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泌阳富油凹陷油气深化勘探实践与认识

泥 岩 厚 度 可 达 2 0 m , 平 面 分 布 面 积 达 7 0 mz 生 油 岩 有 机 碳 平 均 1 7 , 氯 仿 沥 青 “ 20 2k 。 .1 A” 平 均
0 2 6 ,母 质 类 型 以 I型 和 Ⅱ型 为 主 ,地 温 梯 度 高 ( . ℃/ 0 m) 生 油 门 限 浅 ( 7 0 ) 形 成 丰 . 17 41 10 、 10m , 富 的 烃 源 基 础 。 凹 陷 储 层 砂 体 发 育 ,南 部 发 育 长 桥 、 平 氏 、 杨 桥 等 扇 三 角 洲 和 栗 园 、 梨 树 凹 等 冲 积 堆 砂 体 ,北 部 发 育 古 城 、 张 厂 、王 集 、候 庄 等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这 些 砂 体 物 性 好 ,且 伸 入 生 油 区 与 烃 源 岩 广 泛 接 触 ,形 成 有 利 的 生 储 盖 组 合 。 凹 陷 发 育 多 个 鼻 状 构 造 及 小 型 背 斜 ,与 众 多 砂 体 配 置 ,形 成 多 种 类 型 的 圈 闭 , 成 为 油 气 聚 集 的 有 利 场 所 。 由 于 泌 阳 凹 陷 具 备 以 上 优 越 的 地 质 条 件 , 形 成 我 国 东 部 一 个 典 型 的 “ 而肥” 富油 凹陷 ,据最新 资 源评价 成果 ,油 气资 源 量 为 3 6 小 . 1× 1 。 。 截 止 “ 五 ” 末 , 泌 阳 凹 陷 已 0t 九 开展 油气勘 探近 3 O年 , 发 现 9个 油 田 , 累 计 探 明 储 量 1 7 × 1 。 。 “ 五 ” 油 气 深 化 勘 探 的 成 果 是 在 该 .8 0t 十
气 藏 的有利 区带 。 针对 不 同 区带勘 探 的技 术 难 点 ,加 强 技 术 攻 关 并采 用 相 适 的 勘 探 技 术 以确 保 勘 探 目标 的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为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京 ) 士 研 究 生 。电 话 : 0 0 北 博 (1)
8 35 6 ( 3 7) 33 4 4 E — m i ygnmig8@ 2 l9 4, 0 7 6 87 6 , al uog n8 :
为, 下一 步应 重视 深层 系和 浅层 系的 油 气勘探 。
关键 词
泌 阳凹陷
油 气成 藏
成藏模 式
资 源潜 力 由于其南 陡北 缓 的古地 形 , 成 了多 个 不 同方 向 形 的沉积体 系。 凹陷 主 要 断 陷期 , 部 大 断裂 陡坡 南
泌 阳凹陷是 南 襄 盆 地 一个 次 级 凹陷 , 积 约 面
大 喉道 半 径 1— m, 2 具有 以 细喉 道 和微 喉道 为
范 畴 ; 源岩 的 干酪根 类 型 以 Ia型 为 主 ,I型和 烃 I Ib型次 之 ( 图 1 。根 据 云 1 泌 29等 l 口 I 见 ) 、 3 4 井8 8块 样 品 镜 质 体 反 射 率 检 测 结 果 , 深 度 为 在
2 1 地质 条件 .
1 地 质 背 景
1 1 凹陷演 化简 史 .
从油气成藏条件和存 在特征看 , 构成油气成 藏体 系的要素包括流体 ( 气 、 )和围岩 ( 油、 水 烃 源岩 、 储层及盖层 ) 两部分 , 但从成藏 机理分析 , 油气藏的形成必须具备物质来源 、 输送途径和存 在空 间 3个 方 面 J 。泌 阳 凹陷东 南部 的深 凹 区是
维普资讯
断
第 l 第 1期 4卷
块 月
F L.I C I AU TB | K O L& G SFE D 0 A I L
富油凹陷资源潜力与储量增长趋势探讨——以泌阳凹陷为例

单元 划分 为南部 陡 坡 构造 带 、 中央 凹陷带 和 北 部 缓
坡 构造带 _ 。 1 ]
1 基 本 石 油 地质 特征
1 1 凹陷的 形成和 发展 受两 组深大 断裂控 制 .
泌 阳凹 陷的形成 和发 展均受 控 于南部 的边 界断
明储 量增 长速 度 。
关 键 词 : 气分 布 规 律 ; 油 剩余 资 源量 ; 量 增 长 趋 势 ; 阳 凹 陷 储 泌 中 图 分 类 号 :E 5 T l 文 献标 识 码 : A
泌 阳凹 陷是 南 襄 盆地 中 的一个 次 级 凹陷 , 西 东
型为 主 , 有很 高 的生 油 潜 力 。 由于 凹 陷 的地 温梯 具
补 , 造 岩 性 油 藏 为 主 。 利 用 翁 氏模 型 、 田 规模 序 列 法 、 帕兹 模 型 、 构 油 龚 帚状 模 型 等 , 泌 阳 凹 陷探 明储 量 增 长 趋 势 对 进 行 预 测 , 为 泌 阳凹 陷 资 源 量 4 0 t 认 ×1 。 左右 , 余 资 源 量 14×1 t勘 探 潜 力较 大 , 期仍 然 可 以保 持 较 高 的 探 剩 - 0 , 近
2 油 藏 类 型 与油 气 分 布 规 律
收 稿 日期 :0 1 5 8 2 1 —0 —0 作 者 简 介 : 国力 , 级 工 程 师 ,9 2年 生 ,9 5年 毕 业 于 武 汉 彭 高 16 18 地 质 学 院 , 主 要从 事地 质 综 合 研 究 及 勘探 战略 规 划 工 作 现
泌 阳 凹陷 内局 部 构 造 发育 , 下 二 门 、 楼 、 有 井 栗 园背斜构 造 和众多 鼻 状构 造 , 模 较 大 的有 赵 凹 一 规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

1831 油藏分布特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面积约1000km 2,基底埋深达8000m,是一个南深北浅的扇形断陷。
根据泌阳凹陷的古构造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约占凹陷有效勘探面积的55%~60%,构造上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主要有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或北东东向)两组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断块和断鼻构造。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源条件充足,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深凹区核三段湖相暗色泥岩为其主要的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门限浅,生烃潜力大;储集条件好,储集体为斜坡带北部多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呈朵叶状、指状向南部凹陷区延伸展布,砂层厚,分布稳定,与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既是斜坡带的主要储集体,又是油气侧向输导的良好通道;圈闭条件好,构造与储层配置好,在北部斜坡带多个鼻状构造背景下的断块、断鼻、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构成了斜坡带主要圈闭类型;盖层及圈闭保存条件好,凤凰镇组的区域盖层、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的遮挡条件和斜坡带北部地层圈闭中的稠油封堵条件共同构成了斜坡带优越的封盖遮挡条件。
1.1 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构造带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发育、交切关系复杂,以断鼻、断块油藏为主。
从整体上看,北部斜坡带总体表现为“四隆加一洼”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1]。
多组断裂系统相互交切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和与砂体配置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廖庄期末的差异抬升作用更是增加了北部斜坡带圈闭与烃源岩之间的势能差,使油气由势能高的构造低部位向势能低的构造高部位加速运移,局部构造上首先向鼻状构造轴部运移,而后沿鼻状构造轴线向高部位运移。
北部斜坡带勘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张舒婷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 南阳 473132摘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由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构造特征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鼻状构造主体是油气主要聚集带;成藏模式受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多样性,断裂系统控制区块内油气富集和分布;现阶段滚动增储的主要潜力方向是微幅度构造油藏、隐蔽构造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备较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根据区块油藏特点和项目开发方式,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2
【摘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
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
类9亚类油气藏。
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
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
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
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缝网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比较——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藏压裂改造为例[J], 黄朝阳;胡小琴;孙国辉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J], 陈祥;严永新;章新文;刘洪涛;薛
秀丽;罗曦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J], 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
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
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胡咏;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泌 阳 凹 陷Ⅲ 北 部 斜 坡 带 为一 被 断 层 复 杂 化 的单 斜 构 造 ,向 南倾 没 。 由于 该 区处 于 南部 边 界 断 层 和 北 部 断 裂 带 的 交 会 处 ,应 力 集 中 ,断 层 发 育 , 主 要 有 NEE 向 和 NN 向两 组 断 裂 , 断 层 相 互 切 割 ,形 成 一 系列 断 块 、断 鼻 构 造 ,控 制 着 油 气 的运 移 和 聚集 。 由于 特 殊 的 构 造 位 置 , 多物 源 、多 种 沉 积 类 型 相 互 交
3 油气 分 布 规 律 及 油气 藏类 型
北部斜坡带是 一个沉积一 造复合斜坡 ,是油气 大规模 运移 的指 向地 区,有 利 于油气 的运移 ,同时 构
断层 的 切 割 封 堵 又有 利 于 油 气 聚 集 。 古 近 纪 末 期 ,北 部 斜 坡 尤其 是 斜 坡 外 带 核 三 段 地 层 不 同 程 度 地 遭 受 剥蚀 ,油 层 在 遭 受 剥 蚀 时 ,受 地 表 水 的 氧 化 和 生 物 降 解 作 用 ,原 油 变 稠 ,从 而 在 斜 坡 边 缘 形 成 稠 油 封
3 )孔 隙 结 构 特征 由于 北 部 砂 体埋 藏 浅 ,压 实 胶 结 程 度 低 , 以 及 后 期 构 造 运 动 使 北 部 斜 坡 抬 升 遭 受 剥 蚀 ,使 得 岩 石 疏 松 , 孔 隙 度 大 、渗 透 率 高 。孔 隙 类 型 以 原 生 孔 隙 为 主 ,平 均 孔 径 为 4 . 0 ̄ 45/ m,属 于 “ 等 容 量 ”储 层 。孔 喉分 布 具 有 以下 两 个 明 显 特 点 :第 一 ,各 类 曲 线 孔 喉 分 布 的 峰 态 均 为 单 峰 型 , 中
油 斑 、油 迹 、荧 光 6个 级 别 。 含 油 饱 和 度 集 中 分 布 在 5 ~ 8 之 间 ,平 均 6 。 2 , 特 征 峰 值 O O O 3
泌阳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勘探有利区评价的开题报告

泌阳凹陷含油气系统研究及勘探有利区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泌阳凹陷位于华北地区,是华北地区最主要、最优质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
近年来,在大量地质勘探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已经对泌阳凹陷的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由于该区储层性质复杂、沉积环境多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油气系统,为勘探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勘探指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主要旨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的含油气系统,从构造演化、油气地质特征、成藏模式等方面探讨该区勘探和开发的可能性,为后续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准确的勘探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剖面解析、岩心分析、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油气藏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对泌阳凹陷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框架特征等。
2. 岩石学、古地理、古气候研究:对泌阳凹陷中的典型沉积组合和沉积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沉积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烃状况和成藏模式。
3. 储层特征与分布分析:对区域油气储层特征,储层类型、储层厚度、储层物性、储层连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已有的勘探资料,探讨储层在区域内的分布规律。
4. 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泌阳凹陷中的油气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和天然气碳、氢同位素测定,研究油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5. 油气运聚规律研究:对油气藏的运移、聚集、构成方式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探讨油气的成藏机理和规律。
6. 有利勘探区域指标评价:对泌阳凹陷区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有利区进行评价,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意见。
五、研究意义泌阳凹陷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本研究将对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历时18个月,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前6个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岩石学、古地理、古气候研究。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收稿 日期 :21 -1 — 6 0 0 1 1
作 者简 介 :蔡佳 ( 92 ,男 ,湖 北人 ,工 程 师,主 要从事 石 油地质 、层 序地 层学 、沉 积学 方面 的研 究工作 18 -)
42 0
泌阳凹陷安棚地 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 主控因素 深层系的勘探 , 从而取得 了新 的突破 , 在该区新增探 明油气储量 10 余万吨 , 20 使赵 凹一安棚油田的储量 由原来 的 9 0多万 吨增 加 到 20 0 0 0万吨 以上 。
1 构 造特征
泌 阳凹陷是一个封闭的山间内陆断陷湖盆 ,在北西西向唐河一栗园及北北东向泌阳一栗园两条边界 大 断裂 的共 同控制 下 ,该 凹 陷经历 了 晚 白垩世 初始 断 陷期 、古近 纪 主断 陷期 和新近 纪一 第 四纪坳 陷期三 个演化 阶段L 1 J 。从晚 白垩世初始断陷期开始 ,两条边界断裂继承性地发生张扭性活动,最大断距均在 8 0 0 以上 , 0m 其夹角近 10 。 1。 不同演化时期的沉降中心始终在两条断裂的交汇处, 最终形成了泌阳凹陷南 深北浅 、南 陡北缓 的湖盆形态。安棚地 区为一由北西向南东倾没的鼻状构造带 ,是深凹区主要隆起 。利 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编制 的核三下段顶部构造图显示 , 该构造长 7m, 2 k 面积约 1. m 。 k 宽 . m, 5 7 k 构 5 造轴向为北西一南东走 向 上而下顺时针方向偏转 , 向南东方 向倾没 , 并 地层从南东向北西方向逐渐抬 升 。从上到下 ,构造幅度增加 ,两翼变陡 ,构造隆起幅度 10 10 0~ 5 m。通过对各 目的层作层拉平处理 , 结合钻井 、 地质资料分析其断裂及构造发育特征为 : ①该区发育两条较大规模 的断层 , 即南部边界断层 , 平面上呈北西西 向和: :东 向展布 ,该断裂控制了安棚地区的沉积和演化。②泌阳凹陷是 由两组交汇断 tl lt  ̄ 裂所夹持的块体作拉张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 舢 晚期 ,北西西向区域断裂作左旋活动时在泌阳凹陷南 部 表现 为 张剪性 ,同时诱 导 出: :东 向的张 l II LI  ̄ 生断裂 。安 棚地 区位 于两组 断 裂 的交 汇 处 ,东 西 两侧沿 断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 : 继 承 性 的 沉 积 一构 造斜 坡 是 油 气 大规 模 运 移 的 指 向 区 , 状 隆 起 是 油 气 富 集 带 ; 斜 坡 内带 是 形 成 低 位 扇 岩 ① 鼻 ②
性 油 气藏 和 断 层 一岩 性 油 气藏 的有 利 地 区 。指 出 了核 三 下 段 、 坡 内带 断层 一岩 性 油 藏 、 构 造 主 体 部 位 岩 性 或 斜 非 断 层 岩 性 油藏 、 坡 边 缘 浅层 不 整 合 油 藏 等 是 下 步勘 探 的 主 要 潜 力 目标 。 斜 关键词 : 阳凹陷; 泌 斜坡 带 ; 藏模 式 ; 三 下段 成 核 中图 分 类 号 : E 1 . T l2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不 超过 1 但 各 圈 闭油 层 累计 厚 度 较 大 , 其 是 0 m, 尤 西 部井 楼 、 古城 油 田和 东部 的新 庄油 田 , 油层 一般 都 超 过 5 中部 王 集 、 楼 油 田的 油层 厚 度 一 般 在 0m, 杨
2 I 右 。 0I 左 T
1 油 气 藏 特 征 及 其 分 布
构 造背 景下 主力 油 层段 基本 相 同 。
藏 、 不整合 有 关 的复合 油 气藏 等 。 与
( ) 杂 断鼻油 气 藏 : 种 油气 藏平 面 上在 北部 1复 这 斜 坡带 的不 同构造 区带 均 有 分 布 , 最 主要 的油 气 是 藏 之一 。在 古城 、 庄地 区尤 其 发育 。 新 ( ) 杂断 块油 藏 : 2复 断块 有各 种 形态 , 屋脊 式 、 如 地 垒 式 、 堑式 、 梯状 、 状 等 。单 个 断 块 的 面积 地 阶 扇 不 大 , 小 于 1k 多 m 。这 种 类 型 油 藏 在 北 部 斜 坡 各
李 新 倪 艳 南 刘 菲 菲 , , ,张学 军 。 郑 融。 ,
( . 国石 化 河 南 石 油 勘 探 局 工 程 技 术 处 , 1中 河南 南 阳 4 3 3 ; 7 12
2 中 国石 化 河 南 石 油 勘 探 局 地 质 录 井 公 司 ; . 国 石 化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 3中
石 21 0 0年 5月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R L UM O O Y AN N I E I G E OE GE L G D E G NE R N
第 2 4卷 第 3期
文 章 编 号 : 6 3—8 1 ( 0 0 0 17 2 7 2 1 ) 3—0 1 0 3—0 3
泌 阳 凹 陷 北 坡 油 气 富 集 规 律 与 勘 探 潜 力 分 析
( ) 不 整 合 有 关 的 复 合 型 油 气 藏 : 断 层 一地 4与 如
层 不整 合 油气 藏 , 岩性 一地 层 不整 合 遮 挡 油 气 藏 及
岩 性 一断 层 一地 层 不 整 合 遮 挡 油 气 藏 。 在 北 部 斜 坡
性 、 层 +地层 不整 合 等 圈闭 , 油气 的聚 集提 供 了 断 为
良好 的保存 条 件 。 目前 在 北 部 斜 坡 已发 现 井 楼 、 古
主 要发 育 断层 一地 层不 整合 油气 藏 , 目前 已在 新庄 、 古城、 井楼 地 区发 现 了这种 油藏 类型 。
1 2 油 气 藏 的 分 布 特 征 . ( ) 南 向 北 油 层 埋 藏 深 度 逐 渐 变 浅 、 位 变 1从 层 老 , 油 性 质 相 应 变 差 ; 然 油 层 单 层 厚 度 薄 , 般 原 虽 一
泌 阳凹 陷北部 斜坡 是 一具 继 承性 的沉 积 一构造
遮挡 , 两侧 岩性 尖 灭 , 一 侧 岩 性 尖 灭 , 一 侧 受 构 或 另 造 控制 。这种 油 藏类 型主 要发 育在 王集 和杨 楼两 个
地 区。
复合 斜坡 , 邻生 油 中心 , 紧 斜坡 背 景上 发育 一 系列 鼻
( ) 不整 合有 关 的油 气藏 , 3与 主要 发 育在 北部 斜 坡外 带 。可能受 油 源 、 油气 运聚条 件 的影 响 , 目前所
状构 造 , 油 气运 移 的有 利指 向 区 , 有优 越 的油 源 是 具 条件 ; 广泛 分 布 的三 角 洲 沉 积 砂体 为 油 气 的 聚集 提 供 了 良好 的储 集 条 件 ; 裂 发 育 , 鼻 状 构 造 、 体 断 与 砂 及 不 整合 面配 置形 成 了一 系列 断 鼻 、 断块 、 断层 +岩
1 1 油 气 藏 类 型 及 其 特 征 .
北 部 斜 坡 断 裂发 育 , 气 藏 类 型 的 发 育 基本 上 油 都 与断 层 有关 , 要 有 : 鼻 、 块层 位 跨 度 大 , 2纵 主力 油 层 段 分 布 集 中 , 然斜坡 东 部 比西部 油层 层 位更 新 , 同一鼻状 虽 但
摘 要 : 对 泌 阳 凹 陷 北 部 斜 坡 油 气分 布 特 征 进 行 总 结 的 基 础 上 , 据 油 源 、 状 构 造 、 体 延 伸 方 向 及 规 模 、 裂 系 在 根 鼻 砂 断 统 特 征 以及 它 们之 间 的 配 置 关 系, 北 部 斜 坡 划 分 为 三 种 成 藏 模 式 : 集 式运 聚 成 藏 模 式 、 断 层 运 聚 一北 东 向 断 将 汇 沿 层 调 整 油 气 运 移 方 向 , 西 向 断 层 控 制 聚 集 成 藏 模 式 和 斜 坡 自生 自储 式 成 藏 模 式 。 分 析 总 结 了 油 气 富 集 规 律 特 北
城 、 楼、 杨 王集 和新 庄 五个 油 田和付 湾含 油 区块 。截
至 20 0 9年 底 , 在 该 区 探 明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86 1 9 已 7 . 2
×1 t剩余 资源量 50 0 0 左 右 , 是 下 步实 0 , 0 ×1 t 仍
现 储量 增长 的重点 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