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棉深色织物染色工艺《染整原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棉针织物染整工艺优化研究

棉针织物染整工艺优化研究

棉针织物染整工艺优化研究发表时间:2019-09-03T16:53:08.9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7期作者:蔡晓波[导读] 针对棉针织物的染整加工,从前处理工艺、染色工艺、固色工艺以及柔软整理工艺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指出通过选择某些助剂,并恰当控制其使用方法广州市台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针对棉针织物的染整加工,从前处理工艺、染色工艺、固色工艺以及柔软整理工艺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指出通过选择某些助剂,并恰当控制其使用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棉针织布的染整加工成本、缩短染整加工过程并提高染整加工品质。

关键词:棉针织物;染整工艺;精练剂;代用碱;固色剂;柔软整理剂引言:在练漂和染色过程中,传统工艺会使用大量的碱剂以获得所需的前处理效果和染色效果,但这些碱剂会对棉纤维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会造成棉纤维上蜡状物质过度流失、失重率高、手感粗硬,最终需依靠后整理中使用大量柔软剂来弥补,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有必要通过合理优化、改进工艺以减少碱的用量,达到节能降耗、节省成本的目的。

1前处理工艺优化1.1练漂助剂的选择新练漂工艺中使用的多功能精练剂TF-120C为复合型精练剂,集碱剂、精练剂、稳定剂和渗透剂等功能为一体,并可替代螯合分散剂。

其溶液的pH值(1‰溶液)在10.5~12.0之间,具有低碱性,且使用过程中具有低泡性,对棉纤维损伤小,最终废水的COD值低[1]。

相对于传统练漂工艺而言,可缩短化料、进料时间,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废水处理难度。

在不同浴比下以及不同用量下,分别使用传统助剂和TF-120C进行练漂,织物的白度和30min毛效对比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可知,使用TF-120C作为新练漂助剂,织物的白度不受影响,与使用传统助剂练漂后织物的白度相当;毛效方面,前者低于后者,但相差程度较小。

另外,由表1还可看出,无论是使用新练漂助剂TF-120C还是使用传统练漂助剂,随着浴比的提高,织物的白度、毛效都相应提高,且两者提高的幅度相当,这说明TF-120C的可适用性强[2]。

棉弹力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棉弹力织物染整工艺探讨

棉弹力织物染整工艺探讨倪明新(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31)0 前言棉弹力织物服饰既具有全棉织物服装的吸湿透气、亲肤性好、穿着舒适、色泽柔和、纹路清晰、布面光洁的特点,同时又兼有弹力织物的特性,能充分展现女性人体曲线而无拘紧感,深受消费者亲睐。

棉氨纶包芯纱弹力织物由于氨纶纤维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给印染加工带来一定难度,工艺流程长、加工过程极易产生折皱、卷边、门幅不稳定、弹性损失等诸多弊病,导致生产企业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的简称,氨纶是由脲基结构的“硬链段”通过氨基甲酸酯基(—NHCOO —)与“软链段”交替相接的大分子。

根据分子链段结构聚氨酯纤维分为聚酯型聚氨酯纤维和聚醚型聚氨酯纤维,氨纶纤维的独特结构赋予氨纶纤维很高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耐疲劳性、耐磨性等优异性能。

聚酯型氨纶在150℃以上热塑性显著增加,弹性减小,当温度超过190~195℃纤维弹力会明显下降、弹力损失最终断裂,聚醚型氨纶150℃以上会泛黄,175℃以上会发黏。

氨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耐酸性能好,对氧化剂、还原剂较稳定,但不耐含氯氧化剂,不耐强碱,在热碱溶液中迅速水解。

所以在印染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碱、高温、氯漂工艺。

1 工艺流程的优化织物规格:弹力直贡18.2texX(18.2tex+40D)512根/10cmx315根/10cm 170cm1. 1 直贡类原工艺流程:翻布→缝头→缩幅→烧毛(轧酶堆置)→(水洗)→煮练→氧漂→定型→丝光→定型→染色(印花)→后定型→预缩→成品。

1. 2府绸类原工艺流程:翻布→缝头→烧毛→轧酶堆置→水洗→煮练→氧漂→定型→丝光→定型→染色(印花)→后定型→预缩→成品1. 3改进后工艺流程:翻布→(缩幅)→烧毛→冷轧堆→碱洗(氧漂)→丝光→定型→染色(印花)→后定型→预缩→成品2 前处理工艺2.1烧毛工艺直贡、斜纹织物车速:90~100m/min 、火口温度:800~900℃、三正一反、烧毛级数3~4级、冷却辊温度50℃以、蒸汽灭火。

染整工艺与原理——前处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前处理

染整工艺与原理——前处理染整工艺是指将纱、线、织物等纺织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染色、整理、后整理等一系列工艺的过程。

前处理是染整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染整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前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漂白和酶处理等。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纺织品中的杂质、油污、胶黏等,为后续的染色和整理工序做好准备。

漂白是将纺织品中的着色物质去除,使其达到染色的要求。

酶处理则是采用酶作用对纺织品进行处理,以去除纤维表面的疏水性油脂、颗粒等,提高纺织品的吸水性和染色效果。

前处理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纺织品表面:纺织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污染,如油污、灰尘、颗粒等。

这些污染物会影响染色工艺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影响最终染色效果。

通过前处理工艺,可以将这些污染物进行清洁,使纺织品表面清爽干净。

2.去除纺织品中的杂质:纺织品在纺织过程中会残留一些杂质,如植物杂质、油污、胶黏等。

这些杂质不仅会影响染色效果,还会降低纺织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前处理工艺,可以将这些杂质去除,使纺织品更加纯净。

3.改善纺织品的亲水性:纺织品的亲水性对染色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纺织品表面存在疏水性油脂、颗粒等,会使染料无法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影响染色效果。

通过酶处理等前处理工艺,可以改善纺织品的亲水性,提高染料渗透性,使染色效果更好。

4.去除纺织品中的着色物质:在染色之前,需要将纺织品中的着色物质去除,以达到染色的要求。

漂白是一种常用的去除着色物质的前处理方法。

通过化学物质的作用,将纺织品中的颜色分子氧化或还原,达到去除着色物质的目的。

前处理工艺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染整工艺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合理选择前处理工艺和方法,严格控制处理参数,是确保染整工艺顺利进行的关键。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纺织品材质和要求,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前处理剂,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染整工艺的效果和产品的质量。

案例式教学在《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在《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V 1 4N . o. o 3 4
A r 02 p. 1 2
案例 式教 学在 染整工 艺愿理 课程教 学敌蕈中的 应用
彭勇刚 纪俊玲 陶永新 汪 媛
(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 常州 236 ) 1 14

摘要 :结合 染整工艺原理 课程 的特点 ,探讨 了实施案例教 学的必要性 ,从案例搜集 、教师准备 、案例 教 学的实施等方面,探讨 了案例教 学在 染整工艺原理 》课程 中的具体应用 。 关 键词 :案例教 学;教 学改革 ;染整 ;轻化 工程 中图分类号 :T 9 S 10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 302 1)4 008 0 05 95(020— 00— 3
收稿 日期 :21 10 0卜1-9
1 在 染整工艺原 理 课程 中实施案例 教学的必要性
1 1案例式教学能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
《 染整 工 艺原理 》 开课对 象一 般 为大 三下 学期 或大 四上学 期 的高年级 学 生 ,学 生 已经学 完化 工原 理 、 高 分 子物 理 与 化 学 以及 四大 基 础 化 学 ,对 传
行 了有益 的尝试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
程 之 一 。 该课 程 以无 机 化 学 、有 机 化 学 、 分 析 化
学 、物理化 学 、高分 子化 学与物 理等 为基础 ,重 点
讲授 纺织 品退 浆 、煮练 、漂 白、染色 的基 本原 理和
工艺 流程 。既有 较深 的理 论探讨 ,又 有较 为具体 的
工 艺参数 的介 绍 。课 程涉 及 的 内容繁 杂 、且较 为枯
燥 ,但与 实际 应用 结合 非常紧密 。笔 者在 长期 的教 学 实践 中发现 ,传 统教 学方法 的课 堂教学 质量 和效 果不 如人 意 ,很多 同学只 是暂 时性地 将教 师课 堂上 讲 过 的有 关概 念 、原理和 工艺 等记 住 ,缺 乏 结合 已 学 知识对 实 际 问题 加 以分析 的能 力 ,更 不会拓 展 自 己的思 维空 间,进行 独 立思考 和分 析 ,在 与 实际结 合 时难 以融会 贯通 。案 例式教 学在 法律 、经济 、医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

染整工艺与原理赵涛染整工艺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处理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染整工艺主要包括染料选择、配方设计、浸染、固色、洗净、整理等环节。

以下是对染整工艺原理的详细阐述:1. 染料选择:染料是染整工艺的核心,其选择应根据纺织品材质、色彩效果要求、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

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等多种类型,每种染料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染色效果。

2. 配方设计:染料的选择和配方的设计是染整工艺中的关键环节。

配方设计需要考虑染色效果、染色工艺参数、纺织品材质等因素。

其中,染色效果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染色工艺参数包括浸染时间、浓度、温度等。

配方设计要通过试验和经验总结,找到最佳的染色工艺。

3. 浸染:浸染是将染料和纺织品进行接触和相互渗透的过程。

浸染一般采用浴比、液浴比和浸渍时间等参数来控制。

浸染时间越长,染色越均匀,但浸染速度较慢;浸染液的浓度越高,染色越重,但易产生局部浓染和渗透不均匀现象。

4. 固色:固色是使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使染料牢固结合于纤维上的过程。

固色一般采用温度、时间和pH值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不同类型的染料需要不同的固色剂,例如,还原性染料需要使用还原剂进行固色。

5. 洗净:洗净是去除纺织品上的游离染料和杂质的过程。

洗净过程包括清水漂洗、酸洗、碱洗、漂白等环节。

洗净的目的是提高染色的牢度,减少染后分离和脱色现象。

6. 整理:整理是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加工,使其具有所需的手感和外观效果。

整理可以包括压光、软光、丝光、罗纹、绒毛等各种加工处理。

整理的目的是优化纺织品的表现效果,提高产品附加值。

染整工艺的原理是基于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穿透纤维结构并与纤维分子发生相互吸附或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目的。

不同类型的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例如,直接染料通过离子键与纤维结合;酸性染料通过酸碱反应与纤维结合;活性染料通过共价键与纤维结合。

棉织物植物染料染色效果摸索及改性研究

棉织物植物染料染色效果摸索及改性研究

棉织物植物染料染色效果摸索及改性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

在纺织行业中,传统的化学染料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比之下,植物染料因其天然、环保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与化学染料相比,植物染料在染色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棉织物上的染色效果尤为明显,因为棉纤维自身的特性使其对植物染料的吸附能力较差。

因此,如何提高棉织物植物染料的染色效果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对棉织物染色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摸索和改性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多种常见的植物染料,如蓝莓、茶叶和紫花地丁等,进行了染色实验。

通过调整染料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我们探索了最佳的染色条件。

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染料浓度和增加染色时间可以显著提高染色效果。

然而,仅仅依靠调整染料条件并不能完全解决棉织物植物染料的染色问题。

因此,我们进一步进行了改性研究。

通过对棉纤维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如酶解和预染等,我们试图增加棉纤维与染料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提高染色效果。

结果显示,经过表面处理的棉织物在植物染料的染色效果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探索了不同植物染料之间的配伍性,并尝试了多种混合染色的方法。

通过将具有互补色的植物染料混合使用,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棉织物的多色染色。

这为棉织物植物染料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摸索和改性研究,成功地提高了棉织物植物染料的染色效果。

这为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植物染料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棉织物植物染料将在未来的纺织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纯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研究

纯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研究

纯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研究
以“纯棉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研究”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纯棉的使用越来越多,针织物也是一种常见的纯棉制品。

棉针织物的表面整齐,质量稳定,颜色均匀,手感舒适,是消费者最偏爱的衣料选择。

但是,传统染色工艺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和能源,并且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亟需环保、低耗能的染色新技术的开发。

因此,冷轧堆染技术就应运而生,它能有效减少染色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减少废水排放量,减少重金属排放,改善了染色环境。

冷轧堆染技术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染色工艺,它不仅可以减少染色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可以节能、节水、节材料,降低染料和水的消耗量,有效提高染料中重金属的回收率,降低料浆流失量,减少胶水的消耗,改变染料的移位,增强染色的抗褪色能力,确保产品的环保性能。

首先,在进行冷轧堆染技术前,应对织物进行进行针织、热处理、颜料回收、变色处理等工序,以使其水洗性、抗褪色性、柔韧性、弹性和光泽度等特性达到最佳形态。

其次,在染色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介质,如水、添加剂、酸和碱等,以实现不同类型面料的色彩转换和染色效果。

最后,应将颜料和添加剂经过称重、搅拌、预温等工序,以取得最佳的染色效果。

此外,在使用冷轧堆染技术进行染色时,还可以采用机械加工技
术,如喷染机、熨烫机、洗水等,加以利用,以使染色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冷轧堆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环保、节能的染色技术,它可以有效的减少染色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减少废水排放量,减少重金属排放,改善染色环境,从而为纯棉针织物和其他衣料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色彩设计。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纺织品染整是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染整专业毕业技术论文篇一染整新技术的研究与展望【摘要】随着染整新技术的不断进展,在未来染整趋势将会是生态染整、物理染整、仿生染整、无水、少水染整、高信息网络和高自动化染整和新纤维和新组织结构染整等,染整技术将会朝着生态和清洁方向发展。

【关键词】染整技术;进展;自动化在纺织品生产中染整加工是重要的一道工序,这一个整染加工环节对于提高整个纺织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样的原因,整染加工成为了整个流程中的关键。

然而,整染加工是通过把纺织品泡在化学药物中进行处理,这样的加工方式就导致了不仅会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还会对于未成形的纺织品造成一定的破坏。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中的整染是高污染的行业。

所以,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电力资源,油气资源的严重浪费。

除此之外,化学物品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很可能通过纺织品进入到人体内,对人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鉴于利用化学药物整染的方式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又因为我国现在提倡低耗能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纺织品整染行业内,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纷纷被迫停产;另外一些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开始了纺织品整染行业的革新,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实现纺织品整染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现代精细化工技术的进步也促使纺织品在保暖、美观的同时,趋于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随着国内外对于染整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新技术很快就会被开发出来,不但提高了染整业的环保节能水平,还促使染整行业朝着生态和清洁方向发展。

一、生态染整技术1、生态染料。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合成染料几乎取代了天然染料,然而随着资源问题的出现,石油资源的消耗开始显现出合成染料的原料的不足,因此,人们开始对天然染料、新型生态环保染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全棉深色织物染色工艺的《染整原理》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开设有《染整原理》,其中染色工艺是配合《染整原理》理论课程而开设的实验教学,涉及的实验内容主要是织物的色牢度性能的测试,色牢度的要求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重视安全性和环保性。

关键词织物色牢度实验活性染料
中图分类号:ts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01-02
纺织品的安全环保指标很多,色牢度也是其中之一。

全棉深色织物染色色牢度较低,在既要环保又要压缩成本的情况下提高色牢度是纺织界重点要解决的难题。

一、作用与目的
全棉织物一般染色时经常采用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和还原染料等,其中活性染料应用的比较多。

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对棉亲和力高、上染快,但其色牢度较低,尤其是染深色时较为明显。

一般平幅轧染深色色牢度也只能达到2-3级;较厚的棉类机织面料在染色时一般采用平幅轧染,染料上色时间短,纤维内未能充分上色,所以通常会有白芯现象;磨毛或拉毛后,易使渗透入纱线内的浮色跑到布面。

二、实验范围与要点
对于全棉机织物染色工艺,许多学者、专家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其性能做了大量研究分析。

相关实验要点介绍如下:
1.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季英在纯棉弹性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浅谈中提到:近年来,纯棉弹力布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流行,发展迅速。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九十年代后,由于这类产品具有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并能显露出形体美,加上易吸汗不会产生静电,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染色工艺缓染性能对比,得出活性染料在加入碱固色的初期阶段,染料上染百分率提高速度较快,在染色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染色不匀,产生色花、色差等现象。

通过生产实践发现,代用碱有较好的缓染性能,明显地改善了色花问题。

通过试验表明,代用碱与纯碱加入染浴后,在固色的最初时间段内,使用代用碱染色染料上染比纯碱平缓,有利于染色的匀染性,且随时间的增加,最终达到了相同的最大上染率。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所染的敏感色,如咖啡,灰色,翠蓝色、绿色等,利用代用碱优良的缓染性,改善色花问题。

2.深色全棉织物megafix b型活性染料染色
王爱兰推出了一种叫megafixb型的活性染料。

该染料以一氯均三嗪基团为桥基,在经过筛选的染料母体上引入乙烯砜硫酸醋基团。

megafix b型活性染料有十多个品种。

megafix b型活性染料具有诸多优良特性:(1)其染料母体可以通过醋键和醚键与纤维紊分子结合,由于醋键的耐碱能力与醚键的耐酸水解性能相互弥补,从而增加了染料与纤维键合的稳定性,因此染色稳定性、重现性好;
(2)溶解度高,如黄b-4rfn为200 g/l、黄b-3rd为200 g/l、红b-2bf为200g/l、藏青 gd为240 g/l、黑b-gff为240 g/l;(3)同色率高,可达80以上,而普通型活性染料同色率仅在60 ~70
之间,且直接性中等,染色中未同着的染料易于洗除,染浴残留染料浓度较低,可减少印染,一的染色成本及有色朽水排放量;(4)染料提升力高,特别是用于染中、深色时,仍具有较好的提升力,因此可取代普通型活性染料及士林染料染深色,并大幅度降低染色成本。

3.固色剂结构对活性染料棉染色物色牢度和颜色的影响
章杰提到:活性染料是一类最受市场欢迎的纤维素纤维用染料,这不仅因为它是取代禁用染料和其他类型纤维素纤维用染料的最
佳选择之一,而且它能用经济的染色工艺和简单的染色操作获得高水平的各项坚牢度,特别是湿牢度;它具有色谱宽广、色泽鲜艳、性能优异、适用性强、色相和性能基本上与市场对纤维和衣料的要求相适应等特点。

活性染料用固色剂的固色机理大致有下列4种:(1)降低染料的水溶性,提高色牢度。

如阳离子型固色剂与活性染料分子中的阴离子即水溶性基团形成染料盐,从而降低了活性染料的水溶性,达到固色的目的;(2)利用固色剂本身的大分子结构吸附在纤维表面,同时将染料固着在纤维内,增加了染料溶解的难度;(3)固色剂的大分子结构中引入阳电荷,使固色剂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作用,达到固色的目的;使用交联剂将染料与纤维进行交联,达到永久固色的目的.根据加和增效原理采用它们的混合物或复合
固色剂是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

4.结论
通过筛选合适的染料,研究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条件,分析染色后棉织物湿摩擦牢度和染料性能及染色工艺之间的关系,确定高效固色剂及固色工艺,以提高棉织物的湿摩擦牢度。

织物色牢度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也越来越引起客户的重视,在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对耐洗色牢度的要求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重视安全性和环保性。

参考文献:
[1]宋心远,沈煜如.新型染整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季英. 纯棉弹性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浅谈[j].染整技术,2011(9): 24-25.
[3]王爱兰. megafix b型活性染料染深色全棉织物[j]. 印染,2000(8): 18-20.
(责任编辑全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