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合集下载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长期食用含有食用胶的食品的话,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由于食用胶不易消化,因此会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建议不吃或者少吃含有食用胶的食品,以利于身体健康!
面食是人们的主食之一,面食的安全严重影响着
第四位:硫磺姜
2010年9月27日,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
火锅是人们冬天的美食,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实在是令人发指,让消费者警惕
第十位:牛肉膏事件
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本次事件共有282家台湾企业受到牵连,受污染产品有945种。塑化剂常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此人良心驱使下揭发了此事件,是对子孙后代及社会消费人员的一个警告,免受这样的食品继续危害下去
经常食用硫磺熏的生姜,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等不良症状。如果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煮菜的配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
第五位:毒豇豆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
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 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 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 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 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 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 3200余吨。
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 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 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 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 都是由李卫坚统一收购。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榜
---------------根据事件已造成的危害
• 曝光时间:2008年9月8日 • 事件概况: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
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9月11 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 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 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 粉。中国卫生部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 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
• 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配合省质监局依法
对晨园乳业进行执法检查,该公司涉嫌添 加非食用物质皮革蛋白粉生产含乳饮料。 3 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业”生 产的8个批次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 样,样品送杭州检验。检测结果为3批次成 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 4月2日上午,浙江省质监局从外围对“晨 园乳业”销售到龙游、海宁和嘉善市场6批 次含乳饮料进行检测,均含有皮革水解蛋 白,质检部门已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
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
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 发膀胱癌。
Top.2瘦肉精
• 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 • 事件概况: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
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 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 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 “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 饲料若干批次。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 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 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 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之后河南警 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 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 9月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
(“I级”为最高级:指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 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
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 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 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还包括:广东雅士利、 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元、上海熊猫、 山西古城、江西光明英雄乳业、宝鸡惠民、多加 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 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 新型地沟油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安徽、上海、
江苏、重庆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终进入到 了食品领域。这些地沟油主要是销往食品油加工 企业,制成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 危害: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引起消化不良、
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
状,会导致腹泻等肠胃疾病,严重者则会 导致胃癌、肠癌等疾病。
Top.4皮革奶
• 曝光时间:2009年2月 • 事件概况:2009年在浙江金华“晨园乳业”
中查出“皮革奶”并搜缴出大量白色皮革 水解蛋白粉。山东、山西、河北也发现过 同类产品 。2009年2月,有人匿名向国家 质检总局食品司举报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晨园乳业”)向奶粉中添加 皮革蛋白粉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违法行为。
• 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审宣判,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
三鹿集团高层管理人员王玉良、杭志奇、吴聚生 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团 作为单位被告,犯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 判处罚款人民币4937余万元。涉嫌制造和销售含 三聚氰胺的奶农张玉军、高俊杰及耿金平三人被 判处死刑,薛建忠无期徒刑,张彦军有期徒刑15 年,耿金珠有期徒刑8年,萧玉有期徒刑5年。 2009年3月26日,高俊杰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两 年执行。2009年11月24日“三鹿”刑事犯罪案犯 张玉军、耿金平被执行死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