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八总穴歌要

合集下载

人体八要穴,(附穴位歌)

人体八要穴,(附穴位歌)

⼈体⼋要⽳,(附⽳位歌)传统中医中⼀直流传着⼀⾸“⼈体⼋要⽳”歌,⼏千年来,⼈⼈可⽤,不花钱,能治病,安全⽆副作⽤。

⼈体⼋要⽳歌肚腹三⾥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合⾕收⼼胸取内关,⼩腹三阴谋坐⾻刺环跳,腿疼阳陵透1、“ 肚腹三⾥留 ”意思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可以艾灸或者按摩⾜三⾥来进⾏治疗,效果也⾮常好。

【定位】⾜三⾥属⾜阳明胃经,在⼩腿前外侧,当犊⿐⽳下3⼨,距胫⾻前缘1横指(中指)。

2、“ 腰背委中求 ”治疗腰背部位的疾病,⾸先可以考虑委中⽳。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腱盘突出,肌⾁拉伤,腰肌劳损,甚⾄是肾亏、肾虚、虚⽕或者是⼀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的疼痛要可以考虑这个⽳位。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 头项寻列缺 ”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疾病,都可以⽤艾灸或者按摩列缺⽳等⽅法来治疗。

列缺⽳是肺经的络⽳,因为肺与⼤肠相表⾥,肺经有⼀条⽀脉,从⼿腕处分出,由列缺直下,出⾷指尖端,与⼤肠经相衔接。

⼤肠经的循⾏⾃⼿⾄头,列缺⽳联络表⾥⼆经,通过阳经的配偶关系,能贯通阴阳之⽓,也就同样能够影响头⾯颈项部。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茎突上⽅,腕横纹上1.5⼨,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艾灸、针刺、刮痧列缺⽳可治疗头⾯部疾病:如头痛、偏头痛、颜⾯神经痉挛及⿇痹、咽喉炎、⽛关紧闭、齿痛等头⾯部疾病。

4、“ ⾯⼝合⾕收 ”这是因为合⾕⽳所在的⼿阳明⼤肠经是从⼿⾛向头⾯部,因此,头⾯部各种病症,如视疲劳、⿊眼圈、⿐炎、感冒⿐塞、⿐出⾎、⼝腔溃疡、⽿鸣、⽿聋、腮腺炎、⾯神经⿇痹引起的⼝眼歪斜等,均可通过合⾕⽳治疗。

【定位】在⼿背,第1、2掌⾻间,当第2掌⾻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虎⼝”。

5、“ ⼼胸取内关 ”内关⽳是⼿厥阴⼼包经的常⽤腧⽳之⼀,主治:⼼绞痛、⼼肌炎、风湿性⼼脏病、⼼动过缓、⼼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压、⽆脉症等。

中医针灸经典之《针灸逢源·八穴主客证治歌》

中医针灸经典之《针灸逢源·八穴主客证治歌》

中医针灸经典之《针灸逢源·八穴主客证治歌》八穴主客证治歌
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

胎衣不下血迷心,法泻公孙立应。

积块坚横胁抢,心胸痞胀肠鸣。

伤寒不解病深沉,疟疾内关可定。

手足背腰疼痛,中风不语痫癫。

头眩眼肿项腮牵,且向后溪穴针。

痈毒四肢麻木,耳聋身肿绵延。

头疼鼻衄泪涟涟,申脉针时可痊。

中风手足不举,腿疼胁胀拘挛。

头风咽肿项腮连,临泣亟须针砭。

肢节肿疼膝冷,背胯内外筋牵。

伤寒盗汗热难捐,主客外关有验。

痔疟便肿泄痢,吐红溺血咳痰。

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并医噎咽。

喉塞便淋酒积,昏迷临产艰难。

膈中气核并心烦,照海行针可散。

八脉交八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中医歌诀之八脉交会八穴歌

中医歌诀之八脉交会八穴歌

中医歌诀之八脉交会八穴歌
中医必备(背)歌诀之针灸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连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本歌最早见于《医经小学》卷三,题目为“经脉交会八穴一首”,其后在《针灸大全》和《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中均有记载。

本歌诀将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在四肢相通的八个腧穴及其主治病症编成歌诀,便于诵读和应用。

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公孙(属脾经而通冲脉)与内关(属心包经而通阴维脉)二穴相配,能治疗心、胸、胃三个部位的病症.
足临泣(属胆经而通于带脉)与外关(属三焦经而通于阳维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等部位的病症。

后溪(属小肠经而通督脉)与申脉(属膀胱经而通阳跷脉)二穴相配,主要能治目眦、颈项、耳、肩、小肠、膀胱等部位的病症。

列缺(属肺经与任脉相通)和照海(属肾经与阴跷脉相通)穴相眦,主要能治肺系、喉咙和胸膈三个部位的病症。

针灸歌诀(精品)

针灸歌诀(精品)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收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十总穴歌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切腰背痛相连,肾俞昆仑穴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胸胁十二经循行交接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

十二经循行方向歌手三阴经胸走手,手三阳经手走头。

足三阴经足腹胸,足三阳经头走足。

十二经脉起止穴歌手太阴,肺起,中府止少商(11穴)胸内手手阳明,大肠,商阳至迎香(20穴)手外头足阳明,胃起,承泣终厉兑(45穴)头外足足太阴脾起,隐白,大包乡(21穴)足内腹(胸)手少阴心起,极泉,少冲行(9穴)胸内手,手太阳小肠,少泽至听宫(19穴)手外头,足太阳膀胱,睛明至阴至(67穴)头外足,足少阴肾起,涌泉,俞府停(27穴)足内腹(胸)手厥阴心包起,天池至中冲(9穴)胸内手手少阳三焦,关冲,丝竹空(23)手外头足少阳胆,瞳子髎,足窍阴(44穴)头外足足厥阴肝起大墩止期门(14穴)足内腹(胸)督起长强止龈交(28穴)任脉会阴至承浆(24穴)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五络穴歌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八会穴歌诀

八会穴歌诀

八会即指脏、腑、筋、骨、血、脉、气、髓八者的精气在运行过程中的聚会点,故称为“八会穴”。

本歌首先于《针灸聚英》,但其它书籍仅有八会穴,未列歌诀。

为诵读方便,我们对部分句子进行了变动。

本歌选自《针灸聚英》一书。

【原文】腑会中脘脏章门,①髓会绝骨筋阳陵①,骨会大杼脉太渊②,血会膈俞气膻中③。

【注释】①髓会绝骨筋阳陵:原作“筋会阳陵髓绝骨”,今改之,阳陵即阳陵泉穴。

②骨会大杼脉太渊:原作“骨会大杼气膻中,”今改之。

杼(zhù柱)原指织布的梭子,此指杼骨。

椎骨。

③血会膈俞气膻中:原作“血会膈俞太渊脉”,今改之。

气膻中即气会于膻中穴。

【按语】八会穴首载于《难经》。

会,有聚会的意思。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地方。

《难经?四十五难》说:“腑会太仓(即中脘穴),脏令季胁(指章门穴),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令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指膻中穴)。

”这些穴位多分布于躯干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禀于脾,章门为脾之募穴,故为脏之会穴;胃为“太仓”,主受纳、腐熟水谷,故为“水谷气血之海”,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六腑皆禀于胃、中脘是胃之募穴,故为腑之会穴;膻中当胸中为宗气积聚之处,《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膻中为心包络之墓穴。

《灵枢?海伦》说:“膻中者、为气之海”,故膻中为气之会穴;膈俞穴在第七胸推下,两旁开一寸五分处,其上为心俞,下为肝俞。

心主血脉、肝藏血,故称隔俞为血之会穴;阳陵泉在膝下腓骨头前,是胆经之合穴,肝与胆相表里,而肝主筋,膝又为筋之府,故称阳陵泉为筋之会穴。

太渊穴位于寸口手太阴动脉,是脉之大会,肺朝百脉,故太渊为脉之会穴;大杼在第一胸椎下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骨,古称椎骨为杼骨,髓自脑注脊,下贯尾骶,渗诸骨节,张世贤说:“诸骨自此擎架,往下支生,故骨会于大杼”;绝骨即悬钟穴,位于足外踝上三寸,属胆经,《灵枢?经脉篇》说:“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诸髓皆属于骨,故为髓之会穴。

[针灸]-八总穴歌要

[针灸]-八总穴歌要

[针灸]八总穴歌要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40个字。

每一句话5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第一句话,“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病,像胃热、胃寒、胃痛等,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等,这个部位所产生的病症,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足三里穴位在人腿的膝盖上、叫“半月板”的下面。

半月板下面有凹陷,从凹陷再往后下面量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

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后部中间,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象腰痛、腰酸、腰麻木不仁等。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腰椎键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是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

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

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

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把八总穴学透,你就是针灸高手

把八总穴学透,你就是针灸高手

把八总穴学透,你就是针灸高手古人从几百个穴位中经过反复临床实践,遴选出8个穴位,称为八总穴。

口诀:头面合谷,颈项列缺,胸脘内关,脘腹三里,腰背委中,胸肋阳陵,少腹阴交,颅脑太冲。

学透这八穴,临床上基本能独挡一面。

对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必定有不浅的造诣。

如果把八总穴,跟八会穴(八会即指脏、腑、筋、骨、血、脉、气、髓八者的精气在运行过程中的聚会点,故称为“八会穴”)联合用,一个经,一个纬,经纬并用,网罗疾病,如同网鱼,万病皆无所遁形。

由此,八总穴便可以变化出千百种治法。

凡针客学针,要过四关。

第一关眼界高。

第二关手法巧。

第三关力量雄。

第四关德行厚。

1、胸肋阳陵:此穴治筋病,主治腿痛痉挛,半身不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胸肋拘急,各种拘挛性疼痛,蛇盘疮后遗症、神经痛,关节痛,风驰电掣那样游走不定的疼痛,过敏性鼻炎,情绪性胃痛,时发性荨麻疹,痛风等。

各种神经官能症,病人精神异常紧张,拘挛性抽痛厉害的,都是一派风象。

胸胁阳陵,意思是胸胁问题就找阳陵泉穴。

不单如此,肝主筋,凡人体筋脉拘急僵硬,曲伸不利,挛缩都可以治。

但见有少阳往来迹象的,又伴随风动拘紧者,选用此穴,如箭中的。

相当于四逆散。

凡病痛,没有不紧张的。

凡紧张,用此穴可解。

故阳陵泉又有松弛穴之称号。

2、胸脘内关:胸中闷痛。

用速效救心丸10粒以后,稍微缓解,不吃了又痛,还是闷,晚上心烦睡不着觉。

取内关穴。

胸闷心烦,睡不着觉,还跟颅脑有关,“颅脑太冲”再取太冲穴。

胸闷心烦立刻就会消解。

凡胸脘烦闷,呕吐,直取内关。

不管是失眠心烦,还是皮肤瘙痒心烦,针刺内关,行气活血,宽胸解郁,血行风自灭,气通瘙痒除。

内关穴不单治胸脘病,所有心主血脉,脉道不通的疾患,都可以从内关入手。

呕吐胃痛,呕吐胃痛所在的部位和胃脘有关,于是就在内关与足三里穴位上扎针。

3、脘腹三里:胃痛、胃胀等脘腹疾病,足三里都能治。

脾主肌肉,所以还能治一切肌肉病患。

大便秘塞不通,支沟配照海。

大便秘涩,目胀,咽干,口苦,肋满痛,病机是肝郁肠滞。

人体针灸要穴歌

人体针灸要穴歌

人体针灸要穴歌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注〗百会穴,提补阳气上升。

主治大人中风,痰火癫痫,小儿急慢惊风,大肠下气,脱肛等证。

针二分,灸五壮。

神庭主灸羊痫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刺耳聋病,兼刺瘰项下生。

〖注〗神庭穴,主治风痫,羊癫。

灸三壮,禁针刺。

脑空穴,主治偏正头疼,目眩。

刺四分,灸五壮。

翳风穴,主治耳聋及瘰。

《针经》云∶先将铜钱约二十文,令患者咬之,寻取穴中。

针三分,禁灸。

上星通天主鼻渊,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注〗上星、通天二穴,主治鼻渊,鼻塞,肉,鼻痔。

左鼻灸右,右鼻灸左,左右鼻俱病者,左右俱灸。

灸后鼻中当去一块,形如朽骨状,其病自愈。

兼治头风目疾等证也。

上星穴宜刺三分,留六呼,灸五壮。

一云宜三棱针出血,以泻诸阳之热气。

通天穴宜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其壮如小麦大,始相宜也。

哑门风府只宜刺,中风舌缓不能言,颈项强急及,头风百病与伤寒。

〖注〗哑门、风府二穴,主治中风舌缓,暴喑不语,伤风伤寒,头痛项急不得回顾及抽搐等病。

哑门穴针二分,不可深入,禁灸。

风府穴针三分,留三呼,禁灸。

头维主刺头风疼,目痛如脱泪不明,禁灸随皮三分刺,兼刺攒竹更有功。

〖注〗头维、攒竹二穴,主治头风疼痛如破,目痛如脱,泪出不明。

头维穴随皮针三分,禁灸。

攒竹穴刺一分,留六呼,禁灸。

随皮者,针入即眠,针随皮刺去也。

率谷酒伤吐痰眩,风池主治肺中寒,兼治偏正头疼痛,颊车落颊风自痊。

〖注〗率谷穴,主治伤酒呕吐痰眩。

刺三分,灸三壮。

风池穴,治肺受风寒及偏正头风。

刺四分,灸三壮,七壮。

炷宜小。

颊车穴,治落颊风,落颊风者,下颏脱落也。

刺三分,灸三壮。

炷如小麦。

临泣主治鼻不通,眵冷泪云翳生,惊痫反视卒暴厥,目晡发疟胁下疼。

〖注〗临泣穴,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眼目诸疾,及惊痫反视,卒暴痰厥,疟疾晚发等病。

刺三分,留七呼,禁灸。

水沟中风口不开,中恶癫痫口眼歪,刺治风水头面肿,灸治儿风急慢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八总穴歌要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八总穴歌要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40个字。

每一句话5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第一句话,“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病,像胃热、胃寒、胃痛等,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等,这个部位所产生的病症,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足三里穴位在人腿的膝盖上、叫“半月板”的下面。

半月板下面有凹陷,从凹陷再往后下面量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

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后部中间,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象腰痛、腰酸、腰麻木不仁等。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腰椎键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是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

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第六个穴位,“小腹三阴谋”,小腹咱刚才讲了肚腹三里留、心胸取内关,现在人的正面,就差这块了-小腹部位。

小腹部位得了病,就要找这里面。

请大家看,在这条腿的内侧,这是踝骨以上三寸,踝骨以上三寸这个穴位叫三阴交穴,“小腹三阴谋”就说凡是小腹的疾患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疗,小腹什么病呢,有的时候,小腹疼痛,男子的,、精少、女子的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还有白带等等,一些属于在小腹方面发生的病都要考用三阴交穴,这是第六个穴位。

第七个穴位,“坐骨刺环跳”,环跳穴在人臀部的背侧面这个地方,这里所说的坐骨指的是什么呢,可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人出现了坐骨神经痛,就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所以在这里发生疼痛要考虑环跳穴。

第八个穴位,“腿疼阳陵透”,腿疼要针刺阳陵泉穴,阳陵泉穴在什么地方呢,大家看膝盖骨,这是人的腿的前面这个大骨头叫胫骨,后面还有一个小骨头叫腓骨。

它就在这个小腓骨骨头前下方的凹陷中这个地方。

为什么叫腿疼阳陵透,就说这个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大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

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

这里面有很多病,像老年人的风湿老寒腿,肌肉拉伤,静脉曲张等等,都要用阳陵泉穴来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