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海滨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间营造的启...

合集下载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城市改造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巴黎改建运动是20世纪初法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它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巴黎改建运动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性。

在巴黎改建运动之前,巴黎市区存在着一些杂乱无章的建筑物和道路,缺乏统一和协调。

因此,当时的巴黎市政府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和改造,整合城市空间和社会资源,使城市建设更符合整体规划。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城市规划和建设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实现城市建设的高效、稳定和长远发展。

其次,巴黎改建运动促进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和科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巴黎改建运动中,法国政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重建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使建筑风格和城市景观更加美丽和和谐。

这也启示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应该重视科技的运用和艺术的表达,助力城市建设更加美丽、有艺术价值。

最后,巴黎改建运动还强调人本主义的城市理念。

城市需要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基本需求。

在巴黎改建运动中,政府倡导建设人性化的城市环境,积极推进城市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如公园、图书馆、电影院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这些改变也提示我们,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总的来说,巴黎改建运动的影响超过了法国国界,它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次城市改建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路。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技术先进性、艺术价值和人本主义,更要像巴黎改建运动一样,呼唤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之间的紧密互动,共同构筑一个共同的城市家园。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借鉴国际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之道。

而巴黎改建运动作为世界城市改造的典范之一,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和反思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巴黎改建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巴黎城市面临严重的旧城区垃圾淤积、下水道积水、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当时的政府决定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改建。

此次改建运动不仅仅是对城市空间和建筑风貌的改变,更是对城市功能和社会结构的全面优化。

这一运动的成功,不仅让巴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名城,更让人们认识到城市改建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巴黎改建运动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

在巴黎改建运动开始之初,相关的城市规划者首先对城市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明确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综合性的规划方案,并逐步实施。

对于建筑设计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建筑风格与整体城市形象相协调,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特色。

这种规划和设计理念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也需要从城市整体性出发,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不仅考虑城市建设的功能性需求,更要考虑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传承。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改建运动中,巴黎市政府致力于扩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城市绿地和休闲娱乐设施,以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这些做法对我国城市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利用,让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巴黎改建运动在城市交通改善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巴黎市内的街道改造,特别是波旁街道的改建。

“大巴黎重建计划”启示中国城市建设

“大巴黎重建计划”启示中国城市建设

“大巴黎重建计划”启示中国城市建设2009-10-25中华室内设计网人气:2189次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曾提出,人们讨厌建筑物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不可逆转性——建筑一旦完工就不可能轻易地拆除或重建,与人的生命长度相比,建筑物的寿命恐怕要长很多,因此每一项建筑项目都要慎重,大规模的兴建更需要慎之又慎。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改造甚嚣尘上。

在北京,已部分拆毁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舆论下暂缓拆除;在南京,总理两度批示下,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拆迁步伐也并未停下;在广州,学者叹息“一个作为家园的广州已经不存在了”。

而在充满历史感的法国巴黎,总统萨科齐同样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大巴黎计划”,这个还在公示的重建计划毁誉参半,或许可以给予我们的城市化改造些许启示。

巴黎鸟瞰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北穿过大凯旋门的城市中轴线,以及豪斯曼男爵150年前打造的放射性城市区域划分2030年的巴黎会是什么样子?法国总统萨科齐正野心勃勃地谋划着一项宏大叙事的“大巴黎计划”,依其设想,未来20年将建设的10个大型工程可能改变巴黎面貌,其中包括未来派的玻璃塔、单轨铁路和塞纳河上的人工岛—这项被打上“政治美学化”标签的造城运动,是自19世纪拿破仑三世时期豪斯曼男爵开辟多条林荫大道以来,巴黎最大规模的重建计划。

“‘大巴黎计划’的政治社会脉络及全球化的关系,与中国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运动一脉相承。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地理系博士候选人、策展人高政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同如今北京、南京和广州等地的拆迁风波和旧城改造相比,“大巴黎计划”如何有效地实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重建一个“大巴黎”在面对埃菲尔铁塔的夏佑宫左翼,法国建筑与文化遗产城,来自全球10名知名建筑师的10个“大巴黎计划”方案,将在此公示至11月。

业内人士对萨科齐质疑声一片,认为他虽有雄心,但最终可能不过给巴黎留下一些“大工程”而已,一如其前任之一—曾主导建设法国新国家图书馆和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巴黎海滨”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间营造的启示

“巴黎海滨”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间营造的启示
2 0 年 第 4期 09 ( 第5 总 6期 )
桂林航 天工 业高等 专科 学校学报
J U N LO U LN C L E EO E O P C E H O O Y O R A FG II O L G FA R S A ET C N L G 学术 苑
‘ ‘ 海 滨" 中 国城 市建 设 中 巴黎 对 开放 空 间 营 造 的启 示
刘 莹
( 同济 大 学 建 筑 与城 市规 划 学 院 , 海 上 2 09 ) 0 0 2
摘 要
论 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 通过对“ 巴黎海滨” 的介绍和对其成功 之处 的分析 , 以上 海陆家嘴滨 江大道和长 并
沙 烈 士公 园 民俗 村 为 例 , 中 国城 市 建设 中开 放 空 间 的 现 状 进 行 反 思 , 后 在 借 鉴 “ 对 然 巴黎 海 滨 成 功 经 验 及 的
坛 上 设 置 了遮 阳伞 和 躺 椅 , 质 平 台 部 分 放 大 , 置 台 阶 , 木 设
首先 , 上海 陆家 嘴滨 江大 道 在 设 计 上 应 该 是 目前 黄 浦
形 成一 个 小 的广 场 , 面设 置 了喷 雾 柱 i 的 段 在 平 台上 种 江 滨 水 区 设 计 的 一 个典 范 , 上 有 主要 体 现 在 有 效 化 解 亲 水 与 防
结合 中 国传 统 开 放 空 间 特点 的基 础 上 , 出 了营 造 有 吸 引力 的开 放 空 间 的 策 略 与方 法 。 提
关 键 词 巴黎海滨 ; 开放空 间; 共活动 公
中图分类号 : U 8 T 9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o32o)4 58 2 1o—13(o9o一o2一o
也 增 d an adi, 要 用 来 为 建 设 右 岸 市 区运 送 各 种 建 筑 人 流 的 同 时 , 聚集 了 民间 的 艺 人在 此处 卖 艺 , 添 了亲 水 e it n r 主 S L ) 活 动 的文 化 色 彩 。 材料 。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巴黎改建运动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巴黎市进行的一系列城市改造工程。

这一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包括对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19世纪末的巴黎城市空间状况混乱,低效率的街道布局、狭窄的道路以及卫生条件的恶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巴黎改建运动倡导了以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理念,强调合理的交通布局、宽敞的道路和公共空间,以及人性化的城市设计。

这种改变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需要注重城市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城市交通以及公共空间的质量。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还表现在城市绿化与环境保护方面。

巴黎改建运动提倡将公园建设作为城市改造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树木种植来改善城市环境。

这一理念在我国城市建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绿化工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项目。

巴黎改建运动还注重了城市环境的保护,通过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护以及环境监测等措施来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

这对于我国城市建设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需要加强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体现在城市文化与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方面。

巴黎改建运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了历史建筑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巴黎市中心历史遗迹的保护。

巴黎改建运动还提倡了现代艺术与建筑的结合,通过引进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设施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这一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注重推动现代艺术与建筑的发展,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也反映在社会管理与居民参与方面。

巴黎改建运动强调城市的人性化设计和社会管理,通过改善城市环境和提供公共设施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来说很重要,我们需要关注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并加强社会管理以确保城市的良好秩序。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近年来,巴黎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改建运动,这对于我国城市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系统、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巴黎改建运动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对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反思和借鉴的地方进行分析。

巴黎改建运动在城市规划方面对我国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巴黎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历史遗产,推动了许多历史建筑的修复,充分展示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巴黎也注重发展现代高楼建筑,如拉德芳斯大厦等,提升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这对我国城市建设来说,应该注重两者的结合,既要保护好传统文化,又要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

巴黎改建运动在交通系统上的一系列改进对我国城市交通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巴黎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铁建设,使得市内交通更加便利和高效。

在我国城市的建设中,我们也要关注交通问题,继续扩大地铁系统,提高轨道交通的覆盖率,减少对交通拥堵带来的负面影响。

巴黎还推动了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建设,减少汽车使用,改善环境质量。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加大对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投资力度,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巴黎改建运动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这对我国城市建设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巴黎在城市改建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环保措施,例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

我们可以从巴黎的经验中学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比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尾气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需要反思和借鉴巴黎改建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巴黎的改建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短缺、建筑工期延误、成本超支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严格把控工期和成本,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巴黎改建后的城市面貌和原有历史文化街区的冲突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巴黎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巴黎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巴黎建设经验对上海的启示观看《打造世界之都——巴黎》这个视频后,我对巴黎从一个中世纪风貌的城镇蜕变为现代化都市的过程产生了了解并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是奥斯曼的巴黎改造计划,显示了对于城市发展高瞻远瞩的目光和对城市生活的细致关怀。

第二次改造秉承了奥斯曼精神,也取得相应的成功。

然后密特朗的文化建设又使得巴黎再登巅峰,成为欧洲的文化首都。

巴黎建设的远见可见一斑,这对我国上海的城市发展建设十分有借鉴意义。

第一,奥斯曼的巴黎改造十分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随着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巴黎,交通阻塞、用水不足和建筑破旧的问题日益突出。

奥斯曼要做的就是从各个方面净化巴黎。

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物,切蛋糕似的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并在道路两侧种植乔木而成为林荫大道。

规划下水道系统、垃圾场改建公园和加盖运河以建果菜市场等一系列规划都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这些规划的共同点就是利民,以开辟公共空间和环境保护为手段的利民。

这个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得到重要体现。

我国很多城市注重为经济目的服务,重产业设施和消费场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上海的建设一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

另外人口的压力是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阻碍,毕竟优雅的城市空间与高密度的人口难以兼容。

上海的建设者应该学会从容应对这一难题,并从各个方面尊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第二,奥斯曼的规划对细节也十分用心,形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风格。

奥斯曼的城市规划非常细腻,关注的范围由大到小,巨细靡遗。

奥斯曼式建筑一律以石头为建材,且必须符合某些都市计划的规格,遵守高度和宽度之比例,使街道旁的建筑很和谐,面朝街道的是一个很统一的门面。

另外街道家具的设计每一样都非常细腻,不同设施却有统一的形式语汇,形成一种整体的风格。

它们实用、美观、耐用、无过时,成为巴黎的象征。

而我国城市的建筑风格大都千篇一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四个城市的相片更是让人难以分辨。

所以上海的城市规划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上要注重形成整体的独特风格。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

巴黎改建运动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反思近年来,巴黎作为世界著名的城市,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运动。

这一系列的城市更新与改造工程,不仅影响了巴黎的城市风貌,也给全球各国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启发和思考。

这一次巴黎的改建运动,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启示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巴黎改建运动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在这次改建过程中,巴黎政府积极推进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创新,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并积极引进了新的科技和理念。

这一系列举措,为城市的更新与改造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作为世界上的一线城市,巴黎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巴黎改建运动还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改建过程中,巴黎政府注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开发低碳交通方式,使城市的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和健康。

这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巴黎改建运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已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改变或者破坏,导致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城市更新与改造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遗产。

巴黎改建运动也暴露了一些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决策,没有得到足够的民意参与和公众讨论,导致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如何更好地保障市民的利益和参与权。

巴黎改建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着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该运动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该运动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与反思,以充分吸取其中的教训和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指导。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借鉴和运用巴黎改建运动的经验,使我国的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成为更加现代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2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4期(总第56期)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GUILINCOLLEGEOFAEROSPACETECHNOLOGY学术苑
‘‘巴黎海滨”对中国城市建设中
开放空间营造的启示
刘莹’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论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巴黎海滨”的介绍和对其成功之处的分析,并以上海陆家嘴滨江大道和长沙烈士公园民俗村为例,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开放空问的现状进行反思,然后在借鉴“巴黎海滨”的成功经验及结合中国传统开放空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营造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巴黎海滨;开放空间;公共活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m1033(2009)04--0528--02
l巴黎海滨
1.I巴黎海滨的历史与现状
“巴黎海滨”(ParisPlages)是指每年的七八月份,在巴黎塞纳河的滨水区中,从市政厅到卢浮宫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带临时搭建的人造沙滩。

历史上,市政大楼所在地曾经是“沙滩广场”(PlacedeGreve)。

长期以来就是个有名的公共场所。

公元10世纪时,这里还是一片长着芦苇、杂草的自然河滩,只是市民散步和约会的好去处。

后来,这里又成为圣・朗太码头(PortdeSaintLandri),主要用来为建设右岸市区运送各种建筑材料。

“巴黎海滨”不仅是对曾经的“沙滩广场”的追忆,更是为了丰富城市公共生活。

尽管用地狭小,但设计上有变化有层次。

首先,搭建的宽3米,高40厘米的木质平台,将防洪墙之下的直接滨水空间划分成了两个部分,木质平台之下是人行步道,木质平台之上是活动和休息场所。

同时。

这层木质平台的边缘也可以成为座椅。

然后,对木质平台也进行了划分。

有的段是设置了健身器械;有的段是铺了细沙,设置了沙滩椅和遮阳伞;有的段什么也没设置,就供人躺着休息;有的段在木质平台之上是原有的草坛,则在草坛上设置了遮阳伞和躺椅,木质平台部分放大.设置台阶,形成一个小的广场,上面设置了喷雾柱;有的段在平台上种植了灌木和喷雾柱。

利用喷雾营造奇幻的氛围,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凉爽的小天地;有的段部分围合,铺有细沙,设置儿童游乐器械,形成小型的儿童乐园;有的段铺有地毯,设置了风靡欧美的足球游戏机;还有的段是击剑训练场地。

设置了观看座椅和临时更衣设施。

在平台与通往城市的节点上,有的在防洪墙上设置了喷雾装置,有的在较为开敞的地方设置了服务设施,提供餐饮等服务,旁边则有桌椅和遮阳伞,供人坐下来喝杯咖啡和点心。

另外,在景观方面,某些段落搬了些人工培植的棕榈树,每隔3米设置一棵,渲染热带气氛;某些段落则有些中型的盆栽植物作为装饰。

1.2巴黎海滨的成功之处
这一条人造沙滩的存在有效地激发了滨水公共活动的发生,并且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亲水的魅力.它在聚集人流的同时,也聚集了民间的艺人在此处卖艺,增添了亲水活动的文化色彩.
更重要的是,这I临时的搭建物,营造了一种与堤岸上的城市环境完全不同的氛围,使防洪堤不再是城市直接亲水的阻碍,而成了一道间离城市喧嚣的屏障,有了这道屏障,人们可以尽情忘我地享受水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乐趣。

最后,它的临时性不仅成本低,而且具有可变性,使得每年都能有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精彩。

2对中国开放空间现状的反思
2.1陆家嘴滨江大道
首先。

上海陆家嘴滨江大道在设计上应该是目前黄浦江滨水区设计的一个典范,主要体现在有效化解亲水与防洪的矛盾和成功组织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等方面。

然而。

这样一个“典范”的设计,并且拥有隔江眺望外滩天际线和仰望东方明珠及上海超高层的优势,却始终没有像“巴黎海滨”那么高的人气.从空间设计上,陆家嘴的滨江大道和
・作者简介:刘莹(1983一)。

女,湖南长沙市人,2006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同年9月进入同济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城市设计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滨水区、休闲建筑。

528
2009年第4期(总第56期)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GUILINCOLLEGEOFAEROSPACETECHNOLOGY裁莹7文
“巴黎海滨”都有很好的亲水性,而且滨江大道的容量更大,层次也更丰富.这充分地说明,开放空间的受欢迎程度不仅仅取决于硬性的设计,更取决于软性的设计.创造丰富的活动或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即是软性设计的重要方面,陆家嘴的人气欠缺的关键即是国内城市普通存在的软性设计差距所致.
2.2长沙烈士公园民俗村
在长沙烈士公园的民俗村,春节期间也搭建起了庙会,吸引民间的艺人和特色小吃店的加盟.但最后却并不吸引人,很多人兴致勃勃地带着小孩过去,却失望而归,甚至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和“巴黎海滨”对比便可究其原因.首先,这种“庙会”的公共性不够。

不是像“巴黎海滨”那样免费向公众开放,而是要收取20元的门票.其次,商业性太强.尽管“庙会”最初的本质的确实以商业性为主,但在有无数商业街的今天,庙会要吸引人,已经不能靠其纯粹的商业性,而应该增加其文化特色与群众参与性,否则也无法通过商业来赢利.再看“巴黎海滨”,尽管也有商业,但这种商业主要是为游人提供必要的餐饮服务,它之所以能赢利,靠的并不是商业本身。

而是靠“巴黎海滨”的人气。

之所以能创造这种人气,最重要的是它的休闲性,通过各种设施,真正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舒适场所。

2。

3对城市建设中中国开放空间现状的反患
目前,在中国许多城市中,一方面开放空间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却越来越少。

取代那些有魅力的传统街道空间的是大而空的城市硬地或绿地。

传统的街道空间尽管狭小而凌乱,却很有亲和力,三五个人下下棋,打打牌,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观看,然后聊聊家常。

在“巴黎海滨”,不仅有各种设施提供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街头卖艺也十分盛行,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很大程度上为公共开放空间增添了文化和艺术色彩.而中国新型的城市广场、滨水区,却只是人们远远观看的“景观”.与传统的街道空间和“巴黎海滨”这样的公共空间相比,这些城市硬地或绿地缺乏宜人的尺度,缺乏供人休息和活动的设施,自然也缺乏可以吸引人停留的活动,从而缺乏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
3营造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的策略与方法要营造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应该用两大策略,一是“硬性”的策略,即通过有层次感的空间设计,增加空间本身的趣味性,为活动的发生提供可以依托的场所;二是“软性”策略,即通过设计或引入活动,吸引人停留,增加空间的休闲性与文化性,从而增加空间的魅力。

“巴黎海滨”和中国传统街道空间都综合运用了这两大策略而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于已经建成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巴黎海滨”所运用的方法更具有可借鉴性与可操作性。

然而,这种借鉴并不是将“人造沙滩”照搬中国的滨水区,毕竟中西方在社会行为习惯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根据当地人的行为心理与生活需求来决定。

“巴黎海滨”的最大借鉴意义在于用“l临时性”与“弹性”来实现“多样性”。

因此,在“软性“策略的指导下,营造有吸引力的开放空间可以用以下方法:(1)临时搭建设施以创造应时应景的活动f(2)定期组织市民活动,如交谊舞、棋牌、演出等;(3)允许临时的建议的商业活动,如跳蚤市场、DIY创意市集等l(4)鼓励街头卖艺活动,为艺术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练习的舞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巴黎海滨”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它的丰富性、休闲性、文化性、公共性,而这种方式的最大借鉴意义则是在营造或改造开放空间时用低成本创造具有弹性与多样性的公共活动场所。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学习“巴黎海滨”的策略与方法,同时通过反恩中国传统街道空间和“庙会”等传统活动,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则能在新建或改造开放空间时加强“软性”的营造手段,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更具文化气息,也更贴近生活的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AlexandreChemeto“,BertrandLemoine.SurlesQuais:UnpointdevueParisien.Paris:Picard,1999.
赵纪刚.巴黎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林荣.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与景现塑造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3。

颜慧.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亲水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4.
王萌.城市滨水堤岸研究[D].上海t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2005.
路毅.城市滨水区景现规划设计理论反应用研究[D].沈阳t东北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07.
侯文栈,陆峰.场所的边界域效应[J].新建筑,1999(4)。

85—86.
昊丰.城市滨江(河)灰色城矛盾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05.
付军.人与天调的城市滨河区园林规划设计F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2006.
]刘开明.城市线形滨水区空间环境研究——以上海黄浦江和苏州河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压其理论,2007.(责任编辑李卫华)
5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