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译

合集下载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Ms7.1)同震地表破裂及其与山脉隆升的关系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Ms7.1)同震地表破裂及其与山脉隆升的关系

Ab ta t n f l v sg t nwefu dta n h i su Ms. erh u k cur do r 4 2 1 p o u e sr c:I e i et ai o n tQig a h 7 1 at q a eo c re n Api 1 , 0 0 rd c da ̄6 m n idn i o h Yu l 5k l g o
以 右 阶雁 行 状 破 裂 分 布 为 主要 特 征 , 呈现 左 旋 走 滑 性 质 , 随 有 垂 直位 移 。 伴 统计 结果 显 示 , 同震 地 表 破 裂 垂 直位 移 ( 1 水 平 位 幽 与 移 ) 比 值 在 01~ . 的 . 0 3之 间 , 貌 累积 d 3 5 地 v与 累积 砒 比值 为 02~ . 。 同震 d/h与地 貌 d/h的相 似 显 示 玉树 南 山 的 形 . O6 7 3 vd vd 成 和 玉树 地 震 具 有 同样 的运 动 学和 动 力 学性 质 , 树 南 山 的 形 成 是 地 质 历 史 上 沿 玉 树 断 裂 多次 类 似 于 玉 树 地 震 的 地 震 活 动 的 玉 结 果 , 算 出需要 10 ̄ 60次地 震 才 能 造 成 玉树 南 山的 隆 升 。 前人 研 究本 段 断层 地 震 复 发 周期 为 1 0 20年 , 算 出断 层 开 计 8020 2~0 计
及 其与 山脉隆升的关 系
吴 富晓 , 海 兵 1 潘 家伟 , 李 , 2 , 李 宁 。郭 瑞 强 , , r张 伟 1 , 2
W U u y o一 L l bn P N a we 一 F — a , I Ha ig一 A J — i , — , i
L i g ,G U O u —q a g IN n 3 R i in ZH AN G e W i,

玉树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玉树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玉树7.1级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地表破裂带2010年4月15日-22日,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先后派出3个科考小组对玉树7.1级地震地表断层进行了考察。

科考队员克服高原反应,跋山涉水,沿地表破裂带进行了一步一步追索。

至4月22日,关于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的初步结论是: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总体走向310°,北侧主破裂长约16km,中间主破裂长约9km,南侧主破裂长约7km,总长约31km,另在微观震中南侧见有约2km长的雁列式张裂缝(图1)。

各主破裂均由一系列支破裂雁列组成,支破裂表现为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张裂缝。

破裂为左旋走滑性质,最大走滑位移量位于北侧主破裂上,约1.8m。

图1 玉树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地表破裂分布简图黑实线为地表破裂,黑虚线为雁列式张裂,红星为微观震中一些典型地点的破裂特征如下:破裂带的北西端点位于(N33°06′02.0″,E96°46′18.0″)附近,表现为雁列状的地表裂缝,裂缝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照片1)。

照片1 北西端点地表破裂带从改点向NW追索,直至隆宝镇(N33°15'50.2",E96°25'49.9")一带(直线距离约36km),沿光缆线路挤压鼓包和裂缝带非常发育,并且连续,推测为地震过程中沿这种特殊结构面发育的特殊破裂现象(照片2)。

但这一带未发现典型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仅在隆宝镇(N33°11'50.0",E96°35'00.8")处微观震中南侧一带见有约2km长的雁列式张裂缝(照片3)。

鉴于这些特征,将破裂带的北西端点定位于(N33°06′02.0″,E96°46′18.0″)附近。

照片2 (N33°07'59.7",E96°39'46.5")一带沿地下电缆铺设线路发育的鼓包与裂缝(镜向NW)照片3 隆宝镇(N33°11'50.0",E96°35'00.8")一带雁列式张裂缝(镜向E)从NW端点往南,在(N33°05'15.2",E96°47'51.9")处河床中,挤压鼓包和破裂清晰可见(照片4)。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
关 键 词 :玉 树 Ms . 7 1地 震 ; 源 破 裂 过 程 ; 表 破 裂 带 ; 应 关 系 震 地 对
中图 分 类 号 : 3 53 1 P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0 4 (0 2 O — 0 2 —0 00 8421)1 03 6
Re a i n b t e he So r e Ru u e Pr c s n l to e we n t u c pt r o e sa d Su f c r a e Ru t r n ft s . p u e Zo e o heM 7 1 Yu hu Ea t u k s r hq a e
与震 后 实地考 察 的地 表 破 裂 带做 对 比 , 一 步 了解 进
式 中 ,蛔 为 断层 介质 的弹性 模量 为 断 层 面法 向 c 方 向余 弦 ; ( t r 为断层 面 上 点 与 观测 点 G z,; ) ,
之 间的路径 效应 , 即格 林 函 数 ; G ( , ; r 是 而 zt ,)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 然 基 金 ( 0 7 1 2 ;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青 年 地 震 科 学 基 金 (0 0 5 ; 国 地 震 局 兰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论 著 编 号 国 4823 ) 兰 2 10 ) 中
LC2 1 0 9 0 2 0
作 者 简介 : 白 云 ( 90 )男 ( 族 )甘 肃 陇西 人 , 程 师 , 刘 18 一 , 汉 , 工 在读 硕 士 , 主要 从 事 活 动构 造 的学 习与 研 究 .
ZO n e .
Ke r :Yus s .1 e r h a y wo ds hu M 7 a t qu ke;S r e r pt r r c s ;S f c u u e z n ou c u u e p o e s ur a er pt r o e;C0 r s n ng r e pO di

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地表破裂遗迹与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的讨论

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地表破裂遗迹与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的讨论

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地表破裂遗迹与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的讨论李彦宝;王虎;刘华国;陈立春【摘要】对历史记载的公元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的震级及其发震构造目前仍存有争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沿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分布一条长约75km 的左旋走滑地震地表破裂带,其最大同震水平位移约2.1m.综合分析该地表破裂带特征、探槽揭露信息、测年结果以及历史文献记载等资料,认为当江段应为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的发震断层,基于震例类比和经验公式估算该次地震的震级为71/2级.沿甘孜-玉树断裂的历史地震破裂分布显示,玉树段在隆宝镇以西存在近50km 长的破裂空段;当江段距1738年地震的离逝时间也可能已经接近其地震复发周期,上述两个段落未来均存在大震危险.【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11页(P207-217)【关键词】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地表破裂遗迹;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发震构造【作者】李彦宝;王虎;刘华国;陈立春【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李彦宝,王虎,刘华国,陈立春,2016.甘孜-玉树断裂当江段地表破裂遗迹与1738年玉树西北地震讨论.震灾防御技术,11(2):207—217.doi:10.11899/zzfy20160204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造成2200余人遇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陈立春等,2010;孙鑫喆等,2012),该地震与1997年玛尼M7.5级地震、2001年昆仑山口M8.1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的边界带上。

近年来,“破裂空段”已成为大地震中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闻学泽等,2008;Lorito等,2011),“大地震频发的巴颜喀拉块体边界断裂带上的破裂空段”也随即成为关注的焦点。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调查与灾后重建避让选址研究

镇, 基本 形成 以结 古 镇 为 中心 , 道 2 4线 、 治 、 国 1 玉一
玉一 杂公 路为 依托 的公 路 网络体 系 。在 大地 构 造上 ,
震断 裂应 急调查 , 玉 树 地震 灾 区灾 后 重 建 规划 和 为
避让选 址 提供 依据 ( 跃 平 等 , 0 0 。作 者 作为 专 殷 2 1)
宝、 下拉 秀 、 巴塘 、 冲 、 安 仲达 、 上拉成 立 了“ 玉树 地
震抗 震救 灾 应 急 专 家 组 ” 按 照 现 场 指 挥 部 统 一 部 ,
署, 灾后 应急地 质 调查 工 作 的 重 点是 地 质 灾 害 和 地
地震 台网中心 ( E ) C Nc 测得 这 次地 震 的震 中位 置 为
3 . 。 9 . 。 震 源深 度 3 k , 级 Ms. ; 将 3 1N,6 7E, 3i 震 n 71后 震 中位置 更正 为 3 . 。 9 . 。 震 源深 度 1 k 3 2 N, 6 6E, 4 m。 美 国地 质 调 查 局 ( G ) 布 的 震 中 位 置 ( - . US S 公 -66 2 _ k ) 3 . 7 。 9 . 2 。 震 源 深 度 为 1 k 震 n i 为 3 2 1N, 6 6 9E, 0 m, 级 Mw6 9 图 1 。截 至 4月 2 .( ) 5日 1 7时 , 树地 震 玉 导致 2 2 2 0人 遇难 , 踪 7 失 0人 。地震 造 成 连续 的地 表破裂 , 大量 民房 倒塌 , 中重灾 区玉 树县州 府结 古 其
镇 房屋倒 塌最 为严 重 ( 2 。 图 )
1 地 质 概 况 与 发震 断裂
1 1 地 质 概 况 .
玉 树 县 地处 玉 树 藏族 自治 州东 部 , 内地形 以 境

玉树M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

玉树M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

野外地 质地 貌 研 究 表 明甘 孜一 玉 树 断 裂 带 近 5万 年 来 的 平 均 左 旋 滑 动 速 率 约 为 1 2
mm / [ a ,晚第 四纪 以来 玉树两侧 ( 柯 段 和 当江 段) 平滑 动 速率 约 为 7 邓 水 .3mm / l 。 a3 _ ] 13 7 8年 在玉树 县西北 侧隆 宝镇发 生 不小 于 7级 强震[ ,1 9 6 8 6年在 玉 树 县南 侧 洛 须至 巴塘 ]
第 3 O卷
第 3期


V 0.3 1 0,N o .3
21 0 0年 7月
EARTHQUAKE
J 1 ,2 l u. 0O
玉树 7 1地 震 地 表 破 裂 . 带 及 其 同震 位 移 分 布
张军 龙 陈长 云 胡朝 忠 杨 攀 新 , , ,
熊仁伟 李 智敏 任 金 卫 , ,
1 甘 孜一 玉树 断 裂 带 地 质概 况
印度 板块 以约 4 0mm/ a的速率 与欧 亚 板块 的北 向汇 聚造 就 了青藏 高原 广 泛 隆升 和众
* 收 稿 日期 : 0 0 0 — 5 2 1 — 50 ;修 改 回 日期 :2 1 — 5 1 0 00—5
基 金 项 目 :国家 重 点 基 础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0 8 B 2 7 ) 助 20 C 4 5 0 资 作 者 简 介 : 军 龙 ( 9 3) 张 1 7 一 ,男 ,山西 阳城 人 , 研 究 员 , 0 5年 获 硕士 学 位 ,主要 从 事 地 震 地 质 等 研究 。 副 20
据 中国地震 台 网测 定 ,2 1 0 0年 4 1 月 4日7时 4 9分 3 秒 ( 7 北京 时 间) 青海 省玉树 县 附 ,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浅析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浅析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浅析谢宗英【摘要】玉树7.1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岩体松动,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通过监测获取了崩滑体变形信息,掌握了崩滑体演变过程和泥石流危险信息,为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工程治理等提供可靠的资料和科学依据。

%Th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Yushu,Qinghai province,on Apr.14,2010,caused heavy losses in life and property and great geological disaster(such as collapse,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And the geological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was monitored,an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liable data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aster analysis and forecast.【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1(023)003【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青海;玉树7.1级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作者】谢宗英【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 km,震中位于玉树县城西北16 km。

该地震造成玉树州所辖玉树县、称多县、囊谦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受灾面积达26 500 km2,重灾区及极重灾区面积4 900 km2;使玉树州、县政府所在地结古镇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居民住房几乎全部倒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也是在防治工程费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经济可行的减灾措施。

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

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灾害的综合特征

近( 陈立春 等 ,0 0; 鑫晶 等 ,0 0 。 21 孙 2 1 )
1 3 玉树 7 1级 地震 灾情 概 况 . . 玉树 7 1级 地震 属浅 源强 震 , 造 成 的地 震 灾 情 特别 严 重 , 震 区烈 度 达 Ⅸ。 中 国地 震局 . 其 极 玉树 7 1 地震 现场 应急 工作 队根 据 地震 灾 区人 口分 布 、 灾 严 重程 度 等 , 地 震 灾 区分 为 极 . 级 受 将 重灾 区 、 灾 区和一 般灾 区 ( , 1 。 重 图1 表 )
摘 要
根 据 3次 赴 青 海 玉树 M . 地 震 灾 害 现 场进 行 的 考 察 和 调 查 , 合 对 当 地 自然 环 境 和 人 71 结
文与社会经济条件 的分析 , 地震致 灾成 害 、 急救 援和恢 复重建 等多 种角度 , 结分析 了玉 树 71 从 应 总 . 级 地 震 灾 害 在 正 反 两 个 方 面 的 一 些 整 体 特 点 。致 使 灾 情 严 重 和加 大 救 援 与 重 建 难 度 的 特 点 是 : 震 地
现 出 了不少 值得 分 析总结 的整体 特点 。 了解这 些 特 点 对 于加 深 关 于青 藏 高原 地 区破 坏 性 地震 的致灾 成 害 、 急救援 和震 后 重建 等 的认识 , 有重 要意 义 。 应 均 玉 树 7 1级 地震 发生 后 , 国地 震 局于第 一 时 间即组 织 了现场 应 急工作 队。笔 者 之一 作 为 . 中
中国地 震局 现场 工作 队 的成员 , 地震 当天 即 到 达灾 区现 场 , 全 程参 加 了该 次地 震 的现 场考 于 并 察工 作 。2 1 0 0年 7月 和 1 2月 , 我们 又先 后 2次赴 灾 区进 行 了灾 害考 察 。本 文将 以这 些 考察 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期
石 峰 等 :青 海 玉 树 M. 级 地 震地 表 破 裂 带 的遥 感影 像 解 译 71
裂 带是鲜水 河. 小江断 裂系 的西 北段 , 它与 该断裂系 中的其 它断裂 ( 鲜水 河断裂 、 宁河断裂 、 安 则木 河断裂 、大凉 山断裂 和小江 断裂 )一起 ,构 成 了顺 时针旋 转 的青藏高 原南东地 块的北边
第 5卷
第 2期
震灾 防御技术
T c n l g rE r q a eDia tr r v n i n e h o o y f at u k s se e e t o h P o
V 】 5 No 2 o _. . . J n。 0 0 u .2 1
21 0 0年 6月
石 峰 ,何 宏 林 ,张 英 ,2 1.青 海 玉树 Ms. 00 71级地 震 地 表破 裂 带 的遥 感 影 像解 译 .震 灾 防御 技 术 ,5 ( ) 2 一 2 7 2 :2 O 2
青海玉树 71 . 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的
遥 感 影像 解 译1
石 峰 何宏林 张 英 ,
断层在 地貌上表 现为线 性延伸 的断层 陡坎 、坡 中槽 、水系 错断等 。在遥 感影像 上 ,断裂 显示 出清晰 的线性特 征 ,并有 明显 的水系错 断 、山脊错 断 、坡 中槽等现 象 ,主 要 以左旋走 滑为 主 , 并伴有较 小的垂直 运动 ( 华等 ,2 0 ) 彭 0 6 。甘孜 . 玉树 断裂 带晚第 四纪平均滑 动速 率为 7 / a mm ( 周荣军 等 ,19 ) 万 年 以来 平均滑 动速率 为 1 / 闻学 泽等 ,2 0 ) P 9 6 ,5 2mm a( 0 3 ,G S观测 的现 代滑 动速率 也在 1 / 左右 ( 0 mm a 张培震 ,2 0 ) 08。 历史上 ,在 该断裂 带上 曾发 生过 3次强震 ,它们 分别是 :13 7 8年 l 2月 2 3日青海 玉树及 其西北 的 6/级地 震 、1 9 1 2 8 6年 3月 四川石 渠县洛 须. 海玉树 间 的 7级地震 、 17 青 9 9年 3月 2 9 日青海 玉树南 东 的 6 . 地震 ( 1 国家地震 局震害 防御司 ,1 9 ;中 国地 震局震 害防御 2级 图 )( 95 司,1 9 ) 9 9 。这些地 震在地表 都 留下 了清 晰的破裂 痕迹 ,在线 G o l 影像上 都能清 楚地辨 认 o ge
除组织现场快速震害评估和地表破裂带调查外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是迅速给出初步震害评 估和同震地表破裂 的位置和展布的最佳途径 。本文通过对震前 、震后高分辨率 S OT卫星影像的对 P 比,解译出了 1k 长的同震地表破裂带 ,其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线性 阴影和色彩变化 。地表破裂 2m 带位置和先存的断层、老破裂带位置一致,说明青海玉树地震属于原地复发型地震 。同时,解译结 果也得到了来 自野外实地调查结果的验证,证明了遥感解译的可信性和及时 。但解译破裂长度远
造 成 巨大的人 员伤 亡和经 济损 失 。地震发 生 当天 , 中国地 震局派 遣到现场 的工 作队迅速 奔赴
震区开展 震害评 估和地表破 裂 带调查 ,获 得 了丰 富的第 一手资料 。为配 合现场 调查 、快 速 了 解地震破 裂带整 体形态和 大致位 置 ,本 文作者在 获得地 震前后 的 S O P T卫星 影像后 ,对极震
拖一带 倾 向南 西 ) ,倾 角 7 。 5 李 闽峰等 ,1 9 ) 0 一8 。( 95 。 甘 孜一 玉树 断裂 带是 在前 第 四纪基 岩断 裂带 的基 础上 发展 起来 的一 条全 新世 强烈 活动 断
裂 ,老 的基岩 断裂破碎 带一般 宽数十 米至 百余米 ,局部地 段达数 百米 ( 周荣军等 ,19 ) 96 。新
界 ( 张培震等 ,20 ; 等 ,20 ) 0 3 He 06 。甘孜 一 断裂 带 由斜列 状排列 的一组 北西 向断层组合 玉树 而成 ,西起 青海 治多县那 王草 曲塘 ,经 当江 、玉 树 、邓 柯 、玉 隆 ,至 四川甘 孜县城 南 ,全长
约 5 0 m。断裂整 体呈北 西 向展布 ,仅在 当江 附近走 向北西西 ,断层倾 向以北 东为主 ( 0k 仅挡
以及展布 的最佳途 径 。2 1 0 0年 4月 1 4日 7点 4 ,青 海玉树 ( 31 9分 3 .。N,9 .。E 67 )发 生 了
Ms. 级 地震 ( 国地震 信息 网,2 1 ) 71 中 0 0 ,矩震级 为 Mw . ( GS 0 0 6 US ,2 1 ;陈运泰 ,2 1 ) 9 00 ,
区的破裂 带进行 了解译 ,识别 出了 1k 长 的地表破 裂带 。 2m
1 青 海 玉树 地 震 的构 造 背 景
青海 玉树 Ms. 地震 发生在甘 孜. 断裂 带的 中段 ,结隆 与 巴塘之 间 。甘 孜. 树断 71级 玉树 玉
1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 目编 号 4 822 项 0 7 18和 48 1 1)共 同资助 0409 [ 稿 日期] 2 1—42 收 000-6 [ 者简介】 石峰 ,男 ,生 于 18 。硕士研 究生 。主要 从事活 动构造研 究 。Emal kway 2 . m 作 94年 - i :sy z @16 o t
1 中国地震局 地质研 究所 国家地 震活动 断层研 究 中心 ,北 京 102 ) 00 9 2 )中 国科学 院地理科 学与 资源研 究所 ,北京 100 0 11 3 )中 国科学 院研究 生院 ,北京 10 4 0 09
摘要
2 1 4月 1 0 0年 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 Ms. 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71
小于实际破裂长度 ,也说 明了基于 2 m分辨率的 SO . 5 P T卫星影像的遥感解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玉树地震 遥感解译 地表破裂
引言
遥感解 译在 抗震救灾 和恢 复重建 中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 ( 黄铁 青等 ,2 0 ;李德仁 等 , 08
20) 08 ,同时也是研究活 动构造 的重要 方法 。青海 玉树地震 发生后 ,除组 织现场 快速震 害评估 和 地表破 裂带调 查外 ,高分辨率 卫星影像 解译是迅 速给 出初 步震 害评估 、 同震 地表破裂 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