6、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买卖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7、公司型投资基金基金公司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受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投资者购买了该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凭股票领取股息或红利、分享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公司型基金在法律上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投资公司。

8、契约型投资基金契约型基金又称单位信托基金,是指把投资者、管理人、托管人三者作为当事人,通过签订基金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证而设立的一种基金。

9、有限合伙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是指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所组成的合伙,它是介于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一种企业形式。

有限合伙人不参与有限合伙企业的运作,不对外代表组织,只按合伙协议比例享受利润分配,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伙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普通合伙人参与合伙事务的管理,分享合伙收益,每个普通合伙人都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责任或者连带责任。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精品ppt课件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 》精品ppt课件
B
5
课堂小测
字4.小钱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接受了以下4个案件,属于涉嫌犯罪的有(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把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公开③小赵骑在某重点文牛旅游景点内的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 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花时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
C
X,合法行为
X,违法行为
字5.某人民法院对邵某依法作出数罪并罚的判决:判处邵某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这表明( )①邵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关标题文字。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包括
(1)行政处分
(2)行政处罚
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一种惩戒措施。包括:警告 记过 记大过 降级 撤职 开除等。
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给予的一种惩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小勤的行为触犯了法律。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运用你的经验P46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法律
纪律
道德
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呢?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人民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第1框什么是违法?教案人民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第十一课对违法说“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揭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向我们未成年学生敲响警钟,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用法,不做无知法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灵,克服盲目模仿和从众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安全健康成长。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
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
(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
A.吸烟有害健康
B.我们只能在家里抽烟
C.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公共场所吸烟都是犯罪行为
课堂小结
(2)违反了《刑法》会受到刑罚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课文P118页)
2、窝赃及其处罚(见“相关链接”P118页)
不要笑杨益刚的无知,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无知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犯罪!
第二环节: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通过前一环节的案例分析,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
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受到的惩罚
一般违法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也不大
刑法以外的法律
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
犯罪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
刑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 无知 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
假如你的朋友请你帮助保存来路不正的物品,你认何妥当帮助朋友 劝说其还给物主,并主动向物主陪礼道歉,赔偿损失; 劝说其投案自首;如果不听,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因为无知导致犯罪是可悲的。如何使自己不至于因无知而在浑浑噩噩中
掉进犯罪的泥潭呢?
4、如何不因无知而犯罪 拿不准的事不要急着做,先向父母、老师等成年人咨询; 学习法律知识;遇事三思而后行; 要不断学习,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时刻告诫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增强自控能力,磨练意志。
课堂探究
阅读118面的相关链接:
5、违法与犯罪及其关系
违法的含义: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
课堂探究
1、案情发布 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 该怎么做?》
律师说法(课文P117页)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 他犯了什么法? 2、窝赃及其处罚 (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
场所的行为。
(2)违反了《刑法》会受到刑罚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处或单处
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 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广 义 的 违 法
一般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
课堂探究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危害性
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 一般违法 害也不大
触犯法律
受到的惩罚
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
刑法以外的法律
性措施)
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
犯罪
受到刑事处罚 刑法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害很大
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中学生中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自己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了,也
不会受到处罚。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 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等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 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青少年处在人生美好的花季,理应健康成长。但为什么会 有这么多我们的同龄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邪路呢?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无知
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然而你可
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
中正巧遇到独自行走的丁继光。于是,一群人上前围住丁继光,要他把钱还给王宜。借着人多
势众,王宜狠狠地将丁继光打倒在地,然后与其他同学离去。后经法医鉴定,丁继光被打致重 伤。王宜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 罪。
课堂讨论 读下面刘明的故事,思考一下,这个小学生该接受罚款吗?
有一个大学生刘明,他去北京旅游,在很多名胜古迹上用刀刻下自己的名字,他自己 觉得很了不起,没有白来一趟。结果受到长城管理委员会的罚款处理。对于罚款他十分不 服气,他觉得自己就是刻了几个字而已,又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罚我的款?
罚金。
• 不要笑杨益刚的无知, • 我们身边有很多同 龄人就是因为无知, • 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犯罪!
课堂探究 捡来个窝赃罪 10月26日早晨,家住绥中的马明洗完脸,向门外泼脏水时,发现一男子正在砸一辆 电动自行车的锁,看见马明后弃车逃跑了。马明意识到这辆电动自行车肯定是那男子从 哪儿偷来的,心想,你跑了,我捡着。于是,将车推回家占为己有。11月9日, 马明的 亲属 借此车用时,被失主发现并报警。公安机关将车从马明家提取后返还给失主。后经 绥中物价认证中心估价,此车价值1225元。 后案件被移送法院。
第三单元 · 法律在我心中
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
什么是违法
课堂导入
• 在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生效判决中被 告人为未成年人的, • 2008年为88914人, • 2009年为77620人, • 2010年为68203人, • 2015年为43839人, • 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总人数依旧不少。
违法需担责
课堂探究
•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 律制裁。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 制裁。 • 刑事制裁是指对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责任主体依 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法律制裁,是由人民法 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 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 法,也可以独立适用,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 权利。
警惕不良行为
课堂探究
• 影视作品或者电脑游戏为了吸引观众和用户,常常虚构 一些极端的行为、人物和情节。可是,我们的一些同龄 人却错误地把这些虚构的情节当成了现实,盲目模仿。 要知道,盲目模仿是十分有害的,会祸及自身。
案情发布
案例一
案例二
继光和他的同学,他们向王宜索要钱物。王宜见丁继光人多势众,只好交出身上仅有的10 元钱,但心中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整整丁继光。一天晚上,王宜和同学看完电影,回家途
七嘴八舌
不该,他虽然违反了《文物保护法》但 是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小智 小红
该,因为他破坏公共财产,已经违法 了,要承担法律责任。
老师来支招
课堂探究
• 刘明的这种行为是损坏、毁坏文物的行为,已触犯了我国 《文物保护法》。在我国,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所以,刘明必须接受罚 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