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两会思想汇报:谈党和人民的关系

两会思想汇报:谈党和人民的关系敬爱的党组织:一提到党和人民的关系,很多人会说,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全心全意服务就是为了人民。
不错,这是早期提出的党民关系,是每一个党员都应该认识到的。
处理好党民关系是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就是在党内民主,党员党组织的意愿、主张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达。
谈民主集中制我想到了党民关系。
如今,党民关系由原来的鱼水关系已经演变成多种关系。
比如油水关系,显而易见,意思就是说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以权谋私就像飘在水面一样,由于比重不同,党和人民难以相容。
还有一种就是鸭水关系,意思是平时待在岸上,两眼盯着水里,只要看到水中有食,就会在水中大捞一笔过后当然还是回到岸上。
还有蛙水关系、水火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党民关系。
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处理好与人民百姓的关系。
党为人民着想,这些我们都知道。
比如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上学难问题。
针对物价上涨,国家出台一些惠民政策,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但是房价问题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房价依然居高不下。
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国家应该加强对房地产事业的控制,党员更应该严于自律,不能与房地产商一起夺取老百姓的血汗钱。
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上,竟然被开发商建起了12幢联体别墅和两幢楼中楼。
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面对的采访,在抱怨“你们广播电台管这闲事干什么?”之后,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看到这里,我觉得现在的党民关系已经开始变质。
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与百姓直接对立起来,更不用说听取老百姓的建议,为百姓谋福利了。
在这个时候,新闻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把百姓的声音传达给上级,也可以把一些党员的不法行为曝光,这样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将来要作为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为百姓说话。
党与群众血肉相连

党与群众应始终保持血肉相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更是各级领导干部不可忘记的宗旨。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党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
任何政党都有党群关系问题,但工人阶级政党的党群关系是自政党产生以来最为独特的。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
正由于共产党不同于一般政党的这种特性,因而,它一开始就同群众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和先锋队,党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因此,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一个政党,甚至一个人,只要脱离了人民群众,他必然要走向灭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理。
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出发,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党必需要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学习笔记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新时期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坚持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把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作为常态化、制度化。
各级党组织、党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
坚持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重要的便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
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谈党群关系建设的新思路

谈党群关系建立的新思路谈党群关系建立的新思路摘要: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而且是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群关系建立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党群关系和谐”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标志着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开展。
现阶段党群关系中的问题是在社会大变革的深刻背景下产生的,是转型期各种矛盾的突出反映;“党群关系和谐”的命题是由实践奠基和催生的。
“党群关系和谐”提醒了新的工作思路,即党群关系建立重点要从党的作风建立转向机制建立,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新机制。
关键词:党群关系;和谐;作风建立;机制建立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不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而且是对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群关系建立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这一命题提供了认识、处理党群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蕴涵了极大的理论探索空间。
一、现阶段党群关系中的问题是在社会大变革的深刻背景下产生的,是转型期各种矛盾的突出反映;“党群关系和谐”的命题是由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毫无疑问,目前党群关系总体状况是好的,表现在:(1)建立和改革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密切党群关系创造了好的宏观环境;(2)党的利民亲民政策,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政策保证;(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物质根底。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一些地方群众与党组织的隔膜有所加深,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力下降;群体*件时有发生,参与者有不少工农群众,甚至一些无直接利益诉求者也参与其中,发泄不满,等等。
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开展、人民群众得到很多实惠、党的执政功绩有目共睹的情况下会出现如此锋利的党群关系问题呢?传统的'看法是,党群关系中的问题大多是由执政党的干部不能正确行使权力作风引起的,但现实却昭示,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现阶段党群关系中的问题是由种种复杂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经济利益因素。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精简版)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甘肃省商务厅政策研究室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进过长期斗争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阶段,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智慧,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是我党事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共产党诞生于群众中,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近代中国,充满了屈辱和混乱。
国内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从未停止过,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火种,一批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先进分子,冒着生与死的考验,尝试着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它代表的阶级是最先进的,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它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昭示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灭亡是必然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党的宗旨,走群众路线成为我党的一种工作方法,它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的不良现象。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体现着我们党的领导的目的和手段,群众路线坚持的好坏决定着党的事业能否成功,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种权力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意志,要为人民服务,要替人民群众办实事,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一切对人民负责。
二、共产党成长于群众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这期间,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加入了共产党,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党,是一个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党;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富强,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都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在革命实践中,党带领着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所依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依赖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毛泽东同志曾把党和群众的关系形象的比喻成鱼和水,鱼儿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党的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也是检验、丰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
党和群众的关系是什么

党和群众的关系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依据。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有九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鱼和水的关系。
水里可以没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我们对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
要牢固树立“六民要旨”,即: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
二是血和肉的关系。
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思想,决不能搞特殊化,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是舟与水的关系。
古人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员,更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水”,我们是“舟”,要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是种子与土地的关系。
离开了土地,再优良的种子也无法生长。
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赤子之情,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五是末与根的关系。
做好群众工作,最根本的是维护和发展好群众利益。
我们一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六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广大干部扑下身子,问计于民,虚心诚恳向群众学习、请教。
七是儿女与父母的关系。
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
八是仆与主的关系。
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明白: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除了人民利益,我们别无私利;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办实事。
九是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
我们要让群众感到工具好使好用。
否则,群众就会将我们丢弃。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执政之基。
决不能“公器”私用,为己谋利,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群关系指党与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党与群众之间联系和连接的方式。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者:孙士云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7期孙士云(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长沙410001)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十八大”以来,全党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密切党群关系尤为重要。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历史发展证明,党的性质没有变,人民群众的基础地位没有变。
但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党群关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党必须历史地、辩证地、动态地分析党群关系的新变化。
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关键词:党群关系;群众路线;考验;挑战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9-0-03一、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本然”定位党群关系一般是指政党与人民群众联系形态的基本状况。
指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党群关系,毛泽东同志将其概括为鱼水关系说、愚公和上帝说、土壤种子关系说、船长和水手关系说、主仆关系说。
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水舟关系说。
如今,大家熟知的党群关系,较多的指鱼水关系说。
毛泽东在《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
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这充分说明了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血肉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群众关系的目标要求。
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风雨同舟、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共融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既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又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
纵观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箴言,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英国历史上首位三次当选的工党首相。
他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于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
论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论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摘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只有抓住而不是偏离这个核心和本质,牢固树立这个基本执政理念,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有深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关键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谐社会公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只有抓住而不是偏离这个核心和本质,牢固树立这个基本执政理念,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有深厚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首先,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我们今天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它既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发展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决定》结合新的实际,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一定要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扎实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扎实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特别重视在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上加强薄弱环节,特别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重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ຫໍສະໝຸດ • 举例来说,新加坡在立法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 截止到2005年,根据《新加坡年鉴2005》统计, 经过社团注册处登记注册的新加坡合法政党就有 24个,然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64年新加坡建 国以来一直就是执政党,执政地位是通过民选确 定的。如果说在早期,人民行动党能够成为新加 坡的执政党是与它在领导新加坡建国的历史成就 紧密相关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几十年的执政生涯 中它是怎样面对反对党挑战的呢?怎样在民选中 获胜呢?一句话,靠的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顺 应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 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以动拆迁为例。
• 新加坡法律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政党领导层 的腐败现象打击是非常严厉的,同时人民群众对 执政党的执政行为的监督途径也是敞开有力的, 执政党的一切公权行为都是透明的,这就使得新 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在有24个合法政党的生态中保 持不败之地的主要原因。再如在我国台湾地区今 年3月份的领导人选举中,代表国民党的候选人马 英九能够在1300万选民中以高出民进党候选人谢 长廷220万张选票当选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 使国民党成为台湾地区的执政党,这是因为马英 九代表的国民党的主张反映和代表了台湾地区的 主流民意,而谢长廷代表的民进党的主张由于逆 水行舟,被台湾人民所抛弃。
• 无论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还是东欧剧 变时的苏共,都已成为逆社会潮流而动的 独木舟,不仅不能引领社会,领导人民, 反而退出执政的舞台,被社会潮流所淘汰。 有人说,抗战后的国民党和苏东剧变时的 苏共,败就败在一党执政。那么,是否一 党执政就必定会是短命的呢?答案是否定 的,关键是看执政党能否顺水驾舟,能否 顺应社会潮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 根本的利益和意志。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面贯彻“ 五,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面贯彻“新三民主义”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全面贯彻 新三民主义”
•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执政党和官员树立公仆意识 和服务意识,检验标准是新“三民主义” 或三个 代表 • 1。权为民所用(为民用权) • 2。利为民所谋(为民谋利) • 3。情为民所系(为民系情) • 综上所述,只有当执政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 断反映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和 意志时,才能有生命力。 • 考察指标:执政党应对公共危机和处理特大灾害的 能力.
二,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犹如水与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犹如水与 舟的关系
•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逆水行舟,就会被水所覆。 只有顺水行舟,才能行而自如,引领潮流,永保 活力。执政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代表最广 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才能深得民心,最终 为民拥护和支持。 • 温家宝在去年两代会上说,要让全体党员干部都 要明白这个道理。 • 因此人民的执政党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 政理念.
综观中外历史上, 三,综观中外历史上,凡是逆水行舟的执政党, 综观中外历史上 凡是逆水行舟的执政党, 其执政地位是不稳定的,执政寿命是短暂的。 其执政地位是不稳定的,执政寿命是短暂的。
• 譬如在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党逆水而行,违 背广大中国人民的基本意志和根本利益,逆社会 潮流而动,不顾人民的饥饿和疾苦,贪污腐败成 风,又悍然发动内战,失去民心,结果以失败而 告终;前苏联共产党在东欧剧变时之所以会迅速 垮台,就是苏共当时已经远远脱离了广大人民群 众,在苏共内部已经形成既得利益的权贵官僚阶 层,他们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人民的老爷,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故在一夜之间,许多高层 苏共领导一下跳出苏共的船,上了资本主义的岸, 成为大爆发户,大资本家,而党员分崩离析,导 致苏共垮台。
四,建国以来我国党群关系几个阶段的回顾 建国以来我国党群关系几个阶段的回顾 ---考察我党对民权、民生和民主的关注程度 • 1。1949-1956(巩固政权与经济建设时代) • 2。1957-1976(反右、大跃进、文革时代) • 3。1979-1992(改革开放与计划经济时代) • 4。1993-1998(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时代) • 5。1999-2003(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时代) • 6。2004-(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时代)
简论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李建勇 教授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学系主任 2008。5。30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几种理念: 一,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几种理念: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几种理念
• 1。关于党的概念(古代有结党营私之说,但人民政
• 党为人民) • 2. 种子与土壤关系之说。即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 好比土地,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只有当种子扎根在 土壤中,才能生根开花,枝盛叶茂,也就是说,种子 离不开根,只有当共产党深根在人民群众中,才有生 命力;(土壤、阳光和水分) • 3。鱼水关系之说。即执政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 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水,鱼就无法存活,既没有人民 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没有执政党的地位;(不同 性质的水) • 4。母子关系说。(两种表述) • 5。公仆与主人关系说(卢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