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感悟

合集下载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学习《易经》心得体会(通用11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易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篇1《易经》的出现,迄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内容广博宏大,无所不备,涵盖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把抽象的哲理和生活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典范。

《易经》的思想有两大基本内核,一是朴素的辩证法“一阴一阳谓之道”,即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这种基本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二是周期性的演进观“盛衰周期律”,即天下同归而殊图,一致而百虑。

尤其精彩的,是《易经》这种思想对事物发展转化以及革故鼎新充满辩证法的论断和提示,千载以下,仍然对今人有亘古常新的深刻启发。

《易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些“阴阳卦画”奇怪而复杂,晦涩难懂的古文仿佛离我们很遥远。

其实《易经》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易经》的烙印。

比如:“贞观”、“奉天”、“元吉”,这些都是古代帝王的年号。

我们常说的:“你怎么变卦了”、“物极必反”、“大有作为”、“扭转乾坤”、“不速之客”、“匪夷所思”等等,这些话都来自《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就是常见的企业字号,国内每个省份都有叫此名称的企业,仅北京至少就有数十家。

比如:厚德安邦、厚德博雅、大有鼎新、大有东方、用九文化、保和利贞、乾元飞天、天则、中孚、咸亨、以及清华大学校训等等。

还有一些企业表面上没有直接引用《易经》中的词汇,但字号中却隐含着《易经》的理念,如“西泽”、“善健者行”等等。

还有,三环路是北京重要的城市主路,其中北环的“安贞桥”、西环上的“丽泽桥”就来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和《易经·兑卦》中的“丽泽,兑”。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

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

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

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

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

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

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

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

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

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通过学习易经,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了易经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本文将精选十篇感悟,与大家分享。

篇一:易经的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触类旁通,从中获取启迪,指导我们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篇二:易经的养生之道易经不仅仅涉及哲学思考,还包含了养生之道。

其中蕴含的阴阳五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易经的养生之道,我们可以增强体质,更好地抵御外界的疾病。

篇三:易经与人际关系易经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供了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

它告诉我们要先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处理好家庭、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篇四:易经与领导力易经中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对于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强调了领导者应当站在更高的层次,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遇与挑战。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培养出卓越的领导能力,更好地引领团队取得成就。

篇五:易经与创新思维易经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开启。

其中的卦象和变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

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中,学习易经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寻找更多可能性。

篇六:易经与文化传承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易经通过千百年来的传承,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易经,我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篇七:易经与人生哲学易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思考生命的意义。

通过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前行。

篇八:易经与情绪调节人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学会调节情绪意味着更好地掌握自己。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提醒我们情绪的平衡与和谐。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易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篇1通过对《易经里的中医智慧》这门课程的的学习,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以前,我以为《易经》只是一部用来算命、看风水、占卜未来吉凶祸福的书。

但经过我的初步学习后,我才发现,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知道人生的哲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

易经里的智慧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

《易经》的最高理想是对自己生命掌握主动,培养智慧,发展能力,兼顾德行。

易经是先秦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它的作用是让人们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

易经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皆从八卦演变而来,它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其实这正是自然界既变化无常、又遵循一定规律的如实反映。

所以唯物论者荀子说:“善《易》者,不卜。

”可见易经并非供人卜卦占问吉凶的,而是要人们从卦辞、爻辞中去体会哲理,对人们建立人生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的总源头,也是诸子百家之首,所以也是群经之始。

《易经》的成书经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周公系辞、孔子作传。

易经的起始人是伏羲。

我对《易经》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整体”,这里的整体,既是联系整体,也是发展的整体,还是内外的整体,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讲的就是内外的整体,按我初浅的理解和认识,“整体”是中国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体”源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易经中的《两仪》是太阳也称《太极》,和月亮。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故此两仪又代表阳与阴。

而由两仪生出的四象则是春、夏、秋、冬。

学习易经收获感悟

学习易经收获感悟

学习易经收获感悟易经学习心得5篇1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西方人辩明是非,只就事理上着眼,对事不对人。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

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

学习易经的感悟学习易经的感悟(精选10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学习易经的感悟,希望有所帮助!学习易经的感悟篇1《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

《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

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

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

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

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

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

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

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

山即艮,泽即兑。

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

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

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

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

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

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

《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

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易经》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易经》读书心得感悟/《易经》读书心得感悟1《易经》分上下两经,上经以乾、坤两卦为其总纲领,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定天道,辩阴阳,明次序,分四时;下经以咸、恒两卦开篇,为人类万事生衍之基,定人伦,调阴阳,修身,齐家,安天下。

《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每卦有名、有象、有辞,有阴阳、有上下、有内外、有时序,有相邻相对之卦、有互成之卦、有相近之卦。

咸卦为全卦31卦,为下经首卦,为人类生衍之本,为人伦纲常之基,为天下安定之道,故不能不明,不能不知。

为此,我在此就其对咸卦理解之浅显道理与诸位分享,诚然诚惶诚恐,所言有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咸者,感也。

所言不只男女感应,然在此我仅言男女。

咸为山上有泽之象,阳刚处于阴柔之下,阳下就阴,柔上协刚,以孚天地氤氲之道。

正如天下地上,天地交和,为泰卦,天上地下,天地相背为否卦,成语否极泰来即由此而来。

此卦有物象寓人伦,即男下女上,男女相感相应相合。

天地相合万物生,男女相合万事宁。

山即艮,泽即兑。

山上有泽,即兑上艮下,兑为悦,为说,艮为止,为定。

下止上悦便不乖于情,不背于性。

及男女交往过程中,女悦男止,止于性,悦于情;女动男定,动于感,定于礼,故而称为咸。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死亡贫疾,人之大恶所存,皆性情也。

情出于性,发于心,心所思乃性所生,心所止乃性复归安宁,性情乃一动一定之间而已。

咸,为无心之感,即你情我愿,无心即无私心奸心,感为互感互通互应。

此为男女相合之根由也,亦为咸之德——发乎情而止于礼也。

咸卦,乃男下求女之象,夫子据下经首卦——咸卦之意,将其《诗经·关雎》置其首篇,即为此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男求女之亟。

《诗经·摽有梅》篇中“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兮”言女求男之殷。

所谓感,及同类相求,同声相应也。

花之荣荣,鸟之啁啾,虫之唧唧,燕语呢喃,即各求其类,各求同声也。

正如诗所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易经》读后感 5篇

《易经》读后感   5篇

《易经》读后感 5篇【篇一】《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内容涵盖哲学、卜筮、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读完《易经》,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智慧。

尽管它的名字中有"易"字,但实际上《易经》并不容易理解。

它的文字简洁而隐晦,充满了哲学和象征意义。

它所传达的信息需要反复品味和深入思考,才能稍微领会其中的精髓。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象和其变化原理,给人以丰富的思考和启示。

它通过阴阳、五行的概念,以及卦爻的变化和组合,表达了宇宙间万物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原理使我意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及人道的追求。

《易经》中的智慧和教诲也深深触动了我。

通过卦象的解析和卜筮的方法,《易经》提供了一种思考决策和应对问题的方法。

它鼓励人们从宏观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启发我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更加冷静和理性。

然而,《易经》的深奥性也让我意识到我对其中的理解仍然有限。

在读完《易经》后,我深感自己只是踏入了其门槛,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意义等待着我去探索。

因此,我认识到《易经》的学习需要长期的耐心和不断的努力。

总的来说,《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触动灵魂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也是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的指南。

读完《易经》后,我意识到自己只是踏入了其中的门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易经》,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篇二】《易经》作为一部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读后感:《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度的经典著作。

阅读《易经》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对它所传递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易经》的蕴含的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观点,说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孔子的儒家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那就是易经。

于是,决定读易,先从南老的《易经杂说》开始。

资质愚钝,故所得不多。

但亦有几多感慨,乱谈一番,难入方家之眼。

说到易经,不免想到太极、八卦。

何谓太极,无法解释,“道可道,非常道”,解释出来就不是原来的太极了。

南老的说法,太极同时也是无极,既是宇宙万物产生之前的那个“无”,又是宇宙万物共同组成的“有”,有无相生。

如果以现代物理勉强比喻的话,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和之后的那个共同的本体。

孔子在系传中讲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一动,便有两仪,一为阳,一为阴。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不做则矣,只要一做,一行动就会有阴阳两面,就会有吉凶,所以我们不要指望人生永远都好,也不必担心永远不好。

孔子进一步解释说:“吉凶悔吝,发乎动者也。

”所谓“动辄生咎”,而因为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机会是吉,其他四分之三是凶、悔、吝,所以“一动不如一静”,易经告诉我们不要躁动,任何事情都要思定而后动。

两仪生四象,四象指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也指阴和阳,吉和凶的发展变化。

就像太极的图案一样,白色的部分为阳,黑色的部分为阴,两部分组成一圆,阳抱着阴,阴也抱着阳。

白色中有一黑眼,黑色中有一白眼,也就说明了吉中有凶,凶中也有吉,所谓“福兮祸兮”。

四象再进一步与世界万物相联系,就生出八卦,八卦相荡,又会有六十四卦……如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把大千世界的万种变化的原理告诉我们,就是让我们去感悟这些“易”(变化)的道理。

宇宙,人生都是生生不息,易易不止的。

他本身没有吉凶,没有好坏,吉凶只是人自身的感受而已。

如果因吉而轻慢,就会转化为凶;而如果因凶而烦燥、痛苦,就会很难转化为吉。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告诉我们,人要效法天道的刚健,你看这个宇宙中的星球,哪一个不自己转,不自强啊。

不自转,就被其他的星球吸走了,就毁灭了。

天道是无“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因为中国的古人明白这点,所以中国的文化是积极而乐感的,是“生”的文化,不怕死,死是什么,死就是新的“生”,生生不息,自强不息。

所以,回到题目,我变了一下句读,“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也是孔子的话,是说只有顺应天道,尊重规律,规则,自强不息,上天才会真正地保佑你,“自助者天助”,只有这样,才能吉无不利。

没有读易经之前,对易经有些误解,受民间影响,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看相,有些迷信的成分。

读过之后,才知道,它真的很了不起,也并不迷信。

就从它的“自强不息”“自天佑之”来看,应该足以看得分明了。

读易漫谈(二)由乾卦看人生
乾卦是讲宇宙人生原本的道理,不含后天的努力和变化。

天行有常,宇宙原本的道理是刚健,亨通的,但也是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不断变化的。

如果从人生上来讲,就是告诉我们,一个
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和遵循的事理也脱离不了这种变化。

南老说,人生是分阶段的生死。

过去的你“死”了,才有现在的你。

现代医学也证明,大约七至八年,人的所有的细胞就会新陈代谢一遍。

其周期男女不同,男的一般是八年,女的一般是七年。

在二七十四或二八十六之前,应该是人生的太极阶段,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说是有无穷的潜力。

之后则真正进入人生的阶段,也就开始了一个人生的“乾卦”,开始“参赞天地之化育”。

乾卦有六爻,可大体说明人生的六个阶段。

第一爻,潜龙勿用。

这大体指男16到24,女14到21岁之间的阶段,当然有的人可能会早些,有的可能会晚些。

潜龙勿用告诉我们什么呢?大致是说这个阶段就象龙潜伏起来一样,是积聚能量的阶段,最好不要随便去浪费能量。

要好好地学好本领,像诸葛亮一样,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男24到32,女21到28,就到了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个阶段是说人一般都有了固定的工作了,事业刚刚天始,还很弱。

如果有高人或贵人的指点和帮助,就很顺利,很有利。

第三爻需要注意了,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大致是男32至40,女28至35那个阶段。

是说人生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也有点名望了,这应该是好事啊。

但易经的道理就是这样,阳中必有阴,好中必有坏。

你做得好了,必然有人忌妒你,必然有人搞破坏,当然也有自己心理把持不住常态的问题。

这里就告诉我们,在这个阶段,要一天到晚,时时保持本分,保持常态,常常警惕,居安思危,这样才会无咎,没有大问题。

过了这一关,到了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就真的是进退自如了。

这时男的应该是40至48,女35至42的阶段了。

龙遇水则兴,事业上进可攻,退可守。

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男48至56,女42至49,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和事业的顶点。

第五爻,正规的说法是九五爻,九五之尊与此也有关系。

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为阳又居中,至尊至正。

飞龙在天,到了极点,但也要有真正的能人帮助,才可久。

所以是利见大人。

物极必反,阳极必阴,所以过了上面的阶段,就是亢龙有悔了,人生和事业也要再走下坡路了。

有悔,就是有毛病,有问题。

想想也是,男人到了56至64,女人到了49至56,是退休前后,开始退出社会的舞台了,心又不甘,于是有些人便晚节不保。

当然乾卦里还有一个用九,是“见群龙无首,吉。

”是给我们一个摆脱这种宿命的办法。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说我们不要按以上的常态走,不要向高处走,因为走上去就会有下来的一天。

我们要向人群里走,带领人群向远处走。

用我们的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不要做龙头,这样可能发挥的作用更大,自己的人生更幸福。

用九,就是用乾卦的道理,而不被乾卦的道理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