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目标全极化一维距离像的瞬时测量方法
雷达目标识别特征 时域频域极化域

雷达目标识别特征时域频域极化域雷达目标识别是雷达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和提取目标的特征信息,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在雷达目标识别中,时域、频域和极化域是常用的特征表示方式。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雷达目标识别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应用。
一、时域特征时域特征是指雷达回波信号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时域特征包括回波信号的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间隔等。
这些特征能够反映目标的物理尺寸、运动状态等信息。
例如,目标的尺寸越大,回波信号的脉冲宽度就越宽;目标的速度越快,脉冲重复频率就越高。
通过分析时域特征,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运动状态和形态的判断。
二、频域特征频域特征是指雷达回波信号在频率上的变化规律。
频域特征包括回波信号的频谱分布、频率偏移、频率调制等。
这些特征能够反映目标的散射特性、材料成分等信息。
例如,回波信号的频谱分布可以反映目标的散射截面积,不同目标具有不同的频谱分布特性。
通过分析频域特征,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散射特性和材料成分的识别。
三、极化域特征极化域特征是指雷达回波信号的极化状态。
雷达回波信号可以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个方向。
目标的极化特性可以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极化矩阵来描述。
极化矩阵包括目标对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散射系数,可以用来表征目标对不同极化状态的响应差异。
通过分析极化域特征,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极化特性和材料性质的判断。
时域、频域和极化域是雷达目标识别中常用的特征表示方式。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提取出目标的运动状态、形态、散射特性、材料成分和极化特性等信息,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目标的不同特征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目标识别。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在军事、航空、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一维距离像的目标检测与鉴别方法

Target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using One Dimensional Range Profile DataA thesis submitted toXIDIAN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ByLi boSupervisor: Prof. Du lanDecember 201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或创新性)声明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日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同时本人保证,获得学位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撰写的文章,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人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摘要摘要随着距离分辨率的提高,目标能量分布在雷达回波中的多个距离单元内,被称作距离扩展目标或者分布式目标。
距离扩展目标的回波之中包含目标更多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成为雷达技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雷达成像技术(保铮word版)-第二章-距离高分辨和一维距离像

第二章距离高分辨和一维距离像雷达采用了宽频带信号后,距离分辨率可大大提高,这时从一般目标(如飞机等)接收到的已不再是“点”回波,而是沿距离分布开的一维距离像。
雷达回波的性质可以用线性系统来描述,输入是发射脉冲,通过系统(目标)的作用,输出雷达回波。
系统的特性通常用冲激响应(或称分布函数)表示,从发射波形与冲激响应的卷积可得到雷达回波的波形。
严格分析和计算目标的冲激响应是比较复杂的,要用到较深的电磁场理论,不属于本书的范围。
简单地说,雷达电波作用的目标的一些部件对波前会有后向散射,当一些平板部分面向雷达时还会有后向镜面反射;这些是雷达回波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谐振波和爬行波等。
因此,目标的冲激响应(分布函数)可以用散射点模型近似,即目标可用一系列面向雷达的散射点表示,这些散射点位于后向散射较强的部位。
由于谐振波和爬行波的滞后效应,有时也会有少数散射点在目标本体之外。
如上所述,目标的散射点模型显然与雷达的视线向有关,例如当飞机的平板机身与雷达射线垂直时有很强的后向镜面反射,而在偏离不大的角度后,镜向反射射向它方,不为雷达所接收。
目标的雷达散射点模型随视角的变化而缓慢改变,且与雷达波长有关,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视角变化约10°的范围里,可认为散射点在目标上的位置和强度近似不变。
顺便提一下,前面曾提到微波雷达对目标作ISAR成像,目标须转动3°左右,在分析时用散射点模型是合适的。
°时,两者到雷达的径向距离差变化为1厘标一维距离像中尖峰的位置随视角缓慢变化(由于散射点模型缓变),而尖峰的振幅可能是快变的(当相应距离单元中有多个散射点)。
图2-1是C波段雷达实测的飞机一维距离像的例子,图中将视角变化约3°的回波重合画在一起。
一维距离像随视角变化而具有的峰值位置缓变性和峰值幅度快变性可作为目标特性识别的基础。
本章将用上述散射点模型对高分辨的一维距离像进行讨论。
2.1 宽带信号的逆滤波、匹配滤波和脉冲压缩根据散射点模型,设散射点为理想的几何点,若发射信号为()p t ,对不同距离多个散射点目标,其回波可写成:22()()c if j R i c r i iR s t A p t e c π-=-∑ (2.1) i A 和()i m R t 分别为第i 个散射点回波的幅度和某时刻的距离;()p •为归一化的回波包络;c f 为载波频率,c 为光速。
一种一维距离像的识别算法

文章编号: 1001 - 893X ( 2007) 01 - 0167 - 053一种一维距离像的识别算法郑小亮1 , 张伟2 , 汪学刚1(1.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610054;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 南京210016)摘要:随着高分辨率雷达的发展,一维距离像识别已成为雷达目标识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为了消除一维距离像的平移,将一维距离像变换到频域,提取其频谱信息作为识别特征,并依据Fisher 判据,将高维特征空间数据降到一维空间,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
仿真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高分辨率雷达;目标识别;一维距离像; Fisher判据中图分类号: TN957. 52 文献标识码: AAn A lgor i thm for One - d i m e n siona l Range Prof ile Iden tif ica tion ZHEN G X iao - liang1 , ZHANG W ei2 , WANG Xue - gang1(1.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 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 l ogy of China,Chengdu 610054, China; 2. Electron ic Engineering Departm ent, Nanjing Universityof Aeronautics and A 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Abstract:W ith the devel opm ent of high reso lution radars, one - dim ensional range p rofile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becom ing an impo rtant method in radar target identification. In order to elim inate erro rs caused by shift, range p rofile is transfo rm ed to frequency dom ain, and its spectrum s is p icked as attribution vec2 to r. T hen, according to Fisher algo rithm , high - dim ensional attribution vecto r is transferred to one dim en2 si on dom ain; consequently, real - tim e p roperty is im p roved. Sim 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a simp le and 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Key words: high reso lution radar; target identification; one - dim ensional range p rofile; Fisher algo ri thm1 引言弹道导弹自问世以来,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机动性好和生存能力强等优越性,成为战争中的“杀手锏”。
一种获取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方法

文章编号!1001-893X"2005#02-0063-04一种获取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方法张占胜!周先敏<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4>摘要!利用高分辨一维距离像进行目标识别在现代雷达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雷达信号设计和互相关接收处理技术9研究了一种利用目标回波9逐次获取一维距离像的方法与冲激雷达相比9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信噪比9并且这个方法的收敛速度快9一般迭代10次以内即达到稳定关键词!高分辨率雷达;一维距离像;自动目标识别;互相关中图分类号!TN957.52文献标识码!AA M et hod f or A uiri n g One-di m ens i onalRan g e Profile of Radar,s Tar g etZ~ANG Zha1-s he1g9Z~OU xia1-m i1(Coll e g e of E l ectr oni c En g i neeri n g9Uni versi n g of E l ectr oni c S ci ence and T echnol o gyof Chi na9Chen g du6100549Chi na)Abstra t:T ar g et reco g niti on or i dentifi cati on b y usi n g hi g h resol uti on one-di m ensi onal ran g e p r o-fil e has beco m e an i m p ort ant research p r o ect.I n t hi s p a p er9based on radar si g nal desi g ni n g and cr oss correl ati on recei vi n g t echnol o gy9a m et hod f or g raduall y ac C uiri n g one-di m ensi onal ran g e p r ofil e usi n g t ar g et echo i s st udi ed.Co m p ari n g W it h i m p ul se radar9t hi s m et hod can g reatl y i m-p r ove t he si g nal t o noi se rati o(SNR)9t he conver g ence s p eed i s C ui ck9and it erati ve ti m es are l ess t han10.Ke y words:i g h resol uti on radar;One-di m ensi onal ran g e p r ofil e;Aut o m ati c t ar g et reco g niti on;C r oss correl ati on一$引言近几年,随着高分辨雷达技术的发展,利用一维距离像进行目标识别引起了国内外雷达研究工作者的关注~文献[1][4]分别从不同方面研究了这项技术~同时,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获取也成为了现代雷达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发射超宽带雷达信号,通过脉冲综合的方式来产生窄脉冲,从而获取高分辨一维距离像,如步进频率雷达<SFR>~还有发射冲激脉冲信号来获取距离像,如冲激雷达~步进频率雷达由于步进频率有限,造成压缩后的图像旁瓣电平过高,分辨率低,影响临近弱目标的检测,虽然文献[5]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却使信号处理复杂化~冲激雷达尽管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目前工程上产生足够窄的脉冲还比较困难,同时相关的信号处理技术还有待发展~本文从雷达信号设计和互相关接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一种新型获取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的方收稿日期!2004-07-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272007)法这种方法通过对目标信息的循环迭代学习来获取一维像0它可以处理一些环境信息十分复杂~背景知识不清楚的问题能很好地应用到非合作目标识别中0并且这种方法对杂波和噪声有很强的抑制能提高雷达对弱目标的探测能力0二!雷达互相关接收原理图1雷达互相关接收原理框图图1是雷达互相关接收的原理框图0s0t-T0是发射信号c0t0是处理信号h0t0是目标一维距离像积分项为1T di dt其中T d是信号s0t0与c0t0的持续时间0雷达的输出为R00=1t d i >->s0t-0h0t0I>c0t0dt010式中表示卷积>表示一般乘法0把卷积的定义式代入式010并改变积分顺序:R00=1t d i >->h0U0i>->s0t-U-0c0t0dt dv020对式020积分:R00=i>->h0U0X0U+0dv030 030式中:X0U0=1t d i>->s0t0c0t+U0dt040式040是发射信号和处理信号的互相关0从式030可以看出雷达对目标的响应实际上是雷达发射信号和处理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与目标一维距离像的相关0三!获取一维距离像方法的推导文献6I通过对雷达发射信号和处理信号的研究给出了一种新型复合调制信号-FSK/PSK信号可以使X0v0合成任意的包络0从030式可以看出当X0v0等于h0v0时雷达输出为一维距离像的自相关函数此时主瓣值最大0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文献6I给出的雷达信号设计技术通过本文研究的方法利用目标回波信息使X0v0逐步逼近h0v0 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0由030式可知获取目标特征信息的过程也就是雷达输出主瓣取得最大值的过程0因此我们利用对主瓣求最值的方法来推导本文研究的方法0 X0v0~h0v0分别表示为向量形式如下:X=X0U00 X0U10~~X0U N-10I th=h0U00 h0U10~~h0U N-10I t050由式030:R0002=X~CX060式中C=E0hh0 表示复共轭转置0假设雷达信号的互相关能量为G则060式的极值问题是个拉各朗日极值问题0设拉各朗日算子为X则变为求下式极值:R0X0=X~CX+0-X~X0070我们用迭代的方法求式070的极值0假设X是互相关函数的初始值并且保证后面的估计总优于前面的估计即R0X00S R0X0+A X0080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且只保留线性项可得:R0X00S R0X00+A X8R8X090上式恒成立只需A X=H8R8X0100其中P是学习率0由式070~0100可以得到:X+1=X+2H C X0110上式中C是目标的自相关矩阵要预先估计但往往不是先验的故由下式估计:C=hh~0120则式0110变为X+1=X+2H hh~X0130又h Xk即为雷达主瓣输出的当前值设为S 则上式变为X+1=X+2H S h0140X+1=X+1X~+1X+10150式0140~0150是本文研究方法的迭代公式0式0150是对Xk归一化使雷达信号的能量不影响到目标特征信息0四!仿真实验及分析图2类导弹目标模型及一维距离像图3类飞机目标模型及一维距离像仿真实验中9首先对两类目标的一维距离像建模O假设目标的姿态角范围是08 9同时对距离像幅度归一化O目标模型以及一维距离像如图2和图3所示O对图中所示的一维距离像在姿态角范围内9均取50个样本9分别表示不同姿态角的距离像O 迭代过程中9每步计算都随机选取50个样本中的某一个9来模拟实际过程中目标姿态角变化的情况O 方法性能评价方面9采用了均方误差和与冲激雷达相比信噪比的提高两个指标9分别如下均方误差e2=X-h~X-h=21-X~h16式中利用了归一化条件X~X=h~h=117与冲激雷达相比信噪比的提高G=h~X2h2>18实验次数50次n迭代40次n学习率为0.2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O图4学习率为0.2时的图形类导弹目标图5学习率为0.2时的图形类飞机目标仿真结果图形中9每幅图的第一个图形为目标距离像库的算术平均距离像9第二个图形是利用本文所研究的方法所获取的距离像O学习率0.29类导弹和类飞机目标9上述两种距离像归一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和0.8395O可以看出9不同目标得到的相关系数与其自身结构有关O第三n四图形分别为信噪比的提高和均方误差曲线O从图形可知9两种目标信噪比提高分别为1.8和3.5O因此9信噪比的提高和目标的结构密切相关9目标结构越复杂9信噪比提高就越大O由仿真实验结果图形还可以看出9本文提出的方法9不仅能准确地获取目标一维距离像9同时收敛速度也很快9一般10次以内O由于迭代的过程就是学习目标特征信息的过程9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目标跟踪及ATR上O同时由16式可知9当均方误差达到最小时9雷达的主瓣输出达到最大9增强了目标回波功率O五!结论本文基于雷达信号设计和互相关接收处理技术 研究了一种迭代获取目标一维距离像的方法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的收敛速度快 与冲激雷达相比 信噪比获得了一定的提高 我们相信 这种新方法在ATR 和弱目标的探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udson S Psaltis D .Correl ati on F ilters f or A ircraf t I-dentificati on f r o m Radar Ran g e Pr ofil es J .I EEE T rans on AES 1993 293 . 2 L i Shen gui Yan g .U si n g Ran g e Pr ofil es as Fea-t ure V ect ors t o Identif y A er os p ace Ob ects J .I EEE T rans on AP 1993 14 3 . 3 S teven P J .A uto m atic T ar g et Reco g n iti on U si n g S e-C uencesof i g h Resol uti on Radar Pr ofil es J .I EEE T rans on AES 2000 36 2 .4 裴炳南 保铮 陈江峰.雷达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性能的研究 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30 2 .5 刘静 李兴国 顾玉辉.频率步进雷达关键技术的研究J .制导与引信 2003 24 4 .6 于珩.复合调制信号FSK PSK 处理研究 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2003.作者简介:张占胜 1979- 男 河南平顶山人 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兴趣为雷达信号设计 信号处理及其计算机仿真等领域周先敏 1944- 女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主要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电讯技术>专题资料<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 I S )的应用与技术研究>题要(六)电子海图在A I S 中的应用电子海图就是海上电子地图9是海上航行\海事处理\海上安全交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持技术平台9在海事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9同时9在A I S 船台和基站中9电子海图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O 本文从电子海图在A I S 中的实际应用出发9分析和讨论了电子海图的作用和软件开发技术O A I S 基带处理设计实现方法介绍本文主要针对A I S 基带信号处理的性能技术要求9介绍不同的设计实现方法9并对之进行探讨9希望A I S 基带信号处理以至整个A I S 向更高集成化方向发展O A I S 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 o m ati c I dentifi cati on S y st e m 9简称A I S )是以自组时分多址(SOTD MA )为核心技术的9用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岸-船\船-岸9以及船-船之间的通信\辅助导航系统9其最终目的是提高航运的安全O 本文对A I S 系统中典型设备的组成进行了简介9在此基础上对A I S 系统的关键技术9特别是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O。
高分辨雷达一维距离像的融合特征识别

高分辨雷达一维距离像的融合特征识别胡玉兰;赵子铭;片兆宇【摘要】雷达目标识别中,提取目标的有效特征将直接影响识别效果.针对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RRP)具有平移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融合特征来作为目标特征进行识别.利用PCA将三种平移不变特征融合,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来实现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降低了目标特征的存储量,同时也克服了高分辨距离像的平移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很好的推广性.【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4页(P52-54,57)【关键词】一维距离像;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幅度谱差分特征;中心距特征;功率谱特征【作者】胡玉兰;赵子铭;片兆宇【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59;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59;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51本文主要针对目标高分辨一维距离像的平移敏感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多特征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
首先对一维距离像进行预处理,消除一维距离像的噪声干扰并且克服一维距离像的强度敏感性。
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取具有平移不变性的功率谱特征、中心矩特征及幅度谱差分特征,然后利用PCA方法将以上特征融合作为目标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识别分类。
根据实测雷达目标的数据进行多次试验,结果显示,提取的该融合特征与单一特征和串联融合特征相比在减少模板特征向量的个数和测试样本识别的计算量的同时,得到了较高的识别率。
1.1 一维距离像模型当雷达发射信号带宽足够大时,目标尺寸远大于雷达的距离分辨单元,此时雷达回波就是由多个目标散射点子回波组成;同时回波中所呈现的结构反映了目标散射点的分布情况,可用于目标识别[1],如图1所示。
1.2 数据预处理雷达回波信号经过逆离散傅里叶变换就可以得到目标的一维距离像[2-3]。
极化雷达的同时全极化测量与校准技术_王雪松

收稿日期: 2011-07-05;修回日期:2011-08-03 作者简介: 王雪松,教授,研究方向为新体制雷达探测技术、先进电子攻击技术、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电子战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估、飞机尾流雷达
探 测 等 ,电 子 信 箱 :wxs1019@
43
研 究 论 文 (Articles)
Jh(t)=βh(ξ,η) ρh(ξ,η)
Jv(t)=βv(ξ,η)
ρv(ξ,η) 1
(2)
其中,βh(ξ,η)、βv(ξ,η)分别表示 h、v 极化发射天线在方位角 ξ、
俯 仰 角 η 上 的 主 极 化 复 增 益 ;ρh(ξ,η)与 ρv(ξ,η)分 别 表 示 h、v
极化发射天线复增益在方位角 ξ、 俯仰角 η 上的交叉极化分
v vv v εh(t) + nh(t)
(7)
εv(t) nv(t)
其中 ,τdh=τh+τd+τ′h,τdv=τv+τd+τ′v;[e′h(t), e′v(t)]T分 别 表 示 h、v 极 化
通道接收信号的混频 输 出 ;n=[nh(t), nv(t)]T 表 示接 收 通 道 的 零
均值加性高斯噪声信号 矢 量 ;ε=[εh(t), εv(t)]T 表 示 接收 通 道 除
(5)
与发射过程相似,假设 h、v 极化接收通道的幅度增益、相
移及时延分别为 α′h、α′v,θ′h、θ′v 以及 τ′h、τ′v, 则接 收 乘 性 误 差 矩
阵为
v vv R= Rhh Rhv =
α′h β′h(ξ0,η0)ejθ′h
Rvh Rvv
α′v β′v(ξ0,η0)ρ′v(ξ0,η0)ejθ′h
h、v 极化发射通道后产生的时延。
雷达侦察机的测频测向方法的研究

一、瞬时测频理论1、瞬时测频理论概述瞬时测频是一种接收机体制,它是用来测量信号的频率的。
本章内的瞬时测频可以理解为对信号载波频率的快速测量,到底多快就算瞬时?设想有一个被方波调制了的简谐信号,其频谱具有多根谱线,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一组频率不同的信号的总和,我们用有限时间的信号片段测频时,理论上存在与时间的倒数有关的频率测量误差。
当然,测频误差与信噪比也有关。
但如果把测频时间缩小到零,则测频误差为无穷大,测频也就没意义了。
因此工程意义上的瞬时测频是指在测频误差倒数量级的时间段上的测频。
比如说测频精度为1MHZ,所占用的信号时间小于等于1us便可以称为瞬时测频。
实现瞬时测频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机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把待测频率信息转换为幅度信息,或者先将频率信息转换为相位信息,然后转换为幅度信息,通过测量幅度信息来获得频率信息。
一般满足“待测频率一幅度一实测频率’’或“待测频率一相位(差)一幅度一实测频率’’的测量过程。
第二类是将待测信号进行采样变成数字信息,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运算获得频率信息。
满足“待测频率一信号采样一数字测频”的关系。
第一类的关键是根据频率能产生不同幅度响应的模拟器件和由幅度信息生成频率信息的编码电路或数字处理电路。
因其核心部分由模拟器件构成,所以第一类瞬时测频也可认为是模拟方法瞬时测频。
第二类的关键是采样量化电路和测频算法。
因其核心部分由数字器件构成,所以第二类瞬时测频也可认为是数字方法瞬时测频。
第一大类按照器件原理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几种,分别是多信道法,鉴频法,干涉仪比相法,驻波鉴相法等。
由于鉴频法、驻波鉴相法的瞬时测频目前在工程应用上很少,因此在本论文中不作论述。
第二类是数字式瞬时测频,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数字式瞬时测频具有模拟瞬时测频所难以具备的特点。
下面分别从各种不同测频机理来讨论瞬时测频。
2、多信道法瞬时测频2.1、基本原理多信道法瞬时测频就是使用频分器(信道化滤波器)将频率划分为多个信道,再采用比较处理电路使一个频率的信号在概念上仅能落入其中一个信道,从而用该信道的频率表示被测信号的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t a m adra i l e dt n l m ad u e
Ke r s f i p lr ain in ep o l ;is na e u a ue n ;o to o a fe u n ydvs n;p lr a o c t r gmar y wo d : a - a z t a g rf e n t tn s me s rme t r g n l r q e c ii o o ai t n s a e i t x l lo i o ' i a o h i zi t n i
思想 , 计了一种 用于宽带全极 化瞬时测量 的矢量信号 波形 ; 设 给出发射信号模 型和回波信 号模 型 , 利用该波形
的单个脉 冲回波 , 可以获取 测量 带宽内多频点全极化数据 , 再经逆 离散傅立 叶变 换后可 以得 到 目标的全极化
一
维距离像 ; 最后 , 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 仿真实验 , 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验证
Ab 虹 c : d b n ulp l r a o s a t Wie a dfl oai t nme s rme t o a a ag t so i o t ta p c f ni h s ac i & o rd ri gn - zi a u e n frrd rt e i f mp r n p  ̄ a o nte r e r hr r a i e d f a a ma ig a d tr e c g i o n ag tr o nt n.B s d o r o o a e u n y d vs n a d fl p lr ain isa t e u u e i ae n ot g n lf q e c iii n ul oai t tna o s n h r o - z o n n 痂唱 meh d,a n w w v fr to e a eom v co a e in d t e ulp lr t n ifr t n s l n u l n e i b n o dt n.Frt e trw sd s e o g tfl o a i i noma o i t e sy u d r w & a d c n i o g — a z o i mu a o i i l s y,t e m d l o m U n h o es fe i ̄s a d 理 1 i a ee gv n n l p lr a o au i r u n y c ud b a ee 0 g s l w r ie ,a d f lo ai t n d tm n f q e c o l e g t rd,a d te re a - lr a o a g rf e 1 s u- zi e h n n t g t i p a i t n rn e p o ls h a l o fl zi i
Fu lp lrz to n e Pr fls l- o a ia in R g o e a i
L U n I L n h n , I Yo g , IYo &z e I WAN X e s n 1 L T n -u n z G u -o i c dE g er g a  ̄a U i.o I neT h o g , a 1 103 C ia 1 ol eo l r i c nea ni ei ,Nt l nv f ̄cs e nl y all a407 , h ; e f co e n n n i c o l n 2 T eS odAtl yE u metntue B i g108 , ia . h e n rlr qi n Ist , ei 00 5 Of ) c ie p it j n n
关键词 : 全极 化一 维距离像 ; 瞬时测量 ; 正交频率分集 ; 极化 散射矩 阵
中图分类号 : 9 8 5 文献标识码 : A
I sa t n o s M e s r n e h d o d r Ta g t n t n a e u a u i g M t o f Ra a r e
wI b ie t )r i l , h adt o i m aui e o 8 vr e ys uao ,u e otndae I F .F ay tevli fh es n m t dW 5 efdb i li e - a fr I f nl i y ts rg h i i m tn 她
目 标光学区电磁散射特性可以用散射点模型来近似 , 当雷达信号带宽足够宽时 , 标散射点径向分 目 布将被分辨出来 , 得到一维距离像【 ] 】 。另一方面 , 标 的极化信息可用来描述表面粗糙度 、 目 对称性及 取向等特征 , 对完整刻画 目 标特性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 将极化与高分辨技术相结合成为雷达成像 、 目 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 J 。 全极化一维距离像的获取可分成两个独立过程 : 一是利用宽带信号来获取一维距离像 , 常用的宽带 信号有步进频信号、 线性调频信号等[6; 5 二是进行全极化测量以得到 四路极化通道数据 , . 全极化测量 主要有两种方案[9: 7 】分时极化测量和瞬时极化测量。当前普遍采用的是分时极化测量, I 即交替发射两 路正交极化信号 , 并与接收、 处理两路 回波信号一起来实现全极化测量 。这种测量方案的缺点是 明显 的[ : 7 对于高速运动 目标 , 】 在两次相邻观测期间, 雷达相对于 目 标的观测姿态发生变化 , 雷达并不能获 得 目标在同一时刻的全极化数据。为此 , 必须采用两个正交极化通道同时发射、 同时接收的全极化瞬时 测量方案[ , ui 7 G i 等研究几种常用波形( ] l 双频脉冲、 正负线性调频及二相编码) 的瞬时测量性能, 另外 , 王雪松等研究了基 于双频矢量脉冲波形的全极化瞬时测量方法u。 。 。
雷达 目标 全 极化 一 维距 离像 的瞬 时 测量 方 法
刘 勇 , 李永祯 王雪松 吕彤 光 , ,
(. 1 国防科技 大学 电子科 学与工程学 院 , 湖南 长沙 407 ; 2 二炮装备研究 院, 103 . 北京
摘
1 05 0 8) 0
要: 雷达 目标 宽带 全极 化测量在 雷达成像 、 目标 识别等 领域有着重要应 用 , 此 , 于正交频率分集 为 基
第 3 卷第 5 0 期
国 防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U N LO N T N LU IE S YO EE S E H OD Y O R A F AI A NV RI FD FNETC N I G O T
文章编号 :0 1 46 20 )5 03 6 10 —28 (080 —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