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生活与消费有你有我,魔力消费易混易错点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考点剖析

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考点剖析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主标题:有你有我,魔力消费副标题:剖析考点地位,明确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消费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考点剖析:和消费有关的知识点很多,但分析近几年来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可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运用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要求学生了解多种不同的消费类型,坚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等。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1.消费及其类型划分标准消费类型特点实质(作用)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生活中的大部分消费都是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买的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贷款消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租赁消费便宜,避免浪费,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短期租赁,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按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维持家庭成员的生存住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包括物质、精神和劳务三方面,如接受高等教育、健身等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如德、智、体、美、劳等享受资料消费高档饮食、衣着等物质消费,对美的欣赏(如音乐、艺术、娱乐等)为丰富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愉悦身心2.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包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其他因素:客观因素有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主观因素有不同的消费心理3.消费结构⑴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⑵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因: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⑶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高考热度★★★)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价值。

3.假冒伪劣产品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4.纸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纸币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7.某件商品标价8000元,这里的8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8.小王本月应发工资5000元。

这里的5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9.网络购物中通过第三方支付,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10.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11.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2.货币发行的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促进消费。

13.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

14.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15.移动支付的出现会使货币周转次数减少。

16.信用卡在任意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都能使用。

17.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会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

18.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

19.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20.本币币值与外币汇率成正比。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高考热度★★★)21.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

22.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反比。

23.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下跌。

24.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商品价格越高。

25.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26.供不应求,价格下跌;供过于求,价格上涨。

27.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28.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减少对这种要素的使用。

2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0.商品的价格是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易错知识点集锦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易错知识点集锦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表现形式: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2)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②支付手段:随赊账买卖出现,如贷款、企业向工人发放工资等。

③世界货币知识点4: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①本质:价值符号②职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知识点5: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两种信用工具:①信用卡:A、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A、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知识点6:外汇与汇率:(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知识点1:价值与价格(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等等。

这些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

(2)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A供不应求—抢购—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对谁有利,即是谁的市场)B供过于求—滞销—价格下跌—“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3)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归纳】高考政治常见易错易混点经济生活

【归纳】高考政治常见易错易混点经济生活

高考政治常见易错易混点(经济生活)专题1《生活与消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并不意味着一般等价物只能是货币。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切商品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

只是金银具备了其他商品并不具备的优点,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

因此,笼统说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把一般等价物与货币完全等同起来是片面的。

2.通货紧缩对消费者有利有弊。

价格影响消费,通货紧缩导致价格下降,从眼前来看,通货紧缩能增强货币的购买力,暂时对消费者有利。

但是,通货紧缩会给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就业和市场供应,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3.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其购买力。

人民币汇率是相对于外币而言的,人民币汇率上升,只是意味着人民币相对于外币升值了,它只对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产生影响,对人民币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产生影响。

4.收入并不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1)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发展生产这条根本途径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外,分析其他任何一个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时,都必须加上“其他条件不变”这一限定条件,否则,像“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之类的说法就是片面的。

5.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适度消费不等于限制消费。

(1)贷款消费是通过信贷等方式把只有未来才能消费得起的内容移到现在进行消费的行为。

如果贷款消费是依据国情及自身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并且未来有还贷的能力,那么就属于适度消费;反之,则属于超前消费。

(2)适度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该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收入水平,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既反对铺张浪费,也反对过于节俭。

限制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生产的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把适度消费和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生活与消费认识商品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生活与消费认识商品易混易错点

认识商品易混易错点主标题:认识商品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商品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使用价值大的商品价格高(×)提示:使用价值无所谓大小,它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格。

(×)提示:价格不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要注意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③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3.废品、伪劣商品不是商品。

(×)提示:“废品”是指丧失了使用价值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商品失去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而是废品;当废品被重新开发利用作为生产资料,具有了使用价值被用用于交换时则是商品,比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伪劣产品”不具有正规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应该成为商品,制售“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次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如果发挥其实际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就可以成为商品。

4.消费者可以同时占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提示:任何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的物质承担者。

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购买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易混易错点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易混易错点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 生活与消费有你有我,魔力消费易混易错点主标题:有你有我,魔力消费副标题:剖析考点地位,明确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消费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生存资料消费就是衣食住行的消费(×)提示:对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等较高层次享受资料消费。

2.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提示:发展资料消费既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也可以表现为精神文化消费。

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违背适度消费原则(×)提示: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能力水平,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耗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

而贷款消费如果建立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仍然属于适度消费。

4.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限制消费。

(×)提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5.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提示: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手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

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6.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提示: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1 生活与消费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1 生活与消费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专题01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区别使用价值价值定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关系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特有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典例1】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是由于经济发展已经转为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国家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A.人们只注重商品的质量B.质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C.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D.质量已不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人们不仅只注重商品的质量,也关注商品的价值,A错误。

国家之所以重视产品质量,是因为质量对应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B正确。

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C错误。

商品的质量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D错误。

故本题选B。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典例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货币本身是商品,所以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①正确。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这表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也说明货币是长期商品交换的产物,所以②③正确。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所以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货币。

故选A。

3.金银并非都是货币(1)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金银才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变成货币。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生活与消费走近货币易混易错点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01生活与消费走近货币易混易错点

走近货币易混易错点主标题:走近货币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货币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提示: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金银就是货币。

(×)提示: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这时金银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才变成货币。

而此之前,金银和其他商品一样,只不过是普通商品中的一员;即使货币出现后,金银也并非一定是货币。

只有当金银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成为货币。

如果是作为一般商品用于交换,则不是货币。

金银即可以作为货币,也可以作为一般商品,关键看它是否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3.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

(×)提示: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则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4.纪念币不能流通,只能收藏。

(×)提示: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由金银等合金组成,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是商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同时也可以收藏,以保值、增值。

但是,镍币是金属货币,起纸币作用,不能和金币银币相比。

5.分不清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致错提示:流通手段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即“先给货,后付款”或“先付款”。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你有我,魔力消费易混易错点
主标题:有你有我,魔力消费
副标题:剖析考点地位,明确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消费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生存资料消费就是衣食住行的消费(×)
提示:对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消费,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等较高层次享受资料消费。

2.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
提示:发展资料消费既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也可以表现为精神文化消费。

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违背适度消费原则(×)
提示: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能力水平,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耗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

而贷款消费如果建立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仍然属于适度消费。

4.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限制消费。

(×)
提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5.物价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提示: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较低,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根本上手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并不取决于物价水平,不能说物价水平越低,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越高。

物价持续下跌,会影响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

6.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
提示: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