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佐治脑梗死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5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探究

5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探究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使用针灸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探究组各28例。
常规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法,探究组实施西药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结果:探究组28例患者在治疗后其神经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水平。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针灸;疗效脑梗死属于临床中脑血管系统方面的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患者脑梗死后常见的表现有语言障碍、活动障碍及感觉障碍,其病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存在较大关系。
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但实践应用取得的成效并不大。
对此本文就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治疗方法的探讨,其中针灸治疗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6例,采用数字表法将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28例,探究组28例。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严重心力衰竭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为(62±3.15)岁;探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7-69岁,平均年龄为(63±3.12)岁。
常规组及探究组对比一般资料中的观察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组及探究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治疗方法为下:(一)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奥扎格雷注射液(规格:4ml,国药准字:H20040608,生产厂家: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灯盏花素注射液药物(规格:5ml,国药准字:Z20003351,生产厂家:广东京豪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治疗。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特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患者还会出现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情绪波动等问题,使得患者的康复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原理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针灸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肌肉功能;二是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积极性;三是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三、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1. 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
针灸可以刺激患者的皮肤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释放,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
2. 改善言语和认知功能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言语和认知功能。
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功能,促进患者的言语和认知功能的提高。
3. 缓解情绪障碍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积极性。
4. 改善全身健康状况针灸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临床案例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我们对一些临床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患者X,女,65岁,急性脑梗死后出现右侧偏瘫症状。
入院后经过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患者的肌肉功能明显改善,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恢复,言语和认知功能也有所提高,情绪稳定,全身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基本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
通过以上的临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言语和认知功能,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促进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
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总结
明确针灸对脑梗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01
通过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证实针灸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后遗症
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确定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的最佳方案
02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脑梗后遗症,研究出相应的针灸治疗方
案,包括穴位选择、刺激方式、治疗频率等。
揭示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03
通过研究针灸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初步
揭示了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存在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针灸治疗标准化问题
目前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的方案和标准尚未统一,需要加强研究 和制定规范化标准。
患者个体差异问题
不同患者对针灸治疗的反应和效果存在差异,需要制定个性化治 疗方案。
长期跟踪评估问题
针灸治疗脑梗后遗症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脑梗后遗症概述 • 针灸治疗原理及作用机制 • 针灸治疗方法与技术应用 • 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估指标 •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脑梗后遗症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脑梗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发病一年后,仍存在的半身不遂、语 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恢复速度较 慢。
05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安全性分析内容和方法
评估患者体质和病情
针灸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体质、病情、病史等,以确定是 否适合针灸治疗。
消毒和无菌操作
针灸刺激量和时间控制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合理控制针灸 刺激量和留针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引 发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时需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 作规程,避免感染风险。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疗法的康复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针灸疗法的康复效果分析赵丹;吴丹丹【摘要】目的研究试析针灸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对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影响.方法从2014年12月—2017年0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中抽选6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施以基础治疗与常规康复疗法,研究组增行针灸治疗,对比2组病例患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FMA、Barthel 指数评分[(28.30±4.50)分、(79.00±10.20)分]均高于对照组[(24.60±2.90)分、(68.20±8.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治疗中具有促进患侧下肢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13【总页数】3页(P1924-1926)【关键词】针灸疗法;急性脑梗死;患肢功能恢复【作者】赵丹;吴丹丹【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脑梗死是由脑血液局部性循环障碍所致的一种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多发于中老年阶段,因其起病急,加之病情发展快,临床致残甚至致死几率较高,此病临床表现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记忆力减退和肢体麻木等[1]。
既有研究指出,在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单纯借助药物治疗不仅很难有理想效果,而且长期使用西药也会造成肝肾损伤等不良后果,因此为加快康复,要在基础治疗与康复运动训练基础上运用针灸疗法,重建侧支循环,改善凝血,恢复植物神经,使肢体运动功能快速恢复[4]。
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不同康复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都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辅助现代康复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达到对患者全方面康复的实现,说明此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现代康复治疗;中医针灸;脑梗死;治疗效果临床中将缺血性初中称为脑梗死,该病在脑卒中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占70%以上。
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占据首位,存活下的脑梗死患者中有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后遗症,且部分患者无法自理生活【1】。
随着近些年来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先进的治疗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死率,但是遗留的并发症依然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给予脑梗死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10例,是随机选自2021年11月-2023年7月收治在我院康复中心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抽签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55使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案)和研究组(针灸+现代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中男性/女性为58/52,平均年龄为(67.48±2.94)岁,平均病程为(3.51±0.15)月,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有患者接受检查后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的相关内容,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伦理标准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病历资料完整,同意且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
排除有出血性疾病或活动性内出血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有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癫痫史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相应治疗药物使用过敏者以及伴有恶性肿瘤或合并其它类型脑部疾病,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针灸怎么治疗脑梗后遗症?

针灸怎么治疗脑梗后遗症?针灸能够改善脑梗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对患者开展针灸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后遗症病情,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中医角度方面,根据脑梗后遗症体质、病情及后遗症种类等情况予以综合分析,通过实施针灸方式进行穴位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刺激患者外周血液循环,并对其感觉细胞功能产生激活效果,提升其颅脑血液循环。
另外,相关研究显示,给予脑梗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方式治疗,能够促进其大脑皮层电活动,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1]。
通过针灸方式治疗后,患者能够在脑梗后早期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助于其肢体功能尽早康复。
针灸具有促进脑梗后遗症患者的易化作用,所谓易化作用,是指针对脑梗后遗症患者的脑前叶两侧位置实施刺激,可提升患者伸肌肌力,进而改善患者的屈曲紧张症状,尤其针对部分脑梗后肢体屈肌肌力过强的患者而言,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而通过对脑梗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能够提升其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度水平,避免其皮层神经细胞发生抑制性泛化问题,促进其神经细胞修复,并纠正患者缺血性半暗带神经元低氧超极化状态,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2]。
另外,脊髓休克期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通过醒脑开窍方式进行针灸治疗,能够起到极大程度上的易化作用,与其他促进易化作用的方法相比,针灸治疗方式的操作相对简单,且其临床效果优越。
除此之外,对于脑梗后遗症患者开展真就刺激主动肌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外周感觉输入,极大程度上提升了γ运动神经元细胞的兴奋度,对于患者脊髓低位中枢的易化作用得以显著增强,也可促进其α运动神经元,帮助患者尽早处于分离运动状态,增强患者的反射性肌张力[3]。
针灸可以缓解脑梗后遗症患者的痉挛状态,肌肉痉挛是造成脑梗早期肢体后遗症症状之一,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相关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比例超过30%,但是,在学术界对于脑梗后肌肉痉挛患者是否应该使用针灸方式进行治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给予患者针刺治疗极易诱发患者肌肉痉挛症状。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临床研究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
方法:采集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治疗后生存质量。
结果:针灸组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相似,P>0.05。
干预后针灸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针灸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相关功能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疗效脑梗死为脑血流障碍所致缺氧缺血疾病,可出现脑坏死,产生相应功能区障碍,出现认知降低、运动障碍和言语、吞咽障碍。
研究显示,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独特。
本研究探讨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集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6例、19例,年龄53-75岁,平均(65.73±5.14)岁。
体重43kg-81kg,体重平均值(59.12±1.42)kg。
针灸组男性、女性各有27例、18例,年龄52-75岁,平均(65.71±5.15)岁。
体重43kg-82kg,体重平均值(59.11±1.54)kg。
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
头部:本神、四神聪、率谷、百会、风池;风池。
上肢:患侧手三里、内关、肩臑、曲池。
下肢:解溪、丰隆、委中、足三里、外膝眼、粱丘、血海、三阴交、内膝眼、血海、环跳。
针刺得气后,留针半小时,1个疗程为2周,治疗8周。
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脑梗死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严重时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近年来,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它有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缺氧缺血、脑细胞死亡、炎症反应等。
针灸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改善局部血流循环:通过针刺穴位促进血管舒张、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氧,缓解缺氧状态,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2.调节免疫功能: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有助于神经细胞的保护和修复。
3.提高神经元的代谢功能:针刺穴位可以通过局部穴位反射,刺激局部神经末梢,提高神经元的代谢功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
1.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患者的记忆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各方面。
在治疗期内,可以通过测评认知功能的量表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治疗期结束后,随访期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认知功能跟踪评价。
2.减少患者的日常行为障碍针灸治疗还可以减少患者的日常行为障碍,包括语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行走能力障碍等。
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3.辅助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还可以作为辅助药物治疗来使用,与药物治疗配合使用,能够增强药物在治疗中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避免药物副作用。
三、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
2.患者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
3.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
4. 针灸治疗过程中,要制定个人的治疗计划,包括针灸频次、间隔时间、治疗时长等,不要超过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四、结论总之,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畅。 四肢肌力 v 级 . 生活基本 自理 , 病 残程度降为 0级 , 为治 愈: 患者的 临床 症状明显好 转 , 咬字较 清晰 , 语言较 流畅 , 四 肢肌力恢复 2级 . 生 活基 本 自理 , 病残程度 降为 1 — 3级 , 为显
效: 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 语 言基 本恢复正 常, 肌力 恢复 1 级; 勉强可以生活 自理 . 为有效 : 临床症状未改善,语言能力 为改 善. 肌力未恢复 。 生活不 能 自理 , 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治愈率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4 3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5 ) 0 9 — 1 9 4 0 — 0 1
脑梗死是 由于脑部 血管 由于血 栓或者 动脉粥样 硬化 的
次 观察组所有病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 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
临床研究 [ J ]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2 0 1 3 , 2 1 ( 4 ) : 4 6 5 — 4 6 6 .
祛湿 。这样 , 中医与西 医相结合 , 可通过西 医抽取积液 . 开放
咽鼓管 , 应 用抗生素 、 糖 皮质激素减 轻水肿 、 消炎. 从 而恢 复 中耳通气功能 , 才促进耳 内渗液吸收 。 在此基础上 . 采用 中医 药方 , 以 中医药 活血化瘀 、 利湿 聪耳 , 从 而改 善病 灶血液 循
。
[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 咽喉科杂志, 2 0 1 2 , 2 0 @) : 3 7 8 — 3 7 9 .
[ 6 ] 张 国龙 , 陶跃进 . 中西 医结合治 疗对急性 分 泌性 中耳 炎外 周血 T 淋 巴细胞 亚群及免疫球 蛋 白水平 的影 响『 J ] . 实用 临床医药杂 志,
针灸佐治脑梗死后遗症 的可行性分析
晁金玲 ( 潮州市潮安 区人 民医院中医理疗科 , 广东 潮州 5 1 5 6 0 0 )
摘要 : 选取2 0 1 2年 3月~ 2 0 1 4 年1 月来我院就诊的 6 8 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 各 3 4例 。 对 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配合 针灸治疗 , 同时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康复运 动训 练及 A D L训练 , 持续治疗 5 W 对 比两组疗效 。结果通过 5 w的治疗观察 , 观察组中 2例完全治愈 , 1 4例患者有明显效果 , l 7例有效 . 只有 1 例治疗无效 , 总有效率为 9 7 . 1 %。对照组中 1 例完全治愈 , I 1 例患者有 明显效果 , 1 7例有效 , 只有 6 例治疗无效 , 总有效率 为 8 2 . 4 %。 两组病例疗效对 比, 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 , 无统计学意义 ( 尸 > 0 . 0 5 ) 。 针灸佐治脑梗 死 后遗症 的疗效显著 , 值得 临床 推广 关键词 : 针灸 ; 脑梗死 ; 后遗症 ; 分析
・
l 9 4 0 ・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断 与治疗
2 0 1 5 M a y 2 6 ( 9 )
通祛风通络 , 气行则“ 液” 行, 消散 中耳积液 , 共奏 散邪 、 疏风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文献 :
[ 1 ] 陈敏芬, 潘兆虎, 王海英 ,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分泌性 中耳炎的
疗分泌性 中耳炎疗 效
[ 4 ] 张慕然. 中西 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 中耳炎 3 6 例 临床 观察 [ J ] . 中
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 O 1 2 , 2 0 ( 3 ) : 1 9 6 , 1 9 8 .
『 5 ] 高 岚, 陈小 宁.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分 泌性 中耳 炎 5 8 例 疗效 观察
栓 子脱落 引起 的脑缺 血性疾病 。 其起 病较 为隐匿 . 发现时 常
常错过 了治疗 的最好时机 . 故其后遗症 的发生率较高_ 1 1 。 目前 临床常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促进恢复功能 . 常常忽视 了中医
针灸 的重要性 。近两年 . 我院采用针灸佐治脑梗死后遗症 取
主要针灸 的穴位是 内关 、 合谷 、 三阴交 、 足三里 、 尺泽 、 肩髑 等
2 0 1 3 , 1 7 ( 1 9 ) : 4 4 — 4 6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1 9
综 上所述 , 在分 泌性 中耳 炎治疗 中. 给予 患者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 可取得显著 的治疗效 果 , 标 本兼治 , 治疗 无副作用 、 治疗安全 , 值 得在临床 治疗 中应用 、 推广 。
3 2 .
在本次研究 中 , 对我 院收治 的 1 5 2 例分泌性 中耳炎患者
进行研究 . 并分别各对 7 6例患者实施常规西 医治疗和 中西 医 结合治疗 。 结果 , 经过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具有显著 的治疗 效果 , 研 究结合 与以往研究报 告相符 . 进~步 验证 中西 医治
环, 使 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 提高吞噬细胞活性 . 提高患 者机体免疫力[
[ 2 ] 沈翠干. 西 医结合 治疗分泌性 中耳炎临床体会 [ J ] . 中医耳鼻 喉科
学研究, 2 0 1 0 , 1 2 ( 2 ) , 1 3 。 1 2
[ 3 ] 郑 文. 中耳炎的 中西 医治疗分 析[ J ] . 中国伤残 医学 , 2 0 1 3 , 5 ( 5 ) : 3 1 —
穴位 。所有患 者均 根据病情 给予 康复运 动训 练及A D L训
练. 持续治疗 5 w, 观察疗 效 。 1 . 3 观察指标 [ ] 患者的临 床症状消 失 , 咬字清 晰 , 语 言流
得 了显著效果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2年 3月 2 0 1 4年 1 月来 我院就诊 的6 8 例脑梗死后遗 症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出版 的《 神经 病学》 中特脑梗死后遗症 的诊断标准 _ 2 ] , 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